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京族哈节
释义

§ 简介

京族哈节京族主要聚居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市的万尾、巫头、山心三个小岛上,地处我国大陆海岸线最西南的部位,与越南隔海相望。

哈节是京族最隆重的节日,也称“唱哈节”。“哈”是京语译音,含有“歌”的意思。各地京族哈节日期不一样,或农历六月初十,或八月初十,或正月十五。各地都有专门用于哈节活动的建筑物——哈亭。京族哈节活动由祭祖、乡饮、社交、娱乐等内容组成。关于哈节有不少民间传说,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传说称:古代有位歌仙来到京族三岛,以传歌为名,动员群众起来反抗封建压迫。她的歌声感动了许多群众。后人为了纪念她,建立了“哈亭”,定期在哈亭唱歌传歌,渐成节俗。各村的哈亭是节日活动的中心。

节日活动历时3日,通宵达旦,歌舞不息。周围各族群众亦来共同欢庆。唱哈的主角有3人,男歌手1人,称“哈哥”,专司抚琴伴奏,两位女歌手是“哈妹”,一个持两块竹板,另一个拿一只竹梆,击节伴奏,轮流演唱。歌的内容有民间传说、哲理佳话、爱情故事等。锣鼓声中常有少女登台献舞,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头顶天灯舞”。舞者头顶瓷碗,碗上叠盘,盘子里点燃蜡烛,同时两手端着酒杯,杯中也各有蜡烛一根。歌舞时三根蜡烛闪闪不灭,若有多人共跳此舞,则满眼烛光闪烁,美丽动人。京族哈节经过近五百年的发展演进,京族哈节是京族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

哈节是京族人民一年之中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之一。“哈”或“唱哈”,京语即唱歌之意,哈节就是歌节。哈节的具体日期因地而异。防城各族自治县的?尾、巫头两地在农历六月初十,山心是八月初十,红坎是正月十五。节期一般为三天,通宵达旦,娱神娱人。哈节在哈亭内举行。哈亭位于村边,以上乘木料建成,坚固美观。哈亭正堂设有神台,上供全村共同敬奉的神位(如“镇海大王”、“陈朝上将”等)和祖先牌位。哈节活动可分为四个程序:首先是迎神,其次是祭神,再次是入席和唱哈。“唱哈”是哈节的高潮,所占时间最长。有“哈哥”、“哈妹”调琴击梆配唱,曲调有30余种;唱的有叙事歌、劳动歌、风俗歌、颂神歌、苦歌、情歌等。“听哈”者以8人一桌入席,一边饮宴,一边“听哈”,其乐融融。最后一个程序是送神。送完神,历时数天的哈节才算结束。

§ 起源

京族哈节哈节是为了纪念海神公的诞生。京族人以海洋渔业生产为主,信奉海神。每年都要到海边把海神迎回哈亭敬奉,祈求人畜兴旺,五谷丰登。

"哈"是京语译音,含有"歌"、"请神听歌"的意思。关于哈节有不少民间传说,其中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传说称,七八百年前,京族人民在封建统治者压迫下,生活穷困潦倒,苦不堪言。于是上苍派一位歌仙下凡,来到京族三岛,以传歌为名,动员群众起来反抗封建压迫。其歌声委婉动听,听者纷纷仿学,这就是京族人民能歌善舞的由来。她的歌声感动了许多群众。后人为了纪念她,尊其为歌祖,称之为歌仙,并建立了"哈亭",定期在哈亭唱歌传歌,渐成节俗,流传至今。

§ 主要活动

京族哈节哈节前,京族人家家户户打扫门亭,里里外外布置一新,哈节那天,全村男女老少穿着节日盛装,聚集在哈亭内外,举行迎神、祭祖和"唱哈"等活动,非常热闹。

各村的哈亭是节日活动的中心。哈亭选用上等木料,有独特的民族形式,其建筑形式古朴、美观、繁简各异。屋顶的屋脊正中塑有双龙戏珠的吉庆形象装饰,哈亭内分左、右偏殿和正殿。正殿设有京家人信奉的诸神神座,殿内的柱子上都雕写着具有民族习俗特色的楹联或诗词。较大型的哈亭内,祭祀场地两侧设有阶梯形的宾客坐席,这是专供村里辈份最高、为修建此哈亭和筹办哈节捐资捐物者所设立的。座次的顺序,也是以贡献功绩的大小从高到低论定。

京族哈节活动由祭祖、乡饮、社交、娱乐等内容组成。节日活动历时三至五天,通宵达旦,歌舞不息。周围各族群众亦来共同欢庆。整个节日活动过程,大体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京族哈节1、迎神:在"唱哈"前一天,集队举旗擎伞抬着神座到海边,遥遥迎神,把神迎进哈亭。把所养的"象"(其实就是猪)赶到哈亭绕行三周。然后留到半夜杀掉,由主持"哈节"活动的头人组织参加"哈节"乡饮,听哈的人(即有资格入席的人按先后次序登记在本子上,每年轮到排在最前的一定人数,为"哈头"筹办祭品。)各养一头大猪,养时要把猪洗得白白净净,不得弄脏,也不能咒骂,称为"养象"。到了节日,看哪个养的猪最大就选他的,这头猪用以祭神之后,只分八斤猪肉分给众人吃,其余的由"养象"户自行支配。

2、祭神:祭神的具体时间为节日的当天下午三点钟左右。祭祀仪式开始后,首先由主祭者带领人们迎接来自海上、天宫各位神灵、祖先进入神位,读祭文,紧接着是向诸神敬酒和献礼。在祭祀之后进行娱神的过程中,表演内容不但穿插了人们喜闻乐见、反映生活情趣的古诗词演唱、历史故事说唱等,还要唱"进香歌"、跳"进香舞"、"进酒舞"、"天灯舞"等。

1)、 《进酒舞》

舞者在劝慰神灵饮酒的《进酒舞》中,反复以双膝微颤的三角步进退往复于神案前,同时双手在胸前表演从小指依次轮指带动手腕转动的"轮指手花"和两手互绕、手指轮转拉开的"转手翻花"等柔美舞姿,以表达京族少女对诸神的爱戴和崇敬。

2)、 《采茶摸螺舞》

京族哈节《采茶摸螺舞》从情歌"舞采茶"演变而来。歌舞中"桃姑"们(女舞者)用各种模拟采茶和捕捞螺丝的动作在歌声陪伴下翩翩起舞,把人们的思绪忽而带到绿茵葱茏的茶林,忽而又引向碧波喧嚣的海边,共同分享姑娘们摸螺捉虾的喜悦。整个表演像一首充满浓郁乡土气息的抒情诗,使人陶醉。此外,按京族古老习俗:未婚的男女青年,若各自制作的木屐大小、样式和花纹都同样的话,那么这对青年男女即被认为是获得天意撮合的夫妻。为此,京族民间便演变出述说为获得"天意撮合"的名分,恋人便私下"串通"花屐的大小、式样与花纹,使"巧合"成为现实的《对花屐》舞蹈。这些充满生活情趣的舞蹈,不但达到了"娱乐神灵"的目的,而更重要的是使人们真正获得了身心的愉快和精神上的享受。

3)、 《灯舞》

京族哈节在《灯舞》中,舞者头顶瓷碗,碗上叠盘,盘子里点燃蜡烛,同时两手端着酒杯,杯中也各有蜡烛一根。载歌载舞时,三根蜡烛闪闪不灭,若是群舞,一片烛光闪烁,煞是好看。《灯舞》的结束开启了亭内外人们与咏队歌声的闸门,如潮的歌声此起彼伏,还逐渐加入着由近及远的人声和笑声,形成一曲曲人间的祥和之音飘向广阔的夜空。

3、入席、听哈:祭神毕,入席饮宴与听哈,称为"坐蒙"(又称"哈宴"),每席六至八人。酒肴除少数由"哈头"供应外,大部分由各家自备,每餐由入席人轮流出菜,且边吃边听"哈妹"唱歌。妇女只是捧菜上桌,不能入席坐。妇女、儿童均在"哈亭"外边听歌。"唱哈"是"哈节"的主要活动项目,"唱哈"的主要角色有三人,即一个男子叫做"哈哥",又称"琴公",两个女子叫做"哈妹",又称"桃姑"。主唱的"哈妹"站在"哈亭"的殿堂中间,手里拿着两块小竹片,一边唱一边摇摆着敲,伴唱的"哈妹"坐在旁边地上,两手敲打竹制的梆子和之。"哈妹"每唱完一句,"哈哥"就依曲调拨奏三弦琴一节。如此一唱一合一伴奏,直到主唱的"哈妹"困倦了,转由另一个"哈妹"出来主唱,"唱哈"要连续进行三天。歌的内容有民间传说、哲理佳话、爱情故事等。

京族哈节

4、送神:"唱哈"完毕就送走了神灵。送神时必须念《送神调》,还要"舞花棍"。送神后整个"哈节"的仪礼便结束了。

哈节期间人们还进行其他活动,不善唱歌的男子们也不甘于让姑娘们专美于前。于是,斗牛、比武、角力竞赛等也随之展开,成为哈节上极富特色的重要节目。

§ 传承价值

京族是我国唯一的海洋民族。哈节是京族唯一的本民族传统节日,每年都隆重庆祝,以祭祀神灵、团聚乡民、交际娱乐为主要内容。经过近五百年的发展演进,京族哈节是京族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通过了解京族哈节迎神、祭神、唱哈、乡饮、送神的全部过程,从中可解读哈节作为海洋文化的积淀。

§ 参考资料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http://www.chinaich.com.cn/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http://drama.sysu.edu.cn/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http://www.ihchina.cn/main.jsp

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http://www.chinayigou.com/news-admin/Article/zt/whyc/xwbd/

§ 相关词条

京族哈节   吴桥杂技  锡伯族西迁节   天桥中幡    沧州武术   鄂伦春族古伦木沓节

§ 相关链接

1.  http://www.fcgrb.com/news/20080713/fcgbdxw/204718.htm

2.  http://www.china.com.cn/culture/zhuanti/whycml/2007-06/08/content_8362439.htm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1 17:3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