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岭南田野笔记 |
释义 | 《岭南田野笔记》是一部岭南文化随笔集,由江西出版集团·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朱千华。这是著名散文家朱千华旅居岭南之后,潜心创作的第二本岭南文化随笔集。作者从2006年6月毅然离开烟花三月的美丽扬州,孤身行走岭南大地,寻找我们祖先曾经描绘过的蛮烟瘴雨。这部随笔集,如数家珍,详细描绘了百越大地上瑰丽、奇特的自然风光和历史人文景观,同时,描写了岭南人的生存状态与精神面貌。 书名:《岭南田野笔记》 又名:《岭南异闻录》 作者:朱千华 ISBN:978-7-210-04104-7 类别:散文随笔、岭南风情 页数:216页 定价:¥28.00 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年6月 装帧:平装 开本:大16开 CIP数据:CIP数据核字(2009)第070794号 印数、字数:6000册(23万字) 出版地:江西·南昌 版次:2009年6月第一版 责任编辑:周伟平 作者简介朱千华,男。汉族。江苏如皋市搬经镇人。著名散文家。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直在扬州定居、工作、生活。 2006年6月开始,旅居广西南宁,专业写作。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特约作家 【正式出版的作品】: 散文集《奔跑的原野》 随笔集《水流花开:南方草木札记》 岭南文化随笔集《岭南田野笔记》 岭南文化随笔集《雨打芭蕉落闲庭:岭南画舫录》 散文集《像麦子那样金黄》 【获全国文学奖的作品奖项】: 首届孟郊散文奖; 首届朱自清文学奖; 《红豆》杂志精短散文一等奖。 《人民文学》杂志2008年征文、2009年征文优秀奖。 内容简介《岭南田野笔记》一书,记录了作家孤身行走百越大地,在原始山野与民间底层所作的深入体察。百越大地上,至今有许多诡异的自然现象,原始的百越古俗,我们皆闻所未闻,读之令人惊惧。多种元素构成了这部笔记作品清丽、新奇的风格,并对我们所处的现代生活与文化不断提出追问。 《岭南田野笔记》,是著名散文家朱千华旅居岭南之后,潜心创作的第二本岭南文化随笔集。作者从2006年6月毅然离开烟花三月的美丽扬州,孤身行走岭南大地,寻找我们祖先曾经描绘过的蛮烟瘴雨。这部随笔集,如数家珍,详细描绘了百越大地上瑰丽、奇特的自然风光和历史人文景观,同时,描写了岭南人的生存状态与精神面貌。 《岭南田野笔记》文辞典雅,隽永优美,是继《水流花开:南方草木札记》之后,又一部让人耳目一新的笔记作品。 作者自序作者:朱千华 孤身走进岭南腹地,将近三年。当很多人决定北漂的时候,当我的老师邹静之先生一再邀我北上的时候,我思忖良久,决定南下。2006年6月6日,在这个千年等一回的日子里,我来到岭南,居住在邕城心圩江畔。我像个发现者,惊奇地看到于我完全陌生的百越大地。在偏僻的岭南山间,我如饥似渴,四处探访寻找,我试图走进那个早已消失的蛮烟瘴雨时代,寻找那些散落的冷僻细节。我用两年时间走遍岭南大地,去寻找百越人曾经的轻歌曼舞与博大精深的岭南文化。 由于历史上对岭南的地域偏见和歧视,使得百越大地上许多古老的文化保存完好,没有遭到多少破坏与侵蚀。当然,更多的是岁月无情的痕迹。许多遗存一再被发现。从那些原汁原味的断瓦残垣上,仍然可以领略到热带雨林的蛮烟瘴雨气息。 写作《水流花开:南方草木札记》之余,我收集了大量的关于岭南人文与自然的原始素材。我记下了厚厚的几大本日记。其中神话,民谣,情歌,古俗等,多有涉及,且很多内容,皆闻所未闻。诡异,迷离,神秘,唯美。芳草闲庭,山水沉香。我目睹了一幕幕五彩斑斓的异域风情,男欢女爱,以及热带雨林里流淌着毒汁的奇花异果。其间诸多异事,皆为亲历,不敢造次,如实记录。我想透过这些一麟半爪的历史痕迹、奇风异俗,以及一些飘忽不定、语焉不祥的神话传说,去寻找曾经属于岭南人的精神个性。遂将两年来所写的岭南笔记,一一重温,酒后茶余,闲闲点笔,创作岭南异闻实录,定名为《岭南田野笔记》。 作品目录裸浴……………………………………1 顽石记…………………………………9 白裤瑶…………………………………15 迷魂草…………………………………17 古鼎龙潭………………………………21 桂林冶游录……………………………24 柳州秘录………………………………27 防城港日记……………………………30 美人鱼…………………………………33 夜光岭…………………………………45 南宁新语………………………………49 崇左野闻………………………………52 昆仑关…………………………………57 茶叶碎铜………………………………70 沌湖记…………………………………72 鸳鸯石…………………………………78 自梳女…………………………………81 上村……………………………………91 开平碉楼·无人村……………………97 见血封喉………………………………104 端州砚遇………………………………108 湛江异辞录……………………………114 梅关……………………………………122 大庚岭…………………………………128 梅岭古驿道……………………………138 阴晴塔影………………………………143 珠玑巷…………………………………147 南雄古镇·古村落……………………152 满堂客家大围…………………………162 鳄溪·鳄鱼池…………………………165 桄榔庵…………………………………176 蜜唧……………………………………182 穴居树宿………………………………189 干栏……………………………………193 火耕水耨………………………………196 追鱼……………………………………199 鼻饮……………………………………206 钩藤酒…………………………………210 凿齿……………………………………213 作品选读【茶叶碎铜】 作者:朱千华 白牛茶的神秘与奇特,为茶叶史所罕见。太神奇了,令人难以置信。此茶产于大瑶山深处的罗香乡白牛村。故名。罗香乡,怎么读都好听。我从县城驱车八十公里,就是来看白牛村。这是大瑶山腹地。周围青山环抱,罗香河自西向东蜿延,流经集镇。不远处即为大瑶山原始森林。白牛村就在这里。 大凡原始森林,总有奇花异草。大瑶山的原始森林内,低山处,峡谷旁长着许多古老的野茶树。在罗香乡的向导指引下,我特地去看了那些古茶。野茶树不计其数,树姿直立。叶色绿,椭圆形,叶缘微波,叶齿细而密。嫩芽梢绿色,茸毛少。树高三四米。枝繁叶茂,虬髯苍劲。 晴时早晚遍地雾,阴雨时节满山云。这样的云雾滋润,出好茶就不奇怪了。这就是白牛村。为了验证那个神奇的传说,我决定在白牛村住下。房东谭姓。一家三口,以茶为业。屋虽简陋,满室茶香。老谭先为我泡一杯陈茶。他告诉我,这里的瑶胞都有收藏老茶的习惯。谷雨前采制。偶有痢疾,咳嗽,饮此茶即能治愈。老茶待客,也是白牛村人的习俗。白牛茶外形与常茶并无多少区别。外形翠绿,显毫,香味清高,味甘和,略浓。 我对老谭说,我是来买茶的。他说,知道,不然来这深山老林做什么。我说,既然你卖茶,我买茶。我们又住在一起,这买卖基本上做成了。只是,你的白牛茶,真的那么牛吗。老谭说,嘿嘿,嘿嘿。你想要我露一手啊。不难。你买我的茶,我当然要露一手给你看,让你看看我的白牛茶,是不是真的牛。他的脸上露出诡异的笑,仿佛早就看透了我的用心。 我知道,那个神秘的时刻就要到来。那天中午,我在大瑶山深处的白牛村与老谭一起喝稔子酒。我吃过稔子。当地人叫山稔。这是一种生长在山上的野果,很甜。酒喝完了,谭家母女俩把桌子收拾干净。继续喝白牛茶。末了,老谭从陶罐里摸出一个铜版,交给女儿去洗净。 不一会,谭女把洗净的铜钱交到我手上。这是一个普通的铜钱,开元通宝。一元硬币大,但没有硬币那么厚。我把铜钱检查一遍,确认是真铜钱。递给老谭。谭女打开一个铁罐,倒出一些白牛茶。 老谭用手捏住一撮白牛茶放入口中。轻轻咀嚼。约两分钟,再把那枚铜钱放入口中。继续嚼之。这时,屋里一片寂静,谁也没有出声,所有的眼睛都盯着老谭的嘴,看他像老牛嚼草一样,不停地咀嚼。我听到他嘴里开始有某种声音。啪。啪。像嚼软骨一样。最后,茶叶嚼碎了,那硬硬的铜钱,也被嚼碎了。 一枚硬硬的铜钱,被老谭轻而易举地嚼碎。传说已久的白牛茶碎铜现象,如此真切又令人难以置信地出现在我面前。那个传说是:真正的白牛茶,与铜钱放在一起咀嚼,能嚼碎铜钱者为真,反之为伪。老谭满脸自豪神色,不是因为嚼碎了铜钱,而是他家炒制的茶,已被证明是上好的白牛茶了。 附记:关于白牛茶碎铜钱的现象,至今没有确切的解释。很多茶叶专家都来亲自嚼过铜钱。例如,1985年,桂林茶科所曾邀请我国著名茶叶专家庄晚芳教授亲临试嚼,结果真能嚼碎铜钱。当时庄教授有感赋诗一首: 不少传闻流古今,西山白毫碧云天; 铜钱嚼碎表优劣,石乳奇茗永世珍。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