词条 | 龙华镇 |
释义 | 1 广东深圳市宝安区龙华镇◎ 概况2006年4月29日,原龙华街道分设为龙华、大浪、民治3个街道。新的龙华街道位于宝安区东南部,东与龙岗区坂田街道接壤,西接大浪街道,南邻民治街道,北与观澜街道相连,辖区总面积24.8平方公里,下辖景龙、龙园、三联、清湖、油松等5个社区,总人口近63万人,其中户籍人口2.7万人。 龙华街道位于深圳市中北部,行政上隶属宝安区,与市中心区相连,享有“特区后花园”之美誉。已建成的梅观高速公路,机荷高速公路,梅龙一级公路,布龙一级公路及平南铁路贯通全境,交通十分便利。 辖区内大部分为丘陵地貌,山地占68%,冲积平原占23%,丘陵地高程平均为100米左右,平原地区高程大多在50——70米之间,气候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2℃,年平均降雨量1933.3mm。境内河流为观澜河上游,属东江水系。 ◎ [经济发展]龙华街道工业发达,辖区内有各类工业企业1000多家,生产领域涉及电脑、IT制造、自行车、塑胶、玩具、电子、机械制造、卷烟等行业。知名企业有富士康、力劲、好日子卷烟等。龙华第三产业已初成规模,成为深圳中北部的金融、餐饮、商贸、休闲娱乐龙头。 2007年1-3季度,全街道实现生产总值280亿元,比上年同期(下同)增长30%,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231.92亿元,增长30.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2.3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5.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94亿元,增长14.8%;外贸出口216亿美元,增长24%;实际利用外资1.58亿美元,增长9.47%。经济运行呈现四个特点:一是工业产业规模辐射增强,产业聚集度进一步提高。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产值约占街道工业总产值的70%,逐渐形成了部分产业的规模效应辐射,带动了特色产业群。二是需求结构不断优化。投资需求的强劲增长,外贸进出口持续高位运行,不仅带来了大量的消费需求,而且为企业扩大生产和促进产业升级方面带来可喜的前景。三是财税收入呈现良好态势。1-3季度,我街道预算内财力1.76亿元,同比增长5.9%。龙华、民治、大浪三街道共完成税收总额67.77亿元,增长42.9%,其中:国税51.28亿元,同比增长38.1%;完成地税16.49亿元,增长60.3%。四是居民收入持续提高。1-3季度街道城市居民每月人均可支配收入2487元,增长30.58%。 ◎ [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新街道成立以来,龙华掀开了各项社会事业跨越式大发展的新篇章。教育事业全面发展,辖区内有中学、小学、幼儿园26所,其中公办中学2所(龙华中学,新华中学),小学3所,幼儿园2所,在校学生2.3万人。今年,街道投入650万元创建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街道,进一步优化街道教育环境,改善公民办学校的办学条件,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全街道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均衡优质发展。公共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街道正努力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卫生监督体系,提高公共卫生应急处理能力,形成多元办医格局,提高医疗保健水平。文化事业大幅发展,广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社区文化活动异彩纷呈,成为龙华富有地方特色的现代人文景观。龙华交通发达便利,已建成了纵横交错的现代城市道路网络,梅观高速、机荷高速在龙华交汇,布龙公路、石观公路贯通全境,梅龙大道(龙观段),福龙路,以及计划建设中的地铁4号线,将使龙华与深圳中心区实现全面对接。 继往开来,开拓创新。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针的指引下,龙华将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强化社会管理,关注民计民生,夯实基层基础,实现精细管理、高效服务,努力把龙华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经济繁荣的全区乃至全市的现代化标杆城区。 2 广东龙门县龙华镇◎ 概况龙华镇位于龙门县中部,东经114°11',北纬23°36',龙门河(西林河)从境内通过。境域属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21℃;雨量充沛,年降雨量2030毫升;阳光充足,全年无霜期355天。全镇总面积179平方公里,耕地960公顷,下辖10个村民委员会和1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15000人。 龙华镇森林覆盖率68%。可开发的水力资源和矿山资源丰富,含量较高的矿种有高岭土、石灰石、大理石、煤、锡等。其中高岭土储量5000万吨,石灰石储量2亿吨。龙华还有丰富的水资源、旅游资源及农副产品货源。 ◎ 国民经济2001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5021万元,社会总产值8552万元,工农业总产值7082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5587万元,工业总产值1495万元,各项存款余额3182万元,人均纯收入3282元。各项指标比上一年度有较大的增幅。2002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5472万元,社会总产值9433万元,工农业总产值7985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6115万元,工业产值1870万元。工农业产值分别比去年增长8.6%、25%,各项存款余额3100万元。 2004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8315万元,工农业总产值9171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7451万元。各项存款余额3300万元。 ◎ 财税实行财政“收支两条线”,加强财政监督,致力发挥财政服务职能,确保镇内各项事业发展所需资金。2001年,全镇财政总收入为461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27%,其中工商税收入26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16%,财政总支出为422万元,完成年预算的117%;2002年,全镇财政总收入723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34%,其中工商税收入71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300%,上级补助收入537万元,财政支出751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40%。 实行财政“收支两条线”,加强财政监督,致力发挥财政服务职能,确保镇内各项事业发展所需资金。2004年,全镇财政总收入430万元,其中工商税收入50万元,财政支出420万元。 ◎ 农业龙华镇以“农业稳镇”,重视发展“三高农业”,致力提高农业效益,着力打造拳头产品,龙华“岁岁红”年桔、“西溪竹笋”已取得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好的收益,增加了农民收入。2001年,全镇1049.5公顷耕地,农作物播种面积2412公顷,其中经济作物246.7公顷,粮食总产量8856吨,蔬菜总产量4630吨,农业总产值5587万元,其中种植业产值3557万元。2002年,全镇1062.7公顷耕地,农作物播种面积2494.7公顷,经济作物306.7公顷,柑桔总产量12290吨,粮食总产量7818吨,蔬菜总产量6500吨。农业总产值6115万元,其中种植业产值为4693万元。 龙华镇以“农业稳镇”,重视发展“三高”农业,致力提高农业效益,着力打造拳头产品年桔。龙华年桔因果色好、品质佳、产量大而享誉海内外,成为国家级年桔示范基地。镇组织了技术人员对年桔保果技术进行创新,使收获期延长至次年4月底,有效地防止产品集中上市带来的冲击。2004年,全镇960公顷耕地,农作物播种面积2162.2公顷,经济作物193公顷,柑桔总产量22537吨,粮食总产量7961吨,蔬菜总产量4620吨。农业总产值7451万元,其中种植业产值为5247万元。 ◎ 工业2001~2002年,龙华镇人民政府制订和全面落实“工业兴镇”措施,工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2001年,全镇工业总产值1495万元,其中,建筑业480万元;2002年全镇工业总值1870万元,其中建筑业720万元。全镇有各类企业420个,企业总产值2100万元。 龙华积极实施“工业兴镇”战略,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04年,工业总产值1720万元。光大水泥项目年产400万吨生产线动工建设,届时年工业生产总产值可达数亿元。 ◎ 名优特产年桔:以果大皮薄、色泽澄黄鲜艳、核少,甜酸适度,富含多种营养元素,汁多渣少而著称。椪柑:椪柑是世界上最优良的宽皮柑桔类品种之一,有“远东柑王”之称,龙华椪柑有早熟、晚熟,可溶性固形物10~12%,酸量0.63~0.71%,甜酸适中,风味独特,果丰产稳;采用标准化栽培方法进行生产,10月至1月色彩鲜艳,较耐贮藏,品质上等,是送礼会友的佳品。茶仔柑:果皮橙黄色,有茶仔光泽而得名,可溶性固形物11~12%,酸量0.7~0.8%,甜酸适中,风味浓香。果皮作药用,是驰名的“广东陈皮”优质原料,在港澳享有佳名,还有用作调味品、凉果加工等。蜜桔:农历10月成熟故又名“十月桔”,果皮橙红色,可溶性固形物12~14.3%,酸量0.59~0.72%,果肉脆汁多而味浓甜,风味极佳,时应“元旦”佳节,是送礼会友之佳品。西溪笋:分鲜、干两种。笋干簿而透明,腊黄油润,耐储存,食之爽滑香甜。 ◎ 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投入,全镇基础设施日臻完善。2001年,投资70万元的水坑大桥建成通车;2002年,投资60万元的龙华文化中心投入使用,投资300万元的新中心小学完工,投资110万元镇人民政府办公大楼建成使用。龙华镇交通便利,省道增马线、增龙线贯穿镇境。镇人民政府所在地距广州、深圳、惠州、东莞等周边大中城市,均在100公里半径范围内;电力供应充足,有3.5万伏的变电站一座,中小型水电站3座,农网改造已完成。邮电事业迅速发展,镇内建有3个移动网络发射点,移动信号覆盖全境,开通了程控电话用户1700户。9个村委全部实现通邮、通电、通公路。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投入,全镇基础设施日臻完善。2003年,投资5万元安装了龙华大桥至中心小学的路灯。2004年,投入150万元的龙华自来水厂第二期工程已完工,日供水量1080吨。110KV 生产供电工程正在施工。龙华镇交通便利,省道增马线、增龙线贯穿镇境。镇人民政府所在地距广州、深圳、惠州、东莞等周边大中城市,均在100公里半径范围内;电力供应充足,中小型水电站3座,农网改造已完成。邮电事业迅速发展,镇内建有3个移动网络发射点,移动信号覆盖全境,还开通了固话小灵通业务。10个村委全部实现通邮、通电、通公路。 ◎ 教育事业龙华镇把培育各类人才作为发展龙华的根本途径。2001~2002年投入500万元资金用于教育事业,2002年底,投入300万元的新中心小学建成,使水坑、龙华、水口等村的小学生能够在环境更加优美、教学设备更加完善校舍上课。全镇现有小学11所,中学1所,在校学生2481人,教师170人。 龙华镇把培育各类人才作为发展龙华的根本途径。2002年底,投入300万元完成了新中心小学的首期工程,使水坑、龙华、水口等村的小学生能够在环境更加优美、教学设备更加完善的校舍上课。全镇现有小学11所,中学1所,在校学生2270人,教师146人。 ◎ 文物古迹新楼下古建屋宇:建于明朝万历28年,至今约400年。新楼下宗祠建于嘉庆24年,祠前祠里的木、石雕,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石岩庙:重建于1995年,依山而建,气势雄伟。广合古堡:建于道光4年,位于龙华河埠头,是龙门至增城必经渡口上的一个关要。水坑古城堡:位于水坑村口,占地6250平方米,四周全是厚青砖垒起的约5米高的城墙,4个角上各筑有一个锅耳式碉楼,城墙与碉楼连成一体,城内面有跑马道,有藏身洞和射击孔,城外四周是护城河。整个建筑易守难攻,是水坑村民的祖先在兵匪入侵时避难的古城堡。古建民居:水坑村落,现存50多座百年老屋,除少数几座为明末建筑外,大部分是清代年间的建筑物。老屋的建筑均极具特色,屋顶左右两端砌有一个锅耳式风火墙,辅以翘角,砖青粉白,古朴典雅。孟盛李公祠:位于水坑村,依山而建,坐南朝北,面积约700平方米,清代初年建筑,清代中期重修,为三进院落四合院式布局。水坑文笔塔:又称文明阁,位于水坑村小学校园内。始建于清乾隆元年(1736年),嘉庆十六年(1814年)曾修葺。塔为3层楼阁式砖塔,平面六角形,塔高18.5米,塔门高2.88米,宽1.1米,门额阴刻“文明阁”篆体字。塔的3层面积一样,但塔身厚度按比例逐层缩小,整个外形呈笔状。该塔于1986年6月被龙门县政府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4月被录入《广东名胜古迹辞典》,1999年9月被录入《广东古塔》。 ◎ 社会治安龙华镇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把维护社会治安、稳定作为社会发展的基础,建立了较为完备的联防网络,有效地打击了各种刑事犯罪活动,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重视抓治安防范管理,以防为主,打防结合收效好,维护了社会治安,让广大群众安居乐业。 ◎ 龙华镇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12441 男 6585 女 5856 家庭户户数 3241 家庭户总人口(总) 12344 家庭户男 6516 家庭户女 5828 0-14岁(总) 3724 0-14岁男 1902 0-14岁女 1822 15-64岁(总) 7535 15-64岁男 4105 15-64岁女 3430 65岁及以上(总) 1182 65岁及以上男 578 65岁及以上女 604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11102 3 广东博罗县龙华镇博罗县辖镇。于1978年从龙溪公社分出,置龙华公社,1983年更名为龙华区,1987年设龙华镇。位于博罗西南部,距博罗县城18公里。面积62.2平方公里,人口2.4万。324国道从镇中穿过,交通方便。辖龙华、旭日、粮桥、柳村、竹园、宁和、鹤溪、仕塘、北堤、群丰共10个村委和1个居委会。工业主要生产毛织、电子、塑胶制品。农业主产水稻、冬瓜、花生、梅菜、水果和水产品。 龙华镇位于博罗县中西部,罗浮山东南麓,与龙溪、园洲、湖镇等镇相邻,地势由东北向南倾斜,沙河自北向南穿镇而过,广汕公路、广惠高速公路穿镇而过。因镇内沙河蜿蜒,形似游龙,又因土地肥沃,富饶物博,故取“龙飞凤舞,风华物阜”之意,称为龙华。龙华镇距惠州35公里,广州85公里,东莞15公里,深圳72公里,交通便利。镇内建有粮坑、太平山两大水库(总库容量810万立方米)、自来水厂(日供水达3万吨)、三大交易市场(农贸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荔枝批发市场)、农业综合开发区5000亩,荔枝、龙眼基地4500亩,龙华的山前仙荔更销往全国各地。 改革开放以来,龙华镇充分发挥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财力进行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致力改善、优化投资环境,吸引大批外商前来投资,使得经济有着飞跃的发展,经济面貌日新月异。目前,龙华镇有企业46家,其中外资18家,民营28家,主要从事纺织、塑胶、五金、电子、印刷、制衣等行业。2008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2057万元,工业总产值实现152161万元,农业总产值实现1522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457元。 目前的龙华镇政通人和,蓄势待发。龙华现正抓住县“四个建设年”的历史机遇,迅速掀起新一轮的发展高潮。龙华这片改革开放中的热土,正敞开怀抱,热情迎接各方人士的到来,欢迎以任何形式进行投资兴办实业和各种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龙华人民将竭诚为您服务,共振繁荣。 龙华镇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19335 男 9966 女 9369 家庭户户数 4331 家庭户总人口(总) 16650 家庭户男 8452 家庭户女 8198 0-14岁(总) 5073 0-14岁男 2653 0-14岁女 2420 15-64岁(总) 12835 15-64岁男 6757 15-64岁女 6078 65岁及以上(总) 1427 65岁及以上男 556 65岁及以上女 871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15423 4 上海徐汇区龙华镇龙华镇为一地名,在我国上海市、广东省、四川省等多个地方都有同名乡镇,由于受自然条件影响,以及当地政策规划不同,在发展建设方面,各个乡镇存在差别。 ◎ 自然地理龙华镇地处区境东南部。东濒黄浦江,西枕沪杭铁路,南倚张家塘港,正北至华容路,东北和西北至中山南二路,面积8.08平方公里。下设17个居民委员会,有居民1.03万户,3.97万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为4913人。镇政府设在龙华路2796号。1984年9月划归徐汇区管辖。2006年撤销镇建置,改设龙华街道。 ◎ 历史镇以龙华寺、塔得名。唐代属华亭县,宋代名龙华村,元代称龙华铺、龙华里,街市已初具规模。至明代建镇。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四月,被倭寇焚毁“市廛千余间”。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江南制造局创龙华火药厂,为境内有近代工业之始。至解放前夕,镇内先后建造龙华水泥厂、大明火柴厂、亚美无线电厂等10余家私营工厂,并有小型作坊百余户。镇上商业的特点是一年靠一春,每年农历三月,龙华寺香汛、三月半庙会及三月桃花盛集于一时,香客、商贾、顾客和踏青赏花者纷至沓来,店铺生意兴。1949年,共有烟杂点心等各类商店171家。 龙华镇为上海市西南重镇。民国期间,曾先后设置上海镇守使署,淞沪商埠督办公署、淞沪警备司令部等。民国16~26年间(1927~1937年),淞沪警备司令部内设军法处、法庭、牢房和刑场等,在此被关押杀害的早期中共党员和革命志士数以千计。 ◎ 经济社会解放后,龙华镇工业不断发展,至1990年,境内有工厂企业80多家,著名的有上海飞机制造厂、协昌缝纫机厂、上海大理石厂、龙华肉类联合加工厂等。共有各类商店100余家。镇办经济发展至1990年有工厂7家,年产值7000多万元,利润2000多万元。镇办第三产业,年营业额1200多万元,利润70多万元。 文教事业现有中等专业学校5所,中学1所,小学3所、幼儿园2所、电影院1座。 龙华镇交通便捷,黄浦江和龙华港沿岸有码头26座,陆上道路13条。有10条公交客运线路穿梭于境内,已成为上海交通和客运枢纽之一。 ◎ 景点境内古迹纪念地较多。其中龙华寺为江南名刹。“龙华晚钟”早在明代就被誉为“沪城八景”之一。解放后,寺、塔多次整修,1979年恢复对外开放。每年农历除夕和公历岁末之夜,中外游客纷纷入寺撞钟。每年农历三月半龙华庙会在此举行。被国民党反动派屠杀的二十四烈士就义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现已改建为龙华烈士陵园的一部分。 5 四川屏山县龙华镇四川屏山龙华古镇历史悠久,始建于宋代,明清时已成规模,是历代四川边防驻军重地。古镇依山傍水,建在老君山下的大龙溪与小龙溪交汇处。古镇小街依山而建,房屋错落有致,石台阶将上下街道连接成环形。街道全由青石板铺成,全木质结构的街坊至今保存完好。古镇四面临街的小龙溪发源于老君山,溪水清澈见底,河上所建龙华凉桥,外观颇似侗族风雨桥,但又有所不同,桥梁造形考究,风格别致,桥长廊书法扁额挂于桥上瓦屋的梁上,展现出名家风范,古风犹在。 古镇八仙山上有一座世界第一的立佛“八仙山大佛”,为深浮雕接引立佛像,高32米,凿于主峰紫红色崖壁上。据考证,该大佛建于明末,已有400余年历史。 四川屏山龙华古镇于2010年12月16日成功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届时古镇将大力发展旅游业。 6 河北景县龙华镇龙华镇(Longhua Zhen) 景县辖镇。位于景县境西南部,距县城25千米。 龙华镇总面积80.69平方公里,镇区面积5.6平方公里,总人口5.2万人,镇区人口(包括流动人口)2.2万人。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3.68亿元,实现财政收入5600万元,工业主导产业为:厨房设备,通讯器材,橡胶化工,机铁制造。 ◎ 历史沿革1958年成立春光公社,1961年更名龙华公社,1984年改镇。1989年卜定乡并入。1997年,全镇面积80.7平方千米,人口3.6万人。辖龙华街、程庄、北文柯、南文柯、大冯古庄、杨躲、彭村、台辛庄、西苏古庄、东苏古庄、胡家营、高庄、前孙庄、后孙庄、南桥、后安村、姜园、前秦旺、中秦旺、后秦旺、吴庄、贾吕村、前马堡定、后马堡定、徐堡定、邓堡定、线堡定、东野庄、碱场王、西野庄、翟刘庄、岳王庙、西单德厢、东单德厢、王德厢、张东德厢、张西德厢37个村委会。 ◎ 自然条件龙华镇位于景县西南部,镇域人口5.3万人,其中镇区人口1.8万人,镇域内劳动力3.2万人,土地总面积117766.9亩,属黑龙港流域,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无地上水源,无河流经过。是全国一百个重点建制镇之一,多次被省建委命名为“城镇建设先进单位”。该镇交通便利,区位优势较为明显。距衡水市、山东省德州市30公里,距景县、武邑、故城、枣强等县县城在25—30公里之间。石德铁路东西纵贯腹地,龙华站是较大的客货车停车站,距京九线、京沪线各30公里;衡德高速公路、衡德公路等多条省市公路交汇于此,镇区有高速公路出口。有110千伏和35千伏变电站各一座,能源供应充裕,电力供应有保障。 ◎ 经济情况近年来,龙华镇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狠抓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放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吃透镇情,充分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大力实施工业强镇、农业特镇、商贸重镇、城建名镇、财税大镇的“五镇”战略,全面促进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构建和谐社会。重点突出工业项目建设,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在镇区确定了“南商北企”的经济布局,即根据城镇建设发展规划,镇区南部以发展商贸流通业为主,镇区北部以发展工业企业为主。在镇区南部,引进资金4500万元建设了景县西南最大的集批发、零售、餐饮于一身的综合市场-----龙华商贸大市场。该市场于2004年4月底正式投入运营,市场商户已经达到200多家,实现了市场繁荣,扩张了镇域经济总量;在镇区北部,2004年建成并投产企业11家,总投资额达到2.1亿元,特别是随着景县鑫达精密铸造有限公司等一批立镇项目的投产,形成了机件加工、厨房设备、化肥、通讯器材、橡胶橡塑五大主导产业,龙华镇正在实现向工业强镇的跨越。同时,通过促进产品结构调整,促使产品升级换代,提高市场竞争力等措施,确保了经济持续快速稳定的高质量增长。2004年镇域生产总值达到14亿元,其中农业产值1.5亿元,占总产值的10.7%,非农产值12.5亿元,占总产值的89.3%,农民人均纯收入3600元。 ◎ 龙华镇2007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农业总产值:22758万元 工业总产值:193569万元 社会总产值:216327万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4600元 农作物播面:6670公顷 粮食播面:5400公顷 粮食总产量:32602吨 棉花总产量:1145吨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17500万元 农村经济总收入:203001万元 ◎ 土地利用现状多年来,该镇积极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严格保护耕地资源。到2004年,全镇耕地76389.7亩,园地4880.9亩,林地1004.4亩,牧草地307.5亩,居民点及工矿用地18905.4亩,交通用地4879.1亩,水域3258.9亩,未利用地5391.7亩。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域、未利用土地占全镇土地总面积比例分别为:64.9%、4.1%、0.9%、0.3%、16.1%、4.1%、2.8%、6.9%。从总体来说,该镇以农业用地为主,人均土地较多,后备土地资源较为丰富。 ◎ 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36688 男 18463 女 18225 家庭户户数 10922 家庭户总人口(总) 36027 家庭户男 18079 家庭户女 17948 0-14岁(总) 9012 0-14岁男 4714 0-14岁女 4298 15-64岁(总) 25333 15-64岁男 12692 15-64岁女 12641 65岁及以上(总) 2343 65岁及以上男 1057 65岁及以上女 1286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35502 7 福建仙游县龙华镇龙华镇位于仙游县西南部,木兰溪南岸。辖16个行政村。三郊公路、仙泉公路过境。 [代码]350322109:~201建华村 ~202东方村 ~203西林村 ~204灯塔村 ~205爱和村 ~206团结村 ~207新峰村 ~208貂峰村 ~209红星村 ~210红旗村 ~211林内村 ~212金溪村 ~213金建村 ~214金沙村 ~215金山村 ~216东岐村 ◎ 历史沿革1958年建龙华公社,1984年改乡,1991年建镇。1997年,面积77.4平方千米,人口6.8万,辖灯塔、团结、爱和、龙西林、东方、建华、平原、大坂、象坂、象运、象林、新峰、貂峰、红星、红旗、林内、金溪、金建、金沙、金山20个村委会。2002年,大坂、平原、象运、象林、象坂5个行政村划归鲤南镇。 ◎ 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55142 男 27411 女 27731 家庭户户数 14823 家庭户总人口(总) 54722 家庭户男 27189 家庭户女 27533 0-14岁(总) 17686 0-14岁男 9378 0-14岁女 8308 15-64岁(总) 33411 15-64岁男 16340 15-64岁女 17071 65岁及以上(总) 4045 65岁及以上男 1693 65岁及以上女 2352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51849 ◎ 行政辖域龙华镇位于仙游县西南部,紧靠县城。西南与南安市毗连,南与泉州市交界,东与鲤南镇相邻,北隔木兰溪与大济镇相望,西与永春县接壤。全镇地域面积65平方公里,耕地2.5万亩,山地4.9万亩。辖16个行政村,总人口六万一千多人。 ◎ 交通状况龙华镇交通极为便捷,省重点交通枢纽三(明)至郊(尾)二级公路从东到西贯穿全境。全镇村道四通八达,所有村道全部实现水泥化,并与省道连接成网。 ◎ 历史人文龙华乡成立于1984年,1993年撤乡建镇。历史上英雄辈出,明朝期间的民族英雄魏升,带领民军,英勇抗击倭寇。被砍下头颅后,仍骑在马上,冲向敌阵,一枪刺入敌人胸膛后才倒下。该镇的磨头(即无头)地名即由此而来。民主革命时期,该镇的金山、东岐、坑内等革命基点村群众,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可歌可泣的贡献。 ◎ 名胜古迹龙华镇自然景观绚丽迷人,人文历史悠久丰富,名胜古迹闻名遐迩。相传,隋大业中期,有一得道高僧惟胜和尚,云游至龙华镇宝幢山下,在此结庐而居,精修佛法。一日空中二条巨龙各衔一朵白莲花,腾云驾雾,翩翩而下,献于惟胜座前,龙华地名即由此而来。龙华寺为隋代古刹,历史上出了三位国师。元明期间,为福建的一大丛林,僧众达500人。现海外侨僧纷纷汇来巨款,对该寺进行大规模重建。普惠庵前廊六根石柱及柱础,为福建省地面上现存最古的建筑遗物之一。龙华双塔建于北宋大观年间,比泉州开元寺双塔早110年,为福建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系福建省石塔建筑之瑰宝。仙门风景区方圆一公里,祈梦文化闻名遐迩,闽南一带群众十分信仰。该景区先祀仙、后奉佛,仙佛同居为国内之一绝。金沙千年蟒状古樟树,植于唐天宝年间,复地亩余,历经1200多年风风雨雨,至今仍枝繁叶茂,四季常青,生意盎然。此外,还有东晋古墓葬、安平桥、罗汉岩、宝幢山、狮子岩等诸景点,均奇特飘逸,美不胜收。发展旅游事业,前景十分广阔。 仙门寺在仙游县城西南三十里的钟石山上。据县志记载:“汉时有化鹤仙人游于此,以手指石,石裂开为门,因名其上”。至今这里还留有传说中的仙人奕棋的石棋盘和仙脚迹等遗址。仙门寺始建于唐玄宗开元四年(公元716年)。五代时,闽国战火纷飞,仙门寺被火烧毁。明惠帝年间(公元1399~1402年),龙华秀才朱德盛捐地数亩,建一阁楼崇祀化鹤仙人,并列何氏九仙和范侯像。不久,这些祀像都被移到龙华寺,仙阁又荒废了。到了明孝宗弘治年间(公元1488~1505年),龙华人朱国用、吴大崧又集资重建仙门寺。由于山寇袭扰,寺又被烧毁了。直至明万历年间(公元1573~1620年),龙华秀才朱斌、吴云章又捐建仙门寺,分前后两座,前座祀仙、后座奉佛。金尊仙袂,梵字琼官,是其他寺院所未曾兼有的。仙门寺、洞兼优,曾有古句赞之为“半空楼阁疑无地,一洞烟霞别有天”。这里主要的景致有:“二亭秋色”、“石狮保口”、“仙水缸”、“仙鹤洞”、“仙脚迹”、“僧剪树”、“公母狮”、“罗汉洞”、“吕仙磨剑石”、“五狮戏球”、“碧心池”、“莲花石”、“九仙炼丹鼎”、“水帘洞”,“南北斗石棋盘”、“向天龟”等等。每逢隆冬之际,外地寒意料峭,这里却是春意盎然。山上,苍笼叠翠;坡下,山花斗艳;谷底,烟云突涌浮楼阁:洞中,一缕轻纱飘檀香。所以,仙游人有“春游九鲤湖,冬赏仙门景”之说。仙门不但景色宜人,且有历代名人如郑纪等的楹联、律诗、名画、石刻可供鉴赏。近几年来,港澳侨胞捐资修缮,仙门寺更加会碧辉煌。 ◎ 地形气候龙华镇位于戴云山东侧山麓,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东部为木兰溪与龙华溪交汇的平坦开阔的河川平原,海拔65米,为仙游的西乡平原之一部分,系该县的富庶之地。境内以中低山及丘陵为主,盆地、河谷错杂期间。龙华溪贯穿全境,溪长26公里,流域面积113平方公里,终年流水不断,水源充足。龙华镇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年日照总时数为1815小时,年平均温度20.2℃,无霜期325天以上,年平均降雨日数201天,年降雨量为1600-2000mm。 ◎ 物产资源龙华镇物产资源十分丰富。水果有龙眼、荔枝、枇杷、橄榄等名特优品种,年产量2000吨。茶叶有黄旦、佛手、水仙、铁观音、金观音等,年产量2500吨。食用菌有蘑菇、木耳、竹荪、草菇、金针菇、巴西菇等,年产量1500吨。薏米是龙华特产,明清时期为朝廷贡品,现年产量1500吨。境内花岗石、辉绿石、石英沙、铁砂、稀土、朱砂陶土等矿藏,储量大、品位高,有很高的开采价值。 ◎ 基础设施龙华镇水力资源丰富,主要河流有木兰溪、龙华溪等2条。现有水力发电站4座,装机容量2000千瓦,年发电量820万度,并并入全省大电网。邮电通讯设施完善,全镇16个村全部开通程控电话,电话入户率达98%以上。并已实现移动电话、自动寻呼和有线电视网络的全覆盖,随时可以与国内外进行通讯联系等。富饶的物产、便捷的交通、充足的电力、优美的环境、发达的通讯联系,以及优质的服务,为龙华镇的经济发展营造了宽松优越的投资环境。 ◎ 经济社会状况改革开放以来,龙华镇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近几年来,该镇先后被评为福建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镇和“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单位,莆田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和普法教育先进单位,仙游县综合先进乡镇以及项目建设、财税工作、山地开发、劳动力转移、村镇建设、征兵工作先进单位等。 龙华镇作为福建省生态农业、立体农业的试验基地,坚持从本镇的实际出发,突出一个主题,彰显二大特色,做好三篇文章,建设四大基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建设都取得了又快又好的发展。突出一个主题,就是突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主题。他们狠抓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水、田、路、渠综合改造,不断增强农业的持续增产能力。他们坚持规划为先、分期实施、有序推进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新村建设,并进行道路硬化、环境美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等全面配套建设,打造新农村建设精品。该镇的貂峰村被树为全省十佳村建示范村。彰显二大特色,就是实施两个省级品牌战略,巩固发展茶叶、薏米二大特色产业。全镇已发展茶叶生产二万亩,建立茶叶加工厂126家,已成为全镇农民增收的一大支柱产业,成为莆田市最大的茶叶生产、加工、销售基地,产品不但销往全国各地,而且已走出国门,销往日本、美国、欧盟等国。全镇已种植薏米一万亩,实现品种改良、科学种植,做到“人有我优、人优我特”,进行“市场带公司、公司带基地、基地带农民”的产业化经营,实施产品的系列深加工,促进这一明清时期的朝廷贡品再创辉煌。做好三篇文章,一是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全镇已引进项目十几家,促进全镇经济建设呈现强劲发展势头。二是开发旅游资源,已完成景区中长期设计规划和开展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提高景区档次,争取早日实现龙华风景名胜游、仙门祈梦文化游、金溪生态茶园游、金山休闲娱乐游。三是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他们做好“龙华小吃”的规范引导、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民资回归、积极为引进企业输送合格员工等,收效显著。建设四大基地,就是建设茶叶、薏米、畜牧、果蔬四大生产基地,保证现代农业生产有坚实雄厚的生产基础。由于方法得当,措施有力,促进了该镇的经济建设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同时,该镇的基础教育、文化卫生、民政工作、老龄事业、安定稳定、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及和谐社会建设、民主政治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等,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8 重庆江津区龙华镇龙华镇位于江津区中北部,长江南岸。东连几江街道和先锋镇,南接白沙镇和慈云镇,西与油溪镇,北与德感街道隔江相望。面积84.81平方千米,人口4.2万人(2007年),其中城镇人口4143人。辖龙门社区,双溪、新店、梁家、农庆、朱羊寺、燕坝、五台、龙华寺8个行政村,5个居民小组、31个经济合作社。镇政府驻地龙门滩,距江津主城18千米。全镇以浅丘地带为主,平均海拔235米,(江)津龙(门)、龙(门)土(门子)公路过境。古迹有朱羊寺(又名隆兴寺)。 [代码]500116109:~001龙门社区 ~200双溪村 ~201新店村 ~202梁家村 ~203农庆村 ~204朱羊寺村 ~205燕坝村 ~206五台村 ~207龙华寺村 附:龙门滩镇位于江津市中部。 1952年建龙门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1993年建龙门滩镇。1997年,面积44平方千米,人口3万,辖联合、双溪、水平、厅上、半山、黄沙、雀坪、龙华、波罗、毛家、大河、梁家、双狮、新店、农庆、接龙、石缸、长冲、五台19个行政村和龙华街、中兴街2个居委会。 附:罗坝镇位于江津市中部,距城区19千米。高(占)梁(家)等3条公路在此交会。长江自北向南过境。 [沿革]1950年建罗坝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1993年建镇。1997年,面积54平方千米,人口2.7万,辖燕坝、芳阴、白龙、丰农、双碾、马井、 上、通花、周望、农兴、松林、道角、金钗、宝珠、吴滩、枣子、水竹17个行政村和横街子街1个居委会。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