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五通神
释义

§ 简介

五通神

五通神是一个类似于财神的神。五通神自古以来就被视为财神,旧日民间盛行於今天举行「接路头」的仪式。 据说只要有五通神光顾,那户人家就有吃不完的粮食,粮仓与瓶瓶罐罐就总是满满的。但是五通神的具体形象谁也描述不出来,只说家里出现的蛇类或其他很少在家里出现的动物都是五通神的化身,还有人把遗传上有问题出生的象白种人那样的人说成是五通神所生。

“五通神”,又称“五郎神”,是横行乡野、淫人妻女的妖鬼,因专事奸恶,又称“五猖神”。来历复杂,一说指唐时柳州之鬼;一说是朱元璋祭奠战亡者,以五人为一伍;一说为元明时期骚扰江南、烧杀奸淫的倭寇。总之,五通神为一群作恶的野鬼。人们祀之是为免患得福,福来生财。遂当作财神祭之。五通神以偶像形式在江南广受庙祀。路神内涵奇奥、源头最古。

§ 其他介绍

其他介绍

另外几种看法如下:五通神:中国传说中的五个淫魔,据说在南方作祟,曾经有“北狐南五通”的说法,五通神经常到人家中找寻美貌女子。其实,五通神也被称为五显神,是泰山之神的五个儿子。《聊斋志异》中有一些关於五通神的记述。

中国传说中的五个淫魔,据说在南方作祟,曾经有“北狐南五通”的说法,五通神经常到人家中找寻美貌女子。其实,五通神也被称为五显神,是泰山之神的五个儿子。

宋代有五圣信仰,后来又有五显、五通、五道、五盗、五子、五路等名目。至于他们的来历有许多传说,其中比较可信的一种是说五代时,有一伙强盗结义为兄弟,靠抢劫发了财,后来良心发现,以未能尽孝道为憾。于是找了一位贫困至极的老太太奉为母亲,事事甚孝,言必听之。他们从此改恶从善,死后被人供奉香火,屡显灵异。明代五通神祀中必有一老妪,就是这五个强盗的神祠。所以尽管名目甚多,大概都是从这一信仰演变出来的。同时又由于这五位强盗十分富有,又有钱又能做一点善事,于是便被人们当作财神来供奉了。

“五通神”,又称“五郎神”,是横行乡野、淫人妻女的妖鬼,因专事奸恶,又称“五猖神”。来历复杂,一说指唐时柳州之鬼;一说是朱元璋祭奠战亡者,以五人为一伍;一说为元明时期骚扰江南、烧杀奸淫的倭寇。总之,五通神为一群作恶的野鬼。人们祀之是为免患得福,福来生财。遂当作财神祭之。五通神以偶像形式在江南广受庙祀。路神内涵奇奥、源头最古。

解:酉为幕贵,为偏神也,酉为五通,课得不备乃是有缺之象,又丁为单象,雀可类化为午,断案中大量将天官直接还原地支参与象的演绎,此点我们需要重视。午为月将,取将字,雀乘酉字,“将”,“酉”两字相和为一“酱”字,且酉为水之败地.故曰:又坏你一缸酱。丁神灵灵,故丁主怪异坏物,课中有酉丑拱起巳字,地盘为卯为门户,故说巳蛇临门,故主蛇入宅。酉又为兑,兑为少女也。故主侵淫少女。以亥类化为小孩,亥有两课相同称为不备,有独足之象也,又亥之地盘遁旬干为丁,为丁马,为行路,亥又乃为自刑绎马,又亥在乾位,为右足,故有右足重叠之象,故失左足,可惜具体哪只脚没有文中没有交代。

§ 历史沿革

五通神

五通神到了清代又被改为五路神,原来五路神还有另一个身份。据说元末有一何五路,为抵御外寇而死,人们因此祀他为神,名 " 五路神 ",又有人说五路神实为五圣神,或曰五通神,在康熙年间汤斌毁禁上方山五通寺以後,民间不敢祀五通神,故改其名为路头而祀之。这名称又和民间流传的五路财神不同, 但原理是相似的. 一般以此路头为古五祀中的行神,所谓五路乃东西南北中也;财货无不凭路而行,故人们以行神为财神.关键不在通,而是易经以五为鬼,财即是鬼。

五通:旧时乡村中供奉的神道名。亦称“五圣”、“五显灵公”、“五郎神”。本是兄弟五人,唐代已有香火供奉,庙号“五通”。民间认为是凶神。唐柳宗元《龙城录.龙城无妖邪之怪》:“柳州旧有鬼名五通,余始到,不之信。一日因发箧易衣,尽为灰烬。余乃为文醮诉于帝,帝恳我心,遂尔龙城绝妖邪之怪,而庶士亦得以宁也。”又郑愚《大沩虚佑师铭》:“牛阿房,鬼五通,专觑捕,见西东。”宋洪迈《夷坚丁志.江南木客》:“大江之南地多山,而俗禨鬼,其神怪甚佹异,多依岩石树木为丛祠,村村有之。二浙江东曰五通,江西闽中曰木下三郎,又曰木客,一足者曰独脚五通,名虽不同,其实则一。”清褚人获《坚瓠八集.毁淫祠》:“苏俗酷尚五通神,供之家堂。楞伽山鼓乐演唱,日无虚刻,河南汤公抚吴,严为禁止。乙丑九月公往淮上,值神诞,画船箫鼓,祭赛更甚于昔。公归闻之,立拘僧至,将神像沉于河。茶筵款待,一概禁绝。”

§ 流传传说

很早以前,东阳出南门,画水江畔,塔东山下,住着十几户人家。他们起早摸黑,男耕女织,靠勤劳的双手,逐渐把自己的家乡建成了象模象样的小村庄。他们以农为业,几乎每年都要受到旱魔的袭击,快到口的庄稼眼巴巴的被旱魔烤焦,快到口的粮食被旱魔夺走。他们决心齐心协力建造一口山塘灌溉农田,抵御干旱。于是在塔东山下的半山腰(下田坤)筑了一道塘塍决心把山水拦住。但是,也许是地点选的不对,化了全村几年心血建成的山塘蓄不住水,到了夏秋季节,原来绿油油的禾苗还是被干旱晒焦了头,田地龟裂,造成粮食颗粒无收。

村民们正在唉声叹气一筹莫展的时候,被云游四方经过这里的“五通神”知道了这一难处,有意为这里的村民们出一点力,办点好事。于是在塔东山东侧的石壁的一个山洞里住了下来,与村民们一起分析“下田坤”山塘蓄不住水的原因,指出“下田坤”没有来路水,坝塍不高,这是蓄不住水的主要原因。决定另选坝址再造山塘。“五通神”对村民们说:“我住的那个坑口造坝比较合适,水脉长,水源比 ‘下田坤’要好,而且坑口两边山势比较陡峭,又是石壁,造坝省工省力,造好后保证能满足农田灌溉的需要。”于是和村民们一起挑石筑坝。“五通神”这一天挑着两块巨石往坑口坝上赶,爬上几十级“长踏步”,来到“彩岭”这一平缓地段,正想歇一歇,换换肩,由于辛劳过度,一个踉跄跌倒在地,两块巨石滚落在两边,而“五通神”的一个巴掌刚好印在那个正在建造的山塘上,所以形成了现在这个巴掌形的山塘水库。而两块巨石,一块落在“长踏步”一侧,一块落在“下田坤”原来那口山塘里。由于“五通神”与村民们共同努力,山塘很快造好了,并蓄满了水。人们为了纪念“五通神”,把这口山塘称为“小天宫”,把“五通神”住的山洞称为“五通洞“。从此以后,虽然南山脚一带的四乡八邻每逢干旱,到处都是禾苗干枯,但是唯独塔东山下一片葱绿,稻穗沉甸甸的,年年有个好收成。原因就是因为有了‘小天宫”可以抵御干旱。并且等到“小天宫”快要放完水的时候,老天必然是旱情停止,下一场透雨。这时“小天宫”的水又满了,因此这个永不干涸的“小天宫”的美称也就越传越远了.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和感谢“五通神”,朴实的村民们每到逢年过节,就会抬着“猪头、鹅”到“五通洞”去拜祭“五通神”。一直延续至今。

扶危济困的五通神

传说中的五通神是一位扶危济困、救助穷人的天神。只要他光顾那户人家,那户人家的锅里就有吃不完的饭,那户人家的粮仓及装粮食的瓶瓶罐罐就总是满满的。

这一天,五通神来到一个村庄,只见村口坐着一个老婆婆和一个小男孩。小男孩拉着老婆婆的手哭个不停:“奶奶,我饿,我饿呀.……”。老婆婆伸出瘦骨嶙嶙的手抚摩着孩子的头,压抑住自己肚子也咕咕叫的情绪,无可奈何的安慰着孩子:“别哭,孩子,等一会也许好心人就会来了,好心人会给我们一点吃的,哪怕是一点残菜剩饭,你就能熬过一阵子了。”孩子还是摇着老婆婆的身子哭喊着:“不,我不嘛,我们不是等了好几天了,怎么还没有一个人给我们饭呀?我饿,我饿……”。

五通神听着一老一少的哭喊,忍不住就走过去,问他们是哪个村庄的人,为什么坐在这里。老婆婆告诉他,他们就是这个村庄的,孩子的父母原来都给财主家干活,父亲累死了,向财主家借钱安葬,还不起钱,财主要孩子妈去抵债做小老婆,孩子妈不从投河自尽了。剩下婆孙俩,已经好几天揭不开锅没吃饭了。因为村里家家都穷,虽有好心的邻居也帮不上忙,只好坐在这里盼过路的好心人给一点吃的或者施舍一点钱买米充饥。五通神听了老婆婆的叙述,心想这么可怜的一老一少我不帮忙还有谁需要我帮忙呢?想着就从怀里摸出二个霉干菜夹心的麦饼对孩子说:“别哭了,孩子,这是我带在路上吃的,先给你们充充饥吧。你们回家去好了,我保证你和奶奶天天有吃的,也许你们到家后正有一锅饭等着你们吃呢?”五通神边说边扶起了坐在地上的婆孙俩。听了五通神的话,他们还不知道站在面前的就是家喻户晓的五通神,老婆婆半信半疑的对五通神说:“好心人,你把自己路上吃的省给我们吃,我们会感激不尽的,可是你说我们回家天天都会有吃的,除非五通神光顾,我家哪有米做饭呢?”五通神说:“回去吧,相信我,好心会有好报的。“在五通神的劝说下,婆孙俩一步一回头的向五通神道谢,互相搀扶着回家去了。

婆孙俩回到家里,立即赶到锅灶间揭开锅盖,一看,嗬,一锅米饭正冒着腾腾热气,飘出阵阵的饭香,引得小男孩直流口水。而飘出的阵阵饭香引得左邻右舍都前来观看,啧啧称奇,询问老婆婆哪来的米饭。老婆婆就把在路口遇上好心人的事讲给乡亲们听,乡亲们听了都说:“那肯定就是五通神了,要不然哪来得米饭呢?“老婆婆才知道路上遇到的就是五通神,忙不迭的与孙子一起跪在门口对着刚才遇见五通神的方向拜了又拜,然后与乡亲们一起分享锅里的米饭。说来也真奇怪,锅里的饭明明快吃完了,可是用锅铲铲几下,锅里又冒出热腾腾米饭,直至众乡亲们吃饱为止。

§ 历史记载

五通,又称五显、五猖、五相公等,是江南地区民间信仰中重要的神灵之一。光绪《归安县志》载:“湖俗淫祀,最信五圣,姓氏原委,俱无可考。但传其神好矮屋,高广不逾三四尺,而五圣夫妇将佐间以僧道共处,或塑像,或绘像,凡委苍空园及屋檐之上、大树之下,多建祀之。” 康熙朝汤斌在《奏毁淫祠疏》中论述:“苏松淫祠,有五通、五显、五方贤圣诸名号,皆荒诞不经,而民间家祀户祝,饮食必祭。妖邪巫覡创作怪诞之说。愚夫愚妇为其所惑,劳不可破。苏州府城西四十里,有楞伽山,俗名上方山,为五通所踞几数百年。” 鲁迅在《朝花夕拾•五猖会》一文中记:“其一便是五猖庙了,名目奇特。据有考据癖的人说:这就是五通神。然而也并无确据。神像是五个男人,也不见有什么猖獗之状;后面坐着五位太太,却并不‘分坐’,远不及北京戏园里界限之严谨。其实呢,这也是殊与 ‘礼教’有妨的,——但他们既然是五猖,便也无法可想,而且自然也就‘又作别论’了。”直到现在太湖渔民还普遍敬奉五相公和他们的五位夫人。传说这五个神灵系一胎所生,也主管太湖的鱼类。他们的庙宇分布在这些地方:大相公庙在无锡石埠;二相公庙在独山;三相公庙在龙门;四相公庙在洞庭西山;五相公庙在壬子港。渔民不光常常到这些庙内去拜神烧香,而且每家在家堂内也贴有五相公、五夫人的神象,时时祭拜。相传五相公的诞辰为五月初五,所以,在端午节这一天渔民也祭拜五相公像。

据典籍,五通神的神名在明代时就不佳了。冯梦龙所辑《情史•五郎君》载:“杭人最信五通神,亦曰五圣。姓氏原委,俱无可考。相传其神好矮屋,高广不逾三四尺,而五神共处之,或配以五妇。凡委巷,若空围大树下,多建祀之,而西泠桥尤盛。或云其神能奸淫妇女,运输财帛,力能祸福,见形人间。” 《情史》里记载了五个与五通神相关的故事。故事大意都是五通神私通人妇或人女,并赠与这些女性的丈夫或父母为数不少的财帛。《情史•五郎君》第五条记高邮李申之妇“为五郎神所据”的故事。“妇欲得金步摇、金爵钗,向神索取”,五通神至苏州太守府行窃,被钟馗和门神所伤。李申之子毛保“遂买大匹纸三幅,从画工图写一钟馗、两金甲神,雄毅非常,到家揭之于门。五郎见之,凛然遂不敢入……与妇呜咽而别,自此杳然。”这条故事里,五通神不仅多情而且善盗。这样看来,五通神是个级别不高(为钟馗和门神所伤,更像鬼,而非神)的邪神(淫人妻女、偷盗),他们的好处大约只有能给人以财帛这一项了。那么,为何民间对五通神还热情地信仰和崇拜呢?笔者以为《民间诸神》对五通的记载已经给出了答案。

“五通财神。宋以来,民间所奉财神,有五显神和五通神,说法各异。大致上,以五显神为人神,说是有兄弟五人为神,宋代封王,因其封号第一字皆为显,故称为五显;五通则为妖鬼,其形象各地所说不一,因常作祟人间,民间因畏而惧之,每每祀以为神。五显神曾被封为五通候,世人遂谓五通即五显,其实两者在原本上还是有所区别的。明以来,江南还有祀五路神的,清以来也称之为财神。五路,一说是元代人,姓何,名五路,因御寇而死,民间因以祀之;一说取出门五路皆得财之义。后来,他的名字又与五显、五通相淆,因而世间又有所谓‘五路财神’之说。”

§ 起源

关于五通神的起源,五通神实际上是民间鬼信仰的凝结形态之一。理由之一是五通名称虽相同,但各地传闻不一。大概以徽州婺源的五通神为正宗;有的地方虽供奉五通神但不知其姓名来历;浙江黄岩地区认为五通神原是南齐柴姓兄弟五人;钱塘地区认为五通神姓林,能保佑林姓宗人登科;绵竹地区认为五通神是宋萧永福的一胎五子;苏州地区认为五通神是陈朝黄门侍郎顾野王的五子。 这些不同的传闻似乎可以说明五通神实际上来自民间对鬼的信仰。民间的鬼信仰一向纷繁复杂,每一地区都有各自不通的鬼信仰,所祭祀的鬼的名目不可胜数。因为信仰的是鬼,也就很难说清这些鬼的来历,大概只求其不要危害民众便好。民间的鬼信仰由来已久,周代各等级祭祀都有厉鬼,汉代民间秋天祭祀厉鬼,都是为了让鬼有所依,不再为害人间。澧阳巫祝到宋代犹称五通为云霄五郎,山魈五郎。理由之二是柳宗元的《龙城录》提到:“柳州旧有鬼名五通,余始到,不之信。一日偶发箧易衣,尽为灰烬。余乃为文醮诉于帝,帝恳我心,遂尔龙城绝妖邪之怪,而庶士亦得以宁也。” 可见在唐代,鬼信仰和五通信仰仍然是有联系的。理由之三是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明令自京都到地方州县及里社皆祭祀为明朝打天下而忘的无后者,因人多无考,按五人为伍,于各地所立尺五小庙,处处血食,以示尊崇,使鬼有所归,不失祭享,可不作灾厉害民。此种小庙,俗谓五圣庙。每逢树头花间、鸡埘豕圈稍有灾殃,民人以为是五圣作祟。 当然,五通神并非源于朱元璋此举,但古人的思维是具有相似性的,也许我们所说的五通神也是在类似的情况下诞生的。当然,不能排除明初的这些五圣对五通神的民间流传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这些一定不会是决定性的影响,因为五通神早在唐代就已经定型了。《鲁迅全集》注释“五通神”:“旧时南方乡村中供奉的妖邪之神。唐末已有香火,庙号‘五通’。据传为兄弟五人,俗称五圣。” 可见,五通神虽然源于民间的鬼信仰。但在唐末,五通神已经有正式名号,被大范围地祭祀了。还有一个问题是关于这一群体神为何是“五”个?笔者以为,大约和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说有关。由于五通神是源于民间的鬼信仰,由来已久。所以受到五行说的影响也是很自然的。“五”在古代是个极数。“在这种五行观念的影响下,‘五’变成了中国古代数字中最具有神秘性的数字之一。” “以‘五’为‘极数’。崇尚‘五’的观念流传至今。其实,这种观念是属于全人类的一种原始思维,起源于一只手指之数。”

袁珂先生的《中国神话传说词典•五显神》条载:“《三教搜神大全》卷二:‘五显公之神在天地间相与为本始,至唐光启中乃降于兹邑。……先是庙号上名五通,大观中始赐庙额曰灵顺,宣和间封两字候,……理宗改封八字王号:第一位显聪……第二位显明……第三位显正……第四位显直……第五位显德……’按五显神盖即东岳泰山神之五子,其中第三子为炳灵王,炳灵王即《南游记》所写华光天王,亦即《三教搜神大全》所记灵官马元帅,俱为火神。五显庙初名‘五通’,故五显神即五通神。然五通乃妖邪之神,非五显之比,盖皆民间流传之讹变。”

比较《民间诸神》和《中国神话传说词典》的记载,其中很明显的一个区别是关于“五显”、“五通”的先后、正邪之别。《民间诸神》认为“五显”为“人神”, “五通”为“妖鬼”;《中国神话传说词典》认为“五显”之名先有,“五通”之名后有,但“五显神即五通神”,而且是正神。两者的第二个区别是《民间诸神》认为“五显”和“五通”都是民间信仰的一部分,也就是所谓的“淫祀”;而《中国神话传说词典》则将“五显”或“五通”归于道教,而且是被唐宋统治阶级所承认的神灵,并非民间的“淫祀”。笔者以为,“五显”与“五通”基本上是等同的;而对他们的祭祀则有一个从典祀向淫祀蜕变的过程。

《西湖游览记》载:“华光庙,载普济桥上,本名宝山院,宋嘉泰间建。绍兴初,丞相郑清之重修,以奉五显之神。亦曰五通、五圣,江以南,无不奉之,而杭州尤盛,莫详本始。……五显神,在里仁坊内。元元统二年建。元末毁,国初王端云重建。正统中,吴玄理、赵道纯复拓大之;又毁,郭廷辅重修。五显者,五行之佐也,无姓氏可考。宋时赐号,一曰显聪昭圣孚顺福善王、二曰显明昭圣孚信福顺王、三曰显正昭圣孚智福应王、四曰显直昭圣孚爱福惠王、五曰显德昭圣孚信福庆王。五王封号,皆有‘显’字,故谓之‘五显庙’云。”

显然,明代的《西湖游览记》也认为“五通”即“五显”。而且“五通”或“五显”神至少在唐代就开始正式以“五通”或“五显”之名被列入典祀的范围,而宋代则是对其崇信最盛的时期。可见,唐宋之时的“五通”或“五显”确实是正神而非民间“淫祀”。但从元末开始,五通或五显神似乎沦为了民间“淫祀”。因为从元末开始,五通祠不断地遭到禁毁。到了明代,伴随着佛道两教与其他宗教的日益兴盛,私建的寺观祠廊逐渐增多,对国家财政、社会控制和社会风气的影响日益增大,在这种情况下,中央政府和地方官员进行毁“淫祠”活动以遏制私建、私祭之风,解决“淫祠”存在和兴盛引起的各种问题。所以,就出现了引文中所述的屡次毁、建五通祠的现象。清代康熙朝,更是出现了著名的汤斌毁淫祠事件,他所针对的淫祠主要就是“五通”祠。

因为五通神的神品逐渐恶劣,自然也就被驱逐出正神的行列了。所以到了明清,五通神只能作为民间淫祀之神而屡次遭到禁毁。所以,现在仍在民间流传的五通神起源于民间的鬼信仰,而定型于唐代。在唐代,五通神是五位能恩泽一方的正神,宋代还曾正式受封。但从宋代开始,五通神的形象与佛教中五通仙的形象在流传过程中发生了交融。受五通仙的影响,五通神开始沦为邪神。至明清,五通神成为只在民间祭祀中出现的不登大雅之堂的淫祀之神,并屡遭禁毁。

(神名)邪神也。龙城录曰:‘柳州旧有鬼,名五通。余始到,不之信。一日偶发箧易衣,尽为灰烬。乃为文醮诉于帝,帝恳我心,遂尔龙城绝妖邪之怪。’武林闻见录曰:‘嘉泰中大理寺决一囚,数日,见形狱吏云:泰和楼五通神虚位,某欲充之,求一差檄,言差充某神位,得此为据可矣。如其言,经数月,人闻楼上五通神日夜喧哄。吏乃泄前事,为增塑一像,遂寂然。’按,今委巷荒墟多建矮屋,绘版作五神像祀之,谓之五圣。畱青日札云:即五通神也。或谓明太祖定天下,封功臣,梦阵亡兵卒千万请恤。太祖许以五人为伍,处处血食。命江南家立尺五小庙,俗称为五圣堂。然则五圣与五通不同矣。陔余丛考三十五曰:‘钮玉樵谓五通起于明祖,则未必然。按夷坚志,刘举将赴解,祷于钱塘门外九里西五圣行祠,遂登科。为德兴尉,到任奠五显庙。知为五圣之祖祠也。则五圣之祠,宋已有之。七修类稿又谓五通神即五圣也。然则五圣五显五通,名虽异而实则同。夷坚志所载,韩子师病祟,请客以符水治之。见五通神销金黄袍,骑马而去。(中略)如此之类,不一而足。而陈友谅僭号,亦在采石五通庙。则五圣者,宋元已有之。而非起于明祖矣。’

§ 文献记载

《龙城录》曰:‘柳州旧有鬼,名五通。余始到,不之信。一日偶发箧易衣,尽为灰烬。乃为文醮诉于帝,帝恳我心,遂尔龙城绝妖邪之怪。’

《武林闻见录》曰:‘嘉泰中大理寺决一囚,数日,见形狱吏云:泰和楼五通神虚位,某欲充之,求一差檄,言差充某神位,得此为据可矣。如其言,经数月,人闻楼上五通神日夜喧哄。吏乃泄前事,为增塑一像,遂寂然。’按,今委巷荒墟多建矮屋,绘版作五神像祀之,谓之五圣。

《畱青日札》云:即五通神也。或谓明太祖定天下,封功臣,梦阵亡兵卒千万请恤。太祖许以五人为伍,处处血食。命江南家立尺五小庙,俗称为五圣堂。然则五圣与五通不同矣。

《陔余丛考》三十五曰:‘钮玉樵谓五通起于明祖,则未必然。按夷坚志,刘举将赴解,祷于钱塘门外九里西五圣行祠,遂登科。为德兴尉,到任奠五显庙。知为五圣之祖祠也。则五圣之祠,宋已有之。七修类稿又谓五通神即五圣也。然则五圣五显五通,名虽异而实则同。夷坚志所载,韩子师病祟,请客以符水治之。见五通神销金黄袍,骑马而去。(中略)如此之类,不一而足。而陈友谅僭号,亦在采石五通庙。则五圣者,宋元已有之。而非起于明祖矣。’

郑愚《大沩虚佑师铭》:“牛阿房,鬼五通,专觑捕,见西东。”

宋洪迈《夷坚丁志.江南木客》:“大江之南地多山,而俗禨鬼,其神怪甚佹异,多依岩石树木为丛祠,村村有之。二浙江东曰五通,江西闽中曰木下三郎,又曰木客,一足者曰独脚五通,名虽不同,其实则一。”

清褚人获《坚瓠八集.毁淫祠》:“苏俗酷尚五通神,供之家堂。楞伽山鼓乐演唱,日无虚刻,河南汤公抚吴,严为禁止。乙丑九月公往淮上,值神诞,画船箫鼓,祭赛更甚于昔。公归闻之,立拘僧至,将神像沉于河。茶筵款待,一概禁绝。”

[1]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19 2:3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