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刘汉桢 |
释义 | 原中共贵州纪委书记人物简历刘汉桢(1926—2010),中共中央纪委委员,中共贵州省委常委、纪委书记。湖南省安化县人,1926年10月出生于安化县长塘镇大荣村。1950年贵州大学法律系毕业,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贵州政法干校组织科长、办公室副主任,中建四局办公室副主任、四局工程指挥部党委代理书记,中共贵州省直属机关委员会宣传部长,贵州省建委副主任、党组副书记,中共贵州省委秘书长兼省直机关党委书记、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在中共十二、十三大当选为中纪委委员,还是第八届全国政协常委。因病医治无效,于2010年4月14日凌晨3时在贵阳市逝世,享年84岁。 工作成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任贵州省建委副主任、党组副书记,以三中全会精神为指针,坚持拨乱反正,在省建委系统内平反大量冤假错案,为上千名干部落实了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得到了省委的充分肯定。省委将省建委作为培养选拔中青年领导干部的试点单位后,他按照中央的干部政策和省委的要求,解放思想,大刀阔斧地进行干部制度改革,使建委工作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受到省委高度赞扬,省建委的经验在全省推广。 任中共贵州省纪委书记期间,领导全省各地纪检机关积极履行保护、惩处、监督、教育四项职能,集中力量管好党纪,协助省委管好党风,为贵州省党的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尤其在纪检机关如何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服务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将纪检工作紧紧围绕经济建设来开展,坚决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要求纪检机关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积极履行职能,为改革开放鼓实劲、服好务,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强调要敢于和善于把党纪标准同邓小平“三个有利于”标准结合起来,创造性地执行党的纪律。在他的倡导下,贵州各级纪检机关把工作放到深入改革、发展经济建设的大背景中考虑和部署,积极围绕发展贵州经济、促进社会进步思考问题,做好新形势下的纪检监督工作。1991年3月和10月,代表省纪委针对如何搞好大中型企业的问题提出了若干原则和23条政策界限,为处理长期困扰企业的问题提供了依据。这些原则和政策界限充分体现了既要保护改革开放的积极性,又要坚决惩治腐败,既要搞好经济,又要保证廉洁的原则,在全国引起了很大反响,中央一些部委和20多个省市派人到贵州取经学习。他在纪检工作的实践中,不仅善于总结经验,而且注重理论探讨,在《人民日报》等报刊发表了20多篇研究文章。 国民党军官刘汉桢又名刘汉珍(1902—1963)生于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贵州省普定县猫洞乡可处村人,号月松。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中央陆军步兵学校将官班毕业。1924年11月军校毕业后派任军校教导第1团排长。1925年10月调升东征军第1纵队司令部上尉参谋。12月调升黄埔军校潮州分校第4期少校队长。1926年7月调任第14师42团少校团附。11月升任第42团中校副团长。1927年2月升任第42团上校团长。8月升任第14师副师长兼第42团团长。1928年3月因故被撤职。10月派任第6师18旅上校副旅长。1930年1月调升第45师133旅(旅辖三团)少将旅长兼第265团团长。10月再次因故被撤职。1936年10月出任闽江警备司令部少将高参。1937年4月调任贵州省保安处少将副处长。1940年12月调任甘肃省军管区少将副司令。1944年10月调任黔东南战地收容司令部少将司令。12月所部改编为都(匀)独(山)警备司令部,任少将司令。1945年3月调任第3方面军司令部少将高参。10月调任天津警备司令部少将副司令。1947年8月三度被撤职。1948年2月16日晋任陆军少将。5月出任贵州军管区副司令。1949年6月调升贵州绥靖公署中将副主任(增设)。11月辞职后移居香港。1963年3月30日病逝香港。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