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链式腐败 |
释义 | 对种种腐败窝案,称之为“链式腐败”、“网式腐败”,其中链条像蛛丝、网窝像蛛网。任何人只要与网中“蜘蛛”搭边,为之谋取福利,都可轻易成为“蛛网”的捕获者。 链式腐败-案例腐败不是“独立行为”,行贿与受贿之间,至少有“两点一线”。 “韶关系列腐败案”,涉案多达230人,其中包括31位厅级干部,从“查”到“处”,迄今已历经整整两年。 该案“蜘蛛网”的核心,是 “粤北首富”、煤老板朱思宜。他为了把煤卖给当地的大钢铁厂——韶关钢铁集团,就用最简单易行的“花大钱”的办法,着力行贿韶钢实权人物、供应处处长阎蜀南,花费上千万;阎蜀南则拿钱去行贿当时韶钢的“一把手”——董事长曾德新;曾德新、阎蜀南“出事”后,朱思宜就去找自己的好朋友、大靠山——“粤北政法一哥”、时任韶关市公安局局长的叶树养,给了200万元现金以求“摆平”;叶树养被“双规”时,“在等待可能的援手”,只是没有等来,就彻底倒台了…… 朱思宜这个煤老板,作为“粤北首富”,可是做了区、市、省、全国四级人大代表的主儿。他能“荣获”全国人大代表的“光荣称号”,是依靠“运作”所获得的,报道中有句话触目惊心:“通过这个权贵网络,全国人大代表的资格可以用1000万元的价格‘运作’成功。”其中,朱思宜给了时任广东省人大常委会选举联络人事任免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的杨成勇37万元。动用1000万运作的“网络”,何其庞大。只是朱思宜2008年1月当选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后,一定没想到自己在当年10月就被中止代表资格了。 朱思宜把他原本无形的“蜘蛛网”给扯出来,是在叶树养“进去”后,交代了朱送给他200万,办案人员找朱谈话,没想到他口出狂言:“我不仅送给叶树养200万元,我还贿赂过30多个厅级干部呢!”报道说,这一句话把办案人员“吓了一大跳”,但我看到这新闻细节,是一点也不吃惊的:这有什么好奇怪的?官员与富豪拉拉扯扯、权贵勾结在一起“抱团取暖”“抱团获利”的事儿还少吗? 链式腐败-措施在那腐败的链条和网络中,没有一个环节能够预警、可以阻断,而任其“网罗天下”,这才是最危险的。 腐败的“大腕”,从来都不是“独孤求败”的。那种就一个人“进去”,与旁人无涉的“个案”,你不要去相信它。 防腐反腐的实际行动,可从阻断与破除“链式腐败”与“网式腐败”中的蛛丝、蛛网开始。 链式腐败-评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度发展,然而霓虹灯下有黑暗,繁荣后面也有沉渣。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进一步建立健全,市场秩序的进一步完整完善,一大批通过不法手段获取巨额金钱利益的不法商人与黑道人物,他们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和寻求最大的保护,开始了运用金钱向政治领域的渗透。 渗透的方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抓住人性的弱点,利用金钱诱惑力腐蚀政府与部门的各级干部,物色利益代言人,营造经济共享圈;第二种抓住制度的缺失,运用金钱的影响力,制造荣誉与影响,获取不明真相的群众与干部的好感,改头换面强奸民意,换取慈善家、荣誉市民、政协委员、人民代表等合法外衣,为其进行更大不法活动撑起一把强大的保护伞。 这个群体的存在,有如一颗毒瘤,危害巨大。他们不但腐蚀我党的肌体、败坏我党的政权,还会使我们共产党人同人民群众渐行渐远! 肚子饥饿了,我们要吃粮食;眼睛近视了,我们要配眼镜;五脏生病了,我们要做手术。人民代表和政协委员这支队伍其实也需要进行一次比较彻底的手术了,因为发现得非常早,并不是没有汤药可救,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并不是特别的艰难,只要我们在选举过程中建立严格的责任人追究体制,实施代表委员选举回头看,让基层切实把握好代表与委员的推荐与审查关口就够了,关键是看高层能否做到痛下决心,象一个直面对手的剑客,对这个社会毒瘤亮出解剖之刀。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