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刘铁石 |
释义 | 刘铁石刘铁石(1904.1—1992.1.29)原名刘显,字惠远。祖籍山东诸城。1924年考入吉林省第五师范学校。学习期间,响往列宁领导的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痛恨日本军国主义侵华暴行。 1927年秋,自师范学校毕业后,曾任汤原县第一高小教员、第二高小校长,并于1929年升任汤原县教育局局长。“九·一八”事变后,当即辞去县教育局长的官职,参加汤原反日同盟会,投身抗日,1934年春,参加汤原反日游击队。(后改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六军),任军需官。 1935年10月,参加中国共产党。1939年秋,在苏联伯力海军基地学习无线电报业务。1940年5月以后,多次潜回东北侦察敌情,接送领导干部和寻找北满省委。 1943年3月,随北满省委书记金策向苏联转移,先后任野营教导旅无线电少尉教官、中文教官、政治教官。1945年晋升为中尉教官,并获“艰苦奋斗”奖章。 1945年9月,从苏联回国,先后任沈阳卫戍区司令员助理、沈阳市政府秘书长、沈阳电台台长、汤原县、勃利县县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东北水利总规划处长、东北地质局财务处长、辽宁省、吉林省地质局副局长。1979年当选为吉林省政协第四届委员。 1980年11月,任吉林省地质局顾问。 1981年1月,当选为吉林省第五届人大常委会常委。 1992年1月29日病逝。 教育局长投抗联在小兴安岭的浩瀚林海中,距离佳木斯市几十里路,有一座不大的县城——汤原。汤原县虽小,却是藏龙卧虎之地,伪满期间,一直令日本侵略者大伤脑筋,这里的抗日火焰始终没能扑灭,还涌现了很多抗日英雄,其中有一位与众不同的人物,他就是刘铁石。东北沦陷后,不少旧官吏投降敌人以求保住身家性命。可是,汤原县教育局局长刘铁石,却走了另一条路。 刘铁石的父亲刘殿扬是在1911年他8岁时,带着全家从公主岭红崴子村逃荒到汤原县胡家窝棚落户。经过20余年披星戴月的辛勤劳动,到九一八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时,刘家在当地成了拥有一百多垧地、二十多间房屋、牛马十余头的富户。刘铁石13岁时被送去上私塾,希望他将来有学问,能混个一官半职,刘家就有了“顶门杠”,不再受人欺负。 刘铁石也算争气,念完私塾后,又上了县里的第一高级小学。1922年夏,他以第六名的高分考上在依兰的吉林省立第五师范学校(当时依兰属吉林省)。1927年夏毕业后的第二年就被任为小学校长,为了不误人子弟,他对教学很认真负责,在汤原县很快得到了教育界前辈、同行和家长的称赞。1929年他27岁时,又当上了县教育局局长。此时的刘铁石真可算上春风得意,前程似锦啊! 刘铁石甚至制定出今后去省城竞选省议员、到北京竞选国会议员的美妙奋斗计划,可是九一八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消息传到了数千里之外的汤原,一切都乱了套,谁也没心思上班了,县政府处于半瘫痪状态。这也难怪,当官的谁能不寻思今后自己的出路呢? 此时的刘铁石耳边响起了曾留学日本的省视学于克终老先生对他说过的话:“日本鬼子迟早得侵略中国,在日本的小学、中学,都充满了军国主义教育,老师讲课时告诉学生:‘书本上说的好东西都在满洲(即中国东北),要想得到就必须去那’,你是教育局局长,应该把学生培养成爱国反侵略的人。” 现在,于克终预言的事情终于发生了,汤原县各校校长一股脑儿涌到了县教育局,叫刘铁石拿主意。国难当头,匹夫有责,刘铁石毫不犹豫地说:“日寇侵占东北,是要我们亡国灭种,大家回去把师生组织起来,搞抗日宣传,日本鬼子来了就打!” 一时间汤原的大街小巷到处是慷慨激昂演讲的师生,可形势却一步步恶化。到1933年5月,日军侵占了汤原,刘铁石也弃官回到乡间家中。他虽然不想当汉奸,可日本殖民统治当局没忘了他,找茬把他抓去蹲了一个月的监狱。家里人卖了20石大豆,好歹把他保了出来。刘铁石并不因此而“老实”,他曾向抗联负责人夏云显提出参加抗联的要求,抗联领导认为刘铁石暂不直接参加抗联,不但更有利于作抗日宣传工作,也好多为抗联搞些枪支弹药。 日本侵略者见刘铁石不但不降,反倒积极宣传抗日,气得决心要“活抓刘显(当时刘铁石的名字)”。刘铁石不得不把家搬到小屯去,可他刚搬来没几天,鬼子兵和十几个伪警察就来到他家门口,用刺刀逼住了他。一个鬼子兵用生硬的中国话问他:“刘显的有?”虽然伪警察中大多数都认识他,可谁也不吭声,于是刘铁石急中生智,用手指向胡家窝棚方向说:“那边,南边。”翻译赵东国在抗联时,刘铁石曾偷着给他送过饭,他被捕后,因为是朝鲜族会日语,被迫当了翻译。他看到刘铁石递过的眼色后心领神会,便向鬼子咕噜了几句,然后故意把鬼子领到西院去了。刘铁石这才逃脱了,他上气不接下气地跑到了村外,本屯富户耿三爷骑着大白马迎面而来,他一听是鬼子来抓刘铁石,忽地一下跳下马,随后把匣枪摘下,递过马缰绳和枪,对刘铁石说:“枪和马我全不要了,送给你,快骑上马,往东干,鬼子撵不上你!”看着刘铁石背上枪,翻身上马,又嘱咐一句:“快上山找游击队去,上队打死也合适!” 鬼子兵没抓到刘铁石,恼怒之下把他的两个堂兄弟和一个表嫂刺死,还把尸体扔到深井里,走时又抓走了刘铁石的六名邻居,第二天全用刺刀给挑死了。这次,抗联决定正式接受刘铁石“上队”了。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对于从小没遭过什么罪,人人敬重的县教育局局长的刘铁石来说,抗联的艰苦卓绝生活几乎就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难关。投抗联后的第一顿饭,他不但难以下咽,还因此付出了三个人的生命代价。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夏云杰特意派自己的副官孟常君领十几个战士去迎接他,见面后,打算吃完饭再上路,于是战士们从河里舀了一盆水倒进些小米,放在火上就煮,谷秕、谷糠全浮在上面,又浑又黑。两个战士还高兴地提着刚从河里摸来的鲶鱼,也不开膛就扔进了盆里。饭做好了,战士们笑着对他说:“饿了吧?快吃吧!”尽管刘铁石肚子饿得咕咕叫,可望着这顿米也不淘,鱼也不开膛的饭,心里直恶心,一点也不想吃。 孟常君看着刘铁石对着饭盆一个劲发呆,也猜测透了他的心思,于是说:“要不,上你妹夫姚洪全家弄点吃的?”刘铁石妹夫家离河套只有半里地,听了孟副官一说,刘铁石心里挺高兴,等抗联战士们吃完,他们便向他妹夫家走去。到了刘铁石妹夫家,听说刘铁石还没吃饭,他妹妹赶忙生火、淘米,刘铁石和小内弟去不远处的另一个亲戚家休息,还派了一个小战士在门外站岗。谁知这时鬼子一辆送款车从这里路过,站岗的小战士没经验,一看鬼子来了,先冲马车开了两枪,鬼子兵也慌忙叽哩咕噜地从马车上滚了下来,就地在猪圈上支起了机关枪,冲大土窑开了枪。刘铁石虽然脱了险,可他的两个内弟和一名战士都在这场遭遇战中牺牲了。 对于刘铁石公开投向抗联这件事,日本侵略者开始并没有太在意,反正想保命和想当官的大有人在嘛。可对汤原县上上下下的中国人,哪怕是己经投降日本的人,都是一个很大的震动啊。更令日本鬼子头痛的是汤原县的抗联队伍已经发展到二三百人,并且频频袭击和拔掉敌人的据点,老百姓的抗日热情也空前高涨。 抗日到底绝不投降1935年夏,日本鬼子想出个损招,要将参加抗联的刘铁石、张传福、黄友、冯治纲4人家属来个一网打尽。虽然刘铁石在参加抗联前,已经嘱咐亲属们尽快地分散返回原籍公主岭去,以防日本鬼子报复。有些亲属改名换姓,躲藏起来了,但还有十几口人仍然住在胡家窝棚。4家除冯治纲一家早就跑了,鬼子没抓到外,其他3家都有人被抓走关进了牢狱,同时将4家财产、房屋全部插上白旗,贴上封条,予以没收。 日本侵略者妄想以此来要挟刘铁石等人下山投降,可是到了秋天,敌人见4人还不下山投降,就派出汤原县伪农、商会的两个会长上山劝降刘铁石。两个人对刘铁石结结巴巴地说出日本人的条件,只要下山投降,保证:(一>释放被押的人质;(二)归还没收的全部财产;(三)要当什么官就给什么官。否则,就把被押的人全部杀掉,家产全部没收。 此时已经是共产党员的刘铁石又气又恨,他也想起了前几天在狱中的二哥特意捎出的话:“老兄弟,千万别回来,我们死就死吧,你自己可要干下去,要是回来,你就完了,千万别上小鬼子的当!”刘铁石一下子站起来:“你们劝我投降日本人,这是瞎子点灯白费蜡!”刘铁石骂跑了两个说客, 决心抗日到底,绝不投降。敌人见此招失灵,也没敢杀害刘铁石的亲人,后来将他及其他3家的亲属押送回原籍去了。 为了不叫被强占的4家财产落入敌手,抗联决定将4家房屋财产全部烧掉,征求刘铁石意见时,他想到全家人在荒原上披星戴月25载,用双手和血汗开创了今天的家业,谈何容易?眼下倾刻间就要化为灰烬了,人非草木,岂能无情?刘铁石心里怎么能不难过呢?他含着泪说:“烧吧,都烧了,免得让鬼子得去。”最后,刘铁石的家园在烈火中消失了,连一条赶车的鞭子也没拿出来,但刘铁石的革命意志却在烈火中得到了进一步的锤炼。 1936年冬天的一个夜晚,抗联与敌人遭遇,刘铁石奉命一个人看守战马。那天晚上气温足有零下40多度,寒风刺骨,吹到脸上好像刀割一样,加上衣着单薄,肚中无食,不一会儿功夫就冻得他浑身打战,怎么活动也无济于事,连手都冻僵了,脚也像猫咬一样地钻心痛,最后他也顾不得“男儿有泪不轻弹”,竟被冻得哭起来了。幸好抗联打退了敌人,刘铁石才一瘸一拐地被老乡搀进了屋。当时鞋冻得贴在脚上,怎么也脱不下来了,一位老大娘把他的双脚都按进冷水盆,才算缓过来。 想当初,刘铁石投奔抗联后的第一顿饭,他嫌脏没法吃,一口也没动。可到1938年,抗联在山林里行军,大家又饥又渴,找不到一点吃的。战士们忽然发现树上挂着一张两年前杀吃剩下的马皮,皱皱巴巴的马皮已经被虫子蛀得净是筛子眼儿了,而且还挺硬。可战士们喜出望外,七手八脚地把马皮从树上取下来,刘铁石和战士们支起了盆子,扔把咸盐,把马皮煮熟后,每人分了二寸宽、半尺长的一条。刘铁石还舍不得一下子吃完,在嘴里反复咀嚼,最后还连盆子里的汤也被大家喝个净光。经过多年艰苦环境的磨练,刘铁石不但再也不挑吃,而且也不挑喝的。 1939年秋,在苏联伯力海军基地学习无线电报业务。1940年5月以后,多次潜回东北侦察敌情,接送领导干部和寻找北满省委。 1940年夏,一天夜晚行军,刘铁石渴得要命,可连路都看不清,到哪儿找水呢?忽听脚下有扑哧扑哧的踩水声,他又惊又喜,连忙趴在车辙沟上喝了起来,连马粪糊到嘴上都不顾了。 刘铁石高擎红旗在极其艰苦环境中坚持与日本侵略者顽强斗争,他是为数不多的幸存者之一,而绝大多数战友都早已不在人间了,他们当中有冻死、饿死、病死的,还有在战斗中牺牲的。 1943年3月,随北满省委书记金策向苏联转移,先后任野营教导旅无线电少尉教官、中文教官、政治教官。1945年晋升为中尉教官,并获“艰苦奋斗”奖章。 1945年9月,从苏联回国,先后任沈阳卫戍区司令员助理、沈阳市政府秘书长、沈阳电台台长、汤原县、勃利县县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东北水利总规划处长、东北地质局财务处长、辽宁省、吉林省地质局副局长。1979年当选为吉林省政协第四届委员。 1980年11月,任吉林省地质局顾问。 1981年1月,当选为吉林省第五届人大常委会常委。 1992年1月29日病逝。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