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凌则之 |
释义 | 凌则之(1913-1940),原名凌家增,曾用名凌松如,字季虞、季瑜,1913年出生于屏山县楼东乡。民国18年(1929年),考入宜宾叙联中,因学期成绩名列甲等前三名,获得免费。次年,持三哥凌松如初中毕业文凭考入成都联中(今成都石室中学),乃以松如为名。在校期间,因组织同学反对“军训”奴化教育,被开除离校。后转入私立西蜀中学学习。民国23年(1934年),考入北平清华大学物理学系,后转为社会系。民国29年,百团大战中,浴血奋战,不幸牺牲。时年29岁。 人物简介凌则之 生 卒 年:1913~1940 原 名: 凌家增 曾 用 名:凌松如 字 号:季虞、季瑜 性 别:男 民 族: 汉族 籍 贯:四川省屏山县 党 派 :共产党 毕业院校: 北平清华大学社会学系 1913年出生于屏山县楼东乡。 人物履历因才华出众,被选入学生自治会工作。 民国24年(1935年),“一二九”运动中,凌则之是清华大学的积极参加者和领导者之一。在9日和16日两次大示威游行后,和高葆琦(高原)、裴昆山(创平)、郝威(罗青)、钱伟长等二十几位同学组成一个清华自行车队,于12月25日拂晓,由清华园出发,沿平津、津浦铁路南下,一路忍饥挨冻,战胜军警的阻挡,进行抗日救亡宣传。次年1月13日抵达南京,第二天即到金陵大学、中央大学等校进行讲演宣传。后因反对蒋介石召集学生代表“聆训”,被军警押送回北平。 民国25年(1936年)2月1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先队”)成立,清华大学建立了“民先队清华大队”,吴承明、李昌先后任大队长,凌则之和杨学诚等为副大队长。3月底,被国民党逮捕的北平第十七中学学生郭清,受刑病死狱中的消息传来,凌则之立即参加了北平学联组织的“三三一”抬棺游行,控诉国民党政府罪行,要求爱国自由。5月,经李昌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8月,李昌被选为民先总队长,清华民先队领导工作就由凌和杨学诚等负责。同年冬,奉党的指示,他率领一批平津青年,赴太原参加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始改名凌则之。后在牺盟总会领导的青年抗敌救亡先锋队任宣传部长,负责联系和发动太原各大、中学校青年学生参加抗日工作。不久,调太原军政训练班第十连。民国26年(1937年)8月1日,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成立,凌任一总队三大队十一中队指导员。后又调三总队二大队任指导员,转战于山西太谷、榆次、寿阳一带。次年春,调往决死一纵队任办公室主任。同年夏,任决死三纵队政治部主任。八九月期间,日军“扫荡”太岳区根据地,决死队在沁源与敌遭遇,他指挥部队与敌展开激战,不幸被俘,押至太原监狱。由于身份未暴露,不久,被营救越狱,返回部队。年底,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一纵队的三总队和游击一团合编为二十五团,凌则之任团政委。 民国29年(1940年)“百团大战”开始后,二十五团奉命参加正太线破击战。8月,他指挥部队迅速攻下了寿阳县马首车站,破坏铁路数十里,切断了敌人的运输线。10月,敌人调集重兵对太行区发动第二次“扫荡”。为保卫八路军总部的安全,22日,他率二十五团部分战士,掩护八路军总部转移,坚守温庄阵地,在浴血奋战中,不幸中弹,壮烈牺牲,时年29岁。 烈士凌则之遗体后安葬于石家庄华北军区烈士陵园。 其它1983年3月18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办公厅通知屏山县人民政府:凌则之为革命烈士。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