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李白墓
释义

李白墓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墓地,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城东南的青山西麓。唐宝应元年(762年),李白去世。时为当涂(今安徽省当涂县)县令的李阳冰将他葬于城南龙山东麓。唐元和十二年(817年),李白生前的好友范作之子范传正与时任当涂县令诸葛纵合力迁葬于与龙山相对的青山。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李白墓葬的地理位置

李白墓位于安徽省当涂县太白镇青山西麓的太白行政村谷家自然村西,位置东径118。30‘52”,北纬31。29’35.4”,墓葬海拔12.8米。墓葬附近地貌为江南丘陵,东高西低,东面为当涂县海拔372米的第二高峰青山主峰,李白墓处于青山西麓陇地上,坐北朝南。2006年05月25日,李白墓作为唐代古墓葬,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李白与当涂的渊源

李白一生倾情当涂,钟爱青山,在他六十二年颠沛流离的生命旅程中,曾七次来到当涂。 一、开元十三年(725)李白乘舟离蜀,出三峡,南游洞庭,居安陆,游襄汉,达当涂。 二、开元十五年(727),李白东涉溟海之后,溯舟西上观云梦,至当涂。 三、天宝六年(747)李白赐金还山后,怀着傲岸自负的心绪,不满现实的心情,由扬州、金陵沿江而上,住当涂。 四、天宝十三至十五年间,(754—756)李白盘桓于金陵、当涂、宣城、南陵、泾县、青阳、秋浦之间,游遍了皖南的山山水水,这期间在当涂逗留时间最长。 五、天宝十五年——肃宗至德元年(756)冬,永王李璘(唐肃宗之弟)以平乱为名,聘李白为幕僚,讨代兵败,李白获罪下狱,后流放夜郎(今贵州正安县),在巫山途中遇赦。从此,他又辗转于金陵、宣城、历阳、当涂。 六、公元761年,李白闻雍王李适大破安史叛军史朝义,修复洛阳,毅然从军,不料因病折回,行至金陵,穷困潦倒,无依无靠,迫不得已,抱病乘舟投族叔当涂令李阳冰。 七、公元762年,李白因年岁已高、身患疾病,仍登龙山,游青山,此时可谓此一时,彼一时,终于以一首“临终歌”病死于当涂。

白居易叹李白

原文

谢公山下留诗仙——李白墓

【标题】:李白墓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体载】:七排

【内容】:

采石江边李白坟,绕田无限草连云。

可怜荒垄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但是诗人多薄命,就中沦落不过君。

渚苹溪藻犹堪荐,大雅遗风已不闻。

注释

可怜荒垅①穷泉②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①荒垅:荒坟。②穷泉:黄泉、九泉。③李白墓:在安徽省当涂县采石江边。相传李白在采石江边,因酒狂投江捉月落水而死。过往诗人到此多有吟咏。

赏析

七言古诗《李白墓》约作于唐德宗贞元十五年(公元799年),白居易二十八岁。这两句是说,可怜那躺在荒野黄泉下的寒骨,当他活在人世的时候,曾经写出过惊天动地的诗文。“可怜”、“曾有”的词语,富有浓厚的感情色彩,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悲愤之情。尽管死后凄凉冷漠,但李白是不朽的,他的惊天地泣鬼神的诗文永远留在人间,永远为人们所喜爱。

唐代大诗人李白以其充满浪漫色彩的诗作,一方面讴歌了祖国壮丽河山,反映了他的爱国思想;另一方面出于对劳动人民痛苦遭遇的深切同情、出于对国家统一的热切愿望,他敢于傲视权贵,讽刺时政,表现了愤世疾俗的精神。李白被后世誉为“诗仙”。他的一虚一实墓茔,仿佛也是一首诗,极耐后人嚼味。

著名诗人黄莽悼李白

当涂悼李太白

山野幽香惹醉才,吟诗泼墨立高台。

长江怒吼黄河应,命运波折性格开。

几度秋风离锦意,何须明月共干杯。

潘郎叩首千年冢,书写春秋泪洒堆。

李白生平

唐代大诗人李白以其充满浪漫色彩的诗作,一方面讴歌了祖国壮丽河山,反映了他的爱国思想;另一方面出于对劳动人民痛苦遭遇的深切同情、出于对国家统一的热切愿望,他敢于傲视权贵,讽刺时政,表现了愤世疾俗的精神。李白被后世誉为“诗仙”。他的一虚一实墓茔,仿佛也是一首诗,极耐后人嚼味。

李白早年游踪甚广。41岁由道士吴筠推荐,在长安翰林院供奉,参与政事。安史之乱后退出政坛,四处飘泊,晚年穷困潦倒。唐上元二年(761年)秋天,他抱病投奔族叔、时为当涂(今安徽省当涂县)县令的李阳冰。次年病重,慎重地将一生全部著作交给李阳冰。当年11月,李白病势日剧,每日咳痰不止,自知将要离开人世,便写下了《笑歌行》、《悲歌行》。临终前赋有《临路歌》(即《临终歌》):“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推兮力不济。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终以“腐肋疾”(胸肺脓穿孔),病死在当涂,终年61岁。

仙逝与归宿

仙游龙山

李白死后,李阳冰精心将李白诗稿编成《草堂集》10卷,并为其撰写了序(这本集子现已散佚)。又将李白葬于当涂县城南5公里的龙山东麓。与龙山隔河相望的青山,是南齐著名诗人谢朓常游之地,李白生前酷爱谢朓的人品与诗歌。李阳冰以为将李白葬于龙山,对李白在天之灵也算有了个很好的交代。

遥望青山

李白死后55年,即唐元和十二年(817),李白生前好友范作之子范传正,时为宣歙观察使,因念与李白有通家之情,经过几年的明察暗访,得知李白儿子李伯禽虽然定居当涂,曾为其父守孝,但已于25年前离开人世。李白孙子离家出走,不知所终,唯有两个孙女,也已“一为陈云之室,一乃刘劝之妻。”她们告诉范传正:“先祖志在青山,殡于龙山东麓,地近而非本意。”范传正得知此事,立即前往青山勘察。

青山位于当涂县城东南7.5公里处,亦名青林山(今当涂县太白乡太白村前),高372米,北临姑溪河,东傍丹阳湖,西隔青山河与龙山对峙,南视平野。方圆30公里的青山,又名谢公山,环顾四周群峦迭翠,芳草如茵,茂林盛树,景色清幽。南朝齐著名诗人、宣城太守谢朓游历至此,被青山景色陶醉,遂于青山南麓建造故宅一处(今谢公祠)。

夙愿安宿

在《草堂集》中,李白对青山情有独钟,说“一生低首谢宣城”,“青山日将暝,寂寞谢公宅”,“宅近青山,同谢朓公之脱骨”。范传正为了遂李白的遗愿,他同当涂县令诸葛纵合力将李白墓迁葬于青山西麓。范传正亲自为新墓撰文,“谢家山兮李公墓,异代诗流同此路。”给予李白很高评价。墓前建了享堂一座(今太白祠)。

魂牵梦萦

青山李白墓经历千余年的风风雨雨,一方面受到历代诗人的祭拜,如白居易、贾岛、杜荀鹤……直到清代的刘大櫆、姚鼐,都在此留下踪迹。特别是唐诗人64岁的贾岛千里迢迢来此,不幸客死当涂,葬于当涂李白墓不远处(一说在四川安岳县城南1.5公里的安泉山麓),巧应了范传正“异代诗流同此路”的谶语。另一方面,李白墓也历经沧桑。

修葺与膜拜

自墓建成到清光诸四年(1878),共修葺了12次。1938年遭到日本侵略军的炮火轰炸,太白祠焚塌,祠后李白墓基被毁,范传正所撰刻的墓志铭石碑也难幸免,墓地杂草丛生,成为一片废墟。文革期间,红卫兵曾要挖墓掘尸,经当地农民奋力保护,才留下了这座名冢。

1979年以来,安徽省文物局和马鞍山市、当涂县政府先后拨款100多万元,将李白墓、太白祠及其它遗迹重新修葺一新。祠堂中央有李白晚年塑像,四壁镶嵌了十余通碑刻。其中有按范传正撰文的墓志铭拓片新刻的石碑,有李白的《临终歌》全文,还有历代文士所作墓志诗文画像的石刻。李白墓前所立石碑“唐名贤李太白之墓”据说为杜甫手书,石碑为清代所立。

顺太白祠而下,可达“十咏亭”。亭中刻有李白歌咏当涂山川风物的十首诗。亭前有石桥、荷塘,整个墓地各建筑与自然景观相映成趣。每年前来凭吊、游览、寻幽的文人骚客、旅游观光者数以万计,成为当涂引以自豪的名胜古迹游览胜地。

衣冠冢的故事

在离青山李白墓20公里的采石矶上,还有一座李白衣冠冢。传说李白晚年常来江边的矶头上,饮酒赏月,对江吟诗。在一个皓月当空之夜,醉时跳江捉月,沉于江中。尸体漂于青山,葬于青山,其衣冠被江上渔夫捞起,葬于采石镇内。1972年被迁葬于采石矶上。墓前碑刻“唐诗人李白衣冠冢”几个大字,既苍劲有力,又隐飘逸脱俗之气,为现代著名书法家林散之手书。

山下有太白楼一座,初为唐代纪念李白常游采石矶而建。李白衣冠冢与太白楼,吸引了历代游人。许多诗人骚客游此,常将李白投江捉月的传说故事加以发挥,仿佛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之死,只有按传说故事的结局才符合李白的归宿。

最具代表性的要算宋代诗人梅尧臣诗:

“采石月下逢谪仙,

夜披锦袍坐钓船。

醉中爱月江底悬,

以手弄月身翻然。

不应暴落饥蛟涎,

便当骑鲸上青天。”

采石矶上的李白衣冠冢,太白楼和青山的李白墓、太白祠构成了一实一虚相互映衬的独特的墓葬人文景观,共属李白墓所引发的墓葬文化组成部分,是无可非议的,也为历代所认可的。

赵朴初撰楹

我国唐代大诗人李白卒于安徽当涂,并葬当涂青山之麓,除太白墓外,现新筑有太白祠、十咏亭、展藏馆等供游人参观游览。

游人进墓园,过小桥咏亭,入祠参观中就会见到廊柱门侧悬挂有一些楹联,这些楹联中有一联就出自佛学泰斗赵朴初之手。

1986年5月,赵朴初先生为墓祠集句并挥毫写下:

扬波喷云雷落笔摇五岳

举杯邀明月垂辉映千春

此楹联悬祠内李白像后两侧。李白像用汉白玉雕塑而成,塑像背对“山川河流”之画图,画额悬“太白高踪”一匾,匾上字乃舒同手笔。太白祠,字画、塑像、楹联、古碑与漆红圆柱方木斗拱高屋青山交相辉映,气势非凡,古意袭人。

“扬波喷云雷落笔摇五岳”,是说李白诗歌的气势磅礴,即赞李白诗歌简直如江海扬波,天阔云翻,风雷落地,而群山被摇撼。

李白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辞亲远游,南穷苍梧,东涉溟海”,行踪遍至半个中国,每至一处,他都要尽情歌咏,数十年里不知留下多少讴歌祖国山川河流的名篇佳作。他的诗,飘逸豪放,充满激情,又充满震天动地的气概,《梦游天姥吟留别》就是一例:“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淡淡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扇,訇然中开。”这诗多有气势!它跌宕起伏,排山倒海一般,读这诗,我如蹑手蹑足地随诗人行走在天姥山中,我的耳边如有泉声的轰鸣,眼前又似有群山起伏的峦壑,我的脑中恍惚映出一个飘逸狂放的诗翁。

“五岳”分指河南的嵩山,山东的泰山,陕西的华山,湖南的衡山,山西的恒山,它们分别被称作中岳、东岳、西岳、南岳和北岳,这五岳,山势巍峨,连绵起伏,可它们虽是雄浑却敌不过李白的诗笔,李白的诗笔能让它们移山倒海。

“笔摇五岳”出自李白“江上吟”一诗,李白称赞屈大夫“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现在赵朴初先生引用来赞颂李白了。

“举杯邀明月,垂辉映千春”。这是从李白《月下独酌》中集出的句子,集“举杯邀明月”可能有多种用意。李白曾有首妇孺皆知的诗:“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读赵朴初先生这一联语,人们就会油然想起这首诗,人们就会思念起翘首明月、酒醉蹒跚的诗人,李白已在千多年前就离我们而去,可他那些“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诗作,和“安得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刚直不阿精神却将照耀千秋万代。

楹联犹存,赵翁已逝,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21:0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