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刘华明
释义

著名艺术家

个人简历

刘华明(1940年7月——2010年11月),生于江苏常州。当代著名雕塑家、油画家。从小酷爱绘画与音乐。做过工任过教,历尽生活的磨难。坎坷的人生,酿就了他坚忍不拔的性格与淡泊名利的品格。在半个多世纪的从艺生涯里,他忘我于“多元艺术”的探索与创新,取得了丰硕的艺术成果,多年来用作品唤醒人们的环保意识,代表作有《和谐》、《半个苹果》。

艺术年表

1985年,出版著作《绘画色彩研究》。

1990年,撰写论文《绘画·元素·力》。

1990年,在台湾金农艺术中心举办个人作品展。

1992年,出版著作《现代变形装饰》。

1992年,电视艺术片《自然·艺术·人》在海内外多家电视台播放。

1993年,陶艺与油画作品参加了“台湾第二届艺术国际博览会”。

1981-1993年,论文《固有色的假设论》《色彩的感情象征》《装饰色彩与工艺制作》《写生色彩与装饰色彩》等10余篇关于色彩研究的论文在海内外刊物发表。

2000年,石雕艺术作品参加了“美国世界艺术博览会”。

2005年,论文《抽象绘画——灵魂深处的音乐》发表于《东方周末》。2006年9月,花釉紫砂胎陶盘《和谐》被定为首届华人运动会国礼。

2008年3月,石雕《融》被江苏淮安周恩来纪念馆收藏。

2008年8月,花釉紫砂胎陶盘《和谐》被北京·29届奥组委收藏。

2009年12月,花釉紫砂胎陶盘《和谐》被江苏省政府收藏。

2010年4月,石雕作品《时代最强音》《大地之母》《律动系列之一》入选上海艺博苑。

2010年5月,花釉紫砂胎陶盘《和谐》入选上海世博会参展作品。

艺术特点

《生命·大爱》展厅总述

《生命·大爱》展厅所展出的作品是刘华明先生半个多世纪从艺生涯的缩影,是他“自然、艺术、人”三者相融相契的艺术创作观的真诚表达,也是他近年来在绘画、雕塑、陶艺创作领域所取得成就的集中体现。该展厅展出的作品包括29幅绘画作品、4件雕塑作品和4件陶艺作品。其中,绘画作品中又包括刘华明先生以“自然映象”为主题创作的22幅抽象、半抽象油画作品。

该展厅还展出了两幅由刘华明先生和法国著名女画家贝娜合作的抽象油画作品。

绘画作品概述

抽象油画领域是近年来刘华明先生所专注的艺术创作领域,其特点是没有主题,没有法则,不预设立场,在理性与非理性的圆融恍惚的超然状态下完成创作。具体来讲,即在创作的大部分时间里,完全顺应情感的迸发轨迹作画,但到收尾阶段时,转由理性思维控制全局,对整幅画进行通调上的调整。

抽象绘画具有广阔的发挥空间,这也是刘华明先生热衷于斯的主要原因。而画家早年从事绘画色彩研究十年之久的艺术功底,也为他从事抽象油画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展厅“自然映象”系列作品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城市系列”、“SOS警示系列”、“生命·宇宙”系列等。其主题从宏观上来说即歌颂自然、礼赞生命,从具体表达的形式上来看,不仅对我们生活的美丽星球乃至宇宙做了艺术的描绘,也站在一个艺术家的立场呼吁人们早日行动起来,保护环境、挽救地球。

城市系列(4幅W0051、W0878、W0475、W0879):画家用写意的创作风格再见了城市在他脑海中留下的映象,用笔用色大气简洁,独具一格。

SOS警示系列(13幅:《苍白》《赤壁》《春之印象》《愤》《决战》《蓝藻》《烈》《融》《龙》《绿色的梦》《南极未来》《排山倒海》《山与海》):该系列作品集中创作于2008年。画家痛心于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遭到无情的破坏,在创作生态环境SOS标志性作品《半只苹果》(见下文)以后,着手创作了这一批主题为环境保护的作品。就绘画技法而言,画家大多采用薄画法,丙烯颜料的特性被画家发挥到极致,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这些作品大气磅礴,极具震撼力。无论是描述环境被破坏的直观现象的《苍白》(沙尘暴)《蓝藻》《南极未来》《排山倒海》,还是直抒胸臆痛心呼吁的《愤》《烈》《决战》《龙》,又或者描绘生态和谐美好愿景的《春之印象》《绿色的梦》……抽象油画巨大的想象空间和思维空间,通过画家用心创作的这批艺术作品,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并且直击人心。

生命·宇宙系列(10幅:《春姑娘的嫁衣》《四季·春夏秋冬》《梦里水乡》《缪斯的琴弦》《怒放的生命》《史诗系列之一》《世之初》:这一系列作品所表达的内涵不仅包含画家对自然、对生命的直观印象,更体现了画家对人生的态度,对宇宙的看法,对美好事物的礼赞。画家从艺生涯足有半个世纪之久,这其中各种各样的人生经历对他的创作风格也起着深刻的影响。近年来,随着画家年龄的增长,他更加偏爱抽象艺术这种自由而洒脱的创作形式,同时,作品的内涵与外延也更加豪放,从这一系列作品中我们能看到,其中有讴歌宇宙和生命的伟力的《世之初》《怒放的生命》,有讴歌生命中最美好的一切的《缪斯的琴弦》、《春姑娘的嫁衣》《四季·春夏秋冬》《梦里水乡》,也有抒发画家对历史的赞美与遐想的《史诗系列之一》。画家对生命的哲思使其作品的艺术境界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因此作品中也体现着一种宏大的人文关怀的气息。

其中与法国著名女画家贝娜合作的两幅抽象油画作品《L&B的调色板-1》《L&B的调色板-3》),融合了两位画家各自的创作特点,兼具东西方艺术创作特色的精华,令人眼前一亮。贝娜专事抽象油画创作,有着很高的艺术功底和艺术修养。她对刘华明先生的作品一向有着极高的评价。

雕塑作品概述

本展厅展示的雕塑作品主要包括以下几件:

《半只苹果》(原生态石雕;冰花石)、《融》(抽象石雕;伊朗玉)、《海之恋》(石雕;雪花白)、《少女》(石雕;晚霞红)。

《半只苹果》:广受好评的环保主题原生态雕塑,采用残破、裂隙的冰花石创作而成。在它清香白嫩、晶莹剔透的果肉上,呈现出了一种悲剧性的生命节律——它在呻吟!它在呐喊!它的呻吟,它的呐喊,如同《悲怆》交响乐中的一个个深沉的低音符,不由得让人心情沉重起来……它通体满目的窟窿与伤痕,在向人们警告:人类不关心生态环境,苹果的今天,将是地球的明天、人类的明天!

国际著名雕塑大师薛林纳先生对这尊作品尤为喜爱。在他看来,“苹果”的象征性意义极其明确,就算是普通老百姓对苹果也非常熟悉,当最后一个苹果都保不住的时候,人类的生存环境还有救吗?此外,“苹果”的典故来源于《圣经》,亚当夏娃因为偷食禁果被赶出伊甸园从此经受苦难,苹果的警示意义不言自明。

《半只苹果》被视为生态环境SOS标志性作品。《融》:整尊作品“一线贯通”,顺着作品轮廓线前后延伸,最终将回到起点。艺术家用这根线勾画出一颗“透明而明亮的心”,隐喻周恩来一生与人民心心相印,血脉相连。正因为如此,作品被周恩来纪念馆收藏,并得到这样的评价:作品将周恩来崇高的思想境界,“厚德载物”的大家风范,即一颗“求同存异,和衷共济”的真诚而明亮的“心”“融”于这尊作品之中,“融”得出神入化,别具匠心。

《海之恋》:极具浪漫色彩的石雕作品,采用简洁、变形的艺术语言,讴歌了一对恋侣陶醉在幸福欢乐的浓情蜜意中。国际笔会纽约华人分会前会长邓泰和曾为此作品赋诗一首,题为《海誓》:“年轻时相亲相爱,年衰时相助相惜”。

《少女》:简洁的线条、逼真的形态,体现出艺术家在雕塑领域的造诣。

陶艺作品概述

本展厅展示的陶艺作品主要包括以下几件:《和谐》(花釉紫砂胎陶盘)、《怀古之二》(陶瓷)、《母与子》(陶瓷)、《牛》(紫砂)。

作者早年曾赴宜兴潜心研究陶艺创作七年,并与陶艺大师顾景舟切艺,作品受到宜兴陶艺界的广泛好评。九十年代作品赴台湾参加“台湾第二届艺术国际博览会”,被台湾陶艺界列为“大陆八大陶艺家之一”。

《和谐》:采用陶土材质,主体纹样的施釉与粗拙的镂刻,凸现了原始美与现代美,象征了人类文明的源远流长。圆的造型代表圆满,象征地球原本就是一个和谐的本体。四把圣火,象征人类取火最古老的四种传说:“火神”、“雷神”和传火的“神鸟”与“燧人氏”。五个人类先民,代表了五大洲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类祖先。与圣火共舞,展现了生命的活力,体现了协调、默契和对光明与祥和、文明与和谐的永恒企盼。

和谐,代表人与自然的相契,是艺术创作的永恒主题。这尊作品是中国陶盘之最,它隐喻着“和谐”是人类文明的本源,是和谐世界的象征。

该作品曾先后被北京第29届奥组委和江苏省人民政府收藏。目前该作品(直径58厘米)正在上海世博会江苏馆贵宾厅展出。

《怀古之二》《母与子》《牛》:这三件作品同样体现了艺术家与众不同的艺术审美观。其中《母与子》体现了作者的巧思,简洁的线条将母与子的形体融为一体,洗练概括地勾勒出母与子之间不可分割的亲情纽带;《怀古之二》无论是形状还是施釉都极具特色;而《牛》则运用了艺术家一贯钟爱的抽象艺术表达形式,给人以广阔的想象空间。

赣州市信访局局长

刘华明(1963.10-)男,江西省赣县南塘镇劳田村人,汉族,中共党员。大专学历。1983年8月在江西省樟树农校学习毕业,分配在赣县五云中学任教。1985年8月至1990年1月先后任赣县林业局副股长、股长,1990年1月任赣县大田乡副乡长。1991年9月至1999年1月先后任赣县沙地镇镇长助理,攸镇乡乡长、党委书记、人大主席。1999年1月任赣县计生委主任。2001年2月任赣县县委办公室主任,2002年11月任宁都县政府副县长。2005年7月,调任瑞金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现任赣州市委副秘书长、信访局局长。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9: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