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李幼蒸 |
释义 | 个人简介1936年生,旅美学人,中国社科院世界文明比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国际符号学学会(IASS)副会长、国际中西哲学比较研究学会(ISCWP)顾问。主要著作有《当代西方电影美学思想》、《结构与意义》、《理论符号学导论》、《形上逻辑和本体虚无:现代德法伦理学认识论研究》、《历史符号学》、《TheStructureoftheChineseEthicalArchetype》(中国伦理学原型的结构)、《TheConstitutionofHan-AcademicIdeology》(汉代学术意识形态的构成)、《EpistemologicalProblemsoftheComparativeHumanities》(比较人文学术的认识论问题)、《仁学解释学》、《儒学解释学》(二卷)等。主要译著有《野性的思维》、《哲学和自然之镜》、《纯粹现象学通论》等。 作品介绍《历史符号学》 李幼蒸著广西师大出版社2003 《中国伦理学原型和汉代学术意识形态构成:符号学/解释学研究》 作者论文仁学vs.儒学:论孔孟区分于五经和宋明的必要——从符号学和解释学角度看 《仁学解释学》引论:什么是仁学 国际符号学学会(IASS)第8届大会闭幕式致词 中西符号学对话的意义和前景——中国社科院国际符号学研讨会“符号学和人文科学”上的总结发言 原始仁学的意义——《论语》文本的符号学—解释学读解法 “符号学和人文科学”:西方理论和中国古典的对话——主题独特的国际人文学术会议3月25日在京召开 作者观点中西比较符号学:本人的符号学观点,因此拟从领域范围和思考层次两方面来扩大当前符号学视野,并认为人类符号学事业,在经历六、七十年代法国结构主义运动之后,将面临着另一次世界范围内人文学术思想的“飞跃”:此即中西比较符号学的新学术领域。在航天工程和基因工程时代,在社会经济全球化和环保事业人类一体化的新世纪,人文社会科学革新事业必须打破传统的地域、历史、血缘主义窠臼,以期从人类整体生存角度对人文理论结构重新予以思考和设计。跨文化符号学理论,不是朝向东方历史地域主义的一种“术语换名运动”,而是朝向一种适用于全人类的新人文理论建设。中国学术实践的目标和范围都必然是朝向人类全体的。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