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李翰卿 |
释义 | 李翰卿(1892~1972)医学家。字华轩,又名希缙。大同市灵丘县沙坡村人。1955年进行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宫外孕的研究,获得成功,被评为全国十大医学科研成果之一。1960年编著《伤寒论113方临床使用经验》。另有同名军人李翰卿 中文名:李翰卿 国籍:中国 民族:汉 性别:男 字:墨林 军衔:陆军中将 医生幼时上学兼从舅父学医,15岁便独立诊病开方,被当地人称为童医。1919年考入太原中医研究会,毕业后应邀在太原复承堂行医,声名大震,被选为太原中医公会执委。1925年应聘山西中医学校任教,后在太原开业行医。日军侵占太原时,慕其医术精湛,曾以高官厚禄聘请,均遭拒绝。1949年后,主动将家藏《万有文库》等近2000册图书捐献给国家。历任太原市职工医院医师、医务主任、副院长。1956年任山西中医研究所所长兼中医研究会理事长。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0年11月赴京参加中西医结合会议,受到周恩来总理接见 军人李翰卿,早年毕业于福建随营学校。历任排、连、营、团、旅长等职。 事件1937年8月,率部参加淞沪抗战,奉命守卫军工路,与日军激战4昼夜,多次打退敌人的进攻。 1938年,参加武汉会战,负责守卫武汉外围田家镇要塞。 1939年,参加第一次长沙会战。作战中,他英勇顽强,指挥得当,屡建战功。 1940年,升任国民党陆军第七十四军五十七师少将步兵指挥官。 1941年9月,第二次长沙会战开始,他率部随七十四军从江西驰赴长沙增援。在长沙北面捞刀河与日军遭遇,展开激战。27日,奉命率军部预备队第一七一团及野战补充团在春华山以北袭击敌军侧背,给敌以重大杀伤。这时,日军增援部队陆续到达,在20余架飞机掩护下进行反扑。他指挥所部奋勇抵抗,并率先上阵,使部队士气大振,敌军攻势受挫。血战中,他不幸身负重伤,仍坚持指挥战斗,直至壮烈牺牲。战后,国民政府明令褒扬,追赠他为陆军中将。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如想投诉,请到;如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