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埃尔因菲耶尼约坝 |
释义 | 埃尔因菲耶尼约坝 El Infiernillo Dam 概 述 埃尔因菲耶尼约坝位于墨西哥州和格雷罗州交界处的巴尔萨斯(Balsas)河上,距河口约70km。大坝为薄心墙堆石坝,最大坝高148m,水库总库容93.4亿m3。水电站总装机92万kW,年平均发电量30亿kW·h。工程主要目的是发电,其次是防洪。1964年10月第一台机组开始发电。 坝址处河段狭窄,大坝下游河流急剧地转向西南。基岩为第四纪砾岩,覆盖层厚8m。岩层倾向北东、倾角30°。主要断裂走向南北,倾向西,倾角75°,极少数断裂缝隙中被粘土充填。剪切区在右岸高程90~130m之间,厚度约为15m,大量的开挖方量在此处。两岸岩石渗透性很小,吕荣值大于20。工程位于墨西哥的地震高发区,同美洲大陆下的太平洋板块凹口相连。 坝址处流域面积1.08万km2,多年平均降雨量1023mm,多年平均径流量150亿m3,枯水期是从11月或12月开始,到次年6月洪水期开始时止。实测最大洪水流量为11000m3/s。一般洪水流量为4000~5000m3/s。水库最高水位176.4m,正常蓄水位172.4m,有效库容70.9亿m3,最小运行库容22.5亿m3。 枢纽布置 主要建筑物有大坝、厂房、溢洪道等。 薄心墙堆石坝坝顶高程为181m,坝顶长344m,坝顶宽10m,底宽608.2m,大坝体积550万m3。上游坝坡在高程106.50m以上为1∶1.75,在106.5m以下为1∶2.0,下游坝坡为1∶1.75。心墙两侧设有反滤层和过渡区。坝壳材料在内侧为碾压石料,外部为2m厚的抛石层,坝体积为550万m3。 左坝肩有3条直径为13m的泄洪隧洞。泄洪隧洞进口堰顶高程为154.0m,每条隧洞均设置有3扇7.42m×15.5m的弧形闸门,最大堰顶水头18.4m,总泄流量13800m3/s。隧洞断面是由城门洞型渐变到直径13m的圆形,反弧半径约72m,斜洞倾角48°。在隧洞末端利用滑雪式挑流鼻坎将水挑至河内,挑流鼻坎高程为57.0m,与洞首之间的高差为97m。 溢洪隧洞采用混凝土衬砌,总长约524m。在施工初期,这3条溢洪洞与右岸的2条直径各为9.2m和8m的隧洞一齐用作导流隧洞,导流流量为10000m3/s。 电站设于左岸,为地下厂房,其尺寸为长128m、宽21m、高40m,厂房内共安装有6台混流式水轮机,水轮机设计水头为101m,单机引用流量为194m3/s。开关站也布置在左岸,输电的平均电压为400kV。 工程施工 河流于1964年6月15日截流。施工导流是利用前面所述的5条导流隧洞完成的,上游围堰高70m,下游围堰高50m。 心墙在坝底和岸边插入岩体,在心墙轴线上设置一排帷幕灌浆,灌浆分两级,最终孔距5m,孔深100m。后发现表面渗透性相当大,故决定再钻15m深的钻孔,进行第三级灌浆,最终孔距2.5m。此外在低压下进行固结灌浆,孔距3m,孔深8m。在灌浆帷幕下游5m处,设置了孔径为7.5cm的一道排水帷幕。 筑坝的堆石为坚硬的闪长岩和硅化砾岩,来自大坝上下游料场、露天开关站和地下厂房的开挖。过渡区最大粒径7.6cm,从隧洞和地下建筑物的开挖取得。反滤层是从离坝址18km处的河床覆盖层中取得,最大粒径6mm。不透水心墙料,小部分利用大坝下游的残积土,大部分是从距大坝18km的洛斯·皮里斯高峡谷中取得。 大坝总填筑方量550万m3,其中堆石为470万m3。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