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李寿恒
释义

李寿恒,化学工程学家、教育家。他创办了我国第一个化学工程系,倡导并实现了“三志”、“三基”、“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等一系列教育思想,制订并推行了一整套教学与行政管理规章制度,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工程技术人才。对发展浙江大学、创办浙江化工学院、开创我国化工教育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中文名:李寿恒

国籍:中国

民族:汉

性别:男

字:乔年

籍贯:江苏宜兴

人物生平

李寿恒,字乔年,1898年2月21日出生在江苏省宜兴县(今宜兴市)。1910年进上海龙门师范附小,1913年9月入江苏省常州中学。1918年考取南京金陵大学农科。当时同学中“科学救国”热情高涨,他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是战胜国而仍不能改变被列强瓜分的命运,是因为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瞠乎人后。乃于1920年8月中旬赴美国留学。先在密歇根大学,后转至著名且收费较低的伊利诺大学化学系化工专业。1923年李寿恒获得硕士学位和研究助教的职位,进而在世界能源专家和创造发明家s.W.帕尔(Parr)教授指导下攻读更高一级的学位。1925年5月李寿恒以《硫铁矿的氧化对煤自燃的影响》为题的论文顺利通过答辩,获得博士学位。他的论文以翔实可靠的实验数据和独到的见解引起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美国刊物《工业与工程化学》和英国杂志《燃料》皆全文刊载。在美留学期间,李寿恒与王箴、庄长恭发起成立“留美学生中国化学学会”。

1925年7月李寿恒学成回国,先在东南大学任教授,主讲《工业化学》和《有机化学》。1927年4月初,李寿恒应聘到浙江省公立工业专门学校(同年8月改组为第三中山大学工学院,次年4月改称国立浙江大学)任教授,主讲《制革学》、《无机化学》、《工业化学》、《冶金学》,后任应用化学科主任。他认为,学生仅局限于学习化学工艺知识是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应该学习化工生产的共性规律,即化工单元处理知识,以使学生能从事化工生产设计和开发研究。因此,他建议改应化科为化学工程科,很快得到学校的批准,并被聘为我国高校第一个化工科(1930年根据大学组织法改科为学系)第一任主任。1928年培养出我国第一批化学工程学学士。新兴的化学工程学科在中国开始发展起来。经过10年的艰苦创业,浙江大学化工系建立起教学、科研、生产实践融为一体的教育体系。1936年5月校长竺可桢聘李寿恒兼工学院代院长。抗日战争爆发后,李寿恒鼎力辅助竺可桢,组织工学院师生眷属西迁,历尽艰难险阻,到达遵义。1937年上半年,李寿恒开始带研究生。1941年8月在遵义成立工科研究所(化学工程学部),李寿恒任学部主任。在抗日的烽火中,浙江大学化工系培养出本科生200余人,超过前10年的1倍,还培养出品学兼优的研究生10余人。抗战前后,浙江大学考取的公费留学名额中以化工系学生为最多。

抗战胜利复员回杭州后,1947年8月,李寿恒任浙江大学教务长。面对国民党反动派残酷镇压学生运动,杀害学生领袖于子三,李寿恒同情并理解学生们的革命要求,毅然参加了教授们的抗议活动。 1949年5月3日杭州解放。9月,李寿恒被聘为杭州市工商界赴华北、东北参观访问团的顾问。参观回校后,他热情鼓励广大学生“大批大批到东北去坚毅地负起东北化学工业建设的使命”。同年12月华东军政委员会决定成立浙江省化工试验所,李寿恒被任命为所主任。他以浙江大学化工系为基地,组织化工系和邀请化学系部分教师参加试验所研究工作。在兼任浙江省化工试验所主任期间,李寿恒为制订浙江省化学工业发展规划做了许多工作,贡献颇多。以后化工试验所发展为浙江省化工研究所,李寿恒任副所长直到1965年。

1950年李寿恒任浙江大学工学院院长,1952年被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任命为浙江大学教务长,1956年被国务院任命为浙江大学副校长。在此期间,李寿恒做了卓有成效的教学组织领导工作。1957年的反右斗争中,他受到不公正的待遇。1958年被调到省化工研究所任副所长。 1960年李寿恒受中共浙江省委委托参加筹建浙江化工学院并被任命为副院长。1964年李寿恒被任命为浙江化工学院院长。在他主持教学工作期间,为浙江化工学院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文化大革命”中,李寿恒被作为“反动学术权威”,受到审查批判和斗争,他几十年积累起来的大量书稿荡然无存。粉碎“四人帮”后,春回大地,李寿恒出任浙江化工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他精神焕发,一再表示要为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作出贡献。李寿恒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奋斗近70年,积累和形成的教育思想和管理经验,内容丰富精深,是发展我国工程教育的宝贵财富。 李寿恒曾先后任中国化学工程学会理事兼《化学工程》编委会成员,中国化工学会理事,浙江省化工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浙江省科协顾问、荣誉委员。1951年他参加中国民主同盟,任一至四届浙江省民盟省委委员,五至七届民盟省委顾问。他是浙江省政协第一至三届委员,第四届常委。

李寿恒数十年来教鞭常握,始终战斗在教学和科研第一线。他身体力行,严于律己,宽于待人,淡泊宁静,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他一向谦虚谨慎,谆谆教诲学生:“我最感欣慰的事,是学生能超过自己,青出于蓝胜于蓝;是学生们能在艰难困苦中忠于人民的事业,在逆境中发展和崛起。”他对学生们最富哲理的良好祝愿是:“在生活和事业的发展道路上一帆风顺”!

人物贡献

创办世界一流高等学府

李寿恒怀着“教育救国”、“实业救国”的抱负执教浙江大学之初,即立下雄心壮志,要把浙江大学办成世界一流水平的大学。1928年4月他在给学校当局关于创设化学研究与材料试验研究所的建议书中即提出,要使学校中“大批好学深思之士深研科学,于极短期内与西方诸大学相伯仲。”他还要求教师“要有独树一帜、独特见解及自成学派的宏图大志。”对于学生,要求他们一进学校大门,就应该树立“在科学上、事业上有所建树的志向。”这就是他提倡的“三志”教育思想。

李寿恒首先瞄准美国化工教育的先进水平,拟定我国第一个化工系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远大目标。自1888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设化工课程开始,至1927年4月我国化学工程高等教育起步,已历39年。当时美国化学工业以及石油工业已有较大发展,化工教育也相应迅速发展起来。美国化学工程师学会的化工教育委员会于1922年6月至1937年的15年间,对美国有化学工程教育的82所大学进行了严格的评审,合格者有28所,都是美国有名的高校。而那时我国化学工业极为薄弱,更无化工教育的经验,因此李寿恒提出:“以绳美国化工教育之标准,不无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之感。”但他记取创业维艰的古训,以“取法乎上,仅得乎中”的思谋,要求浙江大学化工系一开始就要高标准、严要求、高起点、有特色,不求所有方面都超过他们,至少也要同他们并驾齐驱,能互相提携。

浙江大学化工系开办之初,李寿恒即团结全体教师,开出全部必修课程。到1930年,浙江大学化工系的课程设置与美国同类高校已大体相同。李寿恒多方罗致品学兼优、事业心强、治学严谨的教授到系任教;同时又从自己的毕业生中培养德才兼备的教师,从而在化工系形成了一支阵容强大的师资队伍,拥有苏元复、吴征铠、冯新德、侯毓汾等名教授。李寿恒积极致力于教学设备及图书资料的建设。1930年化工系即建起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工业分析、工业化学等实验室,以后又陆续充实仪器设备,臻于完备。浙江大学化工系的文献资料齐全,化工原理实验室设施完善,闻名国内外。

李寿恒针对我国当时化学工厂少、规模小、产品品种单调,发展程度不如食品、冶金、兵工、轻工,燃料动力基本资源来自煤炭等状况,他在课程设置及授课时间上作了调整,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如美国化工系学生特别偏重物理冶金,而浙江大学化工系则是化学冶金与物理冶金并重。又如数学课程,美国仅修习微积分与微分方程,且微分方程由数学系开课,物理仅修习普通物理与物理实验。李寿恒认为“此为基本训练上之缺陷。”浙江大学则着重图解微分与数字微分之新法,以及图解积分与图解微分方程,并且由受过化工训练之数学家授课。所以学时虽比美国少,而学生学到的数学知识却不亚于美国学生。再如经济学科,美国仅开设经济学与工厂管理课程,浙江大学化工系则增加了一门工程经济课程,使学生能够“对于世界经济展望,目光远大,批评无讹。”在工程学科中,机械方面则有机械系之机械工学及实验、电机系之电工学及实验。浙江大学历届毕业生遍布全国化学工业、核工业以及冶金、机械、电子、食品、轻工,甚至航天航空等领域,都能适应工作需要,且成绩卓著,就是得力于李寿恒创办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工程教育。

李寿恒在担任浙江大学工学院院长和主持浙江大学教务工作期间,积极推行科学管理制度和培养良好学风。1936年李寿恒任浙江大学章则委员会主席。他积多年高校教学和行政管理的经验,在竺校长领导下,主持制定了招生、学籍管理、注册统计、学分制、研究生、学校校务会议的组织及代表产生办法,教员和职员的招聘、任职、兼课及兼职,科学研究及工场实习,实验室管理,教学仪器设备及图书购置管理,经费计划及管理,学校组织系统,导师制,校规校纪等等规章制度,形成了从教学、科研到行政、物资、财务、校风校规等互相制约,又协调配合,既有各种通则又有具体实施细则的管理体系。而且这些规章制度大多是在西迁途中修改制定完成的。除制定和实施教学和行政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外,李寿恒还特别强调学校必须有严格的纪律和培养良好的校风来陶冶学生。倡导学生要有刻苦学习、打好基础的扎实学风;教师要钻研教学方法,应有会“运用原则与方法”的良好教学风气;教师要人人参加科研,形成浓厚的科学研究风气。 在竺可桢校长领导下,浙江大学在抗战期间崛起,成为同清华大学、交通大学等著名高校齐名的高等学府。李寿恒在其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面对新型的工科大学和国家急需科技人才的形势,为了解决师资不足的困难,李寿恒组织部分专业课教师带着教学和科研任务到有关工矿企业进修,请企业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到学校兼课;要求所有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要以科研成果充实教学内容;要求所有专业都必须做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他还领导制定了教师超工作量实施办法和教学法委员会条例;参与制定学校12年发展规划;组织师生向科学进军;统一全校教学计划;组织起新的教学、科研、生产、管理体系。他善于总结新鲜经验,早就明确指出办苏联模式的纯工科的学校有很大的局限性,理工结合才是高校发展方向。他实事求是地提出重建数学、物理、化学3个系和工企、化机、铸造等新专业。从1952年至1957年,在李寿恒任教务长和副校长期间,浙江大学的教育质量和科研水平大为提高,享誉国内外。 60年代初,李寿恒受命创建浙江化工学院。当时正值国家经济困难时期,学校又是在浙西山区新建,更是困难重重。为了保证教学质量,他提出加强基础教学,把最有经验的教师调任基础课教学,自己率先亲自授课,同时举办师资进修班并亲任班主任,用传、帮、带的办法提高师资水平,终于使教学质量基本达到部定要求。年逾花甲的李寿恒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呕心沥血,身体力行,为创建浙江化工学院作出了重要贡献。

弘扬求是 培养优秀人才

1938年11月浙江大学西迁,暂居广西宜山。竺可桢根据浙江大学十余年发展所形成的校风和学风,把“求是”定为浙江大学的校训。李寿恒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弘扬了浙江大学的“求是”精神。他倡导了一系列卓越的教育思想,并身体力行,用以严格要求教师和训练学生。对学生,他强调严格要求,打好基础,从进校到毕业始终抓好“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教育。他认为每门学科都有理论和知识体系,有研究方法和技能,在一个知识体系中各部分又互相联系和渗透,因此学习时一定要把它们联系起来,以融会贯通,触类旁通。他还特别强调基本技能,即实验技术、测试技术、操作技术等的训练。他认为同国外相比,差距不是在理论方面,而是在技能上。只有学好技能,才能更好地运用理论和知识。他要求师生都能做到“透彻理解,牢固掌握,熟练运用,举一反三”。他着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工作能力和自学能力。他特别重视实验教学,把教学、科研、生产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毕业后在各个工程领域内都能胜任工作。办学初期,李寿恒除精心筹建实验室外,还在化工系设法办起了制皂、制革、油脂等小化学工场,以供学生实习之用。早在30年代初,李寿恒即组织学生在假期到当时的上海天原电化厂和永利化学工业公司南京硫酸铔厂等工厂实习,以培养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李寿恒在化工系创立之初还特意把“杂志报告”列为必修课程,训练学生阅读书刊的才能,以汲取最新化工知识。李寿恒还组织创办学术刊物,鼓励师生进行科学研究。 李寿恒特别强调要有一支好的教师队伍。他认为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在学习上,而且在思想上、作风上常常影响学生的一生。他说“任用优秀教师对办好学校至关重要。”他要求教师:(1)要坚韧不拔、刻苦努力,教学科研成绩卓著。(2)要有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竞争进取、不甘人后的精神。(3)应有渊博知识,有独特见解及自创学派的宏图大志。(4)在教学实践中,要殚精竭虑,推陈出新。教材必须每年修改,削减陈旧或肤浅的内容,增补最新科学成果。(5)要经常、持久地阅读最新图书、期刊,时刻了解世界科技发展的最新水平。(6)必须搞科学研究,使教学与科研相辅相成,带动学生手脑并重,提高教学质量。(7)理工科大学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自然科学知识,还应有一定的人文科学知识功底,做到文、理相通,教育学生做到“文”、“武”(自然科学和技术知识)兼备。(8)要注重讲授做学问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李寿恒认为对确有真才实学、独树一帜、自成学派、成绩卓著的教师,要不拘一格,予以真诚的支持鼓励。李寿恒更是严于律己,言传身教,带头培养良好的校风和学风。在他的带领下,浙江大学化工系建系不久即形成了一个优秀的教师群体。他特别对青年教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例如规定青年教师必须做大量习题,由教研室主任和系主任布置和检查。数学助教一般至少要完成2000个以上习题。他年逾古稀后,还亲自讲授化工原理等基础课,为青年教师示范。

李寿恒在漫长的教育生涯中,培养了数千名本科生和40余名研究生,遍布国内外,有不少是国家建设的骨干、专家、学者、教授以及各级领导部门的负责人,其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

重科研 教学科研相结合

李寿恒是化学工程教育与科研相结合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早在浙江大学化工系建立的第二年即1928年,他就建议化工系设立化工研究所,提出:“教育不能脱离高深研究而存在”。“中国各大学岂乏好学之士,徒以无处研究,致不能与西方各大学相提携。故欲使科学在中国有可观之进步,首先在于有声望之诸大学中设立研究所。”他提出研究所的目的是:“(1)使大学教授能有高深研究之机会;(2)使学生练习解决科学上各种问题,明了高深研究之重要;(3)提倡及奖励学生深研科学;(4)作为社会或工业界的科学咨询机关。”早在美国留学期间,李寿恒就以各门学科基础扎实、科研能力强而备受其导师帕尔教授的赞赏,主动为他申请了研究助教职位。李寿恒对煤的研究很感兴趣,回国后继续从事煤化学化工的研究。1937年他发表了《帕尔氏纯煤热值分类法对中国煤的适用性研究》论文。该文深得国内外学术界好评,曾被煤化学化工专著《ChemistryofCoalUtilization》(HHLoWry主编)引用。

1941年,李寿恒在遵义因陋就简地办起了化工研究所。在抗战时期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他苦心经营研究所,并带领化工系师生坚持科学研究,获得了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应用价值的成果。他和他的学生、青年教师李盘生合作研究的论文《木油的压热分解》获得中国工程师学会1941年年会荣誉提名奖。李寿恒和赵善成进行了《遵义白土活性化试验》研究,为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李寿恒还指导毕业生结合毕业设计进行科研,如指导朱正华进行《遵义团溪锰矿研究》,获得二氧化锰,为当地这一战略资源的应用和今日锰矿企业的巨大发展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受到英国李约瑟教授的称赞。他还指导邓颂九做“贵州煤的可洗性研究”课题,支持苏元复进行萃取工艺改进研究,支持侯毓汾关于染料的研究等,都取得了重要成果。

李寿恒在领导学校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中,形成了一系列指导思想:

1.教学和科研并重。李寿恒认为教学和科研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要使两者相得益彰。不搞科学研究,教学质量不可能提高。 2.要建立科学研究机构。李寿恒认为高等学校聚积着大批好学之士,是推动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在大学里建立科学研究所,既是科研场所,又是培养高级科技人才的基地。

3.要进行高深的研究。李寿恒认为高深研究就是要抓学科发展中的最新课题,要敢于和西方各大学在科学研究上进行竞争并超过他们,才能使我国科学有可观之进步。4.在高等学校里要重视学生科研能力之培养。李寿恒认为教学和科研犹如人之双臂,缺一不能成为品学兼优者。高年级学生更应抓紧训练解决科研上各种问题及明了高深研究的重要性,有一点成绩就要给予鼓励。

李寿恒

5.科学研究要结合实际。研究题目应是科技发展和现实生产中的重大问题,成果应能为生产建设、社会进步服务,推动经济发展。 6.要有领导有步骤地开展科研,不可有等待思想。要在科研实践中创造条件,从低向高、从易向难逐步发展。还要克服保守思想,步子跨大一点。开展科研工作,需要广大教师积极参加,要形成风气。

7.科学研究机构同时又是社会的或工业界的科学咨询机关,要为决策服务。科研要面向社会,推广科研成果的应用。

8.要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李寿恒始终认为事业的成功,成绩的取得,靠艰苦奋斗、自力更生。试验、科研条件,要在实践中去创造。他办起小化工场,一边结合教学实践和科学试验,一边生产肥皂、墨水、雪花膏等产品,积累资金改善办学条件,资助困难学生勤工俭学。他说“这是于社会、学校、个人三者均有裨益的,能收到‘一箭三雕’之功效”。李寿恒一贯关心浙江省的化工科技事业,并尽力促进其发展。他为创建浙江省化工试验所(浙江省化工研究所)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他领导期间,即1958年到1965年,这个研究所取得了多项重大科研成果,诸如沉淀磷酸钙、钙镁磷肥、聚氯乙烯纺丝以及农药马拉硫磷、毒杀芬、甲基1605等,其中大多获得了全国科学大会奖和化工部科技成果奖,并在省内外实现了工业化生产,为社会创造了巨大财富。

(作者:马福廉 马瑞椿)

人物简历

1898年2月21日 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

1918—1920年 在南京金陵大学农科学习。

1920—1925年 在美国密歇根和伊利诺大学化学系化工专业学习,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

1925—1927年 任东南大学教授,金陵大学兼职教授。

1927—1928年 任浙江省公立工业专门学校教授,应用化学科、化学工程科主任,第三中山大学化学工程科主任。1928—1932年 任国立浙江大学工学院教务主任兼化学工程系主任。

1932—1936年 任国立浙江大学工学院副院长兼化工系主任。

1936—1939年 任浙江大学化工系主任,兼工学院代院长。

1940—1947年 任浙江大学化工系主任。

1947—1948年 任浙江大学教务长,兼化工系主任。

1949—1950年 任浙江大学化工系主任。

1950—1952年 任浙江大学工学院院长,兼化工系主任,浙江省化工试验所主任。

1952—1956年 任浙江大学教务长。

1956—1958年 任浙江大学副校长。

1958—1960年 任浙江省化工研究所副所长。

1960—1964年 任浙江化工学院副院长,兼浙江省化工研究所副所长。

1964—1967年 任浙江化工学院院长。

1968—1979年 任浙江化工学院教授,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1980— 任浙江工学院教授。1985— 任浙江大学名誉教授,浙江大学、浙江工学院校友总会名誉会长,浙江工学院高等教育研究会名誉理事长。

1995年2月18日 病逝于杭州。

主要论著

1 S.HLi,S.W.Parr.TheOxidationofPyritesasaFactorinthespontaneousCombustionsofCoal.I.E.C,1926,18(12):1299

2 李寿恒.浙江大学创设化学研究及材料试验所之建议.国立第三中山大学工学院月刊,1928(3)3 S.HLi,HT.Loh:TheApplicabilityofParr’sUnitCoalClassifica-tionMethodtoChineseCoal.国立浙江大学工程季刊,1937,2:14-16

4 李寿恒,李盘生.压热对于木油分解之关系.工程,1942,15(3):33-38

5 李寿恒.化工教育标准与本系课程.国立浙江大学化工通讯,1947(8)

6 李寿恒,赵善成.遵义白土活性化试验.国立浙江大学化工通讯,1948(9)23-32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9:3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