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新五代史》
释义

《新五代史》《新五代史》是唐代设馆修史以后唯一的私修正史。撰者欧阳修(公元1007—1072年)。记载五代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原名《五代史记》,为与薛居正撰《五代史》相区别,故称《新五代史》。该书则将五代融而为一。其本纪连叙五代,诏令全删去,事迹简净。传皆用类传,有家人、死节、死事、一行、唐六臣、义儿、伶官、杂传等传目,多为此书创立。

§ 内容简介

《新五代史》, 《新五代史》原名《五代史记》,是唐代设馆修史以后唯一的私修正史。撰者欧阳修(公元1007—1072年)。记载五代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七十四卷,内纪十二卷,传四十五卷,考三卷,世家及年谱十一卷,四夷附录三卷。北宋欧阳修撰。记载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907~960)五十四年的历史。原名《五代史记》,为与薛居正撰《五代史》相区别,故称《新五代史》。

在二十四史中,它是唐代以后唯一的私修史书。薛居正之书系五代分叙,该书则将五代融而为一。其本纪连叙五代,诏令全删去,事迹简净。传皆用类传,有家人、死节、死事、一行、唐六臣、义儿、伶官、杂传等传目,多为此书创立。书中将专在某代为官者,列入某代的大臣传中;唐六臣传皆唐末大臣助朱温篡唐者,名为唐臣,意在讽刺;杂传指历仕各代,无类可归者,实为贬斥。十国称为世家,并有《十国世家年谱》。

关于典章制度,只有司天(即天文志)、职方(即地理志)二考,较简略。全书仿效春秋笔法,多所褒贬。突出尊王思想:强调君臣、父子封建秩序,史论常用“呜呼”二字发端,发表感慨议论。作者是著名古文家,该书文字简洁流畅。材料多本薛居正《五代史》,加以删削,并兼采小说、笔记资料、补充了薛史之缺,有一定史料价值,可与薛史互相参考。金章宗泰和七年(1207),明令立该书于学官,从此大行于世。书原有徐无党注,多发挥义例。宋吴缜撰《五代史纂误》,为纠举《新五代史》谬误的专着,原本已佚,今辑存三卷。清彭元瑞、刘凤浩有《五代史记注》,引书两百余种,皆可作此书的补充和订正。

§ 成书背景

在已有了薛居正等主编的五代史以后, 欧阳修欧阳修为什么独出心裁,重又编出一部体例和写法不一样的新的五代史呢?《宋史·欧阳修传》中对此作了简约的说明:“自撰《五代史记》,法严词约,多取《春秋》遗旨。”所谓“自撰”,是说这部史书不是奉朝廷之意,而是私家所撰。而“《春秋》遗旨”即《春秋》笔法。欧阳修自己说:“呜呼,五代之乱极矣!”“当此之时,臣弑其君,子弑其父,而缙绅之士安其禄而立其朝,充然无复廉耻之色者皆是也。”他作史的目的,正是为了抨击这些他认为没有“廉耻”的现象,达到孔子所说的“《春秋》作而乱臣贼子惧”的目的。

从他给尹洙、梅尧臣等人的信件看,在景佑三年(1036年)之前,已着手编写,到皇佑五年(1053年)基本完成,这是史学界公认的说法。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八月,在欧阳修去世一个月后,下诏命他的家人奏上。然后藏进国家图书馆。到金章宗时候,这本新的五代史才逐渐代替了《旧五代史》。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也是著名的史学家,奉命和宋祁领衔编撰《新唐书》。崇儒复古是他的政治主张,也是他修史的指导思想。他意禀承孔子的《春秋》笔法、“褒贬”义例,对《旧五代史》改编重修。在编排体例上,推翻《旧五代史》一朝一史的基本格局,取法《南史》、《北史》,打破朝代界线,把五朝的人事综合统编在一起,按时间顺序排列。

《旧五代史》成书于宋建国后不久,所依据的史料多为五代实录。《新五代史》修撰时,距宋建国已有八九十年,距旧史的成书也已经60多年,这个时期又新出现了许多新的资料,这样就使得《新五代史》可以在《旧五代史》的基础上增加一些新的史料。 《新五代史》

《新五代史》全书七十四卷,包括本纪十二卷、列传四十五卷、考三卷、世家及世家年谱十一卷、四夷附录四卷。其中的列传,最有特色。它采用类传的形式,设立《家人传》、《臣传》、《死节传》、《死事传》、《一行传》、《唐六臣传》、《义儿传》、《伶官传》、《宦者传》、《杂传》等名目。每类传目,内寓特定涵义,用以贯彻作者的“褒贬”义例。臂如将相大臣,凡专事一朝的在《臣传》,历事几朝的则列《杂传》。又如根据死者忠的不同程度,分为两等,头等的进《死节传》,次等的入《死事传》。

一般史书的“志”,《新五代史》称作“考”,仅有《司天考》、《职方考》,分别相当于《旧五代史》的《天文志》、《郡县志》。作者认为五代是个名分纲常颠倒的乱世,其典章制度一无可取,所以将《旧五代史》的“志”删除。这也是为了体现以“礼”修史的原则。

《新五代史》的世家及世家年谱,大致相当于《旧五代史》的《世袭列传》和《僭伪列传》,明确将中原以外的割据政权分为吴、南唐、前蜀、后蜀、南汉、楚、吴越、闽、南平、东汉等十国。各小国的划分编排,条理清晰,首尾完具,显然胜于旧史。《四夷附录》相当于旧史的《外国列传》。

欧阳修还恢复设表,《史记》创立十表,以后只有班固采用,欧阳修加以恢复。

§ 贡献影响

就整体而论, 《新五代史》《新五代史》的史料价值比《旧五代史》要略逊一筹,这是欧阳修在删繁就简时,将不少具体资料也一同削去所造成的。至于他对旧“志”部分的大事砍削,人为造成史料空白,更是不足为训。但《新五代史》后出,采用了实录以外的笔记、小说等多种材料,在删削的同时也新增了一些史料。《新五代史》新增史料最多的是《十国世家》。列传人物部分也有补充,欧阳修采用了新的材料以及笔记、小说中的材料,补充了事实,使人物事迹更为生动、丰富。对于少数民族的记述,也有新的增加,如根据胡峤《陷虏记》,记述了在契丹的亲身见闻。

在《于阗录》中记述了高如晦出使于阗时所见到的沿途各国的山川、风土情况。在《司天考》中,欧阳修将后周天文学家王朴的《钦天历经》4篇的主要内容记录下来,因为《旧五代史》这部分内容已经不全,所以欧阳修的记录在中国天文学史上是有重要贡献的。此外,欧阳修对所采用的史料进行了细致的考辨,订正了《旧五代史》和其他史籍的不少错误。由于《旧五代史》已非原帙,残缺不全,《新五代史》特有的价值就更不应低估。再从其它角度来着眼,欧阳修撰史,浑然一体,结构严谨,选材讲究,文字凝炼;思想上不像旧史那样大肆渲染“天命”而注重人事;创《职方考》用表的形式,将290余州郡的废置更易情况明白地显示出来。独树一帜,提纲挈领,眉清目秀,颇受称道,都是它的长处。总得来看,两部五代史互有短长,现存《旧五代史》全书是《新五代史》的两倍多,旧史列传人物460余人,新史只有256人;旧史有志10篇,新史只有2篇。新史的世家10卷,对十国历史的记述更为完备。在个别人物传的字数上也多于旧史。这两部史着都是研究五代十国历史的重要材料。

由于欧阳修编写新五代史后于旧五代史,看到了旧五代史编撰者所没有看到的一些资料,他往往采用小说、笔记之类的记载,补充了旧五代史中所没有的一些史实。如王景仁、郭崇韬、安重诲、李茂贞、孔谦、王彦章、段凝、赵在礼、范延光、卢文纪、马胤孙、姚顗、崔税、吕琦、杨渥等传都或多或少地补充了若干事实,有些则插入比较生动的情节,以小见大,使读者加深对五代时期的人物和事件的了解。就历史资料方面而言,新五代史和旧五代史是可以互为补充的。

《新五代史》仿《春秋》笔法,用不同的字句表现微言大义,个人好恶往往影响了史实的记述,终于招致了后人的批评。但是,欧阳修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大家,古文运动的领导人和集大成者,所以《新五代史》文笔简洁,叙事生动,当时人就认为它的笔力与《史记》不相上下。《新五代史》的文笔之出色,的确在二十四史中是罕见的。

《新五代史》问世后,即有徐无党注。但徐注旨在解释《春秋》笔法、阐述微言大意,对读者并无多少裨益。金章宗泰和七年(1207),明令立该书于学官,从此大行于世。

§ 考订着作

对《新五代史》进行考订的着作主要有:宋吴缜撰《五代史纂误》3卷,专取五代史本文,摘其舛误,辑为一书;清吴兰庭撰《五代史记纂误补》6卷,主要是补吴缜《纂误》之作,共载309事;清人对“欧史”考补之作还有杨陆荣撰《五代史记志疑》4卷,杜贵墀撰《五代史记注削繁》以及牛坤撰《五代史续补》2卷(补义儿传93人)等。另外,两部《五代史》缺门也有不少,清人补作计有四种:周嘉猷《五代史纪年表》,陈恕的《五代地理考》1卷,顾檈三与宋祖骏各作的《补五代史艺文志》1卷。

考订着作一览: 《新五代史》

旧五代史考异(清邵晋涵)北京南京两图书馆均有抄本

旧五代史辑本发覆3卷附薛史辑本避讳例1卷(今人陈垣)励耘书屋丛刻二集本

二十四史订补(发覆)第10册第1-33页二十五史三编第7册第271-302页

五代史校勘札记(清刘光蕡)二十四史订补第10册第33-147页清刻本

五代史补5卷(宋陶岳)汲古阁刊本紫藤书屋丛刊本扫叶山房刊本豫章丛书本附校勘记

忏花?丛书本二十四史订补第10册第381-411页毛氏汲古阁刻本

五代史阙文1卷(宋王禹偁)汲古阁刊本紫藤书屋丛刊本忏花 丛书本

五代史记纂误3卷(宋吴缜)武英殿聚珍本福建广东江西覆聚珍本知不足斋丛书十七集本

丛书集成第3857册二十五史三编第7册第303-314页

五代史记纂误补4卷(清吴兰庭)嘉庆8年桐乡冯氏刊本知不足斋丛书二十集本吴兴丛书本有附录

丛书集成第3857册二十四史订补第10册第147-209页嘉庆刻本二十五史三编第7册第315-335页

五代史记纂误补续1卷(清周寿昌)光绪8年小对竹轩刊本广雅书局刊本

二十四史订补第10册第355-359页小对竹轩刻本

五代史记纂误续补1卷(清吴光耀)二十四史订补第10册第209-355页光绪14年江夏吴氏刊本

五代史补考24卷(清徐炯)适园丛书本二十四史订补第12册第1-261页

五代史记志疑4卷(清杨陆荣)康熙59年刊本

五代史补注(清钱师徵)见江苏采辑书目

五代史考异4卷(清吴兰庭)未刊见五代史纂误补跋

五代史记补注74卷(清彭元瑞、刘凤诰)道光8年彭氏刊本

二十四史订补第10-11册题五代史记注补(清徐炯)清抄本

五代史续补2卷附废朱梁论(清牛坤)道光24年自刊本补义儿传93人

二十四史订补第10册第411-439页道光刻本

五代史记注削繁(清杜贵墀)巴陵杜氏遗书本

五代史校勘记74卷(清刘光蕡)陕甘味经书院刊本

读五代史随笔1卷(近人王元稚)无暇逸斋丛书本

五代诸王世表1卷五代诸国世表1卷五代将相大臣年表1卷五代诸国年表1卷五代诸镇年表1卷吴将相大臣年表刻本1卷又稿本1卷南唐将相大臣年表刻本1卷蜀将相大臣年表刻本1卷后蜀将相大臣年表刻本1卷南汉将相大臣年表刻本1卷北汉将相大臣年表刻本1卷

吴越将相大臣年表刻本1卷吴越将相州镇年表1卷(清万斯同)二十五史补编第6册

五代吴越世家疑辨1卷(明马?臣)嘉靖39年钱德洪刻本

五代纪年表1卷(清周嘉猷)正觉楼丛刻本题孔广牧撰广雅书局刊本二十五史补编第6册据广雅本

五代地理考1卷(清练恕)道光18年刊多识录卷3二十五史补编第6册

新五代史四夷附录地理考证1卷(清丁谦)浙江图书馆一集本二十五史三编第7册第486-496页

补五代史艺文志1卷(清顾櫰三)仰视千七百二十九鹤斋丛书二集本金陵丛刻本金陵丛书乙集本

广雅书局刊本史学丛书二集影印广雅本二十五史补编第6册丛书集成第10册

补五代史艺文志1卷(清宋祖骏)朴学庐全集本二十四史订补第11册第775-787页咸丰刻本

五代春秋志疑(清华湛恩)二十四史订补第10册第359-381页光绪刻本

补南唐书艺文志(清王之昌)二十四史订补第11册 光绪25年刻本

《新五代史·吴越世家》补正(近人)徐映璞《两浙史事丛稿》,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年10月。

§ 相关词条

佛教绘画《黄帝内经》《九章算术》《春秋公羊传》毛文龙

唐朝官制《四书集注》《天工开物》《春秋左氏传》朱彝尊

楼兰遗址《白虎通义》《五经正义》《明夷待访录》韩非子

中国神话《船山遗书》《梅花易数》《伤寒杂病论》南五祖

§ 参考资料

1、《中国大百科全书》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   浙江教育出版社

3、http://www.qifuwo.com/qifuwo/0/887/76826.html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1 18:3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