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刘苏冰 |
释义 | 刘苏冰,50岁,汉族,中共党员,硕士,武警河南省总队医院副院长兼眼科主任,主任医师。刘苏冰从事眼科工作30年,专业技术5级的她带领部属成功开展眼科手术10万余例,治愈患者7万多人,其中她亲自主刀的手术就达7万多例,治愈患者5万多人。 中文名:刘苏冰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河南夏邑 出生日期:1958年8月 职业:医师 毕业院校:河南医科大学 主要成就: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 简介刘苏冰,50岁,汉族,中共党员,硕士,武警河南省总队医院副院长兼眼科主任,主任医师。刘苏冰从事眼科工作30年,专业技术5级的她带领部属成功开展眼科手术10万余例,治愈患者7万多人,其中她亲自主刀的手术就达7万多例,治愈患者5万多人,为部队创利润1亿多元。她第一个在全军和武警部队引进国际上最先进的“准分子激光治疗屈光不正”项目;第一个在亚太地区开展CK治疗老花眼项目;第一个在世界上为大猩猩成功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并人工晶体植入术;第一个在东南亚地区开展视潜能开发治疗弱视项目;先后出版了3部眼科医学著作,其科研成果多次荣获武警部队科技进步奖和河南省科技进步奖。曾获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等,当选武警部队第一届党代会代表,河南省十届、十一届人大代表。2009年1月18日,荣获第七届中国十大女杰荣誉称号。 个人事迹一心向党一心向党,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始终保持立场坚定头脑清醒。刘苏冰同志坚持把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支撑人生的精神脊梁和科学指南。她立场坚定,不论社会环境怎样变化,始终把先进文化当作自己的精神旗帜矗立心中,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不变,经受住了种种考验。 刘苏冰常把自己比作一个“挑夫”,一头担着党的重托,一头载着患者的希望。在一次又一次的人生抉择面前,她都把人生追求的坐标定位在党的事业上,始终以事业为重,以大局为重,自觉地把人生追求融入党的事业之中,在实践中升华人生理想,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刘苏冰出生在河南省的省会郑州,高中毕业后,许多同学找路子、托关系,想方设法留在父母身边,而她却自愿下乡插队,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在河南省确山县瓦岗乡当知青的日子里,她锄地、挑粪、割稻子、摘棉花样样活都干。她说,下乡的经历让自己懂得,人应该勇于奉献,坚强向上。从那以后,她始终坚持着行医为民的信条,牢记着自己作为一名人民军医的责任。 刘苏冰以优异的成绩从河南医科大学医疗系毕业时,竟然不加思索地放弃了唾手可得的出国深造机会,毅然选择了军人这个崇高无尚的职业,成为武警河南总队医院一名军医。从此,刘苏冰把全部的精力都倾注在她所热爱的眼科医学事业上,她人生历程上建功立业的辉煌,便从这里开始起步。 刘苏冰全身心扑在科室建设上,把医院眼科建设成了军内外闻名的科室。以她在眼科界的名望,地方上很多大公司、大财团邀请她开办眼科医院,每当这个时候她总是说:“我不离开医院,我是一名军人,我要为部队服务。” 几十年来,不论时代怎样变化,她始终把为人民服务当作一种政治责任,为群众排忧解难总是充满激情、总是千方百计、总是不遗余力,展示了一名共产党人具有崇高时代责任感的大情大爱;不论时代怎样变化,始终带头践行党的创新理论,保持奋发有为的创新精神,完成了人生的一次次精彩跨越。 医术精湛医术精湛,二十多年从医生涯,10万余例眼科手术没发生一起意外刘苏冰把“当一名好军医”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把给病人送去光明视为自己最大的幸福。走出校门后,她一直从事临床眼科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几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即使在当上科主任、副院长,成为名医名刀后,仍然坚持管好每一个患者、查好每一次体征、做好每一台手术、写好每一份病历,从未有丝毫懈怠。 在攀登医学高峰的征程上,刘苏冰不断挑战自我,敢于涉足许多同仁不敢问津的医学前沿课题。她第一个在全军和武警部队开展准分子激光治疗屈光不正手术,被誉为“军中第一刀”,至今已完成手术7万余例,手术总量全国第一;率先在河南省将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技术应用于临床,治愈了上万例白内障患者,使得医院的白内障手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为世界珍稀动物大猩猩“尼寇”成功实施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术,成为“大猩猩换眼世界第一人”;在亚太地区首家开展CK治疗老花眼技术, 在东南亚地区首家开展视潜能开发治疗弱视项目,在河南首家成功开展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开展后巩膜加固术,解决了高度近视及进行性近视的难题;省内率先开展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矫治因准分子无法治疗的超高度近视;开展了河南首例后巩膜填塞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使遗传病治疗有了新突破。 刘苏冰的病人多、手术多,在全院医生中是众所周知的事。她带领的眼科每年收治的病人达全院收容量的十分之一,手术病人为全院手术量的四分之一,而且查阅她的手术记录,一半以上都是患者的点名手术。在每年高考、征兵、招警等近视手术旺季,她常常是早上八点多走进手术室,出来时,已是凌晨二、三点了。2005年,她曾创造了日手术110人216只眼的世界最高记录,2006年7月,她又将这一纪录刷新为132人261只眼。 医德高尚大爱撒播,医德高尚,在她眼里,每一名患者都是亲人,而在患者心中,她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刘苏冰恪守“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高尚操守,在她的眼里,病人都是亲人,没有高低之分、贵贱之别。她给许多高级干部看过病,但从来没有利用医患关系的便利办过一件私事。她给贫困患者看病也是一样的热情,一样的周到细致。她常说:“作为一个医生,利用自己的技术去谋私利,是最可悲的,是最不讲职业道德的。”近年来,科室和她个人先后为患者捐款捐物50余次,拒收红包10万余元,收到各种锦旗感谢信150余面(封),被人民群众亲切地称为“光明使者”。 刘苏冰总是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就医治病能让患者省一分就省一分,尽量减轻患者的就医负担。作为省十届、十一届人大代表,每年她都要抽出一些时间,走村入户,征求民意,就健全和完善公共卫生防疫体系,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等问题向大会提交议案。去年6月初,刘苏冰在三门峡市农村调研,当得知有二十多名老区群众因患白内障无钱医治导致失明时,刘苏冰积极向医院党委汇报,最后研究决定,全免费为这些贫困老人治疗白内障。出院那天,二十多名老人眼含热泪站在大院里,拉着刘苏冰的手久久不愿离去,并自发地齐声唱起了“共产党好”,在场群众无不为之动容,场面催人泪下,感人至深。 弘扬传统弘扬传统,自觉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高尚的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 刘苏冰从医二十多年来,始终继承和发扬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用自己的行动传播着文明和爱心,在她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时代精神,展现了新时期党的医务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在2007年初召开的医院党委扩大会议上,为表彰她的突出贡献,医院给予刘苏冰30万元的奖励。而她却当场决定,将其中20万元捐献出来,作为医院的科研基金,当时,台上台下掌声雷动,经久不息。不久后,她又通过相关部门的联系,将剩余10万块钱资助了郑州大学的10名贫困学生。 刘苏冰是一个优秀的医务工作者,也是一个称职的母亲和女儿,结婚以来,她一直很孝敬双方父母、尊老爱幼,是邻里间都很认可的孝顺女。生活日常开支,刘苏冰能合理安排,克勤克俭,该花的一定花,不该花的从不浪费,在双方父母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尽心尽力给予帮助。经常利用节假日和双休日,带上一些水果和营养品回去看望他们父母,老人们出现头痛脑热时,总是主动带他们去医院看病、拿药,设身处地为老人着想。 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她倡导塑造孩子自信、自强、自立、自尊的品质,引导孩子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健康生活的理念和对家庭、对长辈、对社会的责任感,并以自身模范的言行,教育孩子好好学习、诚恳为人,使孩子从小就在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与和睦向上的家庭氛围中成长成材。2005年5月,刘苏冰被河南省妇联等部门表彰为“优秀母亲”。 从一名普通军医成为一名高职技术干部,眼科从靠一根银针打天下发展成为拥有高中级专家13人,各种先进设备价值超千万元,可开展各类眼科手术的综合型知名科室。她本人先后获河南省“巾帼成才奖”、“百名巾帼科技成才奖”,河南省“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2002年被评为“河南省十大女杰”。同年,当选为河南省十届人大代表,河南省妇联十届执委;2004年被全国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她带领的眼科经济效益也连年实现持续上升,连续多年被总队评为先进单位,荣立集体二等功一次、集体三等功一次。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