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凉粉草 |
释义 | 凉粉草又名仙人草,仙人冻,仙草,为唇形科植物,茎下部伏地,上部直立, 叶卵形或卵状长圆形,先端稍钝,基部渐收缩成柄,边缘有小锯齿,两面均有疏长毛;着生于花序上部的叶较小,呈苞片状,卵形至倒三角形,较花短,基部常带淡紫色,结果时脱落。总状花序柔弱, 花小,轮生,萼小,钟状,2唇形,上唇3裂,下唇全缘,结果时或筒状,下弯,有纵脉及横皱纹;花冠淡红色,上唇阔,全缘或齿裂,下唇长椭圆形,凹陷;雄蕊4,花丝突出;雌蕊1,花柱2裂;花盘一边膨大。小坚果椭圆形。 花期秋季末。分布我国南部。 中文学名:凉粉草 别称:仙人草,仙人冻,仙草 界:植物界 分布区域:我国南部 凉粉草简介凉粉草的功效介绍凉粉草(《纲目拾遗》) 【异名】仙人草(《职方典》),仙人冻(《纲目拾遗》),仙草(《中国药植图鉴》)。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凉粉草的全草。 【植物形态】凉粉草一年生草本。 长约15~50厘米,枝疏长毛。 长2~4厘米, 长5~10厘米;柄长约3毫米;长2.5毫米, 【生境分布】 生于坡地、沟谷的小杂草丛中。 【采集】夏季收割地上部分,晒干。 或晒至半干,堆叠焖之使发酵变黑,再晒至足干。 药材干燥全草,多切成长约20厘米的段。 茎方形,被灰棕色长毛,外表棕褐色或黑色,有沟槽,幼茎常扭曲;质脆易断,中心有髓。 叶对生,多皱缩,纸质,稍柔韧,不易捻碎,长圆形或卵圆形,两面皆被疏长毛。 花不常见。 气微,嚼之味淡甘,有胶性。 产于广东。 【性味】①《本草求原》:涩甘,寒。 ②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甘淡,凉。 化学成分全草含凉粉草多糖(MCPS,mesona chinensis benth polysaccharide),相对分子质量为43000,水解得葡萄糖(glucose),半乳糖(galactose),阿拉伯糖(arabinose),木糖(xylose),鼠李糖(rhamnose)和半乳糖醛酸(galacturonic acid),及1种未知糖。 功用主治-凉粉草的功效清暑,解渴,除热毒。是凉粉的主要配料之一。 治中暑,消渴,高血压,肌肉、关节疼痛。 ①《本草求原》:清暑热,解藏府结热毒,治酒风。 ②《中国药植图鉴》:为清凉解渴除暑剂。 全草煎服,治糖尿病。 ③《广东中药》Ⅱ:治湿火骨痛,④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暑。 治中暑,感冒,高血压,肌肉、关节疼痛。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2两;作冷饮或浸酒。 【选方】治花柳毒入骨:仙人冻六两,蒸数次,加生麻雀八只,连毛,浸双料酒四斤,浸二十天。 每次服三两为度。 文摘(《岭南采药录》) 仙草又名仙人草、凉粉草、潮汕地区又名草果草,属一年生草本宿根植物,一年种植可多年受益,高可达100厘米;茎初被疏柔毛和细刚毛,稍老脱净。叶对生,具长2~15毫米的叶柄;叶片阔卵形至狭卵形,有时近圆形,长2~5.5厘米或过之,两面被柔毛或仅下面脉上被毛,有时近无毛。秋末开花。轮伞花序排成顶生、长2~8厘米的总状花序式;苞片圆形或菱状卵形,顶端尾状,常比花稍长;萼种状,长2~2.5毫米,具10纵脉和许多横行小脉,密被白色柔毛,上唇3裂,中裂特大,下唇全缘或微凹;花冠白色或微红,长3~3.5毫米,上唇阔大,具4齿,中间2齿不明显,下唇舟状。雄蕊4,花丝突出。果萼坛状,纵横脉均极明显。构成许多小凹穴;小坚果长圆形。常生沙地草丛中或山溪边。在春、夏、秋季割取地上部分,晒干待用。 凉粉草种植技术一,种苗繁殖: 分株繁殖。春季气温在10-15摄氏度,其宿根开始萌发许多新苗。苗高3厘米以上时,可将蘖生苗分株,连根移栽。 二,栽培方法: 春夏秋季均可栽培。选择排灌方便的中等肥力沙质壤土较好,株行距15厘米X23厘米,栽后浇水。 三,田间管理: 定植成活后,每隔10天追施速效肥1次,30天后中耕除草1次,并用牛栏粪行,即加大了肥力,又可防止长草。凉粉草不易发生病虫害,无需施用农药。 四,收获加工: 在40-45天能割草1次,留茬5厘米又可旺长,但割后须施速效肥。刈割的鲜草不可堆沤,应及时晒干,25公斤-30公斤为1捆,即可上市场销售。如加工成凉粉,收益更高。 风味食品广式凉粉广式凉粉,是指凉粉草及大米所制作的凉粉,使用凉粉草煎汁和以米浆煮熟,冷冻后成绿色或黑色胶状凝固物,冻类食品,暑天可作解渴品。广东凉粉,广西凉粉,江西凉粉即以此法加工,清热解暑,是一种食疗,根据各自的口味,佐以蜂蜜、白糖或酱油辣椒水,滑溜爽口,风味独具一格,可解渴也可充饥,长期食用,具有清热解毒、清热解暑,能治中暑,感冒,高血压,肌肉、关节疼痛,广式凉粉,盛夏极受欢迎。 一.原料:大米1500克凉粉草500克,选用新鲜凉粉草做的称青凉粉,干凉粉草做的称黑凉粉。 二.加工方法 1先将大米浸泡4小时,磨成米浆备用。 2.先用清水浸洗凉粉草,洗净后放下用锅加水把凉粉草煮软 3.待煮熟之后把锅里的汁留着备用,把锅里的凉粉草拿出(拿出的时候把草上像胶状的物质仙草胶弄到先前锅里的汁液里再拿去过第二次水) 4.凉粉草拿出之后待凉,然后放进清水里搓,把它的精华都搓出来(草里的汁液就在水里了吧,凉粉草上的仙草胶胶状物是精华),之后凉粉草就可以扔了 5.将第二次过水和先前锅里备用的汁液混合,倒在一起..然后用隔渣袋子隔渣把汁液里的渣都隔去,隔到最后布袋里就剩渣了(渣没用要扔掉),就可以把汁液下锅煮了。 6.把汁液放到锅里煮,期间记住要不停地搅拌,千万不要粘底。 7.要到粘米粉出场了,把粘米粉用水兑开,不要粘稠状,要兑到液体状...等锅里汁液快熟的时候倒进锅里面,不停搅拌(前后搅拌) 8.汁液表面有大泡泡就表示熟了,要把泡泡捞掉,都是脏东西 9.最后把汁液倒进容器,等凉了凝固后就大功告成了彻底冷却后即为晶莹剔透、富有弹性的黑绿色食品,将其切成簿簿的小块。根据各自的口味,佐以蜂蜜、白糖或酱油辣椒水,滑溜爽口,风味独具一格,可解渴也可充饥,长期食用,具有清热解毒、降压抗癌之功效。 凉粉传说广东信宜鲜凉粉也被当地人直称叫作凉粉草,大概是我们祖宗对自然的崇拜吧,或更多的是出于对发现凉粉这种食物的先人敬意吧!凉粉草的发现,是古代饥荒所迫, 传说明末时兵荒马乱,有一户梁姓人家避乱逃到信宜水口双狮墟,所带口粮早已食尽绝,梁家从附近人家讨得大米半升,但一家十多口人,杯水车薪,主家的小婶无计可施,拖着饥饿劳累的身子,在路边小山坡的一草丛旁坐下流泪,不想饥饿难忍,随手拔了一把野草就往嘴里塞,嚼着嚼着发现野草汁液淡甘,带有胶性,一时饥渴尽消,精神了起来,梁婶知道这是一种可食用的野草,便有了主意, 她采摘了一大捆野草回来,把讨来的半升大米泡软,到附近一人家借用磨石,把采来的野草与大米一齐磨成了浆,准备煮成糊糊分给家人食用。等煮熟后,梁婶怕家人问这是什么糊糊,自己不好答,便把煮好的糊糊藏到小溪的石隙中,自己又回到采草的地方,拔了几根去借用磨石家问.不想别人也不知这草叫什么名字,只说了一声:"梁婶!"摇摇头走了。梁婶是外地人,初到贵境也不便深问下去,以为梁婶就是这种草名字,便记了下来. 当梁婶回到小溪的石隙中取出糊糊时,奇迹发生了,那盆糊糊受溪水浸泡,竟然凝结成碧绿的冻状糕样,梁婶用勺挑出一块尝尝,发现该糕清香可囗,便拿去给家人食用,家人问这糕名字时,梁婶用她那外地口音说:"这是凉粉!"于时凉粉这名字就传开了,因为凉粉这种冻糕是用草做的,就干脆把凉粉糕称作凉粉草,以示对梁婶的区别,后来梁家因发明了凉粉这种食物,得以谋生手艺,就在水囗双狮墟定居下来。 据查,信宜是凉粉草的主要野生原产地,凉粉草生于坡地、沟谷的小杂草丛中。明末清初,当地人引种田头菜地,农闲时制作凉粉食用, 他们用新鲜的凉粉草加以番薯叶和少量的大米,磨成稀浆,再把这种混合物煮成糊状,冷却成糕.充作食粮。 信宜凉粉草以暑天可防暑解渴,又能充饥而深受当地农民所喜爱,大暑小暑家家户户必备.凉粉草成为当地的一种风味特色食品, 随着人囗的迁移或流动,信宜凉粉草随之被引种散布阳春容县陆川梧州各地,40年代时由信宜引入台山冲蒌白岗,后又在广东广西各地广为种植。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