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李永祥 |
释义 | 李永祥1963年3月出生,江苏省淮安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先后在广播电视、信息产业、经济和信息化等部门担任领导职务。 中文名:李永祥 国籍:中国 出生日期:1963年3月 主要成就:江苏省领导干部选拔考试命题专家 1. 江苏省淮安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李永祥1963年3月出生,现任江苏省淮安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工作经历丰富,曾从事过5年计算机编程工作、13年人事工作,多年的行政管理工作;工作领域广泛,先后在广播电视、信息产业、经济和信息化等部门担任领导职务;知识面较宽,熟悉计算机、组织人事、宣传文化、信息产业、工业经济、行政管理等方面知识。 对公务员、领导干部选拔面试工作颇有研究,发表过10多篇面试探讨性文章,每年有十多次面试考官和数次命题实践,每年辅导数十人考上公务员。经过多年的积累与实践,达到面试命题准确有效、面试考官经验丰富、面试辅导实绩显著的地步。 2. 广东舞蹈学校校长男,1959年出生,现任广东舞蹈学校校长,广东省舞蹈家协会副主席。 2000年6月起担任广东舞蹈学校校长,在教育教学改革中,他勇于开拓进取,提出了“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确立了以发展为主题的工作指导思想,积极探索办学模式、管理体制、培养模式、激励机制的改革,以推动教育创新发展。他提出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有我精”学科建设思路,开发新专业。在广东首次创办了东方舞专业,对学科开发、课程制定、教材编选倾注了大量心血。 同时,他积极指导艺术实践活动,成功策划大型晚会,组织学生到星海“学艺堂”完成十期《舞纷纷》的展示课。带领师生参加2001年第五届全国舞蹈比赛、2003年第七届全国青少年艺术大赛“桃李杯”、广东省首届岭南舞蹈比赛及第九届全国运动会等活动,并取得优异成绩。成功策划《让生命起舞》、《东方奇葩》、大型舞蹈诗《老师,你好》、《校园畅想曲》等舞蹈专场晚会。 3.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男 1963年生。· 1984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获学士学位,1987年于该学院获硕士学位。 · 1991年获得西安交通大学电讯工程学院博士学位。 · 同年五月到东南大学电子工程系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任讲师、副教授。 · 1996年到德国Bayreuth大学物理系做博士后、客座研究员。 · 1998年到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RMIT University)通讯与电子工程系任研究员。 · 现任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8年度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项目获得者。 研究方向 一. 新型铁电压电陶瓷与传感器 · 湿化学法制备工艺及其合成机理 · 铁电/压电陶瓷的无铅化 · 陶瓷织构化及其电学性能 二. 发光材料与应用 · 长余辉发光材料及其机理 · 新型氧化物体系电致发光材料 · 电致发光及其平板显示器件 三. 新材料发现与新器件制备技术 · 材料组合制备与新材料发现 · 多层与梯度膜制备新技术 · 氧化物集成器件制备新技术 四. 氧化物半导体材料与器件 · 氧化物半导体膜与化学传感器 · 电致变色与智能窗 · 染料敏化半导体电极与太阳能电池 Research Directions 1. Novel Ferro/Piezoelectric Ceramics and Transducers Soft-chemical · processing and synthesis mechanisms · Ferro/Piezoelectric ceramics of lead-free systems · Textured piezoceramics and the electrical properties 2. Phosphors and Applications · Long afterglow phosphors and the luminescence mechanism · Novel metal oxides electroluminescent (EL) materials · EL flat panel displays (FPD) 3. Discovery of New Functional Materials and Devices Combinatorial · synthesis and new material discovery · New techniques for fabrication of multi-layer and gradient films · New techniques for fabrication of metal oxides integrated devices 4.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Materials and Devices Metal oxide · semiconducting films and chemical sensors · Electrochromic and smart windows · Dye-sensitized semiconducting electrodes and Gr?tzel solar cells 承担负责及完成科研项目有: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四项,"863"项目三项;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973"一项。参与了德国和澳大利亚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研究。在国内外发表论文80余篇,获中国专利3项,欧洲专利1项,省科委鉴定科研成果2项,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所学位委员会委员。美国陶瓷学会会议,IEEE/EDS分会高级会员,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中国电子学会元件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真空学会会员,全国高校传感器联合会敏感材料组负责人,《功能材料》期刊通讯编委。 已毕业硕士研究4名,博士研究生3名,在读硕士研究4名,博士研究生5名。 4.华南理工大学理学院06级应数一班宣传委员男, 5.著名书画家李永祥,男,汉族,北京,斋号“松竹堂"。大专业绩已入编“世界优秀专家名典”,“世界名人录“。 聘为:'中国书画家联谊会会员',中国书画院院士‘联和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院院士‘,“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中国艺术品行业登记认证数据库银卡会员”,“中国美术艺术家协会博览工作委员会一级书画师”,中国书画研究院[常务理事等],中国名家书画研究院院士,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员,华夏诗联书画院研究员及记者. 获得各种荣誉称号: 1) 2004年被“中国文化艺术研究中心",“世界华人艺术家协会"授予‘世界杰出华人艺术家’称号:“香港书画研究会":“华人艺术杂志社”授予“中国杰出艺术家"称号。 2) 2005年被“中国中外名人文化研究会”.香港文学促进会授予i‘海内外杰出人物"以及“世界人民团结友好使者’’的称号。 3) 2006年被“文化部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中国书画研究院",“中国书画家国际会展中心".“北京千名鹤祥书画院”授予“首批全国文化和谐使者”称号。2006年被“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中国现代史学会” “时代前沿文化发展中心”授予“东方之子"称号。被世界华人艺术家协会授予'世界杰出华人艺术家'称号.'被北京中国收藏家协会授予'中华杰出艺术家'称号.被中国文化管理学会授予'共和国诗词名家'. 曾于一九八0年在著名画家兼教授金鸿钧先生办班指导.得工笔花乌画技法之真传.又于一九九0年在北京西城区职工大掌国画大专班进修.师从徐湛,杨志谦,崔松石等画家,从而登堂入室。且对楷行草隶诸体古今名碑贴刻苦临习。研读了古今书画艺术之理论,知识及技法.悟其真谛要诣。 参加了各种国内外书画展览大赛,荣获“金、银、铜”精品“优秀"等奖项。 6.南京大学 教授男,南京大学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简历1992-1996 南京大学 学士; 1996-1997 南京大学 硕士研究生; 1997-2000 香港大学 硕士; 2000-2005 美国里海大学(Lehigh Univ.) 博士; 2005-2006 美国宾州州立大学(Penn State Univ.) 博士后; 2007-2009 美国杜兰大学(Tulane Univ.) McWilliams Postdoctoral Research Associate; 2009-至今 南京大学. 学历Ph.D. 2005 Lehigh University,PA,USA M.Phil. 2000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B.S. 1996 Nanjing University 获奖及荣誉 2004年 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主要教学情况"构造地质"(本科生课程) ; 研究生课程 “地球物理专题”, “地球动力学” 部分章节 Teaching: Structural Geology and Tectonics (undergradudate) Co-teach "adavances in Geophysics" and "Geodynamics" (graduate) 研究方向 古地磁-构造; 环境磁学; 古气候与古海洋 Research Interests: Paleomagnetism-tectonics; Environmental magnetism; Paleoclimatology and Paleoceanography 代表性论著Li, Y.X., T.E. Tornqvist, J.M. Nevitt, B. Kohl, 2011 (in press). Synchronzing a sea-level jump, final Lake Agassiz drainage, and abrupt cooling 8200 years ago.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Li, Y.X., H. Renssen, A. P. Wiersma, and T. E. Tornqvist 2009. Investigating the impact of Lake Agassiz drainage routes on the 8.2 ka cold event with a climate model. Climate of the Past5, 471-480. Li, Y.X., T.J. Bralower, I.P. Montañez, D.A. Osleger, M.A. Arthur, D.M. Bice, T.D. Herbert, E. Erba, I. Premoli-Silva., 2008. Toward an orbital chronology for the early Aptian Oceanic Anoxic Event 1a (OAE1a, ~ 120 Ma).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271, 88-100. doi:10.1016/j.epsl.2008.03.055 Kendall, R. A., J. X. Mitrovica, G. A. Milne, T. E.Törnqvist, Li, Y.X., 2008. The sea-level fingerprint of the 8.2 ka climate event. Geology36, 423-426. doi: 10.1130/G24550A.1 Li, Y.X., Z.C. Yu, and K.P. Kodama, 2007. Sensitive moisture response to Holocene millennial-scale climate variations in the Mid-Atlantic region, USA. The Holocene. 17 (1) 3-8. doi: 10.1177/0959683606069386 Li, Y.X., Z.C. Yu, K.P. Kodama, and R.E. Moeller, 2006. A 14,000-year environmental change history revealed by mineral-magnetic data from White Lake, northwestern New Jersey, USA.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246, 27-40. doi:10.1016/j.epsl.2006.03.052 Li, Y.X.and K.P. Kodama, 2005. Assessing thermal effects on magnetic fabrics of sedimentary rocks: results from synthetic and natural samples.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32 (4), L04314, doi: 10.1029/2004GL022049. Li, Y.X., J.R. Ali, L.S. Chan, and C.M. Lee, 2005. New and revised set of Cretaceous paleomagnetic poles from Hong Kong: implications for the Cretaceous-Cenozoic development of southeast China. 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24, 481-493, doi: 10.1016/j.jsease.2004.01.004. Li, Y.X., K.P. Kodama, and D.P. Smith, 2004. New paleomagnetic, rock magnetic, and petrographic results from the Valle Group, Baja California, Mexico: Exploring the causes of anomalously shallow paleomagnetic inclinations.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109, B11101, doi: 10.1029/2004JB003127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