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刘伶明 |
释义 | 刘伶明,男,大学中文系毕业,皖五河县文明办副主任,中国硬协会员,安徽书协会员,蚌埠市书协理事暨作协、音协会员,蚌埠市青年书协暨硬笔书协副主席,安徽散文家协会会员,华夏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华夏文化》副主编,五河县青年书协和硬笔书协主席、诗词协会秘书长、青年诗社社长。 笛韵·墨缘·诗情 ——青年书法家刘伶明映象 李磊 还是应该先从伶明的那块土地说起。 那是一块骤然向天隆起的高地,每每登临其上,但见千顷平原扑面而来,清流万束奔流而去。而在山势跌宕处,静卧着一座村落。房屋虽多为青砖红瓦,但仍有古朴的泥墙草顶隐现。村落内树木峻骨耸立,呈现仙风道骨之姿。人随山路转折至村落中部,见一幢老屋前,古槐如墨染成,虬枝伸张,犹如秃笔,凌空劲舞,那便是伶明的出生地——淮畔五河女神山下的板桥村。 群山壁立村庄外,湖泊明暗村落中。自古天高地厚、景色秀奇之地,必内蕴灵动之气。伶明便深得山峦的深邃、大地的厚重和湖泊的灵韵. 伶明的家乡是这块平原的至高地。山体褶皱处形成了女山湖、花园湖等天然湖泊,它们从伶明的村落出发,散作万涓清流,向淮河奔流,继而涌向大海,日夜吟唱不息。 流水的韵律成了伶明身体里的脉动,而女神山、大公山的松涛与谷啸更是激起伶明心中的千层洪波。这些天籁之音让少年时代的伶明沉醉不已,放过牛、打过草的伶明幼时以叶片、柳笛模仿自然声响开始自悟起了音乐;之后,一支竹笛成了伶明心爱之物,伴他走过那段物质生活贫乏的岁月。后来的日子,求学、长大、见世面,颇有天赋的他,竟逐个地通会二胡、葫芦丝、巴乌、埙、口琴、吉他、电子琴等乐器,演奏的竟颇能悦人。 伶明的板桥村因村头旧时商贾驿客往来频繁经过的木板桥而得名。那里旧时是人迹繁盛的地块。先人定居较早,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且保存较好,是淮畔民歌之乡。伶明自幼受民歌熏陶,对民族音乐兴趣浓厚,童年、少年之时,他与歌声为伴,是山里的叫天子、百灵鸟。成长的岁月,他一直执迷民歌古韵的收集、整理。受民歌的滋养,伶明声乐方面也颇有造诣,虽不比专业,但广为业内人士赞誉。在求学及工作时期,伶明多次参加文艺表演,竟多次获奖。2000年录制个人VCD专辑“苍鹰在翱翔”,圆了伶明多年来一直想把家乡原生态曲调及民族性歌曲通过自己这个山里孩子来传唱给大众的心愿。 “横笛弄秋月,长歌吟松风”。那个依着牛背吹奏竹笛的少年,把山峦、溪流和松涛的多声部合奏带到了城市,他从乡野走到的城市仿佛每个角落都回荡着那道山谷的天籁之音。 山灵水秀出俊才。那如山泉般流淌的笛音,仿佛至今仍在板桥村弥漫。赏识伶明笛声的板桥人,也从未忘记每次过年写满庄子春联的书法才子——伶明。 伶明的书法亦如音乐,在宣纸上有节奏、有韵律地流淌着。这是伶明在书法追求上的境界:以美的构思,营造深邃空灵超然的境界。故无论六尺巨幅,还是三寸小品,件件都是笔力通达,气脉贯通,超凡脱俗,神采飞扬,卓而不群。你站在他的作品前,会感到一种精神、一种情绪、一种力量、一种冲击扑面而来。感受到不仅仅是时间的流动,情绪的宣泄,还有生命的律动,让你分明地感觉到那些文字真正是活生生、有生命力的活体,亦如他的人,生机卓灼,精神鲜活,让你不能不为之动容。 伶明幼时,受读过私塾的祖父的影响,少时即习练书法,读帖、背帖和临帖,孜孜不辍,一路写来。大学中文系就读时,又精修书法课程,拜就中国书协理事、安徽书协副主席张乃田门下,深得教化。数年以来,伶明深入钻研书艺理论,孜孜读临古今法帖,手摹心追,勤思好悟,染翰临池,乐此不疲。其书初学唐宋,后法魏晋,继追秦汉商周古风神韵。前朝名家碑帖烂熟于心,倾注于手,今之名家高手,亦细心摹研揣度。博采众长,汲取营养,深谙造境之功。其书艺始终注重以美的形式表现内容、体现精神。让形式服务于内容,使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统一。我曾见其一幅“飘”字,形似敦煌飞天,玄须白袍,玉带当风,飘逸九天,直欲从纸上飞走。但见其小字补款却正是观敦煌飞天壁画有感,真乃如合一契。又一幅“蛇”字,书尽蛇之昂首吐信、蓄势待发姿韵,真乃活灵活现。 正当伶明对毛笔书法如醉如痴,进入忘我之境时,一次偶然的机会拓展了伶明的书法领域和境界。那天伶明深夜临池,沉寂超然中,心畅神快,兴味盎然,胸积万壑之气,手蓄千钧之力,笔走龙蛇,一发不收,以致笔头脱落,竟全然不顾,趁兴顺势用空笔管径直写去,竟奇趣顿出,别有风味,发现竹管笔有毛笔不具备的特色。自此,伶明遂钻研起竹管笔来,为此他多次竹场采竹,用锯、锉加工了十几套粗如碗口、细似竹筷的竹管笔。经多年的摸索,他解决了竹笔储墨少、下墨快、有尖锋的划纸、无尘锋的难写锋,竹笔只能在硬厚纸上写小字不便装裱,以及笔画浮枯不润、多瘦硬欠柔韧、字形飘浮内涵浅薄等问题。伶明取天然之竹,自制的竹管笔,能直接在宣纸上写蝇头小楷,亦能做数尺巨书;既能表现毛笔的丰润、饱满与柔韧,更能展示硬笔的苍虬、宏大与刚劲。同道中人见其竹笔书法,骨肉丰满,灵韵充盈,气势夺人,无不为之称奇。当代硬笔书法大家上海《写字》主编江鸟见之特题写“竹笔生花”给予赞誉。 曾见伶明竹笔做草书,一砚墨为一支巨竹吸尽,伶明振臂一挥,墨顷刻间倾泻游走于纸上,黄河九曲难尽其形,长江奔流难有其势。一字写尽天下雄伟景致,令人叹为观止。特别是竹笔代表作“龙”,形神兼备,生动欲活。观者无不为之惊叹、动容与倾倒。看那龙头, 眼放巨光,炯炯有神,口喷雾气,摇头振角,精神抖擞,须发飘逸,虬角刺天;那龙身,骨力遵劲,鳞甲分明,扭动盘旋,转动升腾;那龙尾刚劲有力,搅动巨浪,扶摇助推,势上九天。活脱一条巨龙,仿佛正从深潭腾跃而出,直飞云霄,让人不敢正视,不敢言语。再看补款小字:“遥远的东方一条龙,她的名字叫中国……”进一步升华了作品主题,一条发展腾飞向上的中国巨龙。真乃妙笔佳作,十分难得。不少人见之,都向伶明索求“龙”字,虽书,却难超原作。 伶明现渐向中年,仍不舍昼夜,潜心研习,功力弥足,笔法愈加醇熟老道,件件书作皆有惊人之处。篆则取法高古,随形写势,苍劲古朴而率真;隶则体态丰盈,厚实坚韧,古拙凝重,字字皆有金属质地,扣之有声;草则笔走刀锋,线做钢鞭,狂傲不群,万象千情,变幻莫测,劲健雄逸,好如鸾舞蛇惊,电疾雨骤,鬼斧神工,神惊鬼忧;行则自然奔放,流水行云,潇潇洒洒,生生不息,浑然天成;楷则法度森严,规矩中正,沉着而活脱; 纵观伶明书作清新脱俗,有超然灵动之气,尤谋篇布局,经营章法,得心应手,妙造自然,不落俗套,状如算子、等同划一、呆板滞气之丑象在伶明书作中一概扫尽。幅幅超脱新奇,精致美妙,与众不同,颇得同道赞赏。其书,远观则神采飞扬,超脱不群;近品,则一字一景,美不胜收。墨重处力透纸背,沉重可烙印入碑;墨淡时,痕走流云,姿生妍美,仿佛飘曳于纸上。一纸平面,竟雕塑般的内嵌与浮出,玲珑剔透。 朋友,赏伶明的书法,当在夜凉月起时择一临水轩当窗而坐,要上一壶茶水二碟茶干,将伶明的墨迹在月下铺开。随茶水在体内的浸润,你的身体逐渐会被那种叫作血的汁浆加热,你就会读懂伶明的人生态度以及他在汉字间融入的天地情怀。 苦心人,天不负。数年砚田勤耕,终得满仓粮谷。几年来,伶明的毛笔和竹书作品及书法文论已发表于《书法报》、《中国书画报》、《中国教育报》、《青少年书法报》、《安徽日报》等124家报刊,获奖37次,其中获一等奖11次,并多次出国展览,被国内外企业、个人及博物馆等广为收藏。伶明本人入选《中国艺术人才名录》、《中国硬笔书法史——当代人物篇》、《中国硬笔书法家精英》等典集书册13部。伶明的书法艺术事迹也被《书法报》、《中国硬笔书法报》、《安徽日报》、《文摘周刊》及省市电视台等12家媒体报道。 董其昌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作字之法,识浅、见狭、学不足三者终不能尽妙”。这是苏轼的论书名言。而伶明亦深谙其理,他说:书法是一门综合的艺术,离不开书外之功。书法的神采、气韵、风格、意境的升华,光靠字内功夫是不够的,必须从字外去修炼探索。书法作品底蕴是文化,作品中透闪的气息,是书家的修养、学识、气质与个性的综合。 伶明出身私塾门第,有古体诗的功底,少年时即可随口成诗,后又拜会名师,潜心国学,苦心经营,时到今日已至炉火纯熟的佳境。触物、观景、见事、感怀成诗立就,且每篇中必有佳句。 伶明诗词词美境深,因此倍受淮畔诗友推崇和前辈的看重。古体诗及楹联作品广泛发表于《中华诗词》、《诗刊》等诗词刊物。现代诗作亦是句句如琼枝照眼,文采飞扬,令人耳目一新,更多有发表,如《淮河速写》便很有韵味:黎明/渔夫的桨摇落满天的星斗/鱼网捞起一颗鲜红的太阳/黄昏/点点渔火/在炊烟的梦中闪烁/水轻拍着船帮/浸湿了舱内那古老的渔歌/啊,淮河/一条纤绳/黎明,人和向往在这头/黄昏,船和过去在那头。 唐人云“夫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论人才能,先文而后墨。”近年来,伶明书写的诗作,多为自撰诗文。诗文与书法珠联璧合,相得益彰。一次赴国画之乡萧县笔会,在萧县四宝斋为答谢友人当场作诗,并挥毫泼墨,写成作品,诗墨合成,赠送友人,与众不同,技惊四座。 在一次作协采风的路上,伶明在车上即兴为每位文友各赋诗一首,均为嵌名诗,深得大家佩赞。单位同事朋友在南京的雅海艺术品公司开业,求伶明竹笔书法为礼品赠贺。伶明为其做了12副嵌名联,其中二副是“雅号昌荣亮出一家技艺,海天广阔迎来万国宾朋”、“雅室遍琳琅观奇寻宝来贵客,海湖荡胸臆赏艺淘金畅闲情”。伶明挥竹写就赠与,同事友人深受感动。 伶明本自大学中文系毕业,练就一手好文章,在校时即小有名气。习书之余,还研习国画、金石篆刻,更对地域文化潜心研究。到寺庙游玩,多好与僧人谈佛论道。淮畔及外地风景名胜的历史遗存、老街旧景、风物地名,伶明多有考究,皆能说出其历史根源与典故秩事。我因与伶明私交甚深,常出入伶明居所。伶明的院落里,被根、石、陶、砖堆满,室内被书画堆满。一次我从浍河流域得数枚残瓷,揣于棉衣深处。伶明听到金玉之声,便知我身藏宋瓷。我得寿州断砖数块,置于枕下,以寻奇梦。伶明进门便知屋有汉砖。问其方知宋瓷音清汉砖味苦。将汉砖搬到几上,伶明持茶而赏,神色超然,恍若置身历史深处,俨然画像石上围炉煮茶之人。 清人云“书画清高,首重人品,品节既优,不但人人重其笔墨,更仰其人。”伶明性格耿直,嫉恶如仇,心胸博大,诚实宽厚,在文化圈颇有美誉,是一位德艺兼优的青年艺术家,故其人缘极佳,朋友甚广。在他的一竹斋内,四方墨友文朋,常聚于此,挥毫泼墨,吟诗放歌,品茗煮酒,畅谈古今。 因他有些名气,不少家长都送子弟以求教诲。伶明推不过便认真备课,细心教学,孜孜传道授业,学生进步甚快,还多有获奖。而提到报酬,伶明却婉言谢绝:“孩子的进步、学成,就是对我最好的回报。”所以口碑相传,弟子纷至。 伶明曾在纪检部门供职,后鉴其厚诚、正直,且潜心文化,组织又安排到文明办任职。不管到哪里,他做官和做人一样厚道,深得同事和社会的口碑。他常说:“做人如学书,分清黑白走正路,横平竖直做好人。” 如今,伶明生活在一座河老柳枯的城子中。城子不大,却有五条曲折的河流在里面活生生地扭着。从高处俯视,河流不似深嵌于土地而是凸现于地上,似人体上的青脉。伶明寓所在城子中央,被水体层层缠绕。抬眼见淮水,转身见浍汤,仰头见天河。伏仰皆有流体相随,动静皆有水声相伴。因水有灵气故人有神气?伶明体内奔腾的、眼眶中闪动的,笔下奔涌的液体,都是这一方水系的延伸。 近几年,伶明的书法远远超出了对汉字肢体的表达,以意境胜出,以魂魄慑人。伶明的作品是集土的墩厚,水的灵透,山的毓秀,人的睿智方可成就。如果说后天的汲养丰富伶明的书法形态的话,那么这平平漠漠的百里平原,这朴素而拙于修饰的城市,以及远方那块天高地厚的土地,才是伶明书法永远的根基。 伶明在音乐、书法、诗词等方面的成就斐然,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伶明现为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华夏文化研究会会员,蚌埠市青年书协、硬笔书协副主席,市诗词楹联协会、音协、作协会员,五河县青年书协、硬笔书协主席、诗词协会副秘书长、青春诗社社长等职。 数年来,伶明在自己的艺术道路上孜孜追求,在书法作品里融入他的生存态度和天地情怀。一次笔会结识的著名诗人朱墨惊叹伶明才艺,多次交流之后不禁感慨,写了首《伶明其人其艺》,给伶明君一个准确凝练的概括:“德厚慧聪才艺馨,诗文画乐润书中。痴迷汉魏奇拙韵,执着宋唐俊雅风。笔纵神龙腾玉宇,墨逐彩凤戏祥云。八方骚客慕名识,吟咏挥毫论古今。”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