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刘义 |
释义 | 西南交通大学MBA人物简介刘义,四川省成都人。 性别:男 出生:1978年7月。 1993年——1996年就读成都市第七中学校。 1996年——2000年就读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2000年——2003年在双流事业单位工作。 2003年攻读西南交通大学MBA。 现在研究方向商业实战营销 西汉后少帝刘弘(?-前180年)刘义,前184年6月15日——前180年11月14日在位,汉朝第4任皇帝。原名刘山,曾用名刘义。是汉惠帝刘盈的儿子,生母不详。前187年四月二十八日,被封为襄成侯。前186年七月,常山王刘不疑死后,刘山于七月二十七日接封为常山王,并改名刘义。公元前184年6月15日,吕雉命常山王刘义继任帝位,并改名为刘弘,即后少帝。 开国少将(1909-1996)刘义,江西省永新县在中乡江坊村人。一九三一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三四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本村苏维埃政府主席、区苏维埃政府副主席、县苏维埃政府裁判部代理部长、赣南战地特别法庭主席、红五军团政治部裁判所所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骑兵团营长,三八五旅团政治处主任,一二九师供给部政治处主任,供给部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冀南军区后勤部政治部主任,后勤部政治委员,晋冀鲁豫军区第十纵队供给部部长,湖北军区供给部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造船部部长,海军后勤部政治委员,海军第三研究院副政治委员,海军航空兵部顾问。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刘义,男,1936年7月出生,大学本科学历,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留学斯洛文尼亚。全国优秀学位论文指导老师。曾任桂林医学院副院长、广西医科大学副校长、中华医学会广西儿科学会主任委员等职。《临床儿科杂志》、《中国实用儿科杂志》、《中国当代儿科杂志》、《小儿急救医学杂志》等杂志编委。先后获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广西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1999年以来在国内外医学刊物发表论文30多篇,近期出版著作4本。专长:新生儿疾病的诊治,尤其是新生儿黄疸发病机理及防治方面有很深的造诣。 原梅河口房地产管理局总工程师刘义,男,1939年6月生,吉林磐石人,工程师。毕业于北京水电学院。现任梅河口市房地产管理局总工程师,兼任通化建筑学会会员,梅河口市建筑学会理事,技术职称评委会委员,省建筑工程投标评标委员。主要业绩:1959年8月至1987年7月从事建筑设计工作。设计梅河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大楼、市朝鲜族饭店综合楼、市文化馆综合楼、市图书馆综合楼、市妇幼保健院门诊楼、市第二医院门诊楼等70余项。1987年以后,从事旧城改造工程,并担任技术总负责人。改造成型信宅小区13万多平方米,机关报建商贸设施3万多平方米。其中重点工程有:工贸市场4层7810平方米,200天完成;百货大楼4层8766平方米,195天完成;轻工商场2层11000平方米,175天完成。得到了省、市主要要领导的好评:“梅河的工程,深圳的速度”。经过几年的改造,梅河口市已旧城换新貌,成为吉林省旧城改造的先进典型。《吉林日报》、《城市时报》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并给予高度赞誉。 武汉纺织大学党委副书记刘义,教授。1964年3月出生,湖北省天门人,汉族,中共党员。教育部高职高专评估专家,国家环境评价审查专家,湖北省高校学报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委员会秘书长,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武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兼职教授。1986年镇江船舶学院(现江苏科技大学)本科毕业,2001年获华中科技大学交通运输工程硕士学位。历任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团委书记、学工处长、教务处长、副院长,2006年6月任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2009年8月任武汉科技学院党委副书记。 长期从事燃油超声波乳化节能技术和高等职业教育评价研究,主持完成省(部)级教学科研项目多项,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一项,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三项,发表研究论文20余篇,主编(审)出 版教材4部。主持开发研制了柴油乳化机(系列)科技新产品;主持起草了《湖北省高等职业院校实施“二定一发展”计划的指导性意见》、《湖北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等多份省级教育文件。 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基本资料刘义 (Liu Yi) 原名:刘长明,现名:刘义。武汉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湖北省黄梅县分路镇人。 出生年月:1970年11月 学位:理学博士 职称职务:教授、博士生导师 学科专业:化学;物理化学、化学生物学 研究方向①热化学与热分析 ②生命过程化学; ③药物物理化学 ④小分子与生物大分子 工作学习简历1988年9月入武汉大学化学系;1992年7月获武汉大学理学学士学位;1997年获武汉大学理学博士学位;1997--1999年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后。2000年中科院水生所高级访问学者;2002年中科院大连化物所高级访问学者;2003年8月--2004年2月英国Queen’s University Belfast和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高级访问学者;2004年3月--7月香港裘搓基金会资助香港浸会大学Croucher学者。1999年晋升为副教授;2001年破格晋升为教授;2002年遴选为博士生导师。 其课题组现隶属于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物理化学研究所、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省创新群体“化学生物学基础”、教育部创新团队“化学生物学基础”、国家创新研究群体“新型生物医学探针技术基础及应用”。 学术兼职1. 中国化学会化学热力学与热分析专业委员会委员; 2. 湖北省青年科协副会长; 3. 湖北省化学化工学会理事、物理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化学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4. 湖北省青年联合会委员。 教学情况1.主讲本科生基础课“物理化学”;研究生学位课“化学动力学”、“现代生物热化学”等课程;指导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访问学者。 2.参编教材 ①《化学生物学与生物技术》,2005,科学出版社; ②《物理化学—动力学、电化学、表面及胶体化学》,2003,武汉大学出版社; ③《物理化学习题详解》,2000,武汉大学出版社; ④《物理化学实验》,2000,武汉大学出版社。 科研项目(一)主持的主要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70015):“古菌代谢特异性及其机制的热化学研究”;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373051):“源于嗜盐古菌特殊启动子基因功能的热化学研究”;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170010):“古生菌代谢过程热化学研究”;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9973030):“极端嗜盐菌代谢及启动子活性微量热研究”; 5.教育部高校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励计划(2002):“现代生物热化学研究”; 6.中-匈国际科技合作项目([2004]475):“Studies on the bioactivity of new selenium-containing schiff bases”; 7.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中博基[1998]):“嗜盐古菌启动子功能热化学研究”; 8.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98J052):“极端嗜盐菌启动子功能热化学研究”; 9.武汉青年科技晨光计划(20005004025):“苏云金芽胞杆菌不同基因工程菌的微量热研究”; 10.国家安全973子专题。 (二)参加的主要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20621502):“新型生物医学探针技术基础及应用”(研究骨干); 2.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教技函[2006]8号IRT0543):“化学生物学应用基础”(研究骨干); 3.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2004):“化学生物学应用基础研究”(核心成员); 4.教育部高校青年骨干教师计划(200065):“DNA相关研究表面物理化学新方法及在生物遗传转化研究中应用”(第二);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9870115):“动物线粒体热化学与杂交优势”(第二); 6.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7313064):“中药复方质量控制与评价方法”(第二); 7.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 2004CB719603):“极端微生物及其功能利用的基础研究”。 主要获奖情况1. 2002年 7月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 2002年 4月 第三届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 3. 2001年12月 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 4. 2001年12月 第五届湖北省青年科技奖; 5. 2002年 9月 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 6. 2002年 9月 第四届武汉杰出青年科技创新奖; 7. 2002年 5月 第五届武汉大学“十大杰出青年”; 8. 2004年12月 湖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导师奖; 9. 2003年10月 湖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导师奖; 10. 2000年12月 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第三完成人); 11. 2003年12月 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第二完成人); 12. 1998年 9月 湖北省首届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近年来发表的代表性论文1. Jia-Xin Dong,Qiang Li,Zhi-Cheng Tan,Zhi-Heng Zhang,Yi Liu*. The standard molar enthalpy of formation,molar heat capacities,and thermal stability of anhydrous caffeine. J. Chem. Thermodynamics,2007,39,108-114 2. Yan-Jun Hu,Yi Liu*,An-Xin Hou,Ru-Ming Zhao,Song-Sheng Qu. Interaction of Methylene B1ue with Bovine Serum Albumin. J. Photochem. Photobiol. A-Chem. 2006,179,324-329 3. Yan-Jun Hu,Hua-Guang Yu,Jia-Xin Dong,Xi Yang,Yi Liu*. Studies 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3,4,5-Trimethoxybenzoic Acid and Bovine Serum Albumin. Spectroc. Acta Pt. A-Molec. Biomolec. Spectr. 2006,65,988-992 4. Dan Zheng,Yi Liu*,Yue Zhang,Xiao-Juan Chen,Yun-Fen Shen. Microcalorimetric investigation of the toxic action of Cr(VI) on the metabolism of Tetrahymena thermophila BF5 during growth. Environm. Toxicol. Pharmacol.,2006,22: 121-127 5. Yan-Jun Hu,Yi Liu*,Zheng-Bang Pi,Song-Sheng Qu. Interaction of Cromolyn Sodium with Human Serum Albumin: A Fluorescence Quenching Study. Bioorg. Med. Chem. 2005,13,6609-6614 6. Yan-Jun Hu,Yi Liu*,Wei Jiang,Ru-Ming Zhao,Song-Sheng Qu. Fluorometric investigation of the interaction of Bovine Serum Albumin with surfactants and 6-mercaptopurine. J. Photochem. Photobiol. B-Biol. 2005,80,235-242 7. Yan-Jun Hu,Yi Liu*,Ru-Ming Zhao,Song-Sheng Qu. Interaction of colchicine with human serum albumin investigated by spectroscopic methods. Int. J. Biol. Macromol.,2005,37,122-126 8. Yan-Jun Hu,Yi Liu*,Xue-Song Shen,Xian-Yang Fang,Song-Sheng Qu. Studies 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1-hexylcarbamoyl-5-fluorouracil and bovine serum albumin. J. Mol. Struct. 2005,738,143-147 9. Yang Chang-Ying,Hou An-Xin,Liu Yi*,Tang Hui,Qu Song-Sheng. Some properties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2,2’-diselenadibenzoic acid and serum albumin. J. Pharm. Biomed. Anal. 2005,39,263-267 10. Peng Liu,Yi Liu*,Zhe-Xue Lu,Jun-Cheng Zhu,Jia-Xin Dong,Dai-Wen Pang,Ping Shen,Song-Sheng Qu. Study on Biological effect of La3+ on Escherichia coli by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J. Inorg. Biochem. 2004,98,68-72 11. Chang-Ying Yang,Yi Liu*,Jun Wu,Ran Li,Yan-Jun Hu,Song-Sheng Qu. Absorption and fluorescence study of interaction between (2-hydroxy-benzimido)ethyl-n-hexylselenide and bovine serum albumin. J. Pharm. Pharmacol. 2004,56,1127-1133 12. Yan-Jun Hu,Yi Liu*,Jia-Bo Wang Xiao-He Xiao,Song-Sheng Qu. Study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monoammonium glycyrrhizinate and bovine serum albumin. J. Pharm. Biomed. Anal. 2004,36,915-919 13. Cai-Qin Qin,Qi Xiao,Hui-Rong Li,Mu Fang,Yi Liu*,Qiang Li. Calorimetric studies of the action of chitosan-N-2-hydroxypropyl trimethyl ammonium chloride on the growth of microorganisms. Int. J. Biol. Macromol. 2004,34,121-126 14. Hua-Guang Yu,Yi Liu*,Zhi-Cheng Tan,Jia-Xin Dong,Teng-Jun Zou,Xiao-Ming Huang,Song-Sheng Qu. A solution-reaction isoperibol calorimeter and standard molar enthalpies of formation of Ln(hq)2Ac (Ln = La,Pr). Thermochim. Acta 2003,401,217-224 15. Hua-Guang Yu,Yi Liu*,Jia-Xin Dong,Song-Sheng Qu. Standard enthalpies of formation of [Ln(Gly)3(H2O)2]Cl32H2O (Ln=Pr,Nd; Gly=glycine): A calorimetric study. J. Chem. Eng. Data 2003,48,1279-1282 16. Guo-Sheng Liu,Yi Liu,Xiang-Dong Chen,Peng Liu,Ping Shen,Song-Sheng Qu. Studies on interaction between T4 phage and Escherichia coli B by microcalorimetry. J. Virol. Methods 2003,112,137-143 17. Yi Liu*,Hua-Guang Yu,Yu-Ping Huang,Ping Shen,Song-Sheng Qu. Microcalorimetric studies of the action of Na2SeO3 on the growth of Halobacterium halobium R1. Biol. Trace Elem. Res. 2003,92,83-92 18. Qu Songsheng,Liu Yi*,Wang Tianzhi,Gao Wenying. Thermodynamics of binding of cadmium to bovine serum albumin. Chemosphere 2002,46,1211-1214 19. Xi Li,Yi Liu*,Jun Wu,Song-Sheng Qu. The effect of selenomorpholine derives on the growth of Staphyloccus aureus studied by microcalorimetry. Thermochim. Acta 2001,375,109-113 20. Yi Liu*,Tahn Tzitschung,Ping Shen,Song-Sheng Qu. Microcalorimetric Studies on the Metabolism of Chlorella vulgaris. Chemosphere 2000,40,845-849 南昌市江纺职工医院院长刘义,男,广东省兴宁市人。1957年龙南中学高中毕业,同年考取江西医学院医疗系。1962年毕业后分配在南昌市江纺职工医院,从事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工作。历任医师、主治医师、主任医师、业务院长、院长等职。曾兼任江西省儿科学会委员、南昌市儿科学会秘书长、江西省纺织系统医疗职称评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曾撰写发表医学论文十余篇,业绩已收入《中国当代中西名医大辞典》一书中。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信访局副局长刘义,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信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协助分管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和群体性事件联席会议办公室工作;协助分管督查督办科工作。 上海大学宗教与社会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个人简介刘义,山西临汾人,讲师。香港中文大学博士(宗教研究,2008),上海大学宗教与社会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中国基督教史、宗教社会学、宗教与国际关系等,现主攻宗教与全球化相关问题的研究。曾赴美国马里兰大学及国会图书馆出席“中国与现代化:一个世纪的变迁”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发表英文论文。2010-2011年将作为博士后人员到乔治城大学伯克利宗教、和平与世界事务中心做访问研究。曾主持或协助召开“中韩基督教的本色化”、“义和团运动与义和团战争”、“上海宗教学会第四届青年学者论坛”等学术会议。 主要成果From Christian Aliens to Chinese Citizens: The National Identity of Chinese Christians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Studies in World Christianity, Vol. 16, No. 2 (August, 2010). 宗教与全球治理:一个跨宗教的比较视角,《世界宗教研究》2010年第3期。 全球宗教复兴与宗教政治——一个宗教社会学的理论概述,《文史哲》2010年第1期。(《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2月2日摘要) 从身份危机到政治暴力——当代宗教恐怖主义的发生机制研究,《社会科学》2009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宗教》2009年第4期转载。) “伊斯兰主义”:全球处境、社会运动及意识形态,《阿拉伯世界研究》2009年第1期。 从基要主义到恐怖主义——全球化时代的宗教政治,《社会》2007年第5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8年第2期转载。)(与陶飞亚合著,第一作者) 从抵抗运动到公民社会——全球化背景下的宗教治理,收入徐以骅主编:《宗教与美国社会》第四辑(上),北京:时事出版社,2007年。 中国大陆宗教社会学研究的现状与反思,《辅仁宗教研究》第13期(2006年夏)。(与吴梓明合著,第二作者) 清末民初思想与政治实践中的信教自由——以基督教会的活动为中心(1900-1917),收入吴梓明、吴小新主编:《基督教与中国社会》,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宗教与中国社会研究中心,2006年。 基督徒与民初宪法上的信教自由——以定孔教为国教之争为中心(1912-1917),《东岳论丛》2005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宗教》2005年第3期转载。) 编著:《宗教?教育?社会——吴梓明教授荣休纪念文集》,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9年,(与陶飞亚合编,第二编者) 翻译:包尔丹(Daniel Pals):《宗教的七种理论》,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与陶飞亚、钮圣妮合译) 科研项目2009年,上海市教委及教育发展基金会“晨光学者”计划:“全球宗教政治与中国国家安全”(09CG42)。 2008年,上海选拔优秀青年教师科研专项:“信仰与暴力——‘第四波’恐怖主义浪潮的发生机制研究”。 2005年,国家社科重大攻关项目:“宗教对当代国际关系的影响”(05&ZD013),负责“宗教与全球化”部分。 2004年,国家社科项目:“当代美国宗教社会学理论思潮”(04BZJ018),负责罗伯逊(Roland Robertson)的理论。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