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李维廉
释义

天津市人民医院主任医师

李维廉 (1933一),男,侨眷,福建莆田人,天津市人民医院主任医师。2011年获得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生为悬壶济世

李维廉1933年出生于福建莆田的一个医生世家,父亲早年毕业于协和医学院,在家乡开办贫民诊所,立志为贫苦民众服务。父亲希望儿子能子继父业,做一名“济世救人”的良医,因此有了“李维廉”这个名字。

1950年,李维廉被保送到上海第一医学院。在大学他学到了《纪念白求恩》一文,深受白求恩那种对技术精益求精,对人民极端热忱的精神所感动,立志成为一名白求恩式的好医生。1955年夏天,李维廉完成学业到医院实习,积极报名参加了淮河流域抗洪救灾医疗队,奔赴抗洪救灾第一线。李维廉夜以继日地工作,四处奔波,为灾民送医送药。在灾区几十天,没吃过一口热饭,没睡过一夜好觉,由于长时间超负荷工作,李维廉患上了肺结核,右肺已经出现空洞,只得切除了右肺下叶。他用自己的健康,救治了众多灾民。

李维廉虽然已经72岁高龄,依然在医疗第一线为广大患者服务。“生命所托,安危所系,责任所在。”李维廉医疗技术精湛,医德高尚,拒收红包五十年,把患者当亲人,树立起一代名医风范,令同行尊敬,令患者仰慕。

从医40年来,身不离实践,心不离病人。还常把经其之手治愈的患者请回医院,与正在接受治疗的患者进行交流,座谈他们战胜癌症的体会,这种患者之间"自我教育"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以往肿瘤病房中压抑的气氛,被乐观的情绪所代替,因此而深得病人和家属尊敬。由于其热诚服务使许多患者及家属深受感动,一封封感谢信,一面面锦旗溢于言表。为解除病人的病痛,还积极探索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肿瘤进行综合治疗。其中药扶正固本治疗效、化疗后反应的方法,取得了较为满意地疗效。

40余年来先后完成了十余项科研课题,其中有六项分别获得国家、省市和局级科技成果奖,撰写并发表了学术论文80余篇。由于工作成绩突出,1982年、1994年、1996年被评为天津市劳动模范;1984、1986、1999年被卫生部授予全国卫生先进工作者称号;1986-1996年连续五次被评为市级优秀共产党员;1996年荣获天津市卫生行业"十佳"医务工作者称号连续数次被选天津市人大代表至今,曾先后赴美国、日本、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法国、瑞士、泰国等参加学术交流会议,考察讲课或会诊,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特殊津贴。

从上世纪80年代初至今,李维廉多次被邀请到美国、日本、法国、瑞士等国家参加国际学术交流。国内范围的学术交流更多,他曾担任中华医学会肿瘤学会全国常务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肿瘤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理事等职,先后发表了86篇学术论文,其中有12篇论文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交流,有6项科研成果分别获得部级、市级和局级的科技奖。

医生的时间是属于病人的

几十年行医,李维廉深深感到医生职责神圣,是因为他承担着病人的生命之托。人民给了自己信任,自己就要全力以赴,为他们维护健康、延长生命,这是我义无反顾、终身的追求!

“医生的时间是属于病人的”,这是李维廉为自己行医立下的一个规矩。

一个寒冷冬天的夜晚,李维廉被急促的敲门声唤醒,一个中年男子进门来就向他跪下哭道:“快救命啊李主任,我爱人大出血快不行了!”来人的妻子杨某是个铁路学校教师,因患鼻咽癌颅底转移,病情危重。这天半夜,病人突然鼻咽血流如注,值班医生一边采取措施给病人止血,一边派人来接李维廉。

李维廉立即赶到病房,迅速采取各种措施给病人止血,然后和其他医生一道精心为患者设计治疗方案。经过五个多月的精心治疗,病人重新走上了教师工作岗位。至今已十多年了,每年春节都打电话给李维廉拜年。

为抗战流尽最后一滴血的代理县长

李维廉,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善言谈,喜交游,见义勇为,追求革命;他枪法准、有智谋,能带兵打仗,可谓文武全才。在抗日战争中,历任我方科长、县长。在丰润、玉田、遵化一带的干部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威望。

一、年幼时受到启蒙教育

李维廉又名官方、张品一,遵化县平安城四村人。一八九五年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幼小时耳闻目睹贫苦农民的悲惨遭遇,深刻同情农民的饥苦。上学后,他跟伯父李允成生活在一起。李允成是位清末秀才,为人耿直,是位爱国知识分子,历任中小学教师,有远大理想,教子有方,他把一生希望寄托在李维廉身上。

李维廉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燕京大学。在大学读书期间,正值袁世凯及北洋军政府卖国求荣而引起的轰轰烈烈的“五四”爱国运动。李维廉和爱国学生一起高呼“打倒卖国贼、坚决维护国家主权”的口号,加入了游行队伍,后被反动当局逮捕入狱。出狱后,深入农村、工厂发动群众、开展募捐。当他和同学到蓟县宣传时,正赶上蓟县庙会搭台唱戏。他登台讲演,宣传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坚决收回青岛的主张。他那慷慨激昂的讲词,催人泪下,博得广大听众的同情。很多听众为支援爱国学生运动,纷纷向台上扔银元、铜币,妇女们拔下簪环首饰投向戏台。

“五四”运动使李维廉思想上产生了飞跃,他认识到:国破家何在,首先须把精力倾注在爱国主义的基点上;只有团结广大工农群众,革命才有力量!还认识到灾难深重的旧中国,需要有一个革命组织领导才能走向光明。

二、战乱中寻求革命

李维廉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思想倾向革命。回到农村,开始在马兰关教书。一九二四年,在乡绅和学董的推荐下经县教育局批准,担任平安城高小校长职务。然而他一心救国救民,经常外出活动,学校工作多由教师刘述恩主持。在教学中,他常与革命的知识分子兰小川、联玉辉、李化度等人接触,并结为知己。在他们的影响下,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从此革命意志更加坚定。这年,他奉调到县教育局任职,但仍坚持秘密活动。

一九二八年十一月,散军杨明齐部在北堂寺(现平安城镇敬老院)诈称招兵,向附近各村勒索钱财,强收枪支。当地居民不堪压榨,秘密组织武装反抗,李经武任总指挥,李维廉闻讯和耿玉辉率乡勇一千多人奋力出击。由于他们深得民心,指挥得当,一举歼灭散兵队伍,生擒匪首十五人,并将盘据在王各庄、李庄子、东门庄等地的散兵数百人俘获,匪患乃除。

一九二九年,县又恢复了官产局,繁重的租税又有所抬头。中共遵化县委书记岳雷和李维廉、耿玉辉就秘密串联,发动素有革命斗争性的新寨、旧寨、城子峪一带农民一千多人进城游行示威,反对租税,砸了官产局的牌子。西梁子河农民秦其昌与李维廉相契,深受李的影响,终于在一九三一年,秦其昌率领当地四十七个村的农民起来砸毁东新庄子官产局,并痛打局长王宇庭(县长王睿增的亲属),迫使旧政府向农民让步,减轻对农民的苛捐盘剥。一九二九年,兴隆山筹建兴隆县,李维廉受老同学的邀请,到兴隆县教育局做领导工作。一九三○年遵化县小学教师发动的增薪长月斗争获得胜利。但一个月后,旧政府向教潮的领导者进行报复。借故开除了教潮中的领导者。其中,被誉为小学教潮中的“七君子”之一的孟昭泰(抗日时期化名冀光),失业后没有出路,到兴隆县找李维廉。李非常同情,不畏旧政府的压力,把孟昭泰安排在兴隆县红梅寺学校教书。既解决了孟昭泰的生活出路,又保护了革命力量。

不久,“九·一八”事变,李维廉被迫又回到家乡。当时他的好友、中滩村张韵楼正在于学忠部下任团长。他认为于学忠有民族气节,于是去沧州投奔张韵楼。经过一段接触,感到张韵楼的队伍仍不能解救中国的危亡,于是他谢绝了高薪厚禄的挽留,又回到了家乡。

三、战场上浴血奋战

冀东大暴动前夕,李维廉在蓟县师范任教,与社会名流王文、李化度生活在一起,他们经常谈今论古,议论国家大事,优先得知大暴动的信息。李维廉梦寐以求的夙愿来到了,久久抑制的情绪如奔腾的骏马脱缰而出。与同乡好友兰小川(抗日时期化名王常明)、刘佩如等人响应京东抗日救亡运动委员会的号召,组织起一支二百多人的队伍----抗日游击独立第一大队,李维廉任大队长、肖清明任副大队长。这支刚组建成来的队伍,在李维廉的带领下,很有战斗力。

农历闰七初九日(一九三八年九月二日),从马兰峪开来伪蒙古骑兵队,镇压暴动队伍。侦察员侦察不准,报告只有三十多人,可一接火,发现是千人左右。在战斗中李维廉头部负伤,仍坚持战斗,指挥部下神枪手朱福顺一枪撂倒了敌酋,疯狂的敌人才暂停进攻,李维廉率部转移。伪蒙古队侵占平安城村,无恶不作,大肆烧杀。抓住村民李明贵,一问,说姓李,不由分说开枪打死,随即张贴了枪毙队长李维廉的布告以发汇受阻击之恨。李维廉和另一支抗日队伍负责人杨振荣(杨二)协商,利用敌人地理环境不熟的弱点,采取夜间进攻,并布置把鞭炮放在洋桶里点燃,冒充枪声大作。伪蒙古队不明真象,惊慌失措,仓惶向北逃窜。当逃到西马各庄时,又受到埋伏在那里的李维廉队伍的致使打击。骄横的伪蒙古队溃不成军,狼狈逃回马兰峪,再不敢轻举妄动。九月中旬,独立第一大队奉命改编为县警卫大队,随县政府活动,在杨家峪打退日伪军的围攻,保卫县政府立下战功。由于县警卫大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受到县委《奋斗报》的登报表扬。

十月份,随邓宋支队去平西整训,以后被编入三十二大队,李维廉做民运工作。当时给养奇缺,他发挥了善于做群众工作的特长,曾去高卑店一带筹措军饷,为部队的生存立了大功。李维廉平易近人,爱护同志,凡接触过他的人都愿意和他一道工作。朱福顺、潘和、陈德珍、王庸、沈荣等数十人都随李维廉一起参加抗日工作。朱福顺在西撤前杨家战斗中,脚上挂花不能开赴平西,李维廉到平西后仍惦念他的伤情,在平西还托人给他带回一块大洋。区区一块钱在平时微不足道,可是,战争年代在经济和路程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满载革命友情的一块钱却是重若千金的。

一九四○年春,李维廉从平西整训归来,被任命为联络科长谦任七总队政治指导员。他奔走于地方政府和部队之间,为沟通部队与政府的联系做了大量工作。曾参加过南营战斗和大稻地战斗。在南营战斗中,协助耿玉辉率领部队战胜了装备精良又多于我方数倍的日伪军,最后安全突围。

一九四二年,日伪发动第四次“强化治安”和推行壕沟堡垒政策,给八路军和抗日政府活动带来许多困难,李维廉协助王常明县长在残酷的环境里开展工作。他思想坚定、乐观,到处宣传在困难中要看到光明,只要坚持持久战一定能胜利。一九四二年农历五月二十七日,他们夜宿于国各庄北山,因天降大雨躲入村中,下半夜敌人包围了村庄,同志们急速突围,王常明被断了腿,李维廉肋部挂花,在这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李维廉关怀同志,命令通信员张兴亚快背王常明往外冲,自己忍着剧痛捂住伤口突围。王常明因伤势过重,不愿拖累同志,拖着双腿向玉米地里爬去,烧毁文件饮弹殉职。李维廉有幸突围,隐蔽在东门庄姑母家养伤,请共产党员医生王武章给以治疗。

四、为革命鞠躬尽瘁

四、五次“治强”以后,敌人依仗频繁的讨伐和壕沟堡垒控制了大片地方,气焰非常嚣张。我们的抗日基层组织有的被破坏,意志不坚强的人妥协了,革命形势一度出现低潮。一九四三年李运昌司令员布置恢复基本区,李维廉首先响应回到根据地。一个村一个村的了解情况、整顿纺织、开辟工作。当时的丰玉遵联合县县长兼冀东第三区队长耿玉辉同志因叛徒告密壮烈牺牲,县长的职务由李维廉代理。李维廉见亲密的战友一个个倒下去,心情十分悲痛。他更加发愤工作,为死难的同志们报仇雪恨,以慰战友英灵。

五月十二日(农历四月初九),李维廉正和马各庄村干部江大海交谈工作,上级来了紧急通知,命令李维廉急速转移到安全地区,暂避日伪讨伐,然而李维廉为迅速恢复抗日根据地,抗日心切,把生死置于度外,没有及时地放下工作,夜宿于寺下庄,凌晨,听到东山有动静,李维廉提前手枪冲出去世,巧妙地躲过第一道卡子,到河沿又遇到第二道卡子,敌人喊话:“干什么的?”河沿是一片开阔地,不便隐蔽,只得随机应变地回答:“去平安城开会”。顺手朝喊话处扫了一槽子弹向南跑去。霎时,步枪、机枪象冰雹一样向他倾泻,不幸腿部中弹倒于河中。敌人高喊:“快投降吧!有官做!”李维廉的伤口被河水一浸产生剧痛,行走不动。自忖不能逃脱,从胸中掏出党的文件,迅速撕毁踏入河底,然后用仅有的子弹射入自己胸膛,壮烈殉国,为中国革命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李维廉遇难后,群众眼噙热泪把尸体抬到平安城村,地下党员、医生王武章为他擦干血迹,平安城上层人士刘子径买来棺木为他成殓,使烈士长眠地下。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7:5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