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李克才 |
释义 | 李克才,曾任天津专署副专员,衡水副专员,沧州地委书记,中共河北省顾问委员会常委(副省级)。50年代初,正是他举报刘青山、张子善的腐败,被誉为共和国“反贪第一人”。有同名人物岳阳市盐务管理局党委书记。 1、原沧州地委书记、中共河北省顾委常委简介李克才,1917年3月生,河北唐县人。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参加革命。 简历历任行唐县1区区委组织干事、组织委员,6区区委书记、4区区长。1945年2月任滦丰联合县长,后任丰润县县长。1947年12月任冀东15专区专员。1949年8月任天津专署副专员,后历任衡水副专员,沧州地委书记,中共河北省顾委常委(副省级)。2001年6月30日下午3时逝世,享年84岁。 一生最恨腐与贪李克才,这个名字,对老一代人来说,也许永远都不会陌生。 他是一个穿越大半世纪历史烟云的传奇人物。 他半生戎马,20岁从行唐参加革命,30岁已是冀东十五专署专员,后任天津专署副专员、专员,衡水地委副书记、沧州地区第一书记。直到1990年,他73岁,才从河北省顾委常委的位置上退下,离职休养。 他一生嫉恶如仇,有“廉洁癖”,眼里容不得一点给共产党抹黑的沙子,被誉为共和国反贪第一人。因他的揭发,建国后“天字第一号”——刘青山、张子善特大贪污腐化案大白于天下。90年代中期,因他的上书,原河北省高级法院院长平义杰贪图生活享受,受到中共中央的严肃查处。 他是一个严于律己的真正的共产党员。 生前,他兢兢业业为革命,从没为自己的子女谋过什么“前程”,他去世的时候,子女中最大的“官儿”是科长。他死后,留给家人的只是一个一贫如洗的家。 因为生性耿直,他曾得罪过不少人。但就像恩格斯悼念他的亲密战友马克思时所说的一样,在他得罪的人中,没有一个是他的私敌。 死如秋叶之静美 2001年6月30日下午3时,天津胸科医院,一位老人永远闭上了他如炬的双眸,走完了他84年生命的历程。在解放前的一次战斗中,敌人的一颗子弹击中了他,他右肺中弹。1956年,就是在这家胸科医院,他做了右肺中叶摘除手术,那颗罪恶的子弹才被取出。这一次,夺去他生命的直接原因,仍是那可恶的老病灶。医生的死亡诊断是,肺不张导致窒息。 这位老人就是李克才。 他是4月27日从沧州市第一医院转院到天津胸科医院的。 两个多月时间,天津有关专家多次会诊,我省及沧州市的领导多次看望,请求院方不惜代价进行抢救。但这一切都没能阻止老人离去的脚步。 悄无声息的,他走了,死如秋叶之静美。 但他生前的“绚烂”与传奇,却令人万分景仰。 老人的主治医生是位姓李的青年专家,曾在沧州市的黄骅挂职锻炼过,曾无数次听过当地干部、群众讲到李克才的故事,讲到李克才如何两袖清风,如何与贪污腐化官员作斗争。那时,他觉得能见到这样的老人一面都很荣幸。当老人转院来到眼前时,他主动承担主治工作。 他对别人说,当写下“李克才”三个字,他手都在颤,心里抑制不住对这位英雄般人物的尊重与感动。老人走后,当载着他的车辆缓缓从医院出发,医院的医生、护士都眼噙泪水,自动肃立道旁,默默送行。 李克才的灵棚就临时搭在老人在沧州生活了20多年的普通小院里。数百人闻讯赶来为老人送行。有他的故交旧识,有他的部下、同事。还有从市里县里来的大大小小的领导。 泪洒灵前,唤不回老人往日的音容笑貌;一纸祭奠,都是一段抹不去的深情回忆。 地委大院的一个锅炉工来了,60多岁,早已退休,进来就跪在灵前,呜呜直哭,什么也不说。 老人的家属上街买菜,连卖菜的都向老人致哀。其实,李克才的名字他们只听说过,他们根本都不认识老人。 当地组织在“李克才同志生平”中写有这样的话:“李克才同志的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好党员、好领导,失去了一位良师和诤友。” 人们从不吝啬在一个人死后给他过分的恭维,在某些人那里,这也许是几句被用滥了的悼词,但用在李克才同志身上,每个字都显得是那么中肯,那么真诚。 他捅出了惊天大案 回忆李克才,必须从建国初刘青山、张子善特大贪污案说起。 1952年2月10日,农历正月十五,古城保定东关大校场,两声枪响震惊全国。原天津地区地委书记刘青山、专员张子善因巨额贪污罪,经毛泽东主席亲自批示,在河北省省会保定被人民法院依法处决。 这是一段已尘封了半个世纪的历史,然而对李克才老人来说,记忆却是刻骨铭心的清晰。 人们也许还记得,90年代初,由蓝夫、鲁斌等人编剧、高天红导演的《新中国第一大案》在全国上映。剧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叫林克俭,带着战友的嘱托,为了挽救刘青山和张子善,在多次苦口婆心劝说无效之后,毅然向上级领导举报了他们的贪污行为。 李克才就是剧中林克俭的原型。 1989年在沧州市李克才的家里,《共产党员》杂志记者、现任河北有线电视台副台长鲁斌就刘青山、张子善案采访了这位英雄般的人物。 李克才,1917年3月出生于河北省行唐县两岭口村。1937年参加革命,同年入党,历任行唐县一区区委组织干事、组织委员,六区区委书记、四区区长;1945年2月任迁滦丰联合县长,后任丰润县县长;1947年12月任冀东十五专区专员,1949年8月任天津专署副专员,和当时任天津地委书记、专员的刘张二人在一起工作。 据他本人回忆,当时正值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且抗美援朝刚开始,年轻的共和国国民经济十分困难,全国很多人还饿着肚子。 但在我们党内,一种居功自傲贪图享受,追求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苗头正在抬头。当时天津地委、专署在津西30里的杨柳青镇,下辖11县3镇,人口400多万。1950年,地处九河下梢的天津专区暴雨成灾,使刚刚翻身解放的广大农民的生活又处于极为困难的境地。 刘青山、张子善就是在这种情形下不顾灾民苦难,大搞腐败的。 1950年秋至1951年春,河北省政府决定以工代赈,治理天津专区内的河流。以工代赈是指民工出工,国家以适当粮款补贴代替救济。可刘青山、张子善却把这当成了捞钱的机会。他们利用抬高粮油供应价格、就地拨粮虚报运费、以次充好等手段,大肆苛剥政府的救灾粮款,调拨霉坏的玉米20万斤,以至造成静海、宝坻等地数十名民工病亡。 除此之外,这二人还盗用“飞机场占地赔款”及国库粮,违法动支水利专款、骗贷银行贷款,挪用灾民造船款、勾结奸商、公行贿赂、投机倒把、牟取暴利,对公有资产,随意调拨侵吞。 刘张二人相互勾结,狼狈为奸。刘青山无耻地说,“我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天津的具体化!”于是在天津专区,又出现了一个所谓“刘青山思想”。另有无耻之徒在“七·一”纪念大会上向张子善高呼:“在英明领袖张专员领导下前进!”刘青山有句口头禅说,“革命胜利了,老子该享受享受了!” 二人在大搞特权的同时,大搞腐败行为。刘青山长期住在天津马场道的一座宫殿般的别墅里,吸毒、嫖妓,在广大灾民忍饥挨饿的困难时期,每天出入酒楼饭店、舞厅戏院,锦衣玉食。就是在国民经济那么困难的情况下,他动用3亿6千万元(旧人民币),从香港进口了两辆最新式样的美国高级轿车。 至于张子善,仅从其公款“参观”妓院、每月吸高级香烟八至十条,擅自动用地方粮款9亿元(旧人民币)买汽车5辆来看,比刘青山毫不逊色。 刘、张二人的这种错误行为,既非一时,引起了当地许多干部群众的强烈不满。 在多次规劝不果的情况下,李克才冒着被诬陷反党的危险,勇敢地站了出来。 1951年11月,中共河北省委召开第三次党代会,在小组讨论会上,李克才揭发了刘张二人一意孤行背叛人民的错误事实。后来事情的发展,就像电影里演的一样的,刘青山、张子善被推上了历史的审判台。 两个共产党的高级干部,两个为建立新中国立下汗马功劳的高级干部,因贪污腐败被处决,这在我们新生的共和国历史上,尚属首次,也是我们党建国之初反腐败的第一大案。在新中国的反腐史上,李克才写下浓重的一笔。 刘青山、张子善事件之后,党和人民给了李克才高度评价,但也有人背后说他是因为工作不合、私人恩怨才做出如此惊天之举。对此,熟悉李克才的人都为他抱不平。因为李克才清正廉洁的一生,就足以说明。 公者千古,私者一时 李克才相信百姓心中那杆秤最公平。他又举报了平义杰1995年5月,原河北省委委员、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党组书记平义杰落马。 由于平义杰位高权重,这一事件影响全国。 让人敬佩的是,在这一起反腐事件中,年已老迈的李克才又一次挺身而出! 1991年12月平义杰出任河北省沧州地委书记时,地委就已为他配备了一辆新购置的“尼桑”轿车,但他不满足,在沧州地区财政相当困难的情况下,于次年9月从北京某单位租用了一辆“奔驰”轿车供自己使用,租期3年,租金36万元。 1993年5月,平义杰调任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他又将这辆“奔驰”轿车带走,而且不顾省法院经费紧张的情况,让法院付给了沧州地区24万元转租费。此外,平义杰在沧州地委工作期间,还让地委办公室为其“租用”了家具28件,彩色电视机2台,电暖器2台,以及被子、毛毯、窗帘等日用品,并安装了1台空调器。“租用”期间,租金分文未付。调离沧州时,他还带走了2台彩电、1张席梦思床、7件家具、2台电暖器以及被子、窗帘、毛毯等,仅作价3065元(在组织调查期间,又补交了1800元)。 平义杰的这些行为让沧州的一些知情的干部群众很看不惯,,特别是一些老同志对这种领导干部搞特殊、追求享受的行为很愤怒,他们说,这种事情发展下去,就是新的刘青山、张子善。 出于一个老共产党员对党的无限热爱和忠诚,在老迈之年,他再一次举起愤怒的笔。 他向中央写下一封举报信,在信的结尾,他用激动的手,庄严地签上自己的名字:李克才。 中共中央纪委在河北省委、省纪委的协助下,于1995年5月严肃查处了原河北省委委员、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党组书记平义杰为追逐个人享受,用公款长期租用高级轿车和无偿使用公物的错误。 经中央纪委研究并报中共中央批准,决定给予平义杰撤销党内职务处分。全国人大常委会也批准撤销其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职务。 斯人长已矣儿女共沾襟 李克才去了,除了一身正气和廉洁的品格,并没有给他的5个子女留下多少“福荫”。 李克才耿直倔强,从没想过为子女谋什么前程。他对自己的五个孩子要求极严,经常对他们说,“好好学习,将来靠个人的本事为国家做事,甭指望我帮你们。”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李克才有3个儿子2个女儿,但没有一个仰仗他的福荫在政治上有个“发展”。到目前,他们兄妹5人里最大的“官”是老大李春耕,52岁,是沧州市公安局通信处长,科级。 老二李夏青小大哥两岁,现在秦皇岛,和朋友一起做生意。 老三李秋风,在沧州市商业银行上班,只是一名看金库的保安人员,他的妻子,因工厂没活儿,长休在家,一个月开支就100多块钱。 老四李霞,是李克才的大女儿,靠个人努力在美国攻读博士。 最小的女儿李虹在沧州市人民银行上班,普通职工。 李克才一生对农村怀有特殊的感情。据他的子女们回忆,老人早年最大的理想是为河北省的老百姓每人每年搞到450斤粮食。他是给地主扛长活出身,穷怕了,自然懂得粮食的重要。所以,在给儿子起名字的时候,也少不了春种秋收的季节变换。 在沧州,随便问问谁,就有人告诉你,李克才的几个子女都“安排”得不算太好,就因为老爷子根本不过问这事。 开始,几个子女对此多少也有些抱怨。老二李夏青说,看着从小一个院里玩耍的子弟个个都沾父母的光混得像模像样,自己心里也酸酸的,但老爷子一贯就是这脾气,时间久摸透了,渐渐也理解了。至今,他还记得20多年前的一个小“插曲”。老爷子当时在衡水当副专员,他去探望。按说,把他安排在招待所里,并不算过分,但老爷子执意在自己办公室另支一张床让他住下,也不给组织添一点麻烦。 老大李春耕告诉记者,他在公安局工作,局领导有时来家看望老人,老人从不主动提儿子的事,提到了,说的也都是“严格要求,该管就管,该批就批”之类的话。 李春耕说,他父亲当沧州地区地委书记,后又任省顾委常委,享受副省级待遇,但家里基本沾不到什么便宜。比如用个车,要想通过老爷子是不可能的。 接受采访时,李克才的几个子女反复强调,虽然老爷子没给子女太多的关照,但李春耕兄妹几个仍能感受到老爷子的“福荫”,特别是在沧州市工作的李春耕兄妹三个,调动、安排工作,一说是李克才的子女,各级领导无不照顾。老爷子一生以身作则,光明磊落,在当地,提起他的大名,许多人都充满敬意。但要让老爷子自己替子女说句话,比登天还难。 记者到沧州市委老干部科采访,一位姓邢的科长正忙,他没时间多说,只给记者举了两个小例子。他说,一件是李克才的一个儿媳,曾在市委附近卖过馄饨。他说,以老人的名望和地位,给市里有关部门打个招呼,安排一个人工作问题不会太大。就算他不亲自提,给他们老干部科说说,老干部科反映上去,问题也能有个眉目,但老人决不为个人家的私利开一次口,破一回例。老人的话似乎很不通情但又非常达理:现在全国下岗的多了,都能通过照顾解决吗?别人能过,咱就能过。 另一件事是李克才离休时,组织上为他配备了一辆专车。李克才说,不能这样,我不用,老干部们都可以用。于是,他本人的专车就成了老干部们的公车了。司机跑医院找医生全熟,给其他老干部们带来极大的方便。“坐车的都念李克才的好,这就是一个真正共产党员的觉悟与境界!”和李克才相处了十几年,邢科长深有感触。最清贫,也最富有沧州市地委家属院36排。一栋普通的平房,一个极简单的小院,这就是李克才老人生前的家。 走进这个家,很多人都会惊讶,一个从1937年就参加革命,1946年就是地区行署专员的副省级老干部的家怎么会这样朴素,朴素得近于简陋。 七八平方米的小客厅,仅能容纳几张沙发。地面还是20几年前住进来时的水泥地面,沙发样式很陈旧,面上已有很多洗不掉的污渍。茶几上放几把暖壶,不到10块钱一把的那种塑料壶。靠窗的角落,摆着一台电视机,老式的17寸电视。 里面两间就是李克才和他老伴李冰老人的卧室,条件也极其简单。 李冰老人今年77岁,是省供销社的离休干部,她说,沧州市领导非常关心他们,为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给他们分配了新房,但他们老两口已习惯于这样俭朴的生活。 老二李夏青告诉记者,他们作子女的看到革命一辈子的老两口如此俭朴,心里过意不去。他说,他的一个朋友从秦皇岛到沧州出差,顺便去看看老人,回去就埋怨他做儿子的太不够意思了。李夏青说,朋友不了解老人,老人始终认为自己就是老百姓,普通的百姓啥样,他们就啥样,没必要搞特殊化。所以子女试图帮他们换换家具装修一下屋子什么的,老两口全不领情。他们觉得,这样的生活就很幸福。 老人的女儿李霞,1986年去美国读书,现在美国一所大学当公共管理学教授。对父亲清廉质朴的一生,李霞有更刻骨的感受与欣慰。她的丈夫是个美国人,1994年她带丈夫回国探亲。在沧州她父母家里,这个美国人看到了一个中国高干家庭的生活水平,惊诧不已。他在中国经常去别人家做客,去给人讲课,在各种场合都应付过,对当时中国的国情基本了解。他无论如何不敢相信,他中国“高干”的岳父家是如此寒酸。连普通市民的条件都达不到。来中国前,他听了太多的有关中国一些官员的贪污腐化的故事,但他知道他的岳父是百分之百的廉洁、正直。这位洋女婿对自己的岳父充满敬意。 不久前,李霞在美国的大学开设有关中国问题的讲座,谈到中国官员在百姓中的形象问题,她以切身的体会提起了她的父亲,提到她的父亲刚直不阿义无返顾同腐败做坚决斗争的一生,谈到她的父亲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一生,她说,中国是存在腐败的问题,但坚持正义清廉的干部还大有人在。她讲完,所有在场的人都为她鼓掌,为她有这么值得骄傲的父亲鼓掌。那一时刻,李霞感到了从未有过的自豪与欣慰。 一个人,一生做一件惊天动地的事,已经很难了,然而,更难的是,一个人终生坚持一种操守,贫贱不移富贵不屈。 据他的几个子女说,老人生前从不愿提自己过去的功绩,却经常给子女讲过去党员、干部大公无私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他说,解放初,天津地委设在杨柳青小镇,那时候,多数机关干部没带家属,吃住在食堂,尽管很艰苦,可没有一个叫苦的。所有机关干部,穿的都是自己染的灰布衣服,平常下乡机关没车,有时去远处一个县,一走就是几百里好几天。那时,刚实行工资制,尽管大家工资都不高,但许多同志还是从平日生活中尽量多节省点钱,来支援抗美援朝和国家经济建设。平时连一个信封、一张信纸,也不沾公家便宜,公私分明。李克才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也同样严格要求子女。 李克才一生确实没留下什么财富,但他一生清清白白做人、认认真真做事的高尚品格,正是一个真正共产党员的本色。他的一生是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勇于同腐败现象作斗争光明磊落的一生,表现出一个共产党员的铮铮铁骨与浩然正气。他一生追求真理率先垂范的高风亮节,他一生淡泊名利艰苦朴素生活作风,都是他留给后人无尽的精神财富。 一个人到底有多少钱才算富有,缺多少钱才算贫穷?美国人哈里·克罗斯比说得好,“一个人有多少财富应根据他所不需要的东西来估计。”物质上追求得越少,哪怕每天粗茶淡饭,出无车,居陋室,他内心也可能非常富有。因为和那些身家亿万仍贪污腐化无止境的败类相比,他不需要的东西太多太多。 正因他一生清贫,李克才的名字才在沧州百姓那里口口相传; 也正因他终身“富有”,李克才这位真正的共产党员将活在人民心间。 2、岳阳市盐务管理局党委书记简介李克才,1963年10月出生,湖南湘阴县人。,1984年8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大专文化,经济师。 工作简历1981年9月在岳阳师专数学系学习。 1984年7月参军,先后历任文化教员、政治部干事、后勤部助理员。 1998年1月转业至岳阳市盐业分公司工作,先后担任储运员、仓库主任、运销科副科长、盐政科科长、财务科科长、总经理助理等职。 2006年6月任张家界市盐务管理局(盐业分公司)副局长、副总经理。(副处级) 2007年6月任衡阳市盐务管理局(盐业分公司)副局长、第一副总经理、党委委员。 2009年至2010年2月,担任岳阳市盐务管理局(盐业分公司)副局长、副总经理、党委委员。 2010年2月至今,担任岳阳市盐务管理局(盐业分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副局长。(正处级)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