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七曲山
释义

§ 景区简介

七曲山

自古以“东依梓林,西枕潼水”得名的川北梓潼,素有“蜀道南大门”之称,建筑辉宏。七曲山大庙始建于晋,是当地百姓为纪念晋代张亚子而立的“亚子祠”,元初,张亚子被封为“文昌帝君”后,在此建造“文昌宫”,后经元、明、清三代多次扩建,形成了一组结构宏伟、体系完整的古迹建筑群。由于大庙在布局上,依山造势,显得极其宏伟壮观,古建筑、古柏、古道、九曲潼水互相辉映,既为祭祀圣地,又是风景名胜区。

位于绵阳市梓潼县城北郊的七曲山大庙,是川西北地区著名的风景名胜区。这里,山势雄奇,峰回路转,巍巍庙宇,依崖而立,乔木垂荫,风光秀丽,素有“蜀道明珠”之称。唐代诗人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描述的“五丁开山”的故事就发生在此。

整个大庙一万二千多平方米,为文昌宫和关帝庙的总称,由23座不同时期的建筑群所组成七曲山大庙较完整地展现了从元代到民国各时期的建筑风格,是研究我国古建筑史的珍贵实物资料,现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

§ 历史渊源

七曲山

这座始建于晋朝的庙宇,在历经唐、宋、元、明、清数代修造和扩建以后,如果仅就表象而言,不过是四川北部地区现今保存较好的一组结构颇具气势、体系较为完整的古建筑群而已,但作为中华文昌文化的发祥地,它的价值就有了“唯一”的概念。

清咸丰年间的《梓潼县志》说,“文昌灵应祠在七曲山顶,即梓潼庙,俗称大庙。”,“神姓张,讳亚子。其先越西人,因报母仇徙居是山,自秦伐蜀后,世著灵异。宋、元历封辅元开化司禄宏仁帝君。”

《辞海》梓潼帝君的条辞则这样说:“梓潼帝君,道教所奉的主宰功名、禄位之神。传说姓张名亚子,居蜀七曲山,仕晋战死,后人立庙纪念。唐、宋屡封至英显王。据道教传说,玉帝命梓潼掌管文昌府和人间禄籍,故元仁宗延佑三年(公元1316年)加封为辅元开化司禄宏仁帝君。按传说梓潼原是人,死后被封为神,同天上文昌星无关,但后来经乩坛一番制作,并在元代加封,与文昌星合而为一,即成文昌帝君。”

于是,中国尚文的历史便开始有了“北有孔子,南有文昌”的说法。按照唐朝武则天以来,历代科举制度以其强大无比的统摄威力,使得中国知识分子在科考晋阶的前夜,一定会想到去文昌宫拜祭文昌帝君。这也是中国各地文昌宫和观音殿、关帝庙一类,看似宗教,实际却更能迎合民俗而广布,且存量最多的根本原因之一。梓潼七曲山大庙便是这一文化的祖庭。

七曲山大庙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梓潼城北10公里的川陕公路边,是全国文昌帝君的发祥地,故又称帝乡。

大庙最初叫“亚子祠”,是为纪念晋代张亚子的。张亚子究竟是什么人?说法不一。有的说他侍母致孝,仕晋战死;有的说他为民行医,深受爱戴;也有的则把他说成是神仙一类人物。建祠以后,自唐至元,累封至“梓潼宏仁开化文昌帝君”。小小的祠宇也扩建成了一座大庙,有宫殿楼阁23处。这些建筑或建于元朝,或为明清遗物。[1]

§ 地理位置

七曲山

七曲山位于梓潼县城北,古称“尼陈山”。地理坐标北纬1°41′51″,东经105°11′34″,主峰海拔861.5m。天宝十五年,唐玄宗幸蜀途经此山时,侍臣中有人留下了“细雨霏微七曲旋,郎当有声哀玉环”的诗句,从此“七曲”之名便名扬天下,更是被道教誉为“天下第九座名山”。

七曲山风景区位于剑门蜀道风景名胜旅游区之南端,金牛古蜀道纵贯南北,整个旅游区沿山脊成带状分布,占地面积29.3平方公里。旅游区距省会成都150公里,与科技城绵阳相距仅45公里,交通便利快捷。[1]

§ 建筑设计

七曲山大庙旧称“文昌宫”,是“文昌帝君”张亚子的专庙。自元代开始,历经明清两代不断扩建,才成为现在的规模,整个殿宇楼阁共二十三处。其结构谨严,布局有序,廊腰缦回、曲折。

其结构谨严,布局有序,廊腰缦回,曲折自然,雕梁画栋,莫不精工,为蜀中少有的古建筑群。庙内还存有罕见的大铁铸造像、铁铸花瓶等珍贵文物。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张献忠曾将大庙认作“家庙”。

七曲山风景区以文昌文化发祥地和全国最大的纯古柏林享誉海内外,有以古蜀道、古皇柏、古建筑、古文化为主体的人文景观50多处,文化底蕴极为深厚。七曲山大庙是海内外文昌宫观之祖庭,在一千多年的造神运动中,张亚子由人到神被历代皇朝追封至“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素有“北有孔子、南有文昌”之说。七曲山大庙现存元、明、清古建筑23处,被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誉为“古建筑博物馆”,它既像人间王府,又似天上宫阙,199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发源于文昌祖庭的洞经音乐因谈演“文昌大洞仙经”而得名,随着文昌帝君的声名远播,它走出庙堂,根植民间,不断吸收各地各民族的音乐营养,发展成为一种古老的民俗音乐,聆听这一韵味高雅的“钧天妙乐”,不仅能陶冶人的情操,更能颐养人的身心,洞经音乐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全人类宝贵文化遗产”。[1]

§ 基础设施

七曲山古柏

占地400余亩的中国最大的纯古柏林拥有古柏2万余株,最老的“寿星”皇柏有2100岁,最年轻的“寿星”潘家柏也已200岁高龄。如今,新植柏林成片与古柏林区相连,形成了一条10多公里的“绿色长廊”,完整的古柏生态遗存受到了国家的重视,新老柏林区被林业部批准为“七曲山国家森林公园”加以重点保护,2004年又被省林业厅列为“四川省翠云廊古柏自然保护区”。据美国林业科学家测定,一公倾柏树一昼夜分泌的挥发性杀菌素是松树的6倍,能产生大量的负氧离子,人在呼吸净化过的空气后,能增强免疫力,延缓衰老,因此,七曲山风景区无疑又是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为了让具有独特、唯一价值的文化旅游资源展示出它迷人的魅力,近年来七曲山风景区先后投资近亿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景区功能,强化宣传营销。随着景区知名度和美誉度的不断提高,前来观光朝圣的游客络绎不绝,2005年共接待中外游客51.6万人次,其中台湾、日本等地海外游客3.01万人次,实现旅游直接收入达2750万元。

§ 主要景点

时雨亭

时雨亭

民国二十年,也就是1931年,梓潼全境连续大旱无雨,当时县长黄汝霖,率全城官绅把文昌帝君接到县城,建坛求雨。他们为什么要向主文运的文昌帝君求雨呢?因为梓潼人以为文昌帝君张亚子,最早供在善板祠的雷神庙里,先祖传说张亚子又是蛇神,蛇神就是小龙,不管是雷神,还是蛇神,他们都管降雨。梓潼又是文昌故里,他不会眼睁睁地看着乡亲父老受煎熬吧。说也奇怪,求雨求到第五天,果然降了大雨,于是人们就修了这座“时雨亭”来纪念文昌帝君。把头仰望,这时雨亭就象一张硕大的荷叶,当阳光从古柏的空隙中,洒落在那绿色的琉璃瓦上时,墨绿色的荷叶上面就会滚动着晶莹闪亮的露珠。

白特殿

白特殿

白特殿及风洞楼依崖而建,重楼叠阁,因殿内后 壁有石洞(俗名风洞)而得名。白特殿在风洞楼之下, 因石洞前有文昌帝君的坐骑自特而命名。该殿始建于 明代洪武八年(1375),殿堂外形为重檐卷棚顶,前 檐制作望柱,后檐以山作壁,具有独特的南方园林风格。相传文昌年轻时乘白特(又称”四不像”)由风洞 去长安求学,与姚苌为友。《历代神仙鉴》追封白特为鸣邪真神,风洞上方有石刻文昌传说图四幅。

瘟祖殿

瘟祖殿

瘟祖殿始建于明初,乾隆三十一年(1766)重建, 光绪年问维修,建筑面积96平方米。粱架结构简练,式 样别具一格,体现出南方园林建筑特色。殿内瘟祖乃文 昌帝君之化身,他右手持如意,左手形似鹰爪。相传文 昌帝君在敕法台曾降服五瘟,专司”收瘟摄毒、扫荡污 秽“之职,保佑人畜兴旺,五谷丰登。文昌又被尊为瘟 祖,乾隆四十四年(1779)始崇祀瘟祖,举行秋祭,于 是兴起了八月秋季庙会。

启圣宫

启圣宫又叫圣父殿,是明代建筑。殿内供奉的这尊塑像,就是张亚子的父亲,叫张隆祖,他生于二月十一日。宋元皇帝封他为“显庆慈佑裕令德王”,佛教封他为“证果长寿王菩萨”,道教封为“储真衍庆天尊”,民间百姓也十分崇拜他,尊称他为张公。旧时每年正月十二,都要在县城举行文昌出巡的民俗活动,圣父与文昌一起,乘坐八人大轿,身着白蟒袍,出巡下山,接受百姓的顶礼膜拜。桂香殿

桂香殿

桂香殿为明代初年蜀王府建,建筑面积312 46平方米。殴前有4株 极为珍贵的丹桂,相传植于南宗淳祜年间秋月红蕊绽放,馨香浓郁, 有九里香之美名。文昌桂香殿与。蟾官折桂”齐名,成为科举仕子祈求获 禄折桂之所。殿内文昌及侍从天聋地哑等实·己、铸铁像趋手写实,形象生 动,有颇高的文物艺术价值。殿内左壁有清代文昌壁画和《阴骘文》石 刻,阴骘文被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收人《世界圣典垒集》,还译为日、法、 朝鲜文,在国内外流传。[1]

百尺楼

步入大庙正门,便是明代替为“西蜀名楼”的百尺楼。楼高3层共100尺。此楼当时据说堪与荆楚名楼岳阳楼和黄鹤楼媲美,后毁于火,今楼乃清雍正十年(1732年)重建。建于山顶的天尊殿,更是宏伟壮观,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艺术十分珍贵的实物资料。

铸像

启圣宫

大庙里有10尊明代铁质铸像,最大的文昌帝君像高达4.7米,重30吨;8尊陪侍像高6尺,各重万斤。这些造像体态匀称,工艺精湛,为川中所少见。表现了我国古代高超的铸造技术和造型水平。

大庙中原有张献忠像,绿袍金面,甚为威武,清时给绵州知州安洪德所毁,今又重塑。据说张献忠领兵入川至七曲山,见庙内奉把的是文昌帝君张亚子,就说:“你姓张,咱也姓张,就与你联了宗吧!”因而把文昌庙改为太庙。“大”“太”相通,以后就叫大庙了。

翠云廊

大庙外古柏森森,翠浪如云。这就是饮誉海内外的古蜀道翠云廊。它始于秦汉,完备于明清。虽历尽千古沧桑,仍枝繁叶茂。它们的姿态奇异:有的主干挺拔,铁骨嶙峋,其刚直不阿的品格俨若泰山,所以人们叫它“泰山柏”;有的盘根错节,同根并干,形同连理,于是人们叫它“夫妻柏”;有一棵巨柏,膊干倾斜,形成既可躲雨,又可遮风的树腔。传说刘禅亡国后,被俘去洛阳途中曾在树身下躲过雨,故人们称此树为太子柏,又称阿斗柏。最为珍奇的是应梦仙台侧那株晋柏,周身无皮、无枝、无叶,却老当益壮,相传为张亚子所植。

闻名遐迩的翠云廊古柏是怎么来的呢?传说三国时,张飞率兵过此,因天热酷暑难当,遂下令兵士植树遮荫。据说奇迹出现了,居然“上午植树,下午成荫”。当地百姓称为“张飞柏”。到了明代,剑州知州发动百姓在古驿道上遍植柏树数十万株,给后人造就了这条翠云廊,翠云廊上的古柏,是活着的历史文物,是稀世的自然奇观。

§ 文化生活

绵阳梓潼七曲山第1072届文昌庙会开幕

梓潼七曲山第1072届文昌庙会隆重开幕。文昌庙会因祭祀文昌帝君而得名,历经现在已经有上千年的风俗。自明朝把文昌祭典正式列入官祭以来,也已经有了近600年历史。本届庙会以文昌文化所涵盖的愿景需求为中心,为广大游客提供一个“为灾区祈福、为四川祈福、为祖国祈福、为明天祈福”的愿景平台,以此满足人们的愿求心理,充分体现“逛千年庙会,祈万古平安”的核心内容。

§ 景区评价

七曲山

七曲山大庙以古柏闻名,飞贯其中的川陕大道两旁,古柏挺秀、郁郁葱葱。主峰层林冠盖,四季常绿,疏条交映,幽雅静谧。山中一株“晋柏”虬枝粗干,宛若苍龙腾空,有“树王”之称,为古“翠云廊”之奇观。

七曲山风景区优美独特的景观不仅吸引了许多游客的眼球,也受到了影视界的青睐,已有《西游记》等32部影视片在此取景。同时,良好的服务风范也赢得了省文明委的认可,2004年被授予全省首批“省级文明风景旅游区”的殊荣。[1]

七曲山大庙是四川著名旅游景点。人们祈福感恩、祈求好运的愿景

2009年春节旅游黄金周(1月25日至1月31日)仅7天,梓潼县共接待游客14.37万人次,同比增长28%;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501.89万元,同比增长30%(其中,七曲山风景区接待游客4.3万人次,同比增长35%;实现旅游直接收入408万元,同比增长27%)。四川旅游受到5.12特大地震影响后,在周边部分县市区春节旅游经营下降的形式下,梓潼县旅游经营指标却呈明显增涨趋势。

该县春节旅游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有:一是今年春节景区为满足广大游客“祈福灾区、祈福四川、祈福祖国”的美好愿景,精心打造了6公里迎春祈福大道;二是以琉璃灯勾勒出来的文昌宫庄严肃穆;三是节日期间每天推出的文艺节目精彩纷呈;四是小吃一条街、商业展示区、旅游商品专卖,各种商品琳琅满目;五是县城与景区节日互动,县城的门前灯展、迎春电影、免费读书、万人登高、等精彩内容与景区相映成趣;六是各类祈福产品满足了人们祈福感恩、祈求好运的愿景心理。

除此以外,景区便利的交通、文明的服务也给四面八方的游客流下了极好的印象。七曲山风景区为了更进一步满足人们的愿景需求,已经开始着手准备传统的农历二月庙会。本届庙会将在迎春祈福的基础上,为广大游客提供更加全面的愿景服务、休闲观光服务和文化品味服务,让游客饱览胜境风光,满足祈福心愿。其中挖掘整理的文昌福祉慧根文化内容将更加丰富;千人民俗展演《文昌出巡》盛况空前;新近打造的民俗表演《大新花灯》原汁原味,具有极其浓厚的地方特色。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19 2: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