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林耀基
释义

林耀基(1937年——2009年3月16日)男,广州台山县人,中央音乐学院著名小提琴教授、享誉世界的杰出音乐教育家、中国人民政协八、九、十届全国委员。1954年至1960年在中央音乐学院随马思聪学习小提琴。1960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后赴前苏联莫斯科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深造,师从小提琴家杨柯列维奇(yankelevich),专攻小提琴演奏与教学法。2009年3月16日凌晨,因病突发抢救无效,在北京家中逝世,享年72岁。

中文名:林耀基

国籍:中国

出生地:中国广州

出生日期:1937年

逝世日期:2009年

职业:音乐家, 教育家

毕业院校:中央音乐学院

简介

林耀基是我国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和音乐教育家,是当代小提琴教育界的杰出代表人物,受到国内同行和国际音乐界的高度评价,被西方誉为“伟大的小提琴教育家”。 生于1937年,卒于2009年3月16日。广东省台山市人。1954年至1960年在中央音乐学院随马思聪学习小提琴。1960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后赴前苏联莫斯科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深造,师从小提琴家杨柯列维奇(yankelevich),专攻小提琴演奏与教学法,yankelevich曾预言,林耀基将会为中国的小提琴教育事业做出巨大贡献。63年回国后一直在中央音乐学院任教。多年来林耀基先生潜心教学,重视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艺术水平,经常为艺术团体,院校作有关小提琴演奏与教学的学术报告。他的学生遍布全球各洲。自1980年起,他的学生开始在各大国际小提琴比赛中脱颖而出,先后在芬兰的西贝柳斯、比利时的伊丽莎白、前苏联的柴可夫斯基、英国的梅纽英、法国的弗兰塞斯卡蒂以及澳大利亚、德国、日本、英国及意大利等国举行的重大国际小提琴比赛中纷纷获奖,得奖项目多达40项,其中有13人荣获冠军金牌奖,培养出一大批弦乐超级明星。如:第四届芬兰"西贝柳斯国际小提琴比赛"第五名及比利时"伊丽莎白王后国际小提琴比赛"第四名的胡坤,第二届日本国际音乐比赛第三名的薛伟、美国曼纳格国际弦乐比赛首奖获得者徐维聆等。除此以外在他的班上又有新的琴童将脱颖而出。如:第二届北京国际音乐节与广州交响乐团合作的杨天娲,刚刚12岁,拉的曲目是圣·桑的《引子与随想回旋曲》和萨拉萨蒂的《流浪者之歌》, 其声音柔美自然,热情奔放,透出音乐的成熟。其著名的学生还有刘扬、郭昶、柴亮、李传韵、贾宏光、陈允、张堤、谢楠、陈音来、顾文蕾、陈曦、杨晓宇等等。林耀基先生除了潜心教学外,还多次当过十多个国际小提琴比赛的评委,同时他作为中国的提琴大师到香港演艺学院、新加坡、冰岛音乐学院 英国伦敦皇家音乐学院、韩国汉城艺术学院、辛辛那提音乐学院及朱利亚音乐学院讲学。美国迪雷教授观摩林耀基的大师课后,对他的授课赞誉很高。在他的著作《林耀基小提琴学术讲座集》中,林耀基教授详述了他的教学心得。更有不少小提琴演奏家和研究者著文论述和介绍他那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他曾经尝试用“林氏教学法则”对学生李传韵和杨天娲进行教学实验,对人的生理机能、体能、耐力、思维、技巧、音乐表现等方面的承受极限作出了挑战,在仅仅半年多的时间以后,这两位年近十余岁的小提琴演奏家成功地在香港和北京的音乐会上现场演奏了帕格尼尼的《二十四首随想曲全集》。而这部作品正是被称为“小提琴演奏试金石”的高难度惊世之作。是的,林耀基不愧为音乐领域的采矿大师和冠军教授。

2009年3月16日凌晨,这位中央音乐学院著名小提琴教授、享誉世界的杰出音乐教育家、中国人民政协八、九、十届全国委员,深受人们尊敬和爱戴的老人,因病突发抢救无效,在北京家中逝世,享年72岁。

林耀基教授遗体告别仪式定于2009年3月22日(周日)上午9时在八宝山东厅举行。

经历

自1980年起,他的学生开始在各大国际小提琴比赛中脱颖而出,先后在芬兰的西贝柳斯、比利时的伊丽莎白、前苏联的柴可夫斯基、英国的梅纽英、法国的弗兰塞斯卡蒂以及澳大利亚、德国、日本、英国及意大利等国举行的重大国际小提琴比赛中纷纷获奖,得奖项目多达40项,其中有13人荣获冠军金牌奖,培养出一大批弦乐超级明星。其著名的学生有刘扬、胡坤、薛伟、徐惟聆、郭昶、柴亮、李传韵等等。

林耀基教授经常应邀出任重大国际小提琴比赛的评委,并定期前往中国香港地区、韩国、美国及欧洲各国举办大师班课。他的著作《林耀基小提琴学术讲座集》详述了他的教学研究心得,更有不少小提琴家著文论述及介绍他的科学的和艺术的教学方法。林耀基教授因其对中国小提琴教育事业的卓越贡献而容获国家级有特殊贡献的专家称号。1993年、1998年当选为第八届、第九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现任中央音乐学院小提琴教研室主任。曾任英国卡尔·弗莱什国际比赛委员会理事。

这位小提琴教育家认为学琴文化比技巧更重要。中央音乐学院的林耀基教授,已经是名满海内外的小提琴教育家,但是当记者跟他开始闲聊式的采访时才知道,这位中国小提琴的顶尖人物,居然13岁才开始学琴。学音乐需要童子功,现在理论界的人士已经把这种功夫上升到“肌肉记忆” 的高度,认为技术是演奏的根本问题,入门并不算早的林耀基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个人荣誉

林耀基教授还兼任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美国环球弦乐爱好者协会荣誉理事长,为促进中外音乐文化的交流做出了贡献。

林耀基教授因其对中国小提琴教育事业卓越的贡献而获得“国家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并荣获国家级有特殊贡献的专家称号,多次受到文化部的表彰和奖励。

生平成就

自1980年他的学生胡坤在芬兰第四节西贝柳斯国际小提琴比赛中获奖,实现了中国小提琴在国际赛事中“零”的突破之后,他的学生开始在各大国际小提琴比赛中脱颖而出,走向世界。其中;薛伟、徐维聆、柴亮、贾宏光、陈允、张堤、谢楠、陈音来、顾文蕾、李传韵、刘扬、陈曦、杨晓宇等一大批小提琴演奏家并先后在芬兰的西贝柳斯、比利时的伊丽莎白、前苏联的柴科夫斯基、英国的梅纽因、美国、法国的弗朗西斯卡、澳大利亚、德国、日本、意大利等多个国家所举办的重大世界小提琴比赛中纷纷获奖,得奖项目多达40余项。因而受到国内、国际音乐界的高度评价,被誉为“采矿大师、冠军教授”,被誉为“伟大的小提琴教育家”。2003年,他的学生陈曦荣获在莫斯科举行的第12届柴科夫斯基国际小提琴比赛最高奖项,另一位学生16岁的杨晓宇荣获第四届柴科夫斯基国际青少年小提琴比赛冠军。林耀基教授同时也被柴科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评委会授予了“优秀教师奖”。

他的学生遍布全球各洲。在他的学生中多人在国际比赛中获奖,如:第四届芬兰"西贝柳斯国际小提琴比赛"第五名及比利时"伊丽莎白王后国际小提琴比赛"第四名的胡坤,第二届日本国际音乐比赛第三名的薛伟、美国曼纳格国际弦乐比赛首奖获得者徐维聆等。除此以外在他的班上又有新的琴童将脱颖而出。如:第二届北京国际音乐节与广州交响乐团合作的杨天娲,拉的曲目是圣·桑的《引子与随想回旋曲》 和萨拉萨蒂的《流浪者之歌》 , 其声音柔美自然,热情奔放,透出音乐的成熟。林耀基先生除了潜心教学外,还多次当过十多个国际小提琴比赛的评委,同时他作为中国的提琴大师到香港演艺学院、新加坡、冰岛音乐学院 英国伦敦皇家音乐学院、韩国汉城艺术学院、辛辛那提音乐学院及朱利亚音乐学院讲学。美国迪雷教授观摩林耀基的大师课后,对他的授课赞誉很高。是的,林耀基不愧为音乐领域的采矿大师和冠军教授。林耀基教授还兼任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美国环球弦乐爱好者协会荣誉理事长,为促进中外音乐文化的交流做出了贡献。林耀基教授因其对中国小提琴教育事业卓越的贡献而获得“国家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并荣获国家级有特殊贡献的专家称号,多次受到文化部的表彰和奖励。

林耀基教授经常应邀出任重大国际小提琴比赛的评委,并定期前往欧洲、美国、韩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进行“大师班”讲学活动。在他的著作《林耀基小提琴学术讲座集》中,林耀基教授详述了他的教学心得。更有不少小提琴演奏家和研究者著文论述和介绍他那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他曾经尝试用“林氏教学法则”对学生李传韵和杨天娲进行教学实验,对人的生理机能、体能、耐力、思维、技巧、音乐表现等方面的承受极限作出了挑战,在仅仅半年多的时间以后,这两位年近十余岁的小提琴演奏家成功地在香港和北京的音乐会上现场演奏了帕格尼尼的《二十四首随想曲全集》。而这部作品正是被称为“小提琴演奏试金石”的高难度惊世之作。

林耀基教授因其对中国小提琴教育事业卓越的贡献而获得“国家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并荣获国家级有特殊贡献的专家称号,多次受到文化部的表彰和奖励。在担任中央音乐学院繁重的教职工作的同时,林耀基教授还兼任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美国环球弦乐爱好者协会荣誉理事长、全国政协委员,曾任卡尔·弗莱士国际比赛委员会理事。

教学观点

思维活跃的林耀基说,在他看来,人的身体多数都是吃坏的,小提琴多数都是练坏的。林耀基认为,一个演奏家在掌握了一定的技巧之后,每天用来练琴的时间应该不会太多。他应该做什么呢?“我们中国人学西洋乐器,欠缺的不是技巧,而是文化。”林耀基说正是因为自己学琴晚,在技巧上,比演奏家们体会更深,“因为那些名家们,他们在四五岁自己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就已经解决了技术上的问题。技术其实是最简单的,而如何丰富地运用简单的技术才是真学问。”前不久记者采访一位音乐学院的钢琴教师时听到一种说法,现在上附中的孩子老师会要求他们每天用17个小时的时间来练琴,说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成为郎朗。林耀基是坚决地反对这种“蛮干”,他在中央音乐学院共有28个学生,从附小到研究生都有,每次课都是一对一教学,但无论教哪个学生,林教授都没有课程表,学生自我感觉消化了上一堂课的内容,就打电话找他约下一堂课。音乐顽童李传韵无疑在这方面得了林耀基的“真传”,提到这个学生,林耀基说:“他是难得一见的天才,但是他现在有点太‘顽’了,不分场合,这样也不好。”

“如果你把音乐想象成风,那么你的手臂和手指就是树枝与树叶。风刮得大,树枝和树叶就摇动得剧烈。练习小提琴的揉弦技术就是这个道理。”许多小提琴教育家林耀基的弟子认为跟林教授学琴很轻松,容易开窍。林教授是用自然生活的规律解释音乐,把小提琴的技术与大自然的规律、生活的规律紧密相连。正是用这样的教学理念,林教授教出了胡坤、薛伟等国际知名的小提琴家,教出了李传韵、杨天娲等国

内小提琴的佼佼者。今天下午,林教授将来到保利剧院,为琴童和他们的家长讲述练习小提琴的秘诀。而林教授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实际我想告诉他们的是如何把练琴变成有效劳动,让他们知道,只要把小提琴和自然生活联系起来,练好琴并不难。”说起孩子练琴,林耀基最反对那种“只要练就有用”的观点,他认为:“那是个误区。练习时间的长短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只有在突然觉悟的时候练习才有用,那才是有效劳动。所以我认为学生和家长们应该把小提琴演奏看作大自然的一部分,看成生活的一部分,应该看成是一种自然的状态。但现在一些孩子练琴是为练而练,认为只要练得多就有用,这是一种反自然状态。”

很多琴童的家长觉得很奇怪,每天都要求孩子练琴多少小时,但孩子进步很慢,让孩子和家长都苦不堪言。林耀基认为,这是没有掌握好小提琴与大自然相互联系的规律的恶果。他做了个比喻:“打球是孩子们很喜欢的运动,其实打球与小提琴有着密切的关系,球类运动是控制圆的一种技巧,小提琴四根弦的演奏规律就是在弦上做圆形运动。再比如心脏一张一弛地跳动,实际上就是节奏的规律。如果你用生活和大自然的规律去理解小提琴的演奏技术,就会觉得很容易。有人认为小提琴是神秘的、不能驾驭的,实际上是没有找到它与大自然和生活规律的联系。”

“技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这是林耀基教授的教学理念,这一理念曾得到国外音乐学院专家的称赞。林耀基教授认为,家长是老师教学的助手,但家长首先要知道怎样帮助学生找到小提琴与生活的关系,不是逼迫孩子练琴,而是引起他们的兴趣。“人的身体是吃坏的,琴是练坏的。如果不在练琴中对生活产生联想,只是为了技术练,就不会有太好的效果。生活中有很多种爱,对亲人、对朋友、对大自然……这些加起来就是博爱。爱心是从小养成的,有了关爱,有了同情,才会想到用音乐抚平伤口,音乐才会感人,才会让人感觉分享了美。音乐实际上只是表现手段,最好的东西来自自然。”

林教授:“我想告诉大家的就是空气、阳光都是免费的老师,大家往往看不到。那么,我就想提醒学生和家长,光练琴是不行的,找到小提琴与大自然、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就会缩短练琴的时间,达到更高的境界。”

个人贡献

练琴口诀

一个基本要求:

内心歌唱率两手;两手顺从跟着走;

基本要求匀准美;胆大心细精益求。

两预两要:

内心歌唱预先听,两手动作预先量,

多余动作要去掉,紧张因素要扫清。

内心歌唱率两手,两手顺从跟着走;

基本要求匀准美,胆大心细精益求。

演奏心态:

东西南北中,四面八方通;

脚踏地球中,顶天立地松;

情爱我心中,箭发自弦中;

祝君更成功,展翅游太空。

左手要领:

换指口诀

指根发力到指尖,手指关节不发蔫;

指头轮休存耐力,手指独立实又坚。

换弦口诀

换弦靠手肘,琴颈为中心;

四指成一线,肘带腕指跟。

换把口诀

下臂带动腕指跟,腕指配合要认真;

先行指头最重要,按得不准白费心。

揉弦口诀

如坐摇椅如乘轿,又似扇子手中摇;

君能识得此中味,宽、窄、快、慢自可调。

运弓的基本要领

 一要直、二要平、三要稳是运弓最基本的要领。

利用重量发音的精神

手放弓上,弓放弦上,重量是多少?一加一等于二;

弓被抓紧,弓弦分家,重量是多少?一减一等于零。

右臂动作协调的要领

肩、肘、腕、指环扣环,整体动作不零散;

上臂下臂联合动,大刀阔斧声音宽。

不同弓速演奏的要领

 快弓如顺风,慢弓似逆风,不快不慢像和风。

右手换弦的要领

平面均匀要走好,欲换先往下弦靠;

平稳过渡下条弦,天衣无缝艺更高。

短弓、快弓、跳弓口诀

手动弓静拉短弓,上下弓匀拉快弓;

中弓最轻自动跳,弓不离弦出跳弓。

重音和顿弓的奏法

先松后冲,冲后放松;声有余辉,近似撞钟。

或“动一动,松一松;走一下,冲一冲”。

两手配合

左手一把抓,右手分开拉;

两手相配合,紧密不分家。

三点相通

 三点相通声音通,点点相连显神通;

三点合成一颗珠,串起珠子闹天宫。

四换线不断

换字不断气,脑子不断线;

左手珠一串,弓子来穿线。

换字易冒尖,时间与空间!

认真攻换字,不断又粘连。

科学练琴口诀

用心思考找规律:

提琴规律经常找,用心思考不能少,科学指导练琴好.

慢练:慢即是快,要建设不要破坏.

重视基本功:不在乎区区小技,只在乎能够驾驭.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9 22: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