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临江仙.风水洞作 |
释义 | 临江仙。风水洞作是古代诗人苏轼的作品。苏轼才情奔放,为宋代最杰出的作家,诗、词、文、书、画、文艺理论均有独到成就。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 作品名称:临江仙。风水洞作 创作年代:宋朝 文学体裁:词 作者:苏轼 词牌名:临江仙 临江仙.风水洞作简介四大从来都遍满②,此间风水何疑。故应为我发新诗。幽花香涧谷,寒藻舞沦漪③。 借与玉川生两腋,天仙未必相思④。还凭流水送人归。层巅余落日,草露已沾衣。 注释①熙宁六年(1073)八月作。风水洞:旧名恩德洞。《杭州图经》:“洞去钱塘县旧治五十里,在杨村慈岩院。洞极大,流水不竭。洞顶又有一洞,清风微出。故名曰风水洞。” ②四大:佛教以地、水、火、风四者为宇宙组成的四大原素。 ③沦漪:水波细纹。 ④玉川:唐诗人卢仝的号。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说喝茶到七碗:“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两句说风水洞的风可借给卢仝乘风飞去,但天上群仙未必想念到他。 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子,嘉佑进士。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颍州等,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南宋时追谥文忠。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少数诗篇也能反映民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其词于风格、体制上皆有创变,清雄旷放之作尤新人耳目,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有《东坡乐府》。 词牌释义临江仙 临江仙.妓席 欧阳修 〔题考〕 本调之创,本咏水仙,厥后依调填词,多属泛咏;字数增减,体乃增多。据万氏【词律】所收,有五十四字者、五十六字者,五十八字者有七体之多;更有六十二、七十四、九十三字者。至六十字者,除本调外,又有秦观一首,尾三字作仄平仄;顾敻一首,尾作三字两句,俱非正格。欧公此调,据【野客丛谈】云:“欧阳永叔任河南推官,亲一妓。时钱文僖公为西京留守。一日,宴于后园,客集而欧与妓皆不至,移时方来。钱责妓云:‘末至何也?’妓云:‘中暑,往凉堂睡觉,失金钗,犹未见。’钱曰:‘若得欧推官一词,当为偿汝。’欧即席赋此。坐皆击节,命妓满斟送欧。而令公库偿钗。”因即注题“妓席”,而后人即奉为﹝临江仙﹞调为正宗。 〔作法〕 本调六十字,前后阕相同。起为仄起仄收之七言句,不用韵。次为六字句,用韵。第三句为平起平韵之七言句,故一三两字平仄不拘。四五两句恰与仄起五言绝句末二句句法相同;每句第一字亦不拘平仄。 池外轻雷池上雨, ⊙●⊙○○●●(句) 雨声滴碎荷声。 ⊙○⊙●○△(平韵) 小楼西角断虹明。 ⊙○⊙●●○△(协平韵) 阑干私倚处, ⊙○○●●(句) 遥见月华生。 ⊙●●○△(协平韵) 燕子飞来窥画栋, ⊙●⊙○○●●(句) 玉钩垂下帘旌。 ⊙○⊙●○△(协平韵) 凉波不动簟纹平。 ⊙○⊙●●○△(协平韵) 水晶双枕畔, ⊙○○●●(句) 犹有堕钗横。 ⊙●●○△(协平韵)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