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刘龙朋 |
释义 | 刘龙朋,名刘凤君,汉族,男,字龙朋,号神通居士,1952年出生于山东省蒙阴县。197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毕业后分配山东大学任教。骨刻文发现者和骨刻文学奠基人,主要从事美术考古和艺术史教学研究与书法创作研究。 是学界公认的美术考古理论体系创建第一人,骨刻文的发现者和鉴定者,崇山石祖林的发现者和鉴定者。济南四门塔佛头像回归的文化使者。他根据田野考古调查和发掘的资料,根据对收藏爱好者们收藏的相关资料的鉴定和综合研究,发现了中国早期的文字--骨刻文,距今约4000-4500年,比安阳甲骨文早1000年左右。 刘凤君教授自幼酷爱书画艺术。学书临帖自颜、柳入门,临二王和米等法书。其后又遍临商周青铜器铭文拓本。1999年第二届"世界华人艺术大会"举办期间,他的书法作品获"国际荣誉金奖",并享有"世界杰出华人艺术家"荣誉称号。自2004年以后多次应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邀请,赴京为中央领导挥毫。 他多次应邀在日本、韩国、美国以及港、台地区演讲美术考古和书展。2002年7月,他应台湾法鼓山文教基金会邀请赴台鉴定和与该会商谈无偿捐献四门塔隋代佛头像并开具鉴定书,同时受该基金会委托,在山东省协调解决迎佛头像的各项事宜和负责业务工作。2002年12月17日佛头像顺利回归,他被誉为"四门塔佛头回归的功臣"。 研究课题 1996年10月,山东大学跨世纪人才基金项目——“美术考古研究”,负责人刘凤君。 1997年,台湾立青文教基金会项目——“美术考古研究”,负责人刘凤君。 1999年,台湾中华发展基金项目——“中国考古发现和研究”,负责人刘凤君。 2001年,山东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海峡两岸青州佛像调查研究”,负责人刘凤君。 2001年,台湾中华文物学会项目——“美术考古研究”,负责人刘凤君。 2003年4月,台北立青文教基金会赞助研究课题----“六世纪环黄、渤海地区佛像艺术研究”,负责人刘凤君。 2003年5月20日,台湾法鼓山文教基金会项目---“四门塔阿閦佛与山东佛教艺术之研究”,负责人刘凤君。 2009年,山东大学“985”工程立项---“骨刻文研究”,负责人刘凤君。 2010年,山东大学自主创新基金项目(自然科学)---“骨刻文的计算机辅助分析技术研究”,负责人刘凤君、潘荣江。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