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励姓 |
释义 | 励姓,相传是源于姬姓,出自商王太庚给一姬姓英雄的赐姓,属于帝王赐姓改姓为氏。 另外有说是源于古国名,出自商朝时期厉国,属于以国名为氏。 释义励[励,读音作lì(ㄌㄧˋ)] 基本字义 1. 劝勉:~志(勉励意志)。~行(xíng )。奖~。勉~。~精图治。 2. 姓。 3. 古同“厉”、“砺”,磨炼,振奋。 姓氏渊源第一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商王太庚给一姬姓英雄的赐姓,属于帝王赐姓改姓为氏。 传说,在商朝时期,“励”表示有极其厉害的力气。当年,有一位上得山擒猛虎,下得山捆蛟龙的姬姓的男子,因其勇力过人,被商王太庚赐姓为励氏。 那时候,人们最看重的就是勇猛和大力,得到这样的赐姓,也足也荣耀一时了。于是励氏就世代传了下来。 第二个渊源:源于姜姓,出自姜子牙的后代齐国国君齐厉公,属于原以帝王谥号为氏,后又以帝王赐姓改姓为氏。 姜子牙的后代子孙世袭齐国,到春秋时期,齐国君主为齐厉公,后世子孙以王父谥号为姓氏,称厉氏。 到了清朝初期,刑部侍郎历桂讷,源出姜姓厉氏“河北静海”(今天津市静海县)的一支,康熙大帝嫌其“厉”字不吉,便将其改赐为“励”氏,从此河北静海的厉氏一族改为励氏。 第三个渊源:源于古国名,出自商朝时期厉国,属于以国名为氏。 商朝时期有一个小封国,叫做厉国,地在河南义阳(今河南南阳)北部的厉乡,其国后来被周武王所灭。原国人以国名为姓氏,称厉氏。其中一些厉氏族人后来有在清王朝康熙、乾隆二大帝时期的改姓风潮中,随河北静海的厉氏一族改为励氏者。 第四个渊源:源于改姓,出自帝王赐姓为氏。 三国时期,东吴的孙秀背叛国家投奔东晋,孙吴国君主孙皓大怒,改孙秀的姓氏为“厉”,不准他的支裔子孙再姓孙氏。 唐朝时期,唐玄宗李隆基改新兴王李晋一族姓氏为“厉”,意在贬责。在李隆基与太平公主合力推翻武则天之后,称帝前,唐宗室新兴王李晋与太平公主合谋叛乱,李隆基抢先出手,李晋与太平公主事败被诛。李隆基即位为唐玄宗,追改李晋、太平公主一族人为厉氏,不准其后代子孙再为李氏。 其中一些厉氏族人后来有在清王朝康熙、乾隆二大帝时期的改姓风潮中,随河北静海的厉氏一族改为励氏者。 各支始祖励 裳:始祖释褐公讳裳,号乐闲,为宣州通判,丁母忧,制满起复时秦桧欲杀赵鼎、李光、胡铨三人。有江西运判张常先笺注前帅张宗元与张浚诗,言于朝,其词连逮者数十家,将诬以不轨而尽去之,公亦与焉。狱成,幸天理昭然,桧病不能书,获免于难。公遂致仕,携家渡淮,往弟衮任所,是时衮为余姚县丞,二公见姚邑风俗之美、山川之秀,遂卜居焉。传至十三世悦公号梅隐由从山迁居梅川乡。是为梅川励氏始祖。 家乘谱牒姚江励氏宗谱十二卷,(清)励文辉等纂修,清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思绥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缺第六~七卷,仅存六册。书名据版心、封面题。第一卷谱序、凡例约言、藏谱名次、汇存旧序、诰敕、历代像赞、名人传略、祠记、议单;第二卷渊源图;第三~十二卷世系等。现被收藏在浙江省余姚市千乘楼文物管理所。 姚江励氏宗谱十二卷,(民国)励麟山等纂修,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思绥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今仅存第二~四卷、第五卷下册、第八卷下册、第九~十卷、第十一卷下册、第十二卷。书名据版心、封面题。现被收藏在浙江省余姚市千乘楼文物管理所。 浙江象山东溪历氏宗谱五卷,(清)李国梁重修,清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木刻活字印本。浙江省象山县文物管理所、浙江省象山县新桥镇东溪村。 浙江象山东溪励氏宗谱五卷,(清)鲍淦重修,清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木刻活字印本。浙江省象山县文物管理所、浙江省象山县新桥镇东溪村。 浙江象山东溪励氏宗谱五卷,(清)丁谦重修,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木刻活字印本。浙省江象山县文物管理所、浙江省象山县新桥镇东溪村。 浙江象山东溪励氏宗谱五卷,(民国)居耀台重修,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木刻活字印本。浙江省象山县文物管理所、浙江省象山县新桥镇东溪村。 迁徙分布今湖南省衡阳市岳屏乡有个岳屏村,该村过去叫厉家村,是厉氏人家聚居的地方,以前村里还有一个"厉家祠堂",解放以后祠堂就被征作它用了。文化大革命期间破"四旧",拆了祠堂,还把厉家村的地名也改了。但老一辈的衡阳人说起厉家村,都还是知道的,特别是逢年过节,厉家村耍的"武灯"在衡阳是很有名的。 从厉氏各支族人的分布来看,山东、浙江一带居多,辽宁、江苏也有,湖北随州一带也有分布。衡阳的厉氏应该是属于散落在外的一支,像其他散落在全国各地、繁衍生息的厉氏氏族一样。 从地域来看,衡阳地区距湖北省最近,衡阳厉氏有可能始于古厉国,但如今未找到史料记载。衡阳的厉氏也有可能是三国时期孙秀或是唐朝新兴王李晋的后人,都有可能,这两支的厉氏氏族在当年都是是被欺压的,是受到歧视的,显然,他们的命运是艰难的。 从一些史料上看,衡阳厉氏应该与浙江舟山一带的厉氏不是同支,在浙江舟山一带的厉氏的辈分是按一首百字诗排行的:"得姓自齐始家声著景阳鹜州分派远甬上衍流长鸣鹤锺奇胜迁莺卜允臧先猷诚可念后嗣益宜昌农田时勤业儒林日漱芳敦伦思秩叙报本奉承尝勋名垂竹帛行谊表圭璋保世须诒款延庥定发祥云乃皆蔚起谱牒纪辉煌",而衡阳厉氏的字辈是"万选文章硕彦英俊(或万选文章硕验继盛)",辈分排行对不上号,所以可以推断,应该不是出于这一支。 浙江舟山一带的厉氏的"百字行诗"的头四句,可解释为:"厉"家的姓字,起源于(鲁)齐之国(山东),厉家人的名声,在景阳地方上是很著名的。厉氏分派在鹜州(金华)以及"衍流长"于"甬上"(宁波),这一支应该是姜子牙的后人。据分析,如果鹜州、甬上、舟山、景阳的厉氏实属姜姓的后裔,那么在清朝康乾年间的帝王改姓风潮中,为官拥文者当一律改为励氏了,因为文人、官吏当晓"帝王之赐,敢不受之?"的厉害,而分散的平民百姓则不管那一套,仍为厉氏。 郡望堂号郡望余 姚:历史见于文献记载从虞舜开始,先后有"舜耕历山"、"禹藏秘图"之说。春秋时期余姚属越国,战国中期余姚成为楚国辖地。余姚秦时置县,建县已有两千二百多年历史。1985年经国务院批准,余姚撤县设市,1995年余姚被国务院升格为二类市。余姚城素为县治所在,古城由南、北两城组成,双城合璧,别具一格。北城始建于东汉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南城筑于明嘉靖年间。直至今日,余姚历史城区内原有的里巷格局、街道尺度、河网水系仍有相当部分保存完好,并与成片的民居构成了较完整的古城区风貌。余姚是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以三大历史文化闻名于世。一是七千年前河姆渡文化。1973年,河姆渡遗址的发现证明了长江流域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它的稻作农业、干栏式建筑、划桨行舟和崇鸟敬日等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遗存,足以让人们叹为观止,被人们誉为"七千年前的文化宝库"。二是"姚江文化"。自汉以来,余姚名家辈出,群彦争辉,故有"姚江人物甲天下"的美誉。三国的虞翻,是著名的《易》学家;东晋时的虞喜,最早发现了"岁差";隋唐时虞世南,被唐太宗誉为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五绝。在众多的名家中,首推严子陵、王阳明、朱舜水和黄宗羲,被誉为"四先贤",王阳明和黄宗羲被列入中国十大思想家。余姚也因此被称为"东南最名邑"和"文献名邦";三是浙东红色文化。抗日战争时期,余姚梁弄成为全国十九块抗日根据地之一的浙东抗日根据地的领导中心,中共浙东区委,新四军浙东纵队司令部、政治部等领导机关均设在余姚梁弄。浙东根据地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浙东大地燃起了抗日烽火,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谱写了壮丽的诗篇。 励姓 堂号思绥堂 历史名人励杜讷:(公元1628~1703年),字近公,一字澹园;直隶静海人(今天津静 海)。著名清朝大臣、书法家。 初以杜姓为生员,后恢复励姓。 励杜讷学问渊博,精于书法,并以书法步入仕途。清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朝廷为缮写《世祖实录》选拔善书之士,励杜讷参加选拔考试名列第一而被录取。完成《世祖实录》的缮写后,授职福建福宁州同知,留南书房行走,食六品俸。此后一直为官。 死后特旨给全葬,清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康熙大帝驻跸静海,御书“文恪”二字赐其家。清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追赠礼部尚书,后入祀乡贤祠,加赠太子太傅。 著有《杜乔堂集》三卷。 励杜讷尤精楷法,以典重工致的馆阁体见长,并能作擘窠大字,其行书用笔圆浑,结体疏朗,气韵灵动,堪称大家。 励杜讷在朝廷选拔善书之士的考试中被录取后,正值宫殿更换匾额,众翰林奉敕书写匾文,皆不如皇上意,只有励杜讷所书被选中。他曾经剪方寸纸一百片,每片纸上写同一个字,再将一百片纸叠放在一起,字体大小、笔画粗细以至结构精确到分毫不差,其功力可见一斑。 励杜讷有子励廷仪、孙励宗万,皆为进士,在朝为官。 励廷仪:(生卒年待考),字会式,一字一园,号南湖,励杜讷之子;直隶静海人(今天津静海)。著名清朝大臣、书法家。 励廷仪为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年)进士,清雍正年间(1723~1735年)曾任刑部尚书、吏部尚书,死后谥文恭。他任刑部尚书多年,后来其属下满族官员侍郎海寿升任尚书,按规定应超居其上,但雍正皇帝为表示对汉人官员励廷仪的重视,命他行走在前。 励廷仪著有《双清阁诗稿》八卷。他的书法以王羲之的行书为基础,旁涉虞世南、褚遂良,点画遒美,笔势雄强,富于变化。 励宗万:(公元1705~1759年),字滋大,号衣园,又号竹溪居士,励杜讷之孙;直隶静海人(今天津静海)。著名清朝大臣、书法家。励宗万为清康熙六十年(公元1721年)进士,清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年)两任刑部侍郎,光禄寺卿。 生平好诗词,尤工书法,善山水画。 他的书法直追晋人,兼融褚遂良、颜真卿、苏轼、米芾各家之长,形成圆浑、峭拔的书风,与江南书法家张照齐名,时称“南张北励”。每将抄录的经书和自作诗册进奉皇上,即得皇上褒奖和赏赐。 励守谦:(生卒年待考),字自牧,号双清老人,励宗万之子;直隶静海人(今天津静海)。著名清朝书画家。 清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进士。擅画,工山水、花鸟。励守谦是著名历史巨著清朝《四库全书》的编修之一。 励以宁:(公元1930~今),江苏人。著名经济学专家。 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系应用经济学专业,后留校任教。 1985~1992年任北京大学经济管理系系主任,1993~1994年任北京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1994年至今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 厉以宁曾担任八届全国人大常委,八届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民主同盟副主席,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中方委员等职。 厉以宁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经济学家,对于经济学与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厉以宁在对中国以及其他许多国家经济运行的实践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发展了非均衡经济理论,并运用这一理论解释了中国的经济运行。 厉以宁从中国经济改革之初就提出用股份制改造中国经济的构想。这一构想包括用股份制改造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乡镇企业以及其他所有权不明晰的企业。他的这一理论与政策主张在中国经济改革与实践中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因此理论界与政策制定者广泛接受。他的理论与政策主张促进了中国经济改革与经济发展。可以说,他的理论与政策主张对中国经济改革与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而又重要的影响。 厉以宁因为在经济学以及其他学术领域中的杰出贡献而多次获奖。其中包括中国经济学界的最高奖“孙冶方经济学奖”、“国家中青年突出贡献专家证书”、“金三角”奖,国家教委科研成果一等奖,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奖(最高奖)等。他曾多次被邀请到国内外多所大学与科研机构演讲。 厉以宁已出版著作五十余部,发表论文一百余篇。1990年后主要著作有:《非均衡的中国经济》、《走向繁荣的战略选择》、《中国经济改革与股份制》、《股份制与现代市场经济》、《经济学的伦理问题》、《环境经济学》等。 励元龙:(公元1933~1988年),浙江宁波人。著名教育家。 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生前系江苏工学院(现江苏大学)外语系副。一生从事教育事业,桃李满天下。 励子伟:(公元1937~今),著名物理学专家。 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著有经典物理教科书《普通物理学(电磁学)》。 励忠民:(公元1938~今),原名励维豹,字山舟,别名丁堂主人。浙江象山人。 196O年毕业于第一机械工业部上海机器制造学校。历任第一机械工业部长春汽车制造学校,第一汽车制造厂子弟中学、长春联合大学汽车厂一分校、第一汽年制造厂教师进修学校教员、主任、副校长、中学一级教师。吉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书法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作品入选1988、1980年全国中小学师生作品展,1989年全国总工会书法摄影篆刻展,吉林省第五届书法展非获奖。书作被安徽省天长市博物馆收藏,入选山东《东方书画长城巨卷》,并在多种报刊发表。作品和传略收入《中国当代书法家人辞典》。 励惠国:(公元1942~今),浙江象山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毕业于南京大学。任职于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从事地图学、遥感和地球信息科学等应用研究,先后应用地面摄影测量方法测制了珠穆朗玛峰、腾格里峰等地形图;首次利用地面立体摄影测量测定气体扩散系数,为有害气体排放提供科学数据和地下水封石洞油库库容计量;腾冲航空遥感试验和陆地卫星影像中国地学分析图集、国土卫星在黄河三角洲地区国土资源与环境调查的应用研究、三北防护林遥感综合调查的研究、遥感地学分析和国家资源环境遥感宏观调查与动态研究等十五项科研成果,分别获得国家二等奖和中国科学院、航天部等部委科技进步和自然科学特等奖、一、二等奖。 目前主要从事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研究。参编《地面摄影测量及其应用》、《陆地卫星影像中国地学分析图集》、《国土普查卫星资料应用研究》、《太空·地球·人类》、《遥感大辞典》、《地球系统科学》等;发表论文四十余篇。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