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释义

§ 解释

繁体字

丑的繁体字为:醜

拼音:chǒu  注音:ㄔㄡˇ

部首:一,部外笔画:3,总笔画:4

五笔86:NFD

五笔98:NHGG

仓颉:NG

郑码:XED

笔顺编号:5211

四角号码:17102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4E11

基本字义

● 丑 (醜) chǒu ㄔㄡˇ

◎ 地支的第二位,属牛。

◎ 用于计时:~时(凌晨一点至三点)。

◎ 传统戏剧角色名:~角。~旦。

◎ 相貌难看:~陋。

◎ 可厌恶的,可耻的,不光荣的:~化。~恶。~闻。~态百出。跳梁小~。

§ 词语

丑恶

丑陋

反义词

美 俊

方言集汇

◎ 粤语:cau2

◎ 客家话:[梅县腔] zhu3 chiu3 [宝安腔] cu3 (ciu3) [客英字典] chiu3 [台湾四县腔] ciu3 [客语拼音字汇] cu3 [东莞腔] ciu3 [海陆丰腔] chiu3 [陆丰腔] chiu3

◎ 潮州话:tiu2 ciu2 (thíu chhíu)

English

clown, comedian; 2nd terrestrial branch

§ 简介

丑,由宋金杂剧院本中杂班之“纽元子”省文而来,即由”纽“省作”丑”,“纽元子”之特质即为小戏中之”丑”脚。丑虽居生、旦、净、末、丑的最后一位,实际上它的起源最古,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在先秦古籍和《史记·滑稽列传》中就有动人的记载。他们不畏权势,不受诱惑,以冷讽热嘲讥刺帝王、讽谏朝政,可称是戏剧脚色之祖。所以流传到后世,丑在戏曲团体中的位置最高,昆剧丑行又分付丑、小丑两个家门。

昆剧重丑角,还表现在这一行当所扮演的舞台人物,都有其独特的表演要求和“绝活”。如付丑擅演的《西厢记·游殿》中的法聪,重白口;《宋十回·活捉》中的张文远,重做功;《跃鲤记·芦林》中的姜诗则长于唱。而小丑的“五毒戏”更具特色,它通过人物的特殊表演,形象地摹拟了五种有毒动物的形态。如《雁翎甲·盗甲》中时迁的表演像壁虎,《连环记·问探》中探子的表演像蜈蚣,《孽海记·下山》中小和尚的表演像蛤蟆,《六月雪·羊肚》中张母的表演像游蛇,《武十回·诱叔》中武大郎的表演像蜘蛛等等。在这些戏中,丑角不仅仅是插科打诨、滑稽逗笑,而是在幽默的表演中见功力、见人物,戏曲界就有一句称赞丑行的谚语:“无丑不成戏”。

§ 浅析

事物的否定性审美价值。违反社会目的是丑在内容方面的特征,与伦理学领域中的否定性道德价值“恶”相联系;背离客观规律是丑在形式方面的特征,与认识领域中的否定性认识价值 “误” 相联系。丑所引起的审美经验是一种否定性情感,它使主体产生痛苦、压抑、惊骇、厌恶等等心理反应,主体对它持否定性态度。

丑作为审美范畴之一,与美相对立。它是美的否定和反衬,又是其他审美范畴如悲、喜、崇高、滑稽等的组成因素。丑的审美价值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在美学史上曾有过长期争议。

在欧洲美学史上,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最早探讨了丑的问题。他研究了在描摹丑的现实对象的艺术作品面前,对象所引起的痛苦与作品所引起的愉悦为何能统一的问题,认为这是由于“要求认识对象的智力兴趣得到满足”。亚里士多德首创的“悲剧-悖论”也涉及现实丑与艺术美的对立统一问题,他的“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的伦理教育、审美心理学理论,是作为这一悖论的解答而提出的。在中世纪,A.奥古斯丁从神学和形而上学出发否定了丑的真实存在,他认为美在于形式,它的否定丑

是“无形”,可是任何事物的存在都不能离开形式,无形就不能存在,因此丑是不存在的。美的反面不是任何真实的东西,而仅仅是肯定性价值的欠缺。为了调解这种论点同常识的明显矛盾,他提出了“价值等级”的概念,把事物的价值排列为从相对否定到相对肯定的漫长系列。在16、17世纪的美学理论中,美的形式要求被规定得十分狭窄,认为不合P.高乃依的“三一律”和A.丢勒的“正确”解剖学比例的形式就是丑。到18世纪,多数人仍然认为美与丑是判然有别的两极。美学作为一门自律的、系统性的学科,是在18世纪开始建立的,什么是专属审美的现象的问题第一次被明确提出来。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推动了对丑的探讨。1797年F.von施累格尔(1772~1829)提出“丑的理论”,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由此引出关于“审美价值之否定”的两种概念:①以W.T.斯泰斯(1886~1967)为代表,认为凡是体现在对象中而能为感觉或想象所把握的某种感受主题,都是审美的,因而属于其否定面的就是一些超感觉的智力活动所处理的对象,例如科学与哲学的概念。持这种观点的人建议,把不属于审美领域的超感觉对象称为“不美的”,而不称之为“丑”,并且认为,丑是美的一个品种,对它的感受所引起的痛苦是道德的而不是审美的,这痛苦通常被来自对象整体的审美愉悦所克服。②以B.鲍桑葵为代表,认为凡是能向观察者表现其情感特质的某种感性结构都是审美的,而属于其否定面的就是一些完全缺乏情感色调的东西。持这种观点的人主张,通常被认为丑的东西,大多数是由于“观察者的软弱”而引起痛苦的感受,因此它们应更适当地称为“困难的美”。他们认为任何形式都有某种情感表现,既然凡有情感表现的感情结构都是审美的,那末任何形式就都会有审美价值;对于足够强壮的主体心灵来说,不具有审美价值的感性形式是不存在的。这两种观点都倾向于把丑跟“审美价值之否定”区别开来。

丑的本质在于,对象以其形式状貌对主体实践效果的否定,唤起主体情感对对象存在的否定。这种否定之否定的辩证法,使丑可以在精神产品的多层次结构中获得审美价值。

表现在艺术作品中的丑,可以形成审美价值。艺术作品具有多层次的结构,这众多的层次可以区分为间接层和直接层两大类。间接层是艺术品所复现的、本来存在于社会物质生活中的形式。现实丑在间接层中出现,并不会使艺术品成为丑的,反倒往往成为艺术美不可缺少的组成要素。从这个意义上说,现实丑转化成了艺术美的成分。直接层是艺术品借以呈现自己的、由表现手段所建立的形式。丑的形式在直接层中出现,必然成为艺术丑,比如艺术品的创作者审美理想卑下、审美趣味猥琐,或者表现技巧拙劣、表现手段贫乏,都形成艺术丑,从而只具有否定的消极意义。

§ 定义

从本质上说,丑是一种不和谐,具有紊乱、嘈杂、破败、粗陋、畸形、邪恶、虚假等特性。[1]

丑是一种客观存在。自然界、人类社会都客观地存在着丑的事物、现象和形式,它们同人类正常健康的生命发展、善良美好的生活理想相对立,既不合人的生命目的,也违背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中国古代的“丑”(醜)字,“可恶也,从鬼,酉声”,就反映了中国人对自然生命的肯定和对死亡的厌恶。这种生命意识也贯穿于人的整个审美活动之中。《庄子·天运》曾记载:“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见之而美之,归也捧心而其矉里”。心疼皱眉,西施的神情与其内在症状自然协调,并不影响其整体风采。而“其里之丑人”(东施)矫揉造作,无病皱眉,丧失了自身行为的内在机制,所以是丑的。丑之所以为丑,就在于它违反了自然生命的内在规律,否定了生命价值的合理性,所以令人普遍反感。[1]

§ 特征

丑体现了否定性的、消极的生活内容,丑是人的生命需要、生命价值的抵制、毁灭。在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穷山恶水、洪涝干旱、疾病、畸形、瘟疫、死尸、卑鄙无耻的行径、杀戮生灵的战争、邪恶残忍的势力、虚假浮夸的现象,混乱粗破嘈杂的形状声音……所有这些,都构成了令人厌恶的丑的现象与感受。一句话,在人类审美中,丑是精神性的反价值、负价值。

其次,丑与美又是相互对举、相互依存的。正因为有丑的存在,有美丑之间价值差异的存在,美才显得可贵。“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作为一种特殊的审美类型,丑有其不可或缺的特殊价值。在艺术作品中,艺术家便常常以丑衬美,化丑完美,不但使作品充满了生机与情调,而且充分体现出艺术家的审美创造力。可以极大地丰富艺术内容,加深艺术的内在意蕴。

再次,丑的审美感受,是一种在厌恶感基础上形成的复杂情感刺激。对丑的体验能给人以强烈的情感刺激、审美震撼。表现丑的艺术,其强烈感染力受到了许多艺术家、美学家的高度重视。尼采说:“如果要求唯有循规蹈矩的、道德上四平八稳的灵魂才能在艺术中表现自己,就未免给艺术加上了过于狭窄的限制。无论在造型艺术还是在音乐和诗歌中,除了美丽灵魂的艺术外,还有丑恶灵魂的艺术;也许正是这种艺术最能达到艺术的最强烈效果,令心灵破碎,顽石移动,禽兽变人”。这种具有强烈情感刺激效果的丑,有利于激发人们的审美热情和艺术敏感,唤醒麻木的人性,以实现更高层次的审美超越。[1]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1 18:3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