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两岸四地 |
释义 | 两岸四地,通常指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不过从文化层面上香港与澳门视为一体,现时多数场合均以中国大陆、港澳、台湾为两岸三地。 内容两岸三地是指台湾海峡两岸的中国大陆、香港、台湾三地,因历史上一度均由同一中央政府管辖而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当今亦是世界上华人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但近现代尤其是1949年后处于分隔分治、互设边境的状态。“两岸”系指台湾海峡两边所对峙的、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有效统治的“中国大陆”以及由中华民国政府有效统治的“台湾”;“三地”指除两岸的“大陆”与“台湾”外,曾由英国殖民管治而中立的香港。有时,“三地”亦盖涵曾由葡萄牙殖民管治的澳门,这样“第三地”即为“港澳地区”;此种情况下,也使用“两岸四地”的称呼。由于港澳位置特殊,在两岸对峙时期,一直作为第三地,担当沟通的桥梁及政治的缓冲地带。比如,两岸达成直接通邮或通航以前,几乎所有的邮件、人员及货物都是经过港澳转驳;两岸的若干商谈,包括九二香港会谈,也都在港澳进行。 在非政府国际组织,尤其是体育类国际组织及比赛中,两岸四地分别以“中国”(China,或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PRC,PR of China),“中国香港”(Hong Kong China),“中国澳门”(Macau China)以及“中华台北”(Chinese Taipei)的名义参加。在世界贸易组织(WTO)中,台湾地区以“台澎金马个别关税领域”名义加入。 “两岸四地”首次实现天地通话“你好,这里是BY1SJ,欢迎来北京做客,北京欢迎你”,2010年2月28日上午,十九中初三学生程谦的声音在学校礼堂内响起。她的声音通过希望一号卫星传送到南京、港澳、台湾等地。当天由中国宇航协会主办的“希望一号卫星青少年业余无线电通信活动”举行,“两岸四地”的青少年首次通过希望一号互贺元宵佳节。 意义2010年2月28日上午9点08分左右,希望一号卫星开始飞越中国上空,“两岸四地”青少年分别在北京、南京、广州、台北、香港和澳门的业余无线电通联会场,互致元宵节日问候和虎年新春祝福。“虎年行大运”、“元宵节快乐”、“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闽南语等方言夹杂着普通话,先后在会场响起。虽然卫星传输的声音时而嘈杂,但现场的青少年依然雀跃不已。 除了程谦外,盲人中学的张裕焓也被选出向各地的亲少年送祝福。她在通联的时候说要向各地“火腿”(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们多多学习。张裕焓的视力只有0.03,只能很模糊看东西。她说自己眼睛不好,很少能和其他学校的学生一起参加集体活动,此次通过希望一号终于如愿以偿。张裕焓说,这次通联让她开阔了视野,“我眼睛不好但耳朵灵,我准备学习莫尔斯电码,从事无线电方面的工作。”约300名师生和无线电业务爱好者参加了昨天的活动,通联结束后大家还一起热热闹闹分吃了汤圆来庆祝元宵佳节。 希望一号卫星是我国第一颗专门为青少年研发的卫星,主要飞行任务是搭载青少年提出的“天圆地方”科学实验方案、建立业余无线电空间通讯及进行太空摄影。中科协和中国宇航协会为此开展了一系列的科普活动。即日起,各中小学和青少年科教机构可向中国宇航协会申请建立希望一号青少年业余无线电通信活动基地。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