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辽阳行省 |
释义 | 辖地包括今库页岛,外东北,西伯利亚东部,中国的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及内蒙古东部。东靠北海(今鄂霍次克海,一说最东到白令海),南靠鲸海(今日本海)和渤海、东海(当时东海包括今黄海),最北到北冰洋,最东一说到西伯利亚东部的勘察加半岛,一说到白令海。西接岭北行省。 中文名称:辽阳行省 下辖地区:库页岛,外东北,黑吉辽及内蒙东 气候条件:寒温带 著名景点:大小兴安岭、镜泊湖、长白山天池 民族:女真族 地理位置至元元年,置行省于上都(今内蒙古宁城西),称北京行省;二年罢,改置宣慰司,隶中书省。六年,又置行省于东京(后改辽阳,今属辽宁省),称东京行省,后徙治北京。十五年,又改为宣慰司。二十三年,以东北诸王所部杂处,宣慰司位轻,不足镇抚,再立东京行省,同年罢。二十四年,因乃颜叛乱,复置辽阳行省,以控制东北州县。辖境包括今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及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地区。 人口分布及社会状况元代文献中的女真族,有女直、水达达、吾者野人、乞列迷、骨嵬等别称。由于古籍对金亡后至明初这一时期的女真族语焉不详,故今学术界对水达达、吾者野人、乞列迷、骨嵬是否是女真族,看法不一;有的认为水达达是属“蒙古语族的蒙古人”,兀者野人和乞列迷也都不是女真;有的说元明两代的骨嵬是指新迁入今库页岛的爱奴人。这些看法对深入研究元代女真无疑是有益的,但与我国隋唐至明的主要史书记载不合。 女直,即女真,它本是全体女真人的族称。《元史》最初使用这一名称仍属这一情况,但后来不仅不包括水达达、吾者野人、乞列迷、骨嵬,而且变为主要是指散居在长城以外北至今吉林、黑龙江两省交界处附近,南到辽东半岛,东达鸭绿江以东,西至辽河附近这一地区内女真人的专称。这与元朝统治者实行分而治之的民族压迫政策有关。具体说来,一是由于金代迁到长城以内及其它地区的女真人,在与其它民族长期杂处中民族特色已趋消失,在元朝施行“若女直、契丹生西北不通汉语者,同蒙古人;女直生长汉地,同汉人”的政策下把这些约占金代女真总人口五分之三的女真人不作女真看待。再是居住在今松花江和黑龙江下游以及临近日本海地区的女真人,或因原习以自己的别称或部名自称,或是元人以其生产特点和居地称之,于是就出现了乞列迷、吾者野人、水达达、骨嵬与“女直”并称的情况。 在后来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有不少“女直”人被迁出前述地域。据载,当据有今大兴安岭及辽东大部地区的蒙古贵族乃颜发动的叛乱被元王朝击溃后,1293年(元至元三十),元朝将旧隶乃颜、胜纳合儿400户女直迁到扬州(治所在今江苏省江都县)屯田。后来又有一批女直人,被分别迁往滨州(治所在今山东省滨县)、赵州(治所在今河北省隆尧县东)、安丰县芍陂(在今安徽省寿县境)等地屯田。女直户之所以被迁到长城以内屯田,是由于他们参加了乃颜的叛乱。 水达达,又称“水达达女真”或“女真水达达”、“水鞑靼”,意为住在水边的达达人。《元史·兵志》称之为“打鱼水达达”。这是元人对居住江河湖泊地区主要以捕渔为生的女真人的称呼。但实际包括的并不限于专事捕渔为业的。元初,在其地设立桃温、胡里改、斡朵怜、脱斡怜、孛苦江5个军民万户府对其进行管理。从5个军民万户府所在,可大体看出水达达女真的分布区域:桃温即桃温河,亦作陶温、托温、涛温,又作吞、屯,为今松花江下游西岸支流的汤旺河,府以水命名,治所在汤旺河口令汤原县香兰乡固木讷古城;胡里改即胡里改江,又称忽汗河、呼罗海河、忽儿海河、瑚尔喀江、呼尔哈河,即今牡丹江,也是府以水名,治所在今黑龙江省依兰县治附近。斡朵怜,亦作斡朵里、鄂多里、鄂托哩,府治在今松花江东、牡丹江西岸的马大屯一带;脱斡怜所在,《黑龙江志稿》认为即今洮儿河,或说府治在今黑龙江省桦川县东北宛里古城,亦有疑在黑龙江下游清代地图中的多林河口附近的;孛苦江府治位置,旧说孛苦即卜魁,府治在今黑龙江齐齐哈尔附近,今人或说黑龙江下游的博郎湖地区,或说在黑龙江省富锦县一带。上述表明,以今黑龙江省依兰县为中心的一带地区,是水达达女真人的集中居住区。活动范围所及,约西起齐齐哈尔市,东至日本海,北过黑龙江,南有牡丹江中游地区。除此之外,府治设在今朝鲜咸兴附近的合兰府,所辖今朝鲜咸镜南、北道地区也有水达达女真人。1312年(元皇庆元年)元设水达达路后,黑龙江下游地区划归水达达路管辖,所以广义的水达达区域,又包括吾者野人、乞列迷等居住的地区。 吾者野人,亦简称吾者,又写作兀者、斡者、斡拙。为“窝集”的同音异译,“深山老林”之意:用作部名,意为住在密林深处的人。名称含义表明,他们是元代主要以狩猎为生的一支女真人。活动地区主要在今黑龙江下游地区,因为元王朝“立吾者野人乞列迷等处诸军万户于哈儿分之地”。哈儿分地在今黑龙江下游支流阿纽依河注入黑龙江处。 乞列迷,亦作吉里迷、乞烈宾,吉烈迷、乞里迷、济勒弥等。为黑水靺鞨郡利部后裔。分布在黑龙江下游,与吾者野人杂居同一地区。均属设在阿纽依河口的同一个军民万户府管辖。元末明初有不少人南迁到三江地区,如《寰宇通志》卷一一六引《开元新志》中有“乞列迷去奴儿干三千余里”。但这支女真人没有全部南迁,仍有不少人留居故地,直到清末还有四五千称济勒弥的住在黑龙江口上溯300余公里的沿江地区。 骨嵬,是元人对居住骨嵬岛(今库页岛)居民的称呼,在唐代为黑水靺鞨16部之一的窟说部,五代时黑水靺鞨改称女真,骨嵬当也应属元代女真的一支。 从上述可以看出,元辽阳行省管辖下的女真人,以大分散、小聚居分布在东抵日本海,西至辽河及嫩江一线,南达辽东半岛、朝鲜半岛北部,北暨黑龙江下游流域及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总人数约200万左右。 农业生产元辽阳行省地区内的女真社会生产,农业已有一定发展,但狩猎、捕渔业仍占重要地位。由于诸支女真人所居地区自然条件差异很大,故上述几种生产在各支女真社会中比重不一。有的已以农业为主,兼事渔猎;有的农业已出现,但主要以渔猎为生;有的还完全靠获取天然产品生存。 居住今辽宁、吉林两省一带的“女直”,是诸支女真人中最先进的部分,已以农业生产为主:一是他们向元朝政府缴纳的赋税是“地税”、“田租”;二是在咸平府(治所在今辽宁省开原县老城镇)屯种的190户女直人,1298年(元大德二年)种田已达400顷,平均每户耕种2顷多。不过应当看到,辽东一带地区在金元易鼎之际生产力因战乱受到极大破坏,所以不能以辽金时期这一地区的农业生产水平去比拟。正因为如此,所以“女直”人还兼营狩猎。由于狩猎生产与“强兵”有内在联系,蒙古贵族初曾下令禁止,但迫于他们的反抗,后不得不宣布“弛女直、水达达地弓矢之禁”,在遇到灾害时又重申“仍弛捕猎之禁”。史载开元等路饥,减户赋布2匹;1283年(元至元二十年)因自然灾害,元朝宣布“罢女直造日本出征船”和“罢女直出产金银禁”,说明他们的纺织、造船、金属冶炼和制造等手工业生产也很发达。上述社会生产的存在,表明这支女真人社会内部必已出现阶级分化。事实也正是如此,他们中已出现了能“自请造船运粮赴鬼国赡军”的富户,也有穷得无法维持生活的“鬻妻子者。 水达达人的社会生产,与“女直”相比,除无金银生产而有采珠业外,“女直”具有的生产门类他们皆有。不过因自然条件和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各种生产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的地位与“女直”有别。由于其极大部分居民分布在盛产鱼类的江河湖泊地区,这一得天独厚的自然赋予,使捕捞业在社会生产中占主导地位。 1330(元至顺元年)水达达地区因“去夏霖雨,黑龙、松瓦二江水溢,民无鱼为食”,元政府为此发粮赈饥,除捕鱼外,有一部分人还兼事采取珍珠。水达达地区是元朝境内5个产珠地之一,所产珍珠数量必相当可观。由于水达达“土地广阔,人民散居”,境内江河流经地区和湖泊所在又都有深山密林,向元政府缴纳的赋税主要是青鼠等皮革,《元史·地理志》还明记“以射猎为业”,则水达达人也兼事狩猎生产,尤其是居于山林地区被统称为水达达的那些女真人,主要靠狩猎为生。也有相当数量的水达达人已经营农业,主要是居于今松花江大曲折处北岸地区和牡丹江流域的水达达人。因为这两个地区早已出现农业生产(牡丹江流域可追溯至汉魏时期),又是和主要从事农业的“女直”人居地相连,还有:一是1269年(至元六年),蒙古汗国曾对受灾的水达达户在宣布每户减交“青鼠二”外,也提及免征租税;二是在肇州蒙古屯田万户府内,有80户水达达人在肇州(治所在今黑龙江肇东县西南八里城)旁“近地”耕种;三是元在水达达地区设立了水达达屯田总管府,征东招讨使来阿八赤子寄僧曾在乃颜反叛前,任该总管府的达鲁花赤。他们也饲养家畜,有羊、马等。手工业发展已有一定水平,既能制造江河中行驶的普通船,也能造征日本的“迎风船”。上面所述表明,“女直”所具有的主要生产门类,水达达社会内都有,有的发展水平也不亚于“女直”。不过由于地域广阔,水达达社会内各地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大体说来,居于南部地区的已接近“女直”的水平,居于北部地区还处在靠获取天然产物为生的阶段。 吾者野人、乞列迷和骨嵬等,是元代各支女真人中的后进部分,还处在“习尚射猎”,“捕鱼为食”和“地无禾黍”的阶段。饲养的家畜,“惟狗至多”。社会内还父子“不亲”,不知“揖拜”,夫妇无别,男娶妻后,其妻“妹以下皆随为妾”。不过,由于元王朝的统治,有一些南迁的吾者野人已开始从事农业生产。如史载,1290年(至元二十七年)太傅玉吕鲁向元世祖奏,“招集斡者所属亦乞烈,今已得六百二十一人,令与高丽民屯田”。 综括上述,处在衰弱时期的诸支女真人,“女直”主要经营农业,兼事狩猎等生产;水达达以捕渔、狩猎为生,兼有农业等生产;吾者野人、乞列迷、骨鬼还处在完全依靠获取天然产物为生的阶段。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