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联系汇率制度
释义

联系汇率制度是一种货币发行局制度。根据货币发行局制度的规定,货币基础的流量和存量都必须得到外汇储备的十足支持。换言之,货币基础的任何变动必须与外汇储备的相应变动一致。它是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首要货币政策目标,在联系汇率制度的架构内,通过稳健的外汇基金管理、货币操作及其他适当的措施,维持汇率稳定。联系汇率制度的重要支柱包括香港庞大的官方储备、稳健可靠的银行体系、审慎的理财哲学,以及灵活的经济结构。

概述

联系汇率制(简称:联汇)是一种固定汇率制,即将本币与某特定外币的汇率固定下来,并严格按照既定兑换比例,使货币发行量随外汇存储量联动的货币制度。如果所联系的货币是美元,也可称作“美元化制度(dolla rlization)”。

联系汇率制度是一种货币发行局制度。根据货币发行局制度的规定,货币基础的流量和存量都必须得到外汇储备的十足支持。换言之,货币基础的任何变动必须与外汇储备的相应变动一致。

十九世纪末,英国为殖民地提出并设立了联系汇率制。香港作为英国殖民地而采用此汇率制度,与英镑联系,1972年取消,1983年再度启用,与美元联系,7.8港元兑1美元。

比较典型的例子有阿根廷比索对美元的联系汇率制和保加利亚列弗对西德马克(如今为欧元)的联系汇率制。

特点

对本币汇率稳定的更强承诺和更小的逆转可能

优点与缺陷

优点:稳定了币值,降低了市场的交易费用。

缺陷:

1、联系汇率制被认为在金融危机到来时非常脆弱,例如:阿根廷在经济危机的持续动荡中放弃了联系汇率制,大幅下调了官方汇率,并引进了双重汇率制。

2、中央银行采用联系汇率制,无法发挥最终贷款人的作用,不能通过放宽货币政策提供流动性,也不能直接融资来支援陷入问题的商业银行,实际上把货币政策的决策权让给了所联系货币的管理当局。

3、联系美元的情况下,经济美元化,中央银行损失本币发行、本币需求增长和本币存量利息这三项铸币税收入。

历史

香港联系汇率制的由来已久,是港元与其他货币挂勾的制度。港元于1935年12月至1972年6月期间,曾经与英镑挂勾,1935年12月至1967年11月间,1英镑可兑16港元,1967年11月至1972年6月,1英镑则可兑14.55港元。1972年7月至1974年11月,则与美元挂勾,之后曾自由浮动。

1980年代初,香港面临回归谈判问题,加上香港股市出现股灾,市民对港元信心出现动摇,港元不断贬值。1983年9月,出现港元危机,港元兑美元跌至 9.6港元兑1美元的历史低点。为挽救香港金融体系,香港政府于1983年10月15日公布联系汇率制度,港元再与美元挂勾,汇率定为7.8港元兑1美元。此后稳定下来,联系汇率制度一直实行至今。联系汇率制度依赖香港庞大的外汇储备支持。

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期间,港元曾受到以索罗斯为首的国际投资者大手买卖而造成汇价大幅波动,其后香港金融管理局决定投放资金稳定汇价,才使得7.8港元兑1美元的汇率得以维持。

准联系汇率制

中国前总理朱镕基借鉴国际上的联系汇率制,提出一个以直接成交的指数为锚确定人民币汇率的方式,对经济的稳定发展效果显著。

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

港元联系汇率制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香港特区的发钞银行(目前有汇丰银行、渣打银行和中国银行)如发行港钞,要按1美元:7.8港元的固定汇率向外汇基金(现并入金融管理局)交存美元,并换取“负债证明书”,作为港钞的发行准备。(2)如发钞银行向外汇基金退回港钞与“负债证明书”则按1美元:7.8港元的固定汇率赎回美元。(3)众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需要港钞也按上述比价,向发钞银行交付美元领取港钞;如退回港钞,则按原比价,赎回美元。 上述联系汇率规定的1美元:7.8港元的固定汇率只适用于发钞银行与外汇基金以及商业银行等与发钞银行之间的发钞准备规定;在香港外汇市场上的港元与美元的交易并不受此约束,汇率变动由是货币供求力量决定。 由此可见,香港特区实际存在两种汇率,一种是发钞银行与外汇基金以及商业银行等与发钞银行之间的发行汇率,也即1美元:7.8港元的联系汇率;另一种在外汇市场受供求关系决定的市场汇率。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19:4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