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刘河添 |
释义 | 刘河添,男,广东省韶关市翁源县人,1971年3月生,广东省翁源县龙仙镇贵联村支部委员、调解委员会副主任。他先后被评为“广东省优秀人民调解员”、“韶关十大杰出青年”、“韶关市优秀人民调解员”、翁源县“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中文名:刘河添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广东省韶关市翁源县 出生日期:1971年3月 职业:农民 任职:翁源县贵联村调解委员会副主任 荣誉:广东省优秀人民调解员 个人简介刘河添是广东省韶关市翁源县龙仙镇贵联村党支部委员、村委委员、村人民调解员。2003年1月,他开始担任该村人民调解员。据统计,他在任村人民调解员的三年多期间,共调处民事纠纷210件,涉及金额50多万元,调处成功率100%,全村无矛盾纠纷激化、无上访案件和越级上访事件发生,做到“小纠纷不出组、大纠纷不出村”。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对刘河添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曾三次作了批示。刘河添的先进事迹被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南方日报、广东电台、广东电视台等报道后,在广东省引起强烈反响。2006年,刘河添获“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广东省劳动模范”和“第八届五四青年奖章”等荣誉称号。 人物事迹勤恳敬业在调解工作中,刘河添始终坚持“把群众矛盾化解在萌芽阶段”的工作理念。他深知,调解员工作责任重大,民事纠纷在村里调解不好,矛盾就会扩散到镇、县,甚至有更大影响。基于这种认识,他在2003年1月任贵联村调解委员会副主任后,主动负责全村的调解工作。上任的第二天,两户村民就因房屋排水沟的走向问题发生争执,刘河添赶赴现场,及时化解了纠纷。然而,随着工作的开展,各种问题和矛盾纷至沓来。妻子见他经常早出晚归,有时几天都不能与家人同桌吃饭,不得不辞去工作,回家照顾两个年幼的女儿。好友见他搞调解无权无钱,有时还吃力不讨好,都劝他别干了。面对亲人和好友的劝说,刘河添丝毫没有动摇:群众的事,再小都是大事。虽然工资收入不高,生活条件不好,但是这份工作关系到村的稳定,要对得起大家。正是有这样的责任心,刘河添所调解的160多宗案件,没有一宗出现反复,没有一件被群众投诉到镇里、县里。他被大家亲切地称为“不穿法袍的法官”。据统计,自2003年刘河添负责调解工作后,共调解涉及金额40多万元的各类纠纷163宗,成功率达100%。 加强学习刘河添面对未曾接触过的调解业务知识,他认识到要成为一个合格的调解员,就必须认真学习。从2003年后,他通读了20多本法律书籍和200多本《广东政报》,做了几本读书笔记。有人见他那么认真学习,便问他是否打算搞一辈子调解。他说,是否搞一辈子调解是一回事,但搞好、搞不好是另一回事。他记下的调解案卷有100多本,500多页,3万多字。 讲究方法刘河添认为,做调解工作,首先要防止冲突,特别是防止群体性冲突的发生, 在冲突还未发生时,就把事态平息下来,这需要调解员应有较强的预见性和洞察力,掌握灵活的调解的方法。2003年10月,村民张某误认为村委会“独吞”了自家的生态公益林补偿款而与村委主要领导发生争执,甚至想动手打村委主要领导。刘河添介入调解,又被张某误认为偏袒村委主要领导,便将怨气转嫁于他,扬言要教训他,并二次揣刀到刘河添家。面对威胁,刘河添没有胆怯,亲临张家继续调解,张某被他的真情所打动,承认了错误,消除了误解。有一次,他在处理家庭调解工作中,在家的妻子患急性肠炎要住院治疗,面对这种情况,他毅然选择了后者。刘河添在工作中悟感到,调解工作也要讲调防结合,这样才能争取主动,减少纠纷。为做好这项工作,他在村委会的支持下,根据贵联村民的分布情况,组建了9个调解小组,物色了30名调解信息员。健全了调解网络,提高了快速反应能力,有效地预防了矛盾的产生。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