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两栖蓼
释义

两栖蓼(拉丁名:Polygonum amphibium L.),是蓼科蓼属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横走。总状花序呈穗状,顶生或腋生。瘦果近圆形,双凸镜状,黑色,有光泽,包于宿存花被内。花期7~8月,果期8-9月。两栖蓼普遍分布于亚洲、欧洲和北美。生于湖泊边缘的浅水中、沟边及田边湿地,海拔50-3700米。两栖蓼的全草可用于痢疾和疔疮。此外,两栖蓼的叶大,花穗大,粉红色花序惹人喜爱,是园林水景颇佳的观赏植物。

中文学名:两栖蓼

拉丁学名:Polygonum amphibium L.

别称:扁蓄蓼、醋柳、胡水蓼、湖蓼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石竹亚纲

目:蓼目

科:蓼科

亚科:蓼亚科

族:蓼族

属:蓼属

种:两栖蓼

组:蓼组

命名来源:Sp. Pl. 361. 1753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横走。生于水中时,它的茎漂浮,无毛,节部生不定根。叶长圆形或椭圆形,浮于水面,长5-12厘米,宽2.5-4厘米,顶端钝或微尖,基部近心形,两面无毛,全缘,无缘毛;叶柄长0.5-3厘米,自托叶鞘近中部发出;托叶鞘筒状,薄膜质,长1-1.5厘米,顶端截形,无缘毛;生于陆地时,它的茎直立,不分枝或自基部分枝,高40-60厘米,叶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6-14厘米,宽1.5-2厘米,顶端急尖,基部近圆形,两面被短硬伏毛,全缘,具缘毛;叶柄3-5毫米,自托叶鞘中部发出;托叶鞘筒状,膜质,长1.5-2厘米。疏生长硬毛,顶端截形,具短缘毛。

总状花序呈穗状,顶生或腋生,长2-4厘米,苞片宽漏斗状;花被5深裂,淡红色或白色花被片长椭圆形,长3-4毫米;雄蕊通常5,比花被短;花柱2,比花被长,柱头头状。瘦果近圆形,双凸镜状,直径2.5-3毫米,黑色,有光泽,包于宿存花被内。花期7-8月,果期8-9月。

生长分布

产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华中和西南。分布于亚洲、欧洲和北美。

生长习性

生湖泊边缘的浅水中、沟边及田边湿地,海拔50-3700米。

药用价值

药材基源

为蓼科植物两栖蓼的全草。

采收储藏

夏、秋间采收全草,洗净,鲜用或晾干。

性味

苦;性平。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解毒。主脚浮肿;痢疾;尿血;潮热;多汗;疔疮;无名肿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

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园林用途

叶大,花穗大,粉红色花序惹人喜爱,是园林水景颇佳的观赏植物。

化学成分

两栖蓼全草含扁蓄甙(avicularin),金丝桃甙(hyperoside),槲皮黄甙(quercimerimertin),木犀草素-7-葡萄糖甙(luteolin-7-glucoside),槲皮素(quercetin),山柰酚(kaempferol),芸香甙(rutin)[1],酒石酸(tartaric acid),苹果酸(malic acid),柠檬酸(citric acid),咖啡酸(caffeic acid),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还含有13种氨基酸。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12: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