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五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释义

§ 自然地理

1、地理位置

保护区位于山西省蒲县、隰县交界处,范围在东经111°8′—111°18′,北纬36°23′45″—36°38′20″之间。

2、面积范围 五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总面积20617.3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8185.06公顷,缓冲区面积5216.18公顷,实验区面积7216.06公顷。东以磨沟村(隰县、蒲县县界)为起点,沿洪永线公路至斗角沟口,再向南至山神庙梁(海拔1569.5米处),沿梁到张公庄村西,经阳窑、毛岔、克城后沟、青寸沟到鹿场,经柳卜凹村、侯家沟村东、佃沟沟心到马武村西,再沿老虎凹、刘仙村、辛窑、道角、李子坪、芦崖底至背家坡;南从背家坡起,沿梁到冯南庄村后大梁,经泰山顶沿梁到山底,顺河床到曹洼村后大梁;西以曹洼村村后大梁起,沿梁经牛旺头、大疙把村到磁窑河,沿流水线到穆洼村,经杏树梁、杨家垣、百腰、大麻子垣,沿流水线至辛庄村,经洞沟河到井子坡,沿沟到周家山、韩家疙瘩,经隰蒲县界(蛇盘兔)沿梁至尖山(海拔1708处),经背庄到深家沟口;北从深家沟口沿洪永线公路至磨沟村(隰县、蒲县县界)止。 [1]

2、地质地貌

五鹿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吕梁山脉的南段,吕梁山脉主脊线纵穿全境,地表组成物质主要有寒武纪和奥陶纪的石灰岩,页岩,石炭纪和二叠纪的沙页岩,局部地区覆盖着第四纪黄土,该地区地形多变,山势险要,峰峦叠嶂,沟大谷深,主要山峰有尖山,红军寨,沙冒顶等,主峰五鹿山位于保护区西部,海拔1946.3m,最低处下庄水库海拔1135m,相对高差811.3m。

3、水文 五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五鹿山自然保护区的河流属于黄河一级支流——昕水河流域,由于草木茂盛,森林覆盖率高,水源涵养好,所以地表水源充足,流量相对稳定,水质清澈,流量 0.5-0.8m3/s,侵蚀模数为每平方公里120-140吨,水质无污染,所含矿物质主要含有碳酸钙,氟氧离子含量为7.5mg/L,还含钠,钙,钾,镁,铁等元素,PH值7.6. 途经下庄水库,大宁县后注入黄河. 本区地下水可分为碳酸盐岩类岩溶水和碎屑岩,变质岩类裂隙水,一般有较大范围的补给汇水区,调节能力强,流量比较稳定。

4、土壤

五鹿山自然保护区土壤呈明显的垂直分布,在区内自上而下土壤类型共分棕壤,褐土,草甸土,山地草甸土4个土类,7个亚类,15个土属,27个土种。

1)棕壤:集中分布在海拔1800-1850m以上山区,垂直分布于山地褐土之上,土层较厚,有80-120cm.腐殖质含量很高,PH值为6.2-7.0,有未分解和半分解的植被落叶层,呈棕褐色,厚度1-18 cm,土壤肥力高,保水透气性能良好,在本区有3个土属,6 个土种。

2)淋溶褐土:主要分布于境内中山上部,垂直分布在棕壤和山地褐土之间,一般多出现于海拔 1600m以上,土层厚35-80 cm,土壤PH值为6.5-7.5,有粘粒淋溶聚集作用,土壤侵蚀微弱,自然肥力较高.本区有5个土属,8个土种。

3)褐土性土:主要分布于海拔1200-1500m之间,为低中山和土石山根,阴坡分布于1350-1700m 之间,土壤特点为腐殖质含量偏低,PH值为6.5-7.2之间,粘粒较强,有部分分化石砾,侵蚀程度较小.在本区有3个土属,6个土种。

4)褐土:主要分布于农田和海拔1350—1650m之间的低中山区,土壤特点为腐殖质层比较厚,PH值为6.8-8.1之间,粘粒较强,有部分分化石砾,侵蚀程度较小,在本区有1 个土属,3个土种。

5)石灰性褐土:是碳酸盐淋溶不彻底的一个褐土亚类.通体有石灰反应,淋溶层碳酸钙含量大于3%.底土有明显钙积层.褐土主要分布于五鹿山保护区的各河流二级阶地,山间盆地,黄土台垣,平缓的洪积扇下部均有大片分布.土壤特点为有机质,全氮及代换量较低,PH值为8.1-8.3之间,粘化过程强,有明显的粘化层形成,在本区有1个土属,2个土种。

6)浅色草甸土:主要分布于本区昕水河河床,河谷地带,多与耕种浅色土接壤,稍含石沙砾,表层土壤厚为0-20 cm之间,PH值7.5,土壤肥力较低,有机质含量低,颜色较浅,在本区仅有1个土属,1个土种。

7)山地草甸土:在本区五鹿山顶峰有零星分布,多与耕种浅色土接壤,稍含石沙砾,表层土壤厚为0-20 cm之间,PH值7.5,土壤肥力较低,有机质含量低,颜色较浅。在本区仅有1个土属,1个土种。

5、气候

五鹿山自然保护区位于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区,是东南区季风的边缘,受海拔、地形和森林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与省内同纬度地区相比,气温偏低,变幅较大,空气湿度偏高,形成典型的山地气候,其特点是夏季炎热多雨,多为东南风,冬季寒冷,盛行西北风。年平均气温8.7℃,极端最高气温36.4℃,极端最低气温-23.2℃。一月份平均气温-6.7℃,七月份平均气温26.7℃;大部分地区等于和大于10℃的积温2600-3000小时,无霜期150-180天。

本区日照充足,全年太阳辐射总量116—138千卡/cm2,年日照时数2400-2700小时。降水量年均500-560mm左右,最高899.5mm(1958年),最低346.4mm(1965年),基本能满足林木生长需要。年平均相对湿度55.6%。雪期,冻土期为90天左右,初雪期11月上旬至中旬,冻土期开始于11月下旬,次年3 月上旬开始解冻,年最大冻土深达107cm。

§ 植物资源

1、植被概况 五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五鹿山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地带性植被是落叶阔叶林.地处华北平原西部边缘与黄土高原东部边缘交错区,植被类型具有明显的过渡性。因此本区的落叶阔叶林属于该类型的西部类型。这些特征正是被褐马鸡选择为栖息地的主要因素,正是这些植被为褐马鸡提供了食物资源和生长繁殖的生活环境,和典型的落叶阔叶林相比,建群种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 Koidz)只有2~6m高,枝下高常不足1m,阔叶树种有杜梨(Pyrus betulifolia Bge.),山楂(Craraegus pinnatifida)等旱生种类非常普遍。

北京花楸(Sorbus discolor (Maxim.)Maxim.),五角枫(Acer truncatum Bge.),山核桃(Juglans cathayensis Dode),鹅耳栎(Carpinus tureazaninowii Hance.)等阔叶树种只能生长于沟谷地带或沟底溪流两侧,表明本区环境湿度减小的特点,灌木及灌丛植被分布范围广,分布面积所占总面积比例也较之东部高。酸枣灌丛(Form .Zizyphus jujuba var.spinosa),荆条灌丛(Form .Vitex negundo var.heteophylla),黄刺枚灌丛 (form .Rosa xanthina),绣线菊灌丛(Form .Spiraea trilobata) ,沙棘灌丛 (Form .Hippophae rhamnoides subsp, sinensis),锦鸡儿灌丛(Form. Caragana pygmaea) 均属有刺的灌丛,这些灌丛耐瘠薄,耐寒冷,耐光照。灌草丛植被主要是:荆条——白羊草,黄刺枚——白羊草等;高海拔地段也有银腊梅——苔草,绣线菊— —苔草等。

庭院栽培及经济林树种有杨,柳,榆,槐,桃,杏(Prunus armeniaca L.),李,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Mill.) Swingle)等.苹果园,梨树园等也有栽培。低海拔区耕作制度为两年三熟,生产玉米,小麦(Triticum acstivum L.).山区(分布最广)耕作制度为一年一熟,生产谷子(Setaria italica(L.)Beauv.),大豆(Glycine max(L.)Merr.),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等杂粮。

五鹿山野花--牛蒡尽管五鹿山在局部地段保持了一些原始植被的特征,但现状植被以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为主。其中,油松林,白皮松林和华北落叶松林所占面积较大,是褐马鸡的主要栖息地类型。

五鹿山种子植物449属,按照中国种子植物分布区类型可知,五鹿山植物区系组成具有明显的北温带性质,菊科,蔷薇科,豆科,毛茛科等五鹿山分布的几大科都是北温带性植物,北温带分布属最多,占中国同类属数的60.56%,其次是旧世界温带分布和东亚分布属较多,分别占全国同类属数的39.47%,38.36%,表现了这些分布区与本区的相关关系.温带分布属不仅占本区全部属数的48.09%,而且占中国同类属数的49.48%.而热带分布属所占的比例很低,仅占本区属数的18.83%,为全国同类属数的5.86%,这主要是泛热带分布属延伸到亚热带至北温带的属,分布到五鹿山,种类急剧减少。

2、植物概况:

五鹿山共有种子植物933种,分属于431个属,91个科.其中种类最多的是菊科(112种),其次是蔷薇科(66种),豆科(53种),毛茛科(54种),禾本科(43种). 以上五个科所有的种类占本区种类的33.99%,本区植物含属较多的科为菊科(65 属),禾本科(27属),蔷薇科(21属),唇形科(20属),豆科(19属),合计占所有属数的33.85%。此外还有伞形科(15属),毛茛科(l4属),十字花科(14属),百合科(l1 属),石竹科(l1属).以上这些含10属以上的科中的属占所有属数的43.88%,其它含10属以下的科占所有科的90.29%。

§ 动物资源

五鹿山保护区内分布的脊椎动物共有252种。其中两栖动物7种,爬行动物11 种,鸟类199种,哺乳动物35种。在野生动物种有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动物32种,山西省重点保护的动物14种。

1、鸟类: 褐马鸡

五鹿山保护区的观察资料汇总,初步确定保护区内的鸟类种类有199种。本区已调查清楚的146种鸟类,隶属34科。占山西省鸟类328种的44.51%。

在146种鸟类中,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种,即黑鹳(Ciconia nigra),褐马鸡(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金雕(Aquila chrysaetos);

国家Ⅱ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24种:

如大天鹅(Cygnus Cygnus),猎隼(Falco cherrug),游隼(Falco peregrinus),灰背隼(Falco columbarius),红脚隼(Falco vespertinus),燕隼(Falco subbuteo),黄爪隼(Falco naumbarius),红隼(Falco tinnunculus),红角鴞(Otus scopus),雕鴞(Bubo bubo),纵纹腹小鴞(Athene hoctua),长耳鴞 (Asio otus),短耳鴞(Asio flammeus),鸢(milvus(migrans)lineatus),苍鹰 (Accipiter gentiles),雀鹰(Accipiter nisus),松雀鹰(Accipiter vivgatus),大鸑(Buteo bemilasius),普通鸑(Buteo buteo),毛脚鸑(Buteo lagopus),草原雕(Aoila rapax),乌雕(Aquila clanga),白尾鹞(Circus aeruginosus),白头鹞(Circus melanoleucos)。

省级保护动物有13种:

苍鹭(Ardea cinerea),池鹭(Ardeola bacchus),金眶鸻(Charadrius dubius),四声杜鹃(Cuculus micropterus),小杜鹃(Cuculus poliocephalus),普通夜鹰(Caprimulgus indicus),蓝翡翠(Halcyon pileata),星头啄目鸟(Dendrocops canicapillus),黑卷尾 (Dicrurus macrocercus),褐河乌(Cinolus pallasii),红翅旋壁雀(Tichodroma muraria),贺兰山红尾鸲(Phoenicurus olaschanicus),红腹红尾鸲(Phoenicuncs erythrogaster)等共14种。

从居留类型看,有留鸟45种,占鸟类总数的22.61%;有夏侯鸟45种,占鸟类总数的22.61%;有冬候鸟17种,占鸟类总数的8.54%;有旅鸟39种,占本区鸟类总数的19.60%。其中褐马鸡,山鹛(Rhopophilus pekinensis),山噪鹛(Garrulax davidi),黑头鳾(Sitta yillosa),贺兰山红尾鸲(Phoenicurus alaschanicus)等为中国特产鸟类。

2、兽类:

五鹿山自然保护区共有哺乳动物35种,占全省兽类总数71种的49.30%。兽类中有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5种,即金钱豹(Panthera pardus),原麝(Moschus moschiferus),水獭,林麝和青鼬(Martes flavigula);省级重点保护动物1种,为小麝鼩(Crocidura suaveolens). 五鹿山自然保护区内分布的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共有18种,其中两栖动物7种,占全省两栖动物13种的53.85%,爬行动物11种,占全省爬行动物20种的55%。

3、昆虫

五鹿山自然保护区内的昆虫资源种类大约有800种。根据省森防站1983年完成的《山西省森林病,虫,天敌名录图册》中的调查采集情况进行统计可以看出,在五鹿山保护区内常见的昆虫种类主要有:直翅目的华北蝼蛄(Gryllotalpa unispina),同翅目的斑蝉(Oncotympana maculaticollis) ,大青叶蝉(Cicadella viridis),松大蚜(Cinara pinea) ,梨园蚧(Quadraspidiotus perniciosus),半翅目的红角辉蝽(Carbula crassiventris) ,绿异蝽(Urostybis sp) ,鞘翅目的黑绒鳃金龟 (Maladera orientalis) ,铜绿丽金龟(Anomala corpulenta) ,红缘天牛(Asias halodendri) ,云斑天牛(Batocera hineolata) ,二点钳叶甲(Labidostomis biounctata) ,杨叶甲(Chrysomela populi) ,大绿象(Chlorophanus grandis) ,黑白象(Curculio distinguendus),鳞翅目的白杨透翅蛾(Paranthrene tabniformis) ,马尾松斑蛾(Campylotes desgodinsi) ,油松球果小卷蛾 (Gravitarmata margarotana) ,松梢小卷蛾(Rhyacionia pinicolana) ,松叶小卷蛾(Epinotia rubiginosana) ,松斑螟(Dioryctria splendidella) ,揪蠹野螟 (Omphisa plagialis) ,绵山天幕毛虫(Malacosoma rectifasua),油松毛虫 (Dendrolimus tabulaeformis),红腰绿尺蛾(Hemithea aestivaria) ,桦尺蛾 (Biston betularia) ,山枝子尺蛾(Aspitates geholaria) ,栎纷舟蛾(Fentonia ocypete) ,鹿蛾(Amata sp) ,尘白灯蛾(Spilarcta obliqua) ,柳裳夜蛾 (Catocala electa) ,珠灰蝶(Lycaeides argyrognomon) ,膜翅目的松扁叶蜂 (Acantholyda pinivora)等。

§ 科学研究

五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五鹿山位于临汾盆地之西,相传尧时就有“草本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丰登”的说法。战国时期,《管子 地员篇》(公元前475—221年)有关山地垂直分布以及阴阳坡的差异也和五鹿山植被分布基本一致。1876,1879,1880,1884年,俄国人G..N.Potanin多次来山西采集标本;1905—1908年,1914年,美国人F.N.Mcger多次来山西采集标本;法国传教士E.Licent先后7次来过山西采集大量植物标本,存放于法国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及天津北疆博物馆(改天津自然历史博物馆)等部分活动涉足五鹿山。王作宾先生曾于1933—1935年在晋南北进行植物调查,刘继孟先生1934年调查植物植被工作也到过五鹿山。

1949年后,崔友文先生,中国林科院宋朝枢先生先后去过五鹿山考察和采集植物标本。1970年代,北京林业大学(原北京林学院)罗菊春教授全面考察了五鹿山生态地理环境和森林资源。山西大学王福麟等调查了五鹿山褐马鸡的分布范围及栖息地,发表了《褐马鸡居留地变迁与环境演替》(山西师大学报,1989)。1980年代,山西师范大学毕润成等考察了五鹿山的植被类型和分布规律及白皮松林生态地理特征,发表了《五鹿山地区主要植被类型和分析》(山西师大学报,1988)。山西省生物研究所的刘焕金等调查研究了五鹿山的褐马鸡种群特征和栖息地生态。

1985—1988年由山西省林业厅等单位组成"山西植被研究组",对五鹿山植被作了全面的调查。1984—1986年,《临汾地区国土资源》课题组对五鹿山土地资源类型、森林植被、动植物资源及区系进行了研究。1990年代,北京师范大学的郑光美等对五鹿山的褐马鸡进行了研究,发表了论文《山西五鹿山地区铁矿开采对褐马鸡活动的影响》(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9)。

1997年以来,山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晋东南学院、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等把五鹿山自然保护区作为教学实习基地。山西师范大学师生在五鹿山采集植物标本3000余份,群落调查作样方1000多个。21世纪以来各大院校、研究院所进一步对五鹿山动植物资源、生物多样性、褐马鸡及其栖息地保护等开展了研究。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1 12:0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