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联星
释义

联星

联星是由两颗绕着共同的重心旋转的恒星组成。对于其中一颗来说,另一颗就是其“伴星”。相对于其他恒星来说,位置看起来非常靠近。双星一词是由弗里德里希·赫歇尔在1802年所创。根据他的定义,双星系统是由两个星体根据吸引力定律组成的一个系统。双星有多种,一颗恒星围绕另外一颗恒星运动,或者两者互相围绕,并且互相间有引力作用,也称为物理双星;两颗恒星看起来靠的很近,但是实际距离却非常远,这称为光学双星。一般所说的双星,没有特别指明的话,都是指光学双星。根据观测方式不同,通过天文望远镜可以观测到的双星称为目视双星;只有通过分析光谱变化才能辨别的双星称为分光双星。

此外,还有一颗恒星围绕另一颗恒星运动,第三颗恒星又绕他们运动,这称为三合星。依此类推,还有四合星等等,这些都称为聚星。近年来天文学家们发现,大部分已知恒星都存在于双星甚至多星系统中。双星对于天体物理尤其重要,因为两颗星的质量可从通过观测旋转轨道确定。这样,很多独立星体的质量也可以推算出来。

著名的双星系统包括天狼星、南河三、大陵五以及天鹅座X-1(其中一个成员很可能是一个黑洞)。

由来

联星这个名词是弗里德里希·赫歇尔(Friedrich Wilhelm Herschel在1802年创造的,它给的定义是"真正的物理双星——两颗恒星因为万有引力的作用,结合成为一个系统"。任何在空间看起来很接近的两颗恒星都可能是双星,著名的有在北斗七星 (大熊座) 的开阳和辅。然而,它们只是看起来是一对双星:这两颗星在太空中实际上分离开得很远,只是从地球上看在大致一样的方向上。像这项被错误命名的假双星,称为光学双星或光学对。在望远镜发明之后,发现了许多这样的光学对。在1780年,测量了大约700对双星相互间的方位和分开的距离,经过20年以上的观察,发现其中有50对改变了彼此间的距离和方位。

真正的双星

是有万有引力作用的一对恒星,当它们能在望远镜的放大下,被分解 (必要时需要使用干涉仪) 成为两颗星时,就称为视双星。在一些情况下,唯一的特征只是多普勒位移发散出来的光。在实际情况下的这种系统,就是著名的分光双星,在这一对星中相对是接近的谱线,会都先朝向蓝色方向移动 (蓝移),然后在远离我们时,谱线会都朝向红色方向移动 (红移)。在相对于它们的质心运动时,它们的轨道运动会使谱线的移动周而复始的进行着。如果轨道的平面非常靠近我们的视线方向,这两颗星会很规则的部份或全部互相遮蔽,这样的系统就称为食双星,大陵五就是最著名的例子。

双星暨

是视双星又是光谱双星是很罕见的,当发现时是很有价值也是很珍贵的资料来源。视双星通常都有在实际上是有很大的距离,在周期上通常是数十年甚至一个世纪。因此,它们在轨道上相对的运动通常太小,以至于分光镜不能有效的测量出它们的速度。相反的,光谱双星因为它们是靠得很近,因此在轨道上是快速的相对运动,而因为太接近所以看不出是视双星。因此要成为视双星又是光谱双星,必须是很靠近地球的双星。

意义

天文学家发现有些恒星似乎在空洞的太空循着轨道运转,天文测量双星是相对来说比较接近地球的恒星,能看出以对一个中心点进行的摆动,但看不见伴星。有一些光谱双星也只能看见一组光谱线来回的摆动。可以用处理一般双星的数学来推断看不见的伴星质量。这颗伴星可能是非常黯淡因而现今的技术还探测不到,或是在强光的掩盖下而探测不到,或是它辐射的电磁波很少或是没有,例如中子星。在一些事例中,有强烈的证据指出伴星是一个黑洞:一种有强大的重力,使光也不能逃逸的天体,这类双星都是高质量X射线双星。已知这样的双星最著名的事是天鹅座X-1,看不见的伴星质量大约是太阳的9倍,远超过托尔曼-欧本海默-瓦可夫极限 (理论上中子星的最大质量,大约是4倍的太阳质量),使这颗伴星不可能是中子星。在这种情况下,天鹅座X-1成为第一颗被广泛的接受可能为黑洞的第一个天体。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4 20: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