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李登亚 |
释义 | 李登亚,男,江苏盱眙人,现在镇江开了间"风雅老树"的咖啡店.地址是句容市人民路37号。 李登亚是从淮安商业技工学校毕业后,在当时的镇江劳动经济管理学校负责后勤工作。工作了一段时间后,闲不住,也怕荒了一手好厨艺,他办了停薪留职,在南京、镇江等地应聘,做酒店的厨师,其间,他担任过南京山西路红桥酒店的厨师长,镇江香格里酒店的厨师长。之后,通过南京的一个中介,他开始了第一次海外打工经历。 避开都市的喧嚣与盛夏的溽热,大西路风雅老树咖啡店在闹市中是一处安静的所在,在这家咖啡店,李登亚将他的海外经历娓娓道来,他是个平静内敛的人,只有提到那些难忘的人和事,他才会兴奋起来,眼中闪动着光芒,语速加快,身体不由自主地往前探。 在黎巴嫩征服钢琴大师 李登亚从小对厨艺充满兴趣,18岁那年,他从淮安商业技工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镇江劳动经济管理学校负责后勤工作,工作轻松,收入稳定,而他却总感觉缺了点什么,因为,这不是他最想干的事啊! 两年后,李登亚毅然下定决心:他要辞职去学厨师!辞职后,李登亚从镇江来到南京,报名参加厨师培训班,从此开始了烧饭之路。 经过近10年的努力,李登亚做到了南京虹桥饭店厨师长的职位。按说,这时的他完全可以过上轻松的日子了,可他依然不满足,他还想到国外去看一看。 1994年,在一家中介公司的介绍下,李登亚独自背上行囊,踏上了他的全球工作之旅。 第一站是黎巴嫩首都贝鲁特的摄政王宫大酒店,这是一家著名的五星级大酒店,享誉整个中东地区。刚放下行李,他就接受了酒店总经理穆罕默德的考察,穆罕默德让李登亚说几句英文,李登亚根本不知道还要考这个,不懂英文且丝毫没有准备的他措手不及,嘴巴张开,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穆罕默德非常不满意,对中介公司的人抱怨说:“这样的人,怎么能介绍给我们?”说完就准备让李登亚离开。中介公司工作人员赶紧斡旋:“他烧菜水平很高,毕竟你们要请的是厨师啊!”最终,穆罕默德勉强同意给李登亚一个试菜的机会。 李登亚知道这是自己唯一的机会,考虑片刻后,他决定做拿手好菜:香酥鸭。这是李登亚自创的菜,用南京盐水鸭的方法腌制,粤菜的方法卤制,再用日本料理的脆皮糊方法炸,最后按照北京烤鸭的方法裹着蘸酱吃。 穆罕默德开始试吃了,一口,两口,不到一刻钟,一盘香酥鸭就全都下了肚!看着穆罕默德心满意足的表情,李登亚知道,这份工作没问题了。 果然,穆罕默德不但立即让李登亚开始工作,还专门给他配了个翻译,辅导他的英文。他的任务是在摄政王宫大酒店龙吟餐厅负责管理一个12人的中国团队,专门给外国人做中国菜。 如何让自己做的中国菜受到外国人的欢迎?香酥鸭的成功给了李登亚灵感。那就是,一定要对正宗的中国菜进行改良,只有中菜西做,才可能受到欢迎。经多次试验,他用蜂蜜代替了中国家庭烧菜时常用的糖,用柠檬汁取代了醋,通过种种改良方式烧出来的中国菜,迅速赢得了顾客的欢迎! 李登亚负责的龙吟餐厅,成了摄政王宫大酒店里生意最火爆的餐厅之一。许多名人政要来到黎巴嫩后,都会来龙吟餐厅用餐。有一次,总经理亲自拿着菜单,来到厨房,要李登亚做香酥鸭、春卷、去壳咖喱虾、海鲜沙拉汤这四道菜。 李登亚知道,肯定是又来了贵宾。精心制作完毕后,他又忙起了别的。没想到过了一会,总经理又来到厨房,对他说,你知道刚才用餐的是谁吗?是理查德·克莱德曼,世界著名的钢琴大师!他对你的厨艺评价很高,想见见你! 能让一位这么著名的钢琴家满意,李登亚很开心。他跟着总经理来到餐厅,理查德·克莱德曼笑着对他说:“你太棒了,我在中国都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菜!”一旁的总经理则说:“李是我们这里最厉害的厨师,没有他不会做的菜!”寒暄过后,理查德·克莱德曼又主动邀请李登亚一起合影。站在他的身旁,李登亚笑得很灿烂。 一天,酒店的董事阿拉默里问李登亚:“你喜欢黎巴嫩吗?如果你喜欢,我很乐意帮你办理黎巴嫩的护照,希望你能留下来,长期为我们工作……” 李登亚婉言谢绝了,他并不喜欢黎巴嫩的生活。受巴以冲突的影响,贝鲁特并不太平,这种生活在战争边缘的日子,让习惯了和平生活的李登亚很不适应,他总是提心吊胆,连觉都睡不踏实。 1997年8月,签约期满后,李登亚赶紧回国了。 1995年-1997年:黎巴嫩贝鲁特 位于黎巴嫩首都贝鲁特的摄政王宫大酒店是当地一家著名的五星级酒店。这家酒店在整个中东地区知名度都很高,李登亚介绍说,他的不少同事下班后都不摘工牌,因为在他们看来,在这个酒店工作很值得骄傲。 能去这家酒店工作,李登亚也遇到了一些波折。当时,他的英文基础很差,酒店总经理穆罕默德在摄政王宫大酒店对他进行现场考察时,让他用英语读出“24”和“32”,他读不出来。当时穆罕默德很不满意,但在中介公司的斡旋下,他给了李登亚试菜的机会。试菜后,穆罕默德很满意,当场拍板,决定聘请李登亚,并为他专门配了一个翻译,辅导他的英文,帮助他开展前期工作。在酒店工作了4个月后,李登亚的英语听力已经不成问题,半年后可以和同事用英语正常交流了。 李登亚在摄政王宫大酒店龙吟餐厅负责管理一个12人的中国团队,除了他,还有3名厨师,其余的是领班和服务生。虽然有国内人认可的一手好厨艺,但在国外,并不一定被人欣赏。在酒店通常都是外国人开菜单,让他照着做,既要有中国特色,又要符合老外的口味,这让他压力很大。摄政王宫大酒店作为五星级酒店,下面有法国餐厅、黎巴嫩餐厅等不同风味的餐厅,李登亚谦虚好学,常向其他餐厅的大厨学习,对当地人的口味偏好也有了相当程度的理解,根据这种理解他做出了改良的中国菜,叫好又叫座。有一次,法国钢琴王子理查德·克莱德曼在摄政王宫大酒店尝了李登亚的手艺后,赞不绝口,让总经理请来李登亚和他合影留念。他对李登亚说:“我在中国都没吃过这么好吃的菜。”作陪的总经理介绍说,李很厉害,没有他不会做的东西。李登亚还清楚地记得当时克莱德曼开出的菜单:香酥鸭、春卷、去壳咖喱虾、海鲜沙拉汤。 摄政王宫大酒店属于当地的一个家族。有一次,家族中一位二十八九岁的年轻人阿拉默里,也是酒店的董事之一,让李登亚按美食杂志上的图片做出一道冷盘“锦鸡报晓”,李很快就将菜端了上来,阿拉默里十分满意,当即表态希望李登亚能长期留下来,并要为他办黎巴嫩护照,被李登亚婉拒。 贝鲁特气候宜人,适合游玩,在5月的同一天既可以上山滑雪,也可以下海游泳。但受巴以冲突影响,贝鲁特并不太平,李登亚在贝鲁特街头经常可以看到以军战机掠过,停在海上的以军军舰直接能将炮弹打过来。这种生活在战争剃刀边缘的日子让人提心吊胆,加上常年在外,思乡心切,在第一个签约期满后,他谢绝了酒店的续约要求,回到祖国。 1998年-2003年:阿联酋迪拜 回国一年多,学校平静的生活让李登亚觉得不太习惯,他又办了停薪留职手续,应聘德国人在阿联酋迪拜开的一家五星级连锁酒店Kempinski(凯宾斯基酒店)。当时在南京有12个人竞争这个职位,其中有金陵饭店和喜来登大酒店的大厨,那名金陵饭店的大厨还有在阿联酋8年的工作经验,在试菜之前,李登亚看起来胜算不大。试菜由酒店总经理德国人阿卡德负责,他就呆在厨房看着12个人完成必选和自选项目的“考试”。在尝过李登亚的香蕉鱼卷后,阿卡德就把这道菜当晚饭吃了,阿卡德的选择不言而喻:李登亚胜出。李登亚说,还是在黎巴嫩两年的工作经历帮助了他,他为香蕉鱼卷配的糖醋汁里有学问,用蜂蜜代替糖,用柠檬汁代替醋,自己按适当比例调制,很对外国人的胃口。由于这道菜,阿卡德也和李登亚结下不解之缘。 作为连锁酒店,凯宾斯基的要求更新、更西化,李登亚负责一个餐厅,下面有十几个厨师,其中一半是中国人,其余的是印度人和印度尼西亚人。这个餐厅不仅要负责每周中西自助餐的一部分,还要供应整个酒店的宴会菜。李登亚对餐厅的消费群进行了大致的分类:一半是来自欧洲的游客,四分之一是在当地工作的欧美白领,四分之一是当地阿拉伯人。阿拉伯人婚宴和中国人不同,要分两天,第一天全是男宾出席,第二天全是女宾出席。 德国人管理酒店相当正规,酒店每周开厨师长例会,各个餐厅的厨师长都要出席,在大型宴会前也要开会布置。厨师长每天要记工作日记,写不足、记经验。酒店还根据顾客意见考察员工,在期限内顾客投诉超过一定数量,不仅没有奖励还要扣工钱。在这里,李登亚的管理经验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在迪拜的日子对李登亚来说很顺,有了之前在黎巴嫩的两年工作经验,他在这里如鱼得水。总经理阿卡德对李登亚的菜情有独钟,有一次来中国餐厅用餐,正好李休息,他吃了以后就对餐厅服务人员说,当天的菜肯定不是“大厨李”做的。之后他来中国餐厅用餐,事前都会打个电话,确认“大厨李”是否当值。有时在酒店偶遇,阿卡德还会主动跑过来,握着李登亚的手嘘寒问暖,问他生活得习惯不习惯,有什么困难需要他帮助解决。 当地每周都有五星级大酒店大厨活动交流,李登亚受益匪浅,他继续尝试中菜西做,并进行了不少革新。他摸索出来的香酥鸭,用南京盐水鸭的方法腌制,粤菜的方法卤制,再用日本料理的脆皮糊方法炸,按北京烤鸭的方法裹着蘸酱吃。香酥鸭很快成为餐厅招牌菜,在当地餐厅很有名气,很多人慕名而来,成了常客。其中一位常客是法国人,是一家四星级假日酒店的总经理,该酒店里也有一个中餐厅,但他尝过李登亚的手艺后,就不在自己的中餐厅吃了,他每次来李登亚的餐厅,必点菠萝糖醋鸡,糖醋汁还要双份。 工作得心应手,李登亚也有了自己的朋友圈子,有机会他就帮助同样和他身处异乡的中国人。当时和他南京同机去迪拜的伍杰,担任他的餐厅副手,干了一段时间后,觉得工资太低了,想回国。李登亚劝他,回去好回,再来就难,24岁这么年轻,可以在外面多打磨,机会总是有的。伍杰听了他的劝告,安心留了下来,在两年与凯宾斯基的合同到期后,应聘到迪拜的一个四星级酒店做大厨。两人还一直保持联系,互相沟通,互相鼓励。2003年,李登亚回国后,伍杰被一个英国的猎头公司看中,并被推荐到一个莫斯科的高档餐厅任总厨。 2003年,李登亚因为妻子要生产,提出辞职。酒店感到十分惋惜,临别时还给他开了职业推荐信,充分肯定了他的工作,证书里还写道:凯宾斯基的大门永远对您敞开。 2006年-2008年:俄罗斯莫斯科、圣彼得堡 经在俄罗斯事业有成的伍杰推荐,2006年,李登亚应聘担任位于莫斯科的香格里拉饭店负责中餐的总厨,薪水与之前相比有了很大提升。他乡遇故知,他发现顶头上司竟然是在迪拜凯宾斯基的旧相识,法国人Jean-marie(詹玛利),两人见面时先是一愣,然后试探着问对方是否在迪拜凯宾斯基工作,确认是老友后,两人紧紧相拥,以后工作也相互配合,大力支持。一年后,香格里拉饭店圣彼得堡分店开业时,两人也一起前往,到现在还保持着联系。 根据俄罗斯人不爱吃辣、不喜油腻的特点,李登亚的中国菜偏重蚝油口味。他在当地出品的北京烤鸭,用粤菜腌脆皮乳鸽的方法腌烤鸭,延长烤制时间,去掉多余的脂肪,出炉后再用刀刮去皮下脂肪。圣彼得堡市女市长瓦莲京娜·马特维延科在尝过他做的北京烤鸭后,握着他的手说:“比我在中国吃的北京烤鸭好,不肥。” 在俄罗斯工作虽然薪水很高,但消费水平也高。这还不是主要问题,当地治安不是特别好,晚上没有当地人陪,李登亚基本不会出门。俄罗斯的光头党很猖獗,每年4月20日希特勒生日前后这段时间,一些年轻人要打伤或打死外国人,作为加入光头党的投名状。 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李登亚在俄罗斯工作了两年后回国。 2009年,和俄罗斯和约到期后,就回到祖国 李登亚不想出国,可那些酒店经营者和猎头却没有放过他,接下来的几个月,来自印度、中东、加勒比海地区的许多大酒店,甚至还有非洲加纳的一家五星级酒店,纷纷通过各种方式找到他,开出优厚的条件,请他出山,到目前为止,至少有近20个国家的大酒店找过他……李登亚一一拒绝,现在的他,只想好好享受享受天伦之乐。 接受记者采访时,李登亚告诉记者:“其实,我做的菜之所以受一些外国人欢迎,并没有什么秘诀,而是在中餐里加入西餐的口味。中国人喜欢口味单一,甜就是甜,咸就是咸,而外国人不一样,他们喜欢复合口味,一道菜里有多种口味,是他们的最爱……换句通俗的话说,就是中菜西做!”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