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中国直9武装直升机
释义

§ 机型简介

中国直9武装直升机

中国直9武装直升机,国产化“直-9”的进度和引进几乎同步:80年代,一边采用法国组件生产直-9,一边在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基础上开始逐步实现整机的国产化。1988年5月,直-9国产化总指挥部与有关部门签订了承包合同。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是总承包单位,用了3年多时间和其他90余家厂所协力攻关,终于取得重大突破。1992年1月16日国产化直-9(国产化率达到71.9%)在哈飞首飞成功。

直-9G 武装直升机,加强了装甲防护,可挂载“红箭-8”反坦克导弹,火箭弹(57-1型、90-1型),机炮等。该机于1988年10月首飞,1995年12月通过设计定型审查,1996年5月批准设计定型。

中国发展了该武装型,很明显是为了弥补陆军武装反坦克直升机严重不足的局面。包括在引进的“米-17”上加装火箭发射装置也是如此。在专用武装直升机投入使用以前,这中间有很大的空当。

§ 设计特点

中国直9武装直升机

直-9的旋翼系统由4片复合材料桨叶,星形柔性旋翼桨毂组成,其尾桨为涵道风扇尾桨,由一个桨毂和13片模锻的轻合金桨叶组成。

直-9的另一大特点是尾梁两侧装有平尾,平尾两端各有一块垂直端板,可以改变飞机的飞行性能。直-9的起落架为可收放的前三点双腔油-气减震轮式起落架,动力装置为2台透博梅卡公司的“阿赫耶”1C型涡轴发动机,单台功率为522干瓦。

直-9用途十分广泛,可完成物资运送、近海支援、海面救援、海空巡逻、护林防火、空中摄影和外部吊挂等多种作业。以此为平台,可根据用户的不同要求,改装成反坦克型、海上搜索与救护型、反潜型、侦察校炮型、通信型以及电子干扰型等特种用途的直升机。[1]

§ 相关参数

中国直9武装直升机

动力装置:两台“阿赫耶”1C自由涡轴发动机(国产化型“直-9”上为“涡轴8甲”),单台功率525千瓦(710轴马力)。

尺寸数据:旋翼直径11.93米,尾桨直径0.90米,机长13.64米,机身长11.44米,机高3.47米。

重量数据:空重1975千克,最大起飞重量3850千克,有效载荷1863千克,最大吊挂载荷1600千克。

性能数据: (总重在3850千克条件下)最大平飞速度306公里/小时,最大巡航速度285公里/小时经济巡航速度250-260公里/小时,倾斜爬升率7.7米/秒,垂直爬升率4.2米/秒,升限6000米悬停高度(有地效,标准大气)2200米,(无地效,标准大气)1050米,航程(标准油箱)860公里 (加装辅助油箱)1000公里。

§ 改进机型

直9武装型有直9W、直9WA,侦察型直9WZ三种型号。直—9系列各类型号:组装系列:多用途型;A系列:直—9A组装运输型、直—9A国产化运输型、直—9A通信指挥型、直—9A电子干扰型、直—9A侦察校射型;B系列:多用途运输型、警用型、缉私型、直—9S搜索救援型;C系列:鱼叉系统试验机、直—9C舰载型;G系列:直—9G攻击型、 直—9W武装型;新系列:增重型。[1]

§ 机型引进

中国直9武装直升机

1979年,中国原有的直5直升机由于性能落后而停产,直升机处于后继无机的状况。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航空工业与总参装备部共同组成直升机考察组先后到美国、法国和加拿大考察3周有关直升机及其发动机的生产现状、技术水平和销售情况,并选定美国贝尔公司的贝尔212/412与法国宇航公司的SA365N/N1“海豚”为重点考察对象。经过多方对比,后者具有技术比较先进、合同条件比较合理、价格相对便宜等优势,经部党组审定后上报国务院批准,引进法宇航公司的“海豚”直升机及透傅梅卡公司的发动机,并责成中航技公司与法国上述两公司签订转让生产许可权合同和生产合同。

此后,中航技又与法国有关机载设备公司分别签订了自动驾驶仪等六项关键机载设备的转让生产许可权合同和生产合同。接着,部决定直升机机身、旋翼等由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生产并负责总装和试飞,东安发动机制造公司负责主、尾减速器,保定螺旋桨制造厂负责主、尾桨毂,发动机由南方航空动力机械公司负责,燃油调节器由北京长空机械公司负责,减速器和发动机部分关键齿轮由中南传动机械厂负责。引进的六项关键机载设备也由兰州飞控仪器总厂等有关厂分工负责。

“海豚”直升机具备国际先进水平,飞行性能好,结构重量轻,有效载荷大,可靠性高,寿命长,维护方便。复合材料的覆盖面积占全机的80%以上。动力装置为两台520千瓦的涡轮轴发动机,体积小,重量轻,转速高,耗油低,性能好。而我方工厂的生产技术基础处于五六十年代的水平。先进的产品和落后的手段在哈飞形成强烈的对比。哈飞承担很大风险,利用贷款和自筹资金进行比较全面的技术改造,使其在一些主要专业上具备了生产80年代先进航空产品的能力和手段,为直9生产和国产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 国产机型

中国直9武装直升机

引进直9的目的就是为了吸收消化进而掌握国际80年代的直升机制造的先进技术、先进材料,使产品实现国产化。早在1982年中法合作生产的时候,中国便同步开始了直9国产化工作。

经过国家组织的直9研制总方案讨论会确定,国产化研制方案原则是:其战术技术指标原则上符合法国标准,先进行50架的机构内技术鉴定,在此基础上进行成件国产化,成熟一项鉴定一项,见效一项,合格后即可装机交付,完成国产化后进行综合试飞考核鉴定;国产化投资方向主要是原材料、锻铸件毛坯试制、第三方专利和测绘件、标准件研制、选装设备研制、机载设备研制以及试验、试飞、考核鉴定等。由此可见,国产化的更深远的意义在于通过国产化推动中国航空技术,特别是直升机技术的发展。

通过哈飞和其他协作厂、研究所的不懈努力,全机共研制金属材料53个牌号、非金属材料96个牌号、锻铸毛坯80余种、机载设备和成附件547项。发动机国产化率按照价格计算达到98%,率先于1990年6月完成1000小时考核试车。直9直升机的国产化率按价格计为93.6%,于1992年12月完成鉴定。各项性能达到或超过“海豚”直升机的指标,只是空机重略有增加。于1993年开始批量生产,1994年开始交付使用。

直9的成功引进和国产化,不仅解决了中国直升机后继无机的问题,同时使中国的生产技术达到了80年代的先进水平;研制成功了一批先进的原材料和成品;通过消化吸收,掌握了一套先进的设计技术和实验方法,从而为直9衍生系列和其它新型号的直升机研制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 机型发展

中国直9武装直升机

直9直升机作为一种4吨级的直升机在国内具有较大的需求,哈尔滨飞机公司因应市场形势,根据客户的需要和自身对市场的调研和判断,在直9直升机的基础上发展出多种衍生型直升机。

直9系列军用直升机是哈尔滨飞机公司在国产化直9的基础上加装武器系统研制成功的国产军用装备,其中包括直9武装型、侦察校射型和舰载型直升机等多种型号。80年代,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个新兵种--陆军航空兵部队成立,组建这支部队需要大量的武装直升机,这就要求我们航空工业在很短的时间内提供一种实用的、性能先进的武装直升机。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接受了研制直9武装直升机的历史重任。配合直9武装直升机研制的,还有导弹、光学仪器,以及各类火控武器等方面的研究所与生产厂家,共十几个协作单位。

1989年11月12日上午,直9武装直升机在机场首次进行了无控导弹发射。1989年11月28日,直9武装直升机第一次升空发射导弹试验。1989年12月9日,直9武装直升机首次导弹打靶试验。

科技工作者和试飞员以高标难,严要求、又精益求精地对直9武装直升机进行了几年的试验与试飞,并不断改进和完善.使直九武装直升机的各项性能、技术指标与参数.均达到了国家和部队有关部门制定的技术标准与规范要求,终于结束了中国没有武装直升机的历史。一批批国产直9武装直升机腾空而起.成为中国陆军航空兵一支威武雄壮的蓝天雏鹰。同时,直9系列军用直升机也已经成为中国陆军航空兵主力机种,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港部队的主要装备。在香港回归和国庆50周年阅兵等历史时刻扬了国威、壮了军威。[2]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3:1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