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雷大乡 |
释义 | 雷大乡位于甘肃静宁县中南部,西与双岘乡接壤,南于李店乡毗邻,东于庄浪县赵敦乡相依,北于威戎镇为邻,为纯山区。静秦公路纵穿全乡,交通比较便利。总面积96平方公里。辖18个行政村,119个村民小组20343人。该乡党委、政府先后被县委、县政府授于“文明乡镇”、“安全文明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一等奖”等荣誉称号。 经济概况农业境内海拔较高,雷大梁成为全县南北地形、气温的分界线。粮食作物以冬小麦、玉米、谷子、洋芋为主,经济作物以胡麻为主。果园面积4万多亩,挂果1500亩,占耕地面积的54.8%。果品收入达0.6439亿元,占农业生产总值的85%,产业收入占农民收入的90%。主要品种有红富士、秦冠。由于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所产苹果着色好,品质优,耐贮藏,深受省内外顾客的喜爱。 雷大乡人多地少,气候阴湿。乡党委、政府立足乡情,因地制宜,在瞄准市场的基础上,以建设静秦公路绿色经济增长带为契机,坚持一手抓小康建设一手抓扶贫开发,并把二者统一于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中,坚定不移地做大做强果品产业。依靠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资源,雷大乡把果品产业做为推动全乡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主导产业,不断扩大果园栽植面积。其中,2005年以前累计完成果树经济林8273亩,并全部开挖果带、覆膜、树干套袋,由于管理到位,成活率达到95%以上。 多种经营雷大乡在产业结构调整工作中以“点上示范,面上推进,综合增效”为总体思路,不断强化辐射带动。形成雷大乡绿色经济增长带14公里,涉及柴岔、屈岔、合岘 、张局等7村19社,并扩展延伸到新义、兴坪2村;一次性栽种苹果苗木3273亩,拉通了静宁南北山区的产业断档现象,真正形成了一个果品产业链,被市上列为重点工程。果园栽植的异军突起,打破了村域界线的分割。按照“宜杏则杏,宜果则果,宜梨则梨”的原则,因地制宜,科学布局,一次性栽植优质红富士苹果1818亩10万株,早酥梨1090亩6万株,优质大接杏365亩2万株。为了有效解决群众当年增收问题,在产业带内落实套种西瓜400亩,蔬菜300亩,豆类250亩,药材100亩。示范园区发展以屈岔、下马整村推进为依托,屈岔、谢吕2村为支点,把4村建成了优质大接杏示范园,一次性栽植大接杏2270亩,户均达到2.5亩,并以合岘、张局、陈局、下马为重点,集中连片栽植黄金梨524亩3万株,早酥梨500亩3万株,把集中和零星栽植相结合,建成新义、黎沟、兴坪苹果示范基地,完成栽植红富士苹果3206亩。以赵沟、杨沟、马湾、秀锦为基地栽植干果花椒1800亩,同时间作套种坑种洋芋、豆类、瓜果经济作物1800亩,使长远效益与短期效益相结合。以合岘、雷大等6村为重点,种植牧草6000亩,积极发展养殖业,扶持和创办了下马村“汉秀养猪场一个”,年销售商品猪160头,仔猪68头,销售收入达13.2万元,实现利润2万元。在党支部书记陈汉秀的示范带动下,全乡目前生猪存栏1.4万头,良种率达95%。 养殖业一举成为该乡群众脱贫致富的又一新亮点。在发展农业经济的同时,雷大乡党委、政府牢固树立抓发展就是抓项目,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意识,切实把项目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建成屈岔、雷大等砖厂5处,年产石灰石7.2万吨的雷大石料厂乡办企业1个。现在全乡基本上形成了乡有主导产业、村有特色产业、户有增收项目、数村一品,规模进程的产业化新格局。 经济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2585.53万元,粮食播种面积3846.11万亩,粮食总产6707吨,财政总收入190.7万元,财政支出190.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50元。 …… 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075元。 社会民生该乡党委、政府上争下筹,多方筹措资金,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对全乡中小学校进行改扩建。2002年-2003年,共投入资金150万元,新建新坪、梁岔、谢吕、麻峡、下马5村标准化小学。一次性修建中心小学教室宿舍及教委办公室24间432m2。大大改善了中心小学和教委的办公条件。同时,对全乡中小学中的6所 D级小学校舍进行排危,其中教室排危面积14间560m2,宿舍17间272m2。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得到了全县乃至全市的重视。3年内,先后由平凉市中医院、市人行捐赠课桌凳100套,乡政府配套100套,谢吕村群众捐赠50套。针对学校教育设备滞后的状况,县教育局捐赠文体教学用品20余(台)件。在改进教学仪器中乡政府累计投入资金20多万元,有效地解决了学生上课难问题,极大地改善了雷大乡的办学条件,使全乡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