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刘家庄镇 |
释义 | 刘家庄镇属山东青岛即墨市所辖,位于即墨西北边陲,居即墨、莱西、平度三市交界三处,刘家庄镇距青岛机场40公里,青岛码头65公里,即墨市区26公里,蓝烟铁路穿镇而过,两条市级公路与青烟一级公路、青银高速公路相接,镇驻地距上述两条主干公路的距离均在20公里左右,交通十分便利。 简介截至2006年全镇辖28个行政村,总人口29894人,其中男15090人、女14804人。总面积7000公顷,耕地面积3867公顷。 镇名由来明永乐年间(公元1424~1424年),刘、贾、庄三姓人家迁来此地立村,后来刘姓人日繁,就以“刘家庄”命村,镇名源于村名。 柳腔之乡柳腔在清代中叶产生于即墨西部,形成后流行于胶东一带。《中国地方戏曲集成》载:柳腔是由民间说唱“本肘鼓”演变形成的,又称“老拐调”、“哦嗬”。它和苏北的淮海小戏、山东的五音戏、柳琴戏等有近缘关系。据1953年12月即墨县文化馆对柳腔形成过程所做过的调查报告: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受水旱虫灾侵袭,即墨以西各县的民众背井离乡,来即墨乞讨者甚多。他们乞讨时演唱的家乡小调,被当地群众称“周姑子”,也称“肘鼓子”。“本肘鼓”传到即墨后,许多当地群众学唱,学唱最多的地区是即墨西部沽河一带的刘家庄、吕戈庄、挪城、丰享庄等村庄。后来“本肘鼓”与即墨当地的民间小曲、秧歌相互融合,声腔发生了变化,由说唱体逐步演变为演唱体。初期演唱形式比较简单,三五个演员,配乐为一只手鼓、一只手锣或一副呱哒板,化妆的服饰和脸谱也没有严格规定。演唱主要利用农闲时节在集市村镇的街头巷尾,划地为台。这种形式持续了100多年。19世纪后期,受莱阳县“四弦小调”的影响,伴奏采用四弦胡琴配唢呐帮腔。初时因没有乐谱,琴师和演员不能完全协调,演奏之间就只好互相配合往上“溜”,因而被人戏称为“溜腔”。后因“溜”字不雅,定名为“柳腔”。由于柳腔在即墨境内广泛流传,因而人们称即墨为“柳腔之乡”,也称柳腔为“即墨柳腔”。 柳腔作为地方剧种大体形成后,便开始走上舞台,每逢年节庙会,艺人们便临时搭班登台演出。伴奏乐器逐步完善,角色分工越来越细,服饰和脸谱也有了严格要求,流传地区也刘家庄即墨柳腔趋广泛。1900年,即墨西部的刘家庄、七级、移风店、南泉等地,艺人们组织起5个初具规模的柳腔班社,到平度、掖县、莱阳等地巡回演出。20世纪初,艺人们相继去青岛,在台东、四方、沧口等处小戏院里搭班演出。这期间,柳腔演员经过与其他剧种演员同台演出,广泛吸收其它剧种的精华,使柳腔在艺术上日臻成熟。以著名柳腔演员刘森(作廉)、刘嫚(德昌)、刘小(洪石)和刘伶(邦君)搭成的柳腔戏班,被誉为“四喜班”。这时期是柳腔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 1954年,以刘作廉为首联合即墨西部的柳腔艺人组成了“即墨民艺柳腔剧团”,于蓝村大众剧院和县城新艺剧院演出。1956年转为集体所有制的专业剧团,改名为“即墨县柳腔剧团”。1950 年艺人张秀云等在青岛成立“金星柳腔剧团”,1959年6月改为“青岛市柳腔剧团”。1954年8月,在山东省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上,柳腔传统剧目《寻工夫》获优秀剧本奖,柳腔演员张秀云获优秀演员奖。1959年11月,青岛市柳腔剧团晋京演出,三进中南海汇报演出了《赵美蓉观灯》《割袍》等传统剧目。柳腔发展成为知名全国的剧种,进入了全盛期。1966年“文革”开始 后,专业柳腔剧团被撤销,业余柳腔剧团也随之解散。1976年10月,即墨柳腔剧团重新组建,成为柳腔仅有的专业演出团体,被文化部列入“天下第一团”。 1984年,青岛电视台录制柳腔电视 戏曲片《王三卖鱼》,获1985年首届中国戏曲电视片“鹰象奖”二等奖。1989年1月,即墨柳腔剧团再度进京,演出了大型现代戏《恩爱之间》,深受首都观众欢迎。2002年,即墨市文化局编印 了《即墨柳腔选粹》,收录了20余个柳腔剧目,同时出版了VCD光盘,录制了部分柳腔传统剧目。 20世纪20年代开始,柳腔受其他剧种影响,与当地民间武术结合,也开始演武戏,出现了刀马旦、武生等行当,逐步形成了程式化的武打套路。柳腔剧目相当丰富,现共有传统剧目120余个,移植剧目80余个,现代剧目40余个。主要传统剧目有四大京(《东京》《西京》《南京》《北京》),八大记(《罗衫记》《绣鞋记》《玉杯记》《金簪记》《风筝记》《钥匙记》《丝兰记》《火龙记》)等;移植剧目有《逼婚记》《秦香莲》《打金枝》《宝莲灯》《凤还巢》等。 经济概况2006年,全镇辖28个行政村,总人口29894人,其中男15090人、女14804人。总面积7000公顷,耕地面积3867公顷。全镇实现生产总值5.27亿元,同比增长28%;固定资产投资2.62亿元,同比增长43%;农民人均纯收入5640元,同比增长8%。 农业农业生产优势明显,潜力很大,被誉为“西北粮仓”。主要生产小麦、玉米、花生、大豆、禽畜、瓜菜、蚕茧等农副产品,是国家确定的“农业综合开展工程”和“商品粮基地市”的重点乡镇,畜禽存养量大,林果桑蚕产量高。粮食种植面积4.2万亩,总产量2.4万吨,粮油作物种植面积2.3万亩,产量5082吨,大田菜2万亩,总产量3000吨,大棚种植2000亩,总产量1000万吨,果品种植面积1200亩,总产量3600吨,畜牧业主要以饲养食草为主的牛、羊和肉食鸡、蛋鸡、猪等,肉食产量4267吨,蛋类产量2310吨,农产品出口创汇主要是萝卜、辣椒、大蒜出口及肉食鸡出口。 2006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现价)2.1亿元,其中农业1.3亿元、林业390万元、牧业7747万元、渔业160万元。粮食总产8.6万吨,增长 20%;花生总产2万吨,增长16%;蔬菜、瓜类总产2000吨,增长18%;水果总产358吨,增长6%;大牲畜年末存栏2418头,猪年末存栏 3552头、年内出栏1.5万头,羊年末存栏3391只,家禽年末存栏58.89万只、年内出栏253.82万只。淡水产品产量87吨。农业机械总动力 4.82万千瓦,增长6%。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240公顷,增长12%。 工业2006年全镇完成工业总产值(现价)1.46亿元,增长32%。全镇实际利用内资1.48亿元,同比增长78%,商务部登记实际利用外资331万美元,同比增长26%,出口创汇1400万美元,同比增长240%;总用电量达2505万千瓦时,同比增长了26%,工业用电量达1862万千瓦时,同比增长 28%。 社会事业2006年全镇有初中1所,小学8所,共有在校学生2880名;幼儿园13所,入园幼儿640名。有卫生院2所,医疗室(站)24个。人口自然增长率-0.789‰,计划生育率100%。百户拥有电话81部,有线电视入户率30%。 重点项目建设2006年,该镇抓好青岛市高产优质高效粮食示范区的完善配套。总投资600余万元,实施了麦戈庄干渠拓宽治理工程和麦七河拓宽治理工程,扩大改善灌溉面积1.5万亩,项目区内土地亩均年增收200余元,年可为群众人均增收600~1000元。二是抓好大吕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建设。沿沽河大吕片规划建设了 1万亩的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区。实施了水、电、路、林配套,成立了大吕无公害西瓜种植协会和天宫院无公害大蒜种植协会,加强对种植户的技术指导。该镇生产的西瓜、黄瓜、萝卜、芋头、菠菜、胡萝卜、白菜、西红柿等9个瓜菜品种被国家农业部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新建冬暖棚30个,面积60亩,大拱棚200 亩。 新农村建设一、全镇参合率达到100%。 二、筹资600余万元,对全镇自来水实施改造,有效地解决沿沽河13个村庄12000余人的吃水难问题。 三、筹资108万元,实施了农民健康工程,完成24个村庄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 四、筹资45万元,建成600平方米的镇文化中心,配备文化娱乐器材和图书。 五、筹资21万元,为光彩育英小学扩建教室30间,将泉庄小学和起戈庄小学撤并到光彩育英小学。建立了镇贫困学生救助基金,确保全镇无一贫困生辍学。初中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再上新台阶,刘家庄中学连续2年重点高中录取人数列全市乡镇第一。 六、根据引进企业的需求,及时为他们招收劳动力并进行技能培训,2006年共为企业培训工人400余人,农业科技培训827人,劳动技能培训 298人,社会培训610人,劳动力转移1150人。 基础设施该土地肥沃,劳力充足。镇政府驻地刘家庄,划为五个行政村,居民逾千户;镇农贸市场是方圆百里的四大集市之一,年交易额1.8亿元。兰烟铁路、即刘公路穿镇而过,镇内建站设点,姜家坡铁路联营货场占地130亩,储存能力极强;联村道路宽阔平坦,已全部铺设柏油路面,交通十分便利。2000门程控自拨电话于九一年接通,信息传递四通八达。镇供电站采用10千伏线路专线供电,电力充足。镇域内大沽河、五沽河环绕西北,泉庄河、麦七河穿插东南,袁家庄灌区主干渠纵贯中间,平塘、机井、引水渠、扬水站星罗棋布,水资源丰富。 工业发展青岛针织八厂青岛针织八厂是青岛市纺织工业总公司生产汗衣的定点厂家。1982年筹建,厂区面积2.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规划布局得当,庭院设置合理,假山、鱼池、花草、树木相映生辉,美观大方,被青岛市授予“花园式单位”。设漂染、成衣、印花、机修五个车间。安装200千伏安变压器一台,自备120千瓦发电机组一台,水塔一座,2吨锅炉2台,水、电、汽充足。主要生产棉针织──32S纯棉精漂男女背心、汗衣等系列产品,年产能力400万件。规格齐全,质量优异,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并出口日本、丹麦等国。先后被授予青岛市先进企业和省系统级先进企业,誉满城乡。 即墨市建筑五金厂即墨市建筑五金厂厂区面积2.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地理位置极佳,规划布局合理,是一个环境优美,设备齐全,水电充足,区域宽敞的生产厂家。 建筑公司建筑公司建于1986年,现有职工800人,年承建能力3万平方米,产值1千万元。公司占地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拥手固定资产达359万元。建筑机械齐全,技术力量雄厚,分10个施工队,横跨青岛、即墨、莱西三大建筑市场,承建工程优质率高,在建筑行业中享有较高声誉。 农副产品综合加工厂: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投资150万元,主要经营农副产品收购、加工、组织出口业务。 招商引资投资1000万元的青岛大地长青食品有限公司投入生产;投资3000万元的德克电子有限公司已投产;投资3000万元的京华饰品项目正式奠基;总投资3000万元的通盛达休闲园已完成一期投资1000多万元的基础工程建设,投资2000万美元的服饰加工企业和投资2000万元的通盛达木业有限公司已开工建设,年底即可投产。镇内工业变压器总容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一倍。刘家庄镇实际利用内资6000万元,同比增长500%;实际利用外资120万美元,首次实现了零的突破,即墨市刘家庄镇招商引资红红火火。 转换思路找出路素有“西北大洼”之称的刘家庄镇与莱西、平度市接壤,位置偏远,属于典型的农业镇。原有的几家市属企业改制后举步维艰,新发展的民营企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工业基础十分薄弱。2003年全镇人均储蓄1670元,是全市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镇财政收入也一直徘徊在六七百万元左右。要实现财政增加、农民增收 目标,出路在哪里?为统一全镇党员干部思想,该镇选取了胶州市杜村镇作为学习典型。杜村镇的区位、人口、经济结构等都与刘家庄镇相似,近年来先后引进了青岛一木、金羽木业等20多个项目,从胶州市的落后镇一跃发展成为先进镇。镇党委、政府组织机关干部、村庄党支部书记、驻镇市直部门先后三赴杜村学习考察。每去一次,镇村干部都受到很大的触动:杜村镇能够成功招商,刘家庄镇一样可以办到。 2007年春天,刘家庄镇一举引进了部分产品属省内空白的德克电子和国内钻石加工的龙头企业-京华饰品这两个高附加值、高税收、高就业项目。已开工建设的投资2000万美元的服饰企业年底即可投产,投产后用工将达到5000人。京华饰品有限公司还准备将分散在省内其他地区的加工点全部搬迁到该镇,实行组团式发展。大企业的带动效益也将逐步突现出来。 自画脸谱找定位刘家庄镇独一无二的五大招商优势:劳动力资源丰富;5万多亩土地肥沃无污染,农产品丰富;大沽河、五沽河穿镇而过,水资源条件优越;有全市唯一的水泥厂,沙、石、水泥等资源丰富;两条省道横穿全镇,有全市三处铁路货运站之一的姜家坡货运站,运输条件优越。围绕五大优势,该镇把招商重点定在四个方面,即在引进劳动密集型,新型建材、铸造、锻造、机械制造等重工业和农字号项目上下功夫。 依托优势找定位,围绕定位抓招商,使该镇招商成功率大为提高。青岛大地长青食品公司,主要从事脱水蔬菜加工,产品全部出口日本,年可加工1.2万吨蔬菜。因为看好了刘家庄镇已成规模的蔬菜生产基地和优质充足的水资源优势,该公司毫不犹豫地选择这里落户,公司还计划在当地再建设一个5000亩的蔬菜基地,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在土地紧张的情况下,该镇协调相关部门,利用原农副产品加工厂,引进了投资2000多万元的金羽木业;利用迪尔牧业征而未用的土地,引进了青岛德克电子有限公司;利用原青岛针织八厂的闲置厂房,引进了投资1000多万元的青岛多源发精密锻造有限公司;利用原草点厂闲置土地,引进了投资500多万元的一个铸造项目……一宗宗“死地”活了起来,闲置土地资源找到了新"婆家"。 “软硬兼施”造平台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准确的定位以后,刘家庄镇“软硬兼施”下大力气打造招商平台。多方筹措资金1000多万元,重新修订了小城镇发展规划,设计出项目区、生活区,修建了4.6公里长的镇内道路,完善了供水、供电和污水管道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使项目区的承载力和吸引力明显增强,城镇形象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工业化与城镇化紧密结合起来,小城镇建设打造出优良的投资环境,外来资金也为城镇建设注入了强大动力,两者互动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在改善招商硬件的同时,该镇领导抓住“软条件”不放:无论客商有什么需求,党委、政府都会提供全方位服务,并制定办事时限自我加压,竭力提高办事效率。企业安全生产、招募员工、技能培训等本与政府无关的事情,该镇领导也放在心上,西北洼人淳朴真挚的感情感动了客商,许多外地客商纷纷慕名前来考察洽谈。德克电器公司用电需求高,在全市电力紧张的情况下,该镇党委书记和分管领导先后两次到省电力集团公司帮助争取用电指标,保证企业不停电。目前,该项目进展非常顺利,一期工程1.1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已全部建成,并于5月份已正式开工投产,第一年可实现产值6000万元,为当地提供300个就业岗位,明年产值可达2个多亿。 信访工作刘家庄镇坚持一手抓稳定不放松,一手抓经济发展不动摇,积极探索新形势下解决信访问题的有效途径,连续三年达到了信访“三无”乡镇标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有力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形成齐抓共管的长效机制。工作中,该镇积极探索新形势下解决信访问题,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新路子。一是领导重视,常抓不懈。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真正把信访工作提到议事日程,建立了信访工作七项制度,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靠上抓,其他班子成员“一岗双责”的领导体制。主要领导公开接访、包案处理信访问题。二是镇级领导和部门站所负责人在抓好业务工作的同时,必须处理好工作线上的信访问题。三是分片管理,落实责任。全镇划分为3个工作片,明确分工,每片有一名包片书记,配备2-4名包村干部,实行片长负责制,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片、难事不出镇,把矛盾消除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建立健全防范网络,超前介入促稳定。该镇先后制定了《关于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意见》,健全了镇、片、村、组四级调处网络,并对排查调处责任进行了具体规定,坚持召开好三个会议:一是每月的10日、20日、27日召开三次镇调委会和矛盾纠纷排查协调会。二是镇信访办每月28、29日分片召开各村信调主任例会。三是每双周召开一次包村干部、单位负责人会议,对可能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群众关心的热难点问题及可能导致上访的问题逐一排查登记,建立台账,并按照“分级负责,归口办理”的原则,将责任层层分解,逐一落实到相关单位和责任人,由信访办立案督办,限期解决。在健全网络的基础上,又组织了6个工作组,深入村庄农户,进行排查摸底,共排查发现30多个问题,对每一问题都进行了认真梳理,落实了责任,限期解决,为下半年全镇28个村庄“两委”换届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抓“源头”理顺关系,化解矛盾。 加强农村财务制度建设,健全了《农村民主理财和财务公开制度》、《农村集体财务收支管理制度》、《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成立了“两公开、一监督”工作领导小组,抓好各项制度的落实。通过扎实抓好以上四项措施,2007年以来,该镇经济社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全镇实现国民生产总值3.1亿元,完成年计划的55%;人均纯收入3193元,完成全年计划的51%;实现财政收入658万元,完成年计划的55%;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0125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51%;实际利用内资3350万元人民币,完成全年任务55%;出口创汇1156万美元,完成年计划的52.6%。 历史名人神医乔范 乔范是刘家庄镇埠东村人,因医术高明而扬名乡里。大约在明末年间,登州府总镇的母亲得了重病,久医不愈。后来,听说乔范医术高超便派役人来请。乔范前往,评脉确诊是肺内长瘤,便对总镇说,病瘤要除掉,必须取用她平日最喜用之物。总镇想了一会,母亲最喜欢的一件东西就是一个玉碗,于是商量,老母用药时,即以此玉碗盛水喝。主意定后,乔范便出药方、煎药,忙活得汗流满面,总镇即用玉碗盛上水端给乔范喝茶,乔范一再推让,总镇端碗不放,乔范作出生气的样子,将玉碗打翻在地,摔得粉碎。老母见此情,竟认为乔范无理,不识抬举,又将心爱之物打碎,便火冒三丈,起身大骂乔范。这时候,乔范立即让总镇端药让母亲服用,结果药到病除。乔范说:老母病在肺内,如不用此法激之便用药不到,病不能除。总镇老母病愈,非常感谢乔范。住了几日,乔范要回乡,总镇立即备了车轿送乔范。走了一程路,遇见一美女在湾岸洗衣裳,便对差役说:你想喝酒,现在有人设宴。便叫差役过去把这洗衣女子抱起转三圈扔下。差役照此做了,女子哭着跑回家去,叫出二十多人围住车轿要动手打人。乔范便向来人说明,因这女子身患黑豆病,久隐不发,不用此法激之将死在旦夕,来人立即回到家里,见女子果然出了一身黑豆,便宴谢乔范、差役救命之恩。从此,乔范被人们称为“神医”。 刘家庄镇下辖村刘家庄三村 刘家庄一村 刘家庄二村 刘家庄四村 刘家庄五村 西乔戈庄村 东乔戈庄村 程戈庄村 赵戈庄村 埠东村 高家岭村 贾家后疃村 程家庄村 孙家屯村 张官庄村 西尖庄村 东尖庄村 大吕戈庄一村村委 大吕戈庄二村村委 大吕戈庄三村村委 小吕戈庄村 大胡埠村 天宫院村 袁家庄村 方戈庄村 麦戈庄村 起戈庄村 薛家泉庄村 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29191 男 14791 女 14400 家庭户户数 9879 家庭户总人口(总) 28770 家庭户男 14522 家庭户女 14248 0-14岁(总) 5534 0-14岁男 2855 0-14岁女 2679 15-64岁(总) 20624 15-64岁男 10560 15-64岁女 10064 65岁及以上(总) 3033 65岁及以上男 1376 65岁及以上女 1657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28174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