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流清河社区 |
释义 | 流清河社区属于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沙子口街道办事处,原为村委会,根据青岛市崂山区人民政府文件崂政发2004230号《青岛市崂山区人民政府关于同意流清河等36个村委会改为社区居委会的批复》,由村委会改为社区居委会。 村情概况流清河村位于青岛市崂山区沙子口街道办事处驻地东7.5公里处,西临东麦窑村,是沙子口街道最东边的一个村庄,由流清河、鲍鱼岛、大平岚、小平岚四个自然村组成,流清河是四个自然村中较大的一个,该村因坐落在流清河入海口的东坡上而得名。 人口状况流清河村现有村民81户,275人,主要有曲、唐、纪等姓氏。曲姓祖上是姜哥庄人,原本居住在流清河中游的将军槽,自家养船捕鱼,家境较殷实,建国后迁居流清河村。唐姓祖上是王哥庄街道青山村人氏。纪姓祖上是现城阳区大北曲村人氏,主要以拉网捕鱼和看山护林为生。其他还有朱姓、刘姓等人家。 特色渔村从流清河东行1公里即是鲍鱼岛自然村,因村南通往海边有一伸向大海的小岛,遥看酷似一硕大的鲍鱼,加上岛周边及其以东十余里海岸水域盛产海鲜珍品鲍鱼,所以小岛被人们称为“鲍鱼岛”,村落也因之得名。现住有13户人家,以李姓为主,其祖上是南崂村人;还有林、唐等姓氏,祖上皆是王哥庄街道青山、黄山村人氏。长久以来,村民过着捕鱼采鲍、种地卖果的恬淡生活。由于这里的先民在房前屋后垦荒开田,栽植樱桃、红杏、青松、崂山楸树等树木,使得村落长年掩映在葱茏之中。鲍鱼岛人有此优雅居处,据说与李氏七兄弟有关。相传清朝末年,鲍鱼岛的先民李氏七兄弟与青岛森林公司的资本家因为此处的地界之争打了一场长达10余年的官司,为了保护世代生息土地,他们不畏强权、据理力争,徒步往来于即墨县城与鲍鱼岛之间,最终胜诉。 距鲍鱼岛自然村3公里处,有一小山坳,名小平岚,住有一户林姓人家;距小平岚2公里处有一大山坳,名大平岚,住有朱、纪两姓四户人家。朱姓祖上是沙子口街道大河东村人,何年何月迁来不详,据说大小平岚祖上时皆为青岛森林公司的护林护山人。现除有一户仍居大平岚外,其余尽迁流清河村居住。 优美环境流清河所属诸自然村皆是依山傍海、山清水秀,自然环境特别优美。境内有一“天门涧”,涧深林密,其源头有两座山崮,均由巨石重重堆叠而成,称东西天门锥。东天门锥小而尖,西天门锥粗壮且尖,两锥尖直向天际,大有“刺破青天锷未残”之势。 流清河村最具特色的要数沿海的垂钓台了。这里海边巨石林立,尽是垂钓的好去处,有名的垂钓台就有公鸡石、小南山、泐壁子、草口、老炕石、伏鳌石、浅水、青蛙石等。鲍鱼岛村下的“老炕石”大且平整,十几人可放竿同钓,其下有一极为隐蔽的洞窟,只有靠近洞窟才能发现洞内分内外两室,可容数十人藏身。 流清河村有两个卵石滩,大的叫小旋子,方圆近400平方米,水浅;小的叫大旋子,方圆近300平方米,水深。每到大汛潮落时各处村民提篮前来赶海,翻石捡拾小虾、小蟹、海星、海胆以及各种海螺,偶尔还能捡到海参、章鱼、鲍鱼。 经济发展流清河湾天然渔港位于流清河村前,湾口西向,解放后设海产品收购点,该村及麦窑村、砖塔岭村渔船在此卸港。 流清河村原有耕地240亩,因开发建设征用现剩15亩,山峦560亩。昔日的流清河村是一个穷山村,祖辈以捕捞鱼虾、砍柴割草、种植红薯、栽植桃杏为生计,据说从前采集鲍鱼仅为卖其外壳而已。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流清河人抓紧机遇发展经济。大力发展海上养殖和捕捞业,现在全村共有40余条机船,平均两户一条;养殖扇贝20余亩,从小旋子经鲍鱼岛一直到青蛙石以东近10里的海岸线上养殖鲍鱼100余亩。抓住自然优势大力发展旅游服务项目,现已引进建成集旅游餐饮、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宾馆天门山庄、裕龙大酒店,村民自办了多家以海鲜和山野味为特色的餐馆。当地的青年也纷纷学习外语和导游知识,以积极的姿态投入到旅游服务行业中。现在的流清河村已从昔日的穷山村一举跃入富裕村行列,2004年该村经济总收入3640万元,人均收入6241元。 文明建设流清河村重视文明建设。为改善村民的居住环境,1988年投资360万元建设住宅楼4400平方米,整修河坝千余米,并对主要进村路、村内街道进行硬化。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