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侯耀华
释义

§ 简介

侯耀华,北京人,中国戏剧影视研究院副院长、兼艺术总监。1984年开始涉足影视剧艺术界。曾在电影《顽主》、《减肥旅行团》、《傍晚她敲响我的门》中饰演重要角色、并主演了电视剧《大马路小胡同》、《请拨315》、《编辑部的故事》、《豁口》等百余集。十几年年、在中央电视台以及各省、市电视台主演的小品百余个、且出版了个人小品专辑。此外、在《谁都不赖》中饰演谭跃进、在《找不着北》中饰凌刚、在《整理过去》中饰演崔大军。此外随着战友歌舞团积极参加赴部队四十余场慰问演出、多次随中央台心连心艺术团到广西百色地区、河北水灾等地义演。 [1]

§ 成长经历

侯耀华出生艺术世家,父亲是相声大师侯宝林。从小受家庭的影响,侯耀华最向往的就是舞台,希望能做一名相声演员,但父亲并不希望他子承父业,甚至不希望他去从事表演的行当。经过多年的奋斗,侯耀华没有依靠父亲的名气,也终于拥有了一片属于自己的舞台

视父亲为偶像

1946年,侯耀华出生在北京,在他儿时的记忆中,父亲是俭朴而严厉的,而且永远都那么忙碌。“在节假日能去看父亲的演出,是一件最高兴的事情,而且我儿时的偶像就是父亲,不仅因为他在相声舞台上的风光,而且在生活中也受人爱戴。”无论是对父亲的相声,还是母亲的京剧,侯耀华从小就充满了神往,可他最初的向往却并没有得到父亲的支持。“一来,父亲觉得艺术搁在那儿不能说明我们能干,希望我们能有一技之长。二来,父亲希望我们多学点儿文化知识,家里能出个工程师或者科学家。”虽然在父亲面前只能压抑自己对相声的兴趣,但侯耀华在家之外得到了一块表现自己的小小舞台,经常在学校表演。

14年工人经历

22岁那年,侯耀华听从父亲的话进厂当了一名工人。这一待,竟然是14年光景。“车钳铣刨磨,我什么都懂,总之工厂里能干的活儿,我基本上都摸到了。即使到现在还能干得了,我家里现在还有车床。”虽然在工厂的日子距离自己钟爱的表演事业越来越远,然而多年以后再回忆起当年的那段时光,依旧是极为难得的积累生活的过程。“说心里话,工厂的那些老工人师傅身上那种发光发亮的东西,直到今天对我的生活还有影响。”

“文革”时期

“文化大革命”的爆发,使得侯耀华原本幸福的家庭失去了往日的平静,父亲侯宝林被送到淮阳五七干校劳动改造,家庭里的其他成员也被四处下放。侯耀华与外婆留在了北京,他别无选择地挑起了照顾家庭的重任。“那时我们一家8个人,一共才80元生活费。钱不够花只好变卖家里的东西,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卖了我母亲7件皮袄,才卖了21元钱。”父亲被下放农村后,家里几个兄弟姐妹的生活也受到了影响。“弟弟侯耀文从1965年到1975年这十年间,除了偷偷摸摸回家打个照面,几乎跟家没有公开的来往,因为要他划清界线;妹妹插队走了快8年才和家里联系;我哥哥也参军去海南岛了。”侯耀华一再表示,不太愿意回忆那十年的很多事儿,因为会牵扯到很多人,而且痛苦的经历不想再回首。

首次登台

左起:侯耀文、侯宝林、侯耀华

“文革”阴霾散去之后,众多遭到迫害的艺术家重新走上了舞台,相声大师侯宝林是其中最受欢迎的一位,侯耀华的弟弟侯耀文也开始逐渐崭露头角,而侯耀华依然是一名普通工人。幸好在工厂没有人阻碍他崭露喜剧天赋,根据自己在文革中的所见所闻,侯耀华创作了相声《江青献丑记》,并和煤矿文工团的王京晨搭档,参加了庆祝打倒四人帮的演出。可侯耀华在台上紧张得不行,而且说的相声也被弟弟称作是“对口词”(即两人你一句、我一句地朗诵)。“我父亲干得如此好,而我却说成‘对口词’,真是对不起祖宗,我当时觉得自己不能再说相声还是回到工厂继续做工人吧。”

父亲评价

1982年,36岁的侯耀华出演他的第一部电视剧《寻访画儿韩》,虽然戏份很少,却开启了他日后的影视之路。虽然刚进剧组只是个剧务,6年中也没机会再演戏,但侯耀华一直在等待机会。1988年,机会终于来了,侯耀华先是到天津拍摄了电视剧《大马路,小胡同》,随后又接拍了《顽主》等影视剧,到了1991年的《编辑部的故事》,侯耀华已经颇有名气了。侯耀华说,他拍《编辑部的故事》的时候,正值父亲住院,当他把做好的部分录像带给父亲看时,父亲那句评价让他至今难忘。“我父亲说,‘行,饿不死了’!你知道当时像我父亲能有这么一句话,对一个人的作品来说是难能可贵的,对他来说,这已经是很高很高的评价了。”侯耀华说,令他终生遗憾的是,因为工作的原因,父亲去世时他竟然连最后一面也没能见到。

笑场遭弟弟批评

从1990年开始,侯耀华相继和宋丹丹表演了《卖画》、和郭达表演了《戏迷》等小品,他的喜剧才华和自身的优势逐渐在小品表演中展现出来。但因为演小品笑场,侯耀华被弟弟侯耀文狠狠地批评了。“有一次我和郭达合作小品,因为郭达那天没刮胡子,而且头发卷卷的,我看他就像一个大毛猴,我在台上乐得受不了,竟然笑得躺在台上了。当时侯耀文跟我急了,他生气地说‘有你这样的吗?你笑场了’,这也是唯一一次侯耀文跟我真急了。”

§ 广告门

侯耀华

根据中国广告协会2009年11月1日发出的通报,著名演员侯耀华共代言了包括保健食品、药品、医疗器械等10个虚假产品广告。

《北京晚报》曾针对“代言门”一事采访过侯耀华,侯耀华当时回应说对代言的广告都没有印象,并表示这些事情还需要核实,声称自己十分冤枉,也希望能维权。 侯耀华当时的辩驳不仅引起了群众的不满,还遭到了网友的炮轰,因为在他代言的10条广告中,大部分都是药品广告,因此被戏称为“侯药华”。

致歉公开信

通过几天核实了一些情况,这些广告大约是在三至六年前的期间内做的。由于我当时确实不知相关的规定,也未能精确核实有关文书和内容,以及我们的疏忽等原因,对此深表遗憾和歉意,诚恳接受大家的批评。

我愿意在所有关心、爱护我的广大公众、媒体的监督下,认真总结经验,努力学习,遵守法律、法规、规章之规定。同时,请有关电视台不要再播放这些违法广告了。谢谢常宝华老师!谢谢大家!

职业打假人再告侯耀华

为虚假产品推波助澜,明星们的言行很容易给广大消费者造成误导,因为他们的社会地位和明星效应让百姓们信服,可是这些明星们忘记了他们成为明星都是广大百姓支持的结果,成名后却以名人效应欺诈百姓,人性何在?”在侯耀华博客道歉之后,侯耀华的“广告门”并没有因此偃旗息鼓。

2009年11月9日上午,天津一市民林枫将侯耀华诉至天津和平区人民法院,以侯耀华曾代言两种产品违法为由,要求侯耀华赔偿并向所有消费者道歉,法院已正式立案。

2009年11月11日,获知林枫并不是一名普通的消费者,而是一位职业打假人,此前曾将陈道明、王刚、范冰冰 等多位名人告上法庭。林枫说为了和侯耀华打官司,他于本月6日专门购买了角燕G蛋白和黄金九号两种侯耀华做广告的产品,“这样做的目的就是给明星们敲警钟。”林枫说他对侯耀华在博客中的道歉不满意,并且不会接受庭外和解。[2]

§ 拜师

拜师仪式

2009年12月15日,侯耀华拜著名相声大师常宝华为师。拜师仪式在北京亚运村某酒楼举行,唐杰忠、李金斗、牛群、石富宽、师胜杰等百余名相声名家悉数到场祝贺。拜师仪式中,常宝华、侯耀华数度哽咽,师徒坦言多年的美梦终于成真。常宝华夸赞侯耀华善良、热情、厚道的美德感动了自己,“说白了,耀华的人性好!”常宝华还谈到侯耀华代言广告的问题,他希望徒弟今后能够多了解相关规定,吃一堑长一智。

§ 作品

作为演员侯耀华与侯耀文

虚构谋杀 (2004年)

没事偷着乐 (1998年) .... 动迁队队长

减肥旅行团 (1996年)

傍晚她敲开我的门 (1994年) .... 赵达

你没有十六岁 (1994年)

闯入者 (1993年) .... 侯三虎

我想有个家 (1992年)

北京小妞 (1991年) .... 金父

妙探 (1991年) .... 经理

编辑部的故事 (1990年)

电视剧  密战() 林孝廉

小房东(2006.10)  刘四爷

电影  离婚大战   刘易守

参与制作

傍晚她敲开我的门 (1994年) 演唱

§ 荣誉

在《万事如意》中饰余得利,获1997年第十五届电视金鹰奖最佳男配角。

§ 炮轰周立波

侯耀华点评海派清口

海派清口在上海创造的火爆票房,《中国达人秀》在全国的收视飙升带来的影响力,让周立波越来越“红”。侯耀华2010年9月27日到上海录节目时对此发表了看法,给周立波来了个“当头棒”,直言“周立波还不够资格”,“周立波只是大海中的一滴水,他的成功是可以复制的。”他还暗指周立波忘恩负义,称如果没有关栋天,周立波一辈子也出不来。

侯耀华直言,周立波的成功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如果没有关栋天发现他,给他创造机会和施展的平台,他这一辈子也出不来,他前半辈子不是一直默默无闻嘛。”

周立波曾表示,对于曲艺界普遍存在的收徒现象有点反感:“收徒干吗?用来闯祸?”“我很反感有些动不动收徒的滑稽演员。”

侯耀华对周立波的上述言论“不敢苟同”,直言周立波是“酸葡萄”心理作祟:“在北方,人们把收徒授艺看成一件很隆重的事情。周立波要是不收徒弟,我并不反对,因为你想收徒弟,还不一定有人想拜你为师呢。有的人愿意收徒弟,你没有必要去指责别人。”侯耀华还批评相声界的部分年轻演员危机意识不足:“小成功需要朋友,大成功需要敌人。只有敌人发现你的缺点,才是一针见血的。”[3]

§ 操办侯耀文后事

侯耀华与侯瓒拥抱以示冰释前嫌

侯耀文于2007年6月23日因突发心源性心脏病在北京昌平区沙河玫瑰园别墅家中去世,享年59岁。他的骨灰一直未能下葬,因为他的大女儿侯瓒因遗产分割矛盾将伯父侯耀华等人告上法庭,最后双方达成和解。在与侄女侯瓒的芥蒂解除之后,侯耀华便开始张罗弟弟侯耀文落葬的事。他为弟弟所选的墓地位于北京昌平天寿陵园内,占地40多平方米,一共花费了87万元。落葬日期定在2011年3月23日,这个日子距离侯耀文去世已经过去了45个月。

在下葬仪式尾声,侯耀华感慨地说:“很多人希望我能勇敢面对媒体。”他带着儿子与侯耀文的两个女儿上台致谢,宣布侯耀文的后事完成,随后与侯瓒拥抱以示冰释前嫌。谈到之前与侯瓒的官司,侯耀华说:“年轻人犯错,上帝都会原谅。”[4]

§ 收徒

侯耀华收徒仪式

2011年3月23日中午,在忙完侯耀文的安葬仪式后,侯耀华在宴会上举行了收徒仪式。此次侯耀华收的11个徒弟,来自全国各地,有北京的年轻相声爱好者,也有在内蒙古工作的。李金斗和孟凡贵分别担任引、保、代三师的职责。

针对有人质疑收徒时机不合适,侯耀华解释:“大家这么早赶来参加葬礼,而且同行难得都聚在一起,他们可以为收徒做见证,徒弟们也不用再花差旅费跑一趟。”[5]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1:1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