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李文联 |
释义 | 李文联,男,1956年2月出生,襄樊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教授,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带头人,现从事电子技术和计算机应用的教学、研究以及多媒体教学的研究工作。长期从事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多次获省级和院级优秀教学成果奖。 襄阳学院教授李文联,男,1956年2月出生,襄樊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教授,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带头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武汉工程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襄樊学院教学委员会副主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毕业于襄阳师专和湖北大学物理专业,学士学位。1981年留校任教,1987年结业于华中师范大学物理系助教进修班。现从事电子技术和计算机应用的教学、研究以及多媒体教学的研究工作。 长期从事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多次获省级和院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其中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院级优秀教学成果奖9项);两次获学校教学质量优秀奖一等奖;获湖北省高等学校课件评比二等奖以及中国物理学会的多媒体教学成果奖三等奖多项;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项;发表学术论文三十多篇,其中EI收录6篇,ISTP收录3篇,中文核心期刊4篇;主编或参编教材11本,其中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9本,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1本;指导学生科技活动,多次获全国和省级奖。曾被学校评为优秀教师、优秀科技园丁、电子设计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大学生科研成果优秀指导教师、教育实习优秀带队教师、三育人先进个人、十佳教职工、教学标兵、科研标兵和教学名师,2007年被评为湖北省优秀教师。 先进事迹树育人楷模 展名师风范“讲好每节课是教师比天还大的责任。”这是我校教学名师李文联教授教学工作的信条。 李文联,男,1956年2月出生,现为襄樊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教授、省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学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学委员会副主任、校级学科带头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武汉工程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电工电子技术和物理学的教学、研究以及多媒体教学的研究工作。 李文联老师自参加工作以来,就满怀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拥护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认真学习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把“三个面向”的教育指导思想贯穿于实际教学工作过程中。严于律已,勇于开拓,积极奉献,不断加强专业技能;敬业爱岗,治学严谨,教书育人,努力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在日常生活中,举止文明、行为端庄、作风严谨。他敬业的精神,认真的态度,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优秀的教学效果树立了良好的教师形象,展示了一个名师的可贵风范。 坚持教学鞭挥日月,坚守三尺讲台,不辍耕耘28载 德不优不能怀远,才不高不能博见。作为一线教师,李文联始终把提高教学艺术、提高教学质量当作毕生的追求。自1981年留校任教以来,他勤学不辍,28年如一日,辛苦耕耘,孜孜不倦,刻意追求教学艺术的新境界。在他看来,讲好每节课,就是一个教师比天还大的责任。从不满足于既有经验的重复,他需要做的事情是教案周周写,教改时时新,紧贴知识前沿,培养创新人才。 李文联老师率先在我校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改革,教学效果好,教学质量高,深受学生的欢迎。近几年来,他高质量地完成了《电工电子技术》、《数字逻辑》、《电工学》、《模拟电子技术》、《电磁学》、《CAI课件设计与制作》、《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教学》、《计算机辅助物理教学》等多门课程的教学任务,连续多年课堂教学测评成绩均为优秀,在学校举行的首届和第二届教学质量优秀奖评比中,均获得一等奖;精心设计制作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工电子技术》、《电磁学》、《电工学》、《CAI课件设计与制作》、《现代教育技术》、《摄影摄像基础》、《中国现代文学》和《古代汉语》等多门课程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多次获省级和院级教学成果奖以及中国物理学会的多媒体教学成果奖。电子技术系列多媒体教学软件2005年获湖北省高等学校课件评比二等奖,并与北京联合大学等多所院校进行了交流使用,受到了一致好评。 在襄樊学院,无论是学校领导、部门负责人,还是李文联老师所在系和其它相关院系的师生,都对其敬业精神和业务能力有很好的口碑。 当年教过他的退休教师评价:他浑身有一股钻劲和韧劲,干什么事都很用心,锲而不舍; 学校教务处评价他:是一个为了学生、为了教学而无私奉献,甘愿付出一切的人; 青年教师评价他:认真做好传帮带工作,使电工电子类课程教学形成了良好的教学梯队; 学生评价他:他的讲授能受到文理科专业学生同样的欢迎,并激发学生同样强烈的求知欲; 教学督导组评价他:李文联老师教学中,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以及各个教学环节的出色表现,都显示出了李文联老师良好的学术造诣,严肃认真的教学作风,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很高的教学艺术。 他还积极参加课程建设和实验室建设工作,对我院的课程建设和实验室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参与《电磁学》的课程建设,2005年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现正准备申报国家级精品课程,主持《电工电子技术》的课程建设,2006年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参与《模拟电子技术》的课程建设,2006年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参与《现代教育技术》的课程建设,2007年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参与《摄影技术》的课程建设,2008年被评为校级优质课程。参与物理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主持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2007和2008年分别通过了省教育厅的评估验收。由于这些突出的贡献,他曾多次荣获“襄樊学院优秀教师”、“优秀科技园丁”、“电子设计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大学生科研成果优秀指导教师”、“教育实习优秀带队教师”、“三育人先进个人”、“科研标兵”、“教学标兵”和“十佳教职工”等荣誉称号。2007年被评为学校“教学名师”和“湖北省优秀教师”。 潜心钻研潜心钻研,辛勤浇灌,收获教学改革硕果 李文联老师长期从事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勤于研究,勇于探索教改新路。不论是黑板加粉笔的变革,还是网络与多媒体技术的快速渗透,李老师都以极大的热情和精力投入到改革的整个进程中。 他在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大胆开展了一系列探索性的改革,力求做到课程的教学内容能反映更新的科技成果,教学过程贯穿创新方法和科学思维。特别重视实践环节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实验教学的改革和创新。他把代表着仪器仪表发展的最新方向和潮流的虚拟仪器与多媒体教学结合起来,用虚拟仪器进行数字化演示实验和探究性实验教学,创建了数字化演示实验教学的新方法,开创了演示实验教学和多媒体技术应用的新领域,解决了一部分传统演示实验难做、可见度差和难以显示动态过程的问题,在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教育技术界有关专家的肯定,多次在国际、国内会议上进行交流,并发表研究论文十多篇。以基于虚拟仪器的数字化演示实验为主要创新点的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项目《模拟电子技术远程教学系统》2003年通过了省级鉴定,2005年获湖北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以基于虚拟仪器的数字化演示实验为重要内容的国家级重点项目“21世纪中国高等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子课题项目《现代教育技术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创新与实践》2005年获湖北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目前正在进行数字化设计性实验和远程实验的教学研究工作,用基于虚拟仪器的计算机实测技术改造一些传统的物理和电工电子技术实验,以实现实验的数字化、计算机化和网络化,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和水平,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已取得显著成效,形成了我校物理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特色。 李文联老师主持或参与完成了8项省级教学研究项目和4项厅级科研项目;并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9项和中国物理学会多媒体教学成果奖3项,省教育厅科研项目《智能化无功功率自动补偿控制器》于2003年批准为实用新型专利;2004年完成了由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组织的国家级重点项目“21世纪中国高等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子课题项目《电类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手段和方法的创新与实践》、《现代教育技术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创新与实践》的研究任务。2003年还为我院研制开发了《学分制教学管理系统》,并投入了使用,提高了我院教学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发表论文三十多篇,其中EI收录2篇,ISTP收录3篇,中文核心期刊4篇;主编或参编教材11本,其中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9本,《摄影摄像基础》为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与开发》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教书育人默默奉献,教书育人,追求高尚的师德境界 李文联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把转变学生的思想放在首位。思想上导之以德,生活上施之以爱,学习上律之以严。 在课堂上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把科学性和思想性结合起来,把科学技术的讲授与爱国主义教育和素质教育结合起来,寓思想教育于教学活动全过程之中。注重学生素质的培养,不仅在课堂上进行科学教育和创造性思维训练,还在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中作了大量的工作,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组织“凌阳杯”电子竞赛等,教育技术学专业(非电类专业)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省二等奖,在全国都是少见的;2007年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获省三等奖4项;带领学生研制数字化实验仪器,获全国二、三等奖3项;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获省级优秀学士论文一、二、三等奖10项。注重对学生的心理辅导,经常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使多名学生由原来不安心学习,想退学和想转专业,转变为学习积极分子或科技活动积极分子。不仅如此,还关心学生的学习、思想和生活,帮助了多名家庭贫困的学生进行勤工俭学工作。李文联老师深知经济拮据对一个好学的陕西贫困学生的心理和精神意味着什么,于是,他没有简单地给予金钱救济,而是想方设法安排这位同学做实验室工作助理,并吸纳其参与教改和科学研究项目,让贫困生用自己的智慧和劳动换取应有的报酬。事实上,这位贫困生现在已基本衣食无忧,但更有收获的是通过参与李老师的项目或课题,还锻炼和培养了他一定的科研能力,目前已有多篇论文发表和几项专利申报。师恩厚重,无以为报,朴实的陕西学子想在自己的论文中署上李文联老师的名字,但被婉言谢绝…… 在青年教师的培养上,李老师热情高涨、认真负责、毫不保留、倾囊相助。连续几年义务为全校教师和岗前青年教师进行多媒体课件制作培训,前后总计有600多人次,200多学时。襄樊学院青年教师秦俊、肖凡、李正朋、罗倩倩、张婧婧、李杨等都曾在李老师的指导下,开展教学工作、教学研究、教学方法改革、教材编写和学术论文发表,并取得了可喜的进步。在课程建设和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中培养青年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使得电工电子类课程和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形成了老、中、青三结合的优秀教学梯队,参与建设的物理科学与技术教学团队2008年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主持建设的电工电子教学团队2008年被评为校级教学团队。 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之余,李文联老师还义务地协助教务处进行教学管理和课程建设工作,特别是在多媒体教学和信息化建设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成为教务处编外的工作人员。2003年为学校义务研发完成的《学分制教学管理系统》,至今仍在运行,为学校节省了大笔开支。还利用节假日,配合教务处结合先进性教育活动进行资教工作,义务为教育实习基地(谷城二中、枣阳琚湾一中、襄樊市一中等)教师、教育行政管理干部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多达1000余人次。 自2001年以来,连续8年年终考核,李文联老师均为优秀。 千秋业,看讲台世界,五彩斑斓;蜡炬燃,尽一生心血,青胜于蓝。披星荷锄,培桃育李;端品为先,最讲奉献。 这,就是我校教学名师李文联教授的风范,他在教书育人的跋涉中留下了一行行闪光的足迹;他在铸造师魂的平凡中间闪现出了一串串的珍珠…… 相关报道教学之路无尽头 不懈探寻有蹊径 ——襄樊学院教学名师李文联教授的事迹材料李文联,男,1956年2月出生,大学本科学历,襄樊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系教授,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带头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襄樊学院教学委员会副主任、教育科学与技术系科学教育教研室主任。现主要从事电子技术和计算机应用课程、多媒体教学等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爱与责任,使他坚守三尺讲台,不辍耕耘二十六载 李文联老师学源本校,而非名校“豪门”。也许是天性使然,从留校参加工作的那天起,他就满怀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深情地爱着教师这一神圣的职业。已故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大师有句名言:“戏比天大”,套用在李文联老师身上那就叫“课比天大”。在他看来,讲好每节课,就是一个教师比天还大的责任。他爱校爱系爱实验室爱每一个求知的学生,他的爱是一种付出,更是一种责任。所以,为当好一名称职的教师,李文联老师二十六年如一日,从没停止过潜心钻研与辛苦耕耘,孜孜不倦,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能力和学术水平。他从一个普通教师成为一个教授,成为一个学科带头人,成为一个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其中的艰辛与甘苦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曾经作为李文联教授当年老师的退休老教师这样评价:他浑身有一股钻劲和韧劲,干什么事都很用心,锲而不舍; ——学校教务处评价他是一个把工作当事业,为了学校、为了学生、为了教学而无私奉献,甘愿付出一切的人; ——教学督导组评价他治学严谨、谙熟教学内容,勇于教改和创新,精心设计教学方法,讲授得心应手,充满激情; ——系里青年教师评价他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进步,认真做好传帮带工作,积极引导他们大胆进行教学研究、科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在课程建设中培养青年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使电子电工类课程教学形成了良好的教学梯队; ——学生评价他第一课堂善于营造良好的师生互动氛围,同一门《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他的讲授能受到文理科专业学生同样的欢迎,并激发学生同样强烈的求知欲;在第二课堂他适时保持第一课堂的温度,认真组织指导学生参加电子设计竞赛及其它各类科技活动,连续几年多次参加全国、全省大赛,屡获殊荣,这在同类学校是少见的;在此之外,他作为高年级指导老师,善做学生思想工作,谆谆诱导,诲人不倦,帮助各类困难学生,化解心理危机,使他们重拾生活信心,被学生视为良师益友。 在襄樊学院,无论是学校领导、部门负责人,还是李文联老师所在系和其它相关院系的师生,都对他有很好的口碑。在教师这一平凡的岗位上,他曾多次获得如“优秀教师”、“优秀科技园丁”、“电子设计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大学生科技成果优秀指导教师”、“教育实习优秀带队教师”、“三育人先进个人”、“师德标兵”、“科研标兵”和“教学标兵”等荣誉称号。 鞭挥日月,规尺方圆,辛勤园丁收获教学改革与科研硕果 在李文联老师看来,教学业务之路本无尽头,若路有尽头,则尽头之处应还有路。他从不满足于既有经验的重复,他需要做的事情是教案周周写,教改时时新,尽己所能教好教活每一门课程,为的是紧贴知识前沿,培养创新人才。 2002年以来,李文联老师一直致力于教学改革、教学研究和科研工作,多项成果在省内外同行中产生重要影响,这在地市州院校是少有的。作为教授,他始终坚守教学一线,承担多门本科课程教学任务,每年完成300多学时 。在此同时,他精心设计制作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工电子技术》、《电磁学》、《电工学》、《CAI课件设计与制作》、《现代教育技术》、《摄影摄像基础》、《中国现代文学》和《古代汉语》等多门课程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其中电子技术系列多媒体教学软件获得2005年湖北省高等学校课件评比二等奖;先后主持或参加与完成了8项省级教学研究项目和2项厅级科研项目,在研厅级科研项目2项。省教育厅科研项目《智能化无功功率自动补偿控制器》于2003年被批准为实用新型专利;2004年又主持完成了由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组织的国家级重点项目“21世纪中国高等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电气信息与电工信息类子课题项目《电类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手段和方法的创新与实践》、《现代教育技术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创新与实践》的研究任务。在从事以上项目研究中,他先后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ISTP收录1篇、中文核心期刊4篇;主编或参编教材5部。 教学改革无禁区,有探索就有发现,有发现就有收获。近年来,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李文联老师围绕培养学生在电子技术应用方面的发明创造思维能力、实用电子电路设计制作能力的目标,在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大胆进行了一系列探索性的改革,力求做到课程的教学内容能反映更新的科技成果,教学过程贯穿创新方法和科学思维,重视实践环节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优化《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体系,成功地探索研究出多媒体实验教学的新方法。李文联老师将代表着仪器仪表发展的最新潮流的虚拟仪器与多媒体教学结合起来,用虚拟仪器进行多媒体演示实验和探索性实验教学,解决了一部分传统演示实验效果差、不能显示动态过程的难题,发表研究论文多篇,多次在国际、国内会议上进行交流。以基于虚拟仪器的多媒体演示实验为主要创新点的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项目《模拟电子技术远程教学系统》,2003年通过了省级鉴定,2005年获湖北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以基于虚拟仪器的多媒体演示实验为重要内容的国家级重点项目“21世纪中国高等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之电气信息与电子信息类子课题项目——《现代教育技术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创新与实践》,2005年获湖北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在成功完成上述重要教学研究项目之后,李文联老师又马不停蹄地投入到数字化物理实验的教学研究工作之中,用基于虚拟仪器的计算机实测技术改造一些传统的物理实验,以实现物理实验的数字化和计算机化,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和质量,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效。这一教研项目作为一亮点和特色,为我校建设省级基础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赢得了一定优势,受到有关专家的好评。 平凡岗位,默默奉献,教书育人,“哲理马夫”追求一种高尚的师德境界 熟悉李文联老师的人,无不称道其高超而精湛的教学艺术以及许许多多的项目成果和荣誉,难怪同学们都这样认为:无论是毕业论文、省大学生“挑战杯”,还是全国的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只要有李文联老师指导,想不获奖都不可能,李老师神了!难道李文联老师真有“点石成金”之术?其实他一点也不神,他很平凡也很普通,只不过是他在指导学生过程中比他人更舍得付出心血和汗水。同学们都说,每指导一次全国或省级电子设计竞赛活动,李文联老师要瘦下几斤来,一点也不为过,赛前准备他可以做到连续10多天泡在实验室,与参赛同学同吃、同住、同做实验,白天饿了吃盒饭,夜里饿了啃方便面,困了累了趴在实验台上小憩一会儿,同学们若有疑问,他随叫随答;一时短缺芯片和元器件,他多方为同学们寻找,有时还自己掏腰包购买或驱车回家拿…… 李文联老师深知经济拮据对一个好学的陕西贫困学生的心理和精神意味着什么,于是,他没有简单地给予金钱救济,而是想方设法安排这位同学做实验室工作助理,并吸纳其参与教改科学研究项目,让贫困生用自己的智慧和劳动换取应有的报酬。事实上,这位贫困生现在已基本衣食无忧,但更有收获的是通过参与李老师的项目或课题,还锻炼和培养了他一定的科研能力,目前已有多篇论文发表和几项专利申报。师恩厚重,无以为报,朴实的陕西学子想在自己的论文和专利申报书上署上李文联老师的名字,但被婉言谢绝…… 李文联老师在2003年评上教授,在常人看来,该歇歇脚,是享受的时候了,但他并没有片刻的停息,总是觉得时间不够用,精力时有不济,他常常做出许多让人不可思议的事情: ——他作为核心成员,2003年为我校义务研发完成的《学分制教学管理系统》,至今仍在运行,但在投入使用之初的几年,遇到诸多阻力,要求停止使用此软件,重新招标购买专业软件公司现成品的呼声很高,软件购置费用也只有10余万元,但以李文联老师为代表的软件研发小组仍顶住压力,向学校领导慷慨陈辞:尽量使用学校自己的软件知识产权,他校的经验只能借鉴,不能照搬,各校都有自校具体情况的特殊性,我们采用自己的软件,可以边使用,边修改,边完善;况且,购买市场软件还须大量软硬件支持和匹配,费用高达50-60万元,而我们可以不计任何报酬…… ——他义务协助教务处、网络中心为我校所有精品课程和优质课程上网以及物理和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做了大量技术工作; ——他连续几年义务为全校教师和岗前青年教师进行多媒体课件制作培训,前后总计有600多人次,200多学时; ——他利用节假日,到我校设在保康、谷城、枣阳等县市的教育实习基地,义务为当地中小学教师、教育行政管理干部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多达1000余人次,为我校山区资教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同时也极大地促进和巩固了教育实习基地建设; ——他在2005年被同时评为学校师德、教学和科研三项标兵,而他却主动提出,只选择其中一项,把另外两项荣誉留给其他有成绩和有贡献的教师。 千秋业,看讲台世界,五彩斑斓;蜡炬燃,尽一生心血,青胜于蓝。披星荷锄,培桃育李;端品为先,最讲奉献。 这,就是名师李文联教授的风范。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