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上官婉儿
释义

上官婉儿 - 婉儿生平

武则天时期

上官婉儿是陕州陕县人,是唐高宗时宰相上官仪的孙女。其祖上是一个大家族,有着较为显赫的家世,可追溯至楚国时期上官大夫子兰,汉代时因其家族的庞大上官婉儿 而迁徙到陇西,曾祖父上官弘曾在隋朝时任江都宫福监。麟德元年,上官仪因替高宗起草将废武则天的诏书,被武后所杀,家族籍没。尚在襁褓之中的上官婉儿与母亲郑氏同被配没掖庭。在掖廷为奴期间,在其母的精心培养下,上官婉儿熟读诗书,不仅能吟诗着文,而且明达吏事,聪敏异常。她十四岁的时候,出落得妖冶艳丽,秀美轻盈,一颦一笑,自成风度,加上天生聪秀,过目成诵,文采过人,下笔千言。仪凤二年(公元677年)上官婉儿曾被武则天召见宫中,当场命题,让其依题著文。上官婉儿文不加点,须臾而成,珠圆玉润,调叶声和,尤其她的书法秀媚,格仿簪花。武则天看后大悦,当即下令免其奴婢身份,让其掌管宫中诏命。不久,上官婉儿又因违忤旨意,罪犯死刑,但武则天惜其文才而特予赦免,只是处以黥面而已。以后,上官婉儿遂精心伺奉,曲意迎合,更得武则天欢心。从圣历元年(698)开始,又让其处理百司奏表,参决政务,权势日盛。神龙元年(705年),拥护李唐宗室的大臣(张柬之等)发动了神龙政变,武则天被迫退位,而作为跟随武则天长达二十七年的贴身女官,上官婉儿未受到打击,李显即位后还得到重用,故有人猜测她在这场政变中暗地支持李唐宗室。

唐中宗时期

神龙政变后,唐中宗复位,上官婉儿成为李显的婕妤,官秩三品,不久又进拜为九嫔之一的昭容,代中宗掌诏命。她与韋后、安乐公主亦多往来,并把自己的情夫武三思引荐给韦后,在韦后和上官婉儿的支持下,武三思成为司空,位列三公,武氏家族再次专权于朝堂。婉儿还向中宗、韦后进言,修改服役制度,减短服役时间,为“出母”服孝三年等,此后又给中宗加尊号为“应天”,给韦氏加尊号为“顺天”,帝后同朝理政。

随着韦、武势力的坐大,太子李重俊的处境非常不利。景龙元年(707年)七月,李重俊联合魏元忠、李多祚等发动兵变,杀死武三思父子,并要攻入宫中索拿婉儿等人。中宗、韦后等人皆惊慌不已,婉儿十分镇定,她对中宗言“观太子之意,是先杀上官婉儿,然後再依次捕弑皇后和陛下”,并请求中宗登上玄武门,占据有利地形闭门自守,等待援兵,李重俊终兵败被杀。上官婉儿亲近武氏、韦后,这让她的表弟王昱十分担忧,他向婉儿母亲郑氏进言,这样下去必将给上官家带来灾祸。起初婉儿并不在意,但在李重俊兵变未遂后,她开始远离韦后,加强同太平公主等李唐宗室的关系。

上官婉儿深得中宗、韦后信任,她专秉内政,祖父上官仪一案也被平反,上官仪追赠中书令、秦州都督、楚国公,上官庭芝追赠黄门侍郎、岐州刺史、天水郡公,母亲郑氏则被封为沛国夫人。她建议中宗扩大书馆,增设学士,广召当朝词学之臣,多次赐宴游乐,赋诗唱和,代朝廷品评天下诗文,朝廷內外,吟詩作賦,靡然成風。母亲郑氏去世后追谥为“节义夫人”,婉儿上表将自己的品级降为婕妤以示哀悼,不久之后恢复。她还在宫外置办府邸,穿池筑岩,修建庭院,穷极雕饰。亭台阁宇、园榭廊庑,风雅盛极一时,常引大臣宴乐其中,并与美男子崔湜淫乱,为其谋取官职。

婉儿之死

景龙四年(710年)六月,中宗突然驾崩,韦后将台阁政职、内外兵马大权以及中央禁军等全部安排了自己的党羽和族人,朝政大权尽落韦氏之手。上官婉儿与太平公主一起草拟了一份遗诏,立李重茂为皇太子,李旦辅政,韦后为皇太后摄政,以此平衡各方势力,然而韦后已有效武则天成帝之心,强行更改了诏书。得到消息的临淄王李隆基与太平公主商议,决定先下手为强,七月二十一日,李隆基带兵攻入宫中,杀死韦后、安乐公主及所有韦后一党,拥立其父李旦。上官婉儿执烛率宫人迎接,并把她与太平公主所拟遗诏拿给刘幽求观看,以证明自己是和李唐宗室站在一起的,刘幽求拿着遗诏求李隆基开恩,但李隆基深恶上官婉儿往日做派,执意杀之。死时年仅四十六岁。唐睿宗景云年间,复封为昭容,谥号“惠文”。开元初年,唐玄宗念其文才广征上官婉儿的作品,编成文集二十卷,张说作序。《全唐诗》收其遗诗三十二首。

上官婉儿 - 英奇女子秉权衡

不服丈夫胜妇人

与上官婉儿同朝为官的张说在《唐昭容上官氏文集序》中大赞婉儿的政治才能和文学才华:“昭容两朝专美,一日万机,顾问不遗,应接如响,虽汉称班上官婉儿 媛,晋誉左媪,文章之道不殊,辅佐之功则异。”汉代的班婕妤,晋朝的的左芬是以男性为中心的中国文学史公认的女性佼佼者。上官婉儿与此二人相提并论,可见上官婉儿之文才。这三位同时皇宫中的嫔妃,同是才华横溢的才女,而相比之下,上官婉儿以辅佐之功而异于二者,其才华和影响更胜一筹。武则天、上官婉儿这两位伟大的女性,在视女性参政为“牡鸡司晨”的男性把持政要的时代,公开向封建礼教发出挑战。她们冲破重重重压成就了封建时代作为女性最大胆的狂想和最神圣的事业。她们的精神同构使她们彼此吸引、激扬,真乃“女君臣,开天辟地第一对”。她们二人相辅形成,彼此衬托,相互生辉。在这个时代,还有韦后、太平公主等红妆政治家,但婉儿比她们多了诗人的灵魂。

纵观上官婉儿的诗作,没有中国古代女性文学中贯穿始终的那种审美时空幽闭、孤独的审美形态,较少那种被压抑的痛苦和浓厚的悲剧色彩。她没有附庸的社会地位,较少礼教的束缚,没有被幽闭的孤独感。传统女性文学表现的空间结构大都呈现出以闺房或者庭院为轴心向外辐射的模式,内容也大多是抒发孤独的忧思或者刻骨铭心的爱情,而上官婉儿的诗歌却以宫廷为轴心,以政治为主要表现内容。她的眼光没有囿于某个男人,没有局限于家庭,她放眼的是当时的整个宫廷、整个社会。她的视野不仅是历史上大多女性所达不到的,就连和她同时代的男性也绝少有人能够超越。上官婉儿的思想与祖父上官仪完全不同,更多的接近武则天,有远大的胸怀和气魄,有强烈的参政意识、女性意识,有女子不比男子差的先进的人生观。

长袖善舞控朝纲

上官婉儿美丽聪明、才华横溢,但所有这些只有在得到武则天赏识时才有可能发挥,才有意义。她的际遇沉浮、抱负才华系乎武则天一人,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没有武则天就没有上官婉儿,武则天是上官婉儿的知音、知己,离开武则天,上官婉儿就失去了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武则天不因她是罪臣上官仪的孙女,却能赏其贤能,委以重任,婉儿对此充满了感激;在武则天身边的耳濡目染,更让她对武则天的人格魅力钦佩无比。依附武则天,是婉儿对女性专政的赞许与支持。这些选择中既有传统士人的那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感激,也有抛下家仇时背离传统思想的艰难;既有追求自我发展的欲望,也有背叛原儒观念的果敢。

上官婉儿处于激烈斗争的旋涡中,为了生存,她必须审时度势,与天真浪漫的少女情怀决绝,剪除作为理想、自由与诗性象征的女性色彩,她在对乃祖的血的教训中对政治新的认识,对书生意气的批判,对情感的逐步荃除。向武则天与权力规则阪依,从聪慧天真的少女变为老辣成熟的政客。上官婉儿既有雄心又有野心,既有对权力的渴望又有寻求个人价值的实现。她缺乏原儒宗教式的自我殉身的内在信仰力量,而仅仅关注个己的自我经营。上官婉儿对知识分子的背叛是双重的:依附权力失去主体的独立性;张扬私欲,背离儒家“兼济天下”精神。她如飞蛾般自觉自愿扑向那团炙热的政治之火。《资治通鉴 中宗景龙二年七月》记载:“安乐、长宁公主及皇后妹成国夫人、上官婕好、婕好母沛国夫人郑氏、尚宫柴氏、贺娄氏、女巫第五英儿、陇西夫人赵氏,皆依势用事,请渴受赊,虽屠沽减获,用钱三十万,则别降墨救除官,斜封付中书,时人谓之‘斜封官’;钱三万则度为僧尼。其员外、同正、试、摄、检校、判、知官凡数千人。西京、东都各置两吏部侍郎,为四栓,选者岁数万人。”这种做法不仅可以收受贿赂,同时可以树立党羽,扩充私人政治力量。

八面玲珑起风云

上官婉儿的一生多次面临生死局面。在武后时,曾经“柞旨当诛,武则天惋惜其才而不杀,但黯其面而已”。为了生存,也为了自己私欲的满足,她先是依附武则天,后又投靠中宗,谋得昭容之位。看到中宗虽处皇帝之位,却很懦弱,大权旁落韦后和安乐公主手中时,又依附韦氏集团。婉儿劝皇后韦氏干预朝政,如武后在高宗之世,《旧唐书·中宗韦庶人传》云:“时昭容上官氏常劝后行则天故事,乃上表请天下士庶为出母服丧三年;又请百姓以年二十三为丁,五十九免役,改易制度,以收时期,制皆许之。”《新唐书·上官昭容传》云:“婉儿通武三思,故诏书推右武氏,抑唐家。”后来,以她的政治敏感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觉察到了韦氏集团的即将覆灭,又迅速准备投靠新崛起的李隆基,但被李隆基处死。这样,她和她的祖父一样,最终都死于政治的争斗之中。

纵观上官婉儿轰轰烈烈跌宕起伏的一生,既是一篇华美悲壮的锦绣文字,也是一部浴血搏击的女性奋斗史。从她身上,我们可以窥见性别与政治、历史、文化的复杂关系,尤其是一个身处权力与历史的漩涡中不能自拔的女性生存的艰难和无奈。

上官婉儿 - 才华绝代 敏识聪听

《旧唐书》记载:“及韦庶人败,婉儿亦斩于旗下。玄宗令收其诗笔,撰成文集二十卷,令张说为之序。”张说收集整理了《唐昭容上官氏文集》,并在序文中对上官婉儿的诗文才华作了高度评价:“(婉儿)明淑挺生,才华绝代。敏识聪听,探微镜理,开卷海纳,宛若前闻。摇笔云飞,咸同宿构。”《龙城录》下《异人录》载:“高皇帝御群臣,赋《宴赏双头牡丹》诗,惟上官婉儿一联为绝丽,所谓‘势如连璧友,心若臭兰人’者,……而称量天下,何足道哉!”

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的诗作感情自然,气格爽健,诗风历来被公认为承其祖父上官仪,但又在“上官体”“绮错婉媚”的风格上有较大突破。《唐昭容上官氏文集》早已散轶。《全唐诗》仅录存其诗三十二首和一些散乱的残句。我们只有籍此略窥上官婉儿的诗才。现存的诗作中,包括三言诗2首,四言诗5首,五言绝句9首,七绝6首,五律10首。还有一些柏梁体联句中的残句。

叶下洞庭初 思君万里余

上官婉儿现存不多的诗作中,有一首屡被提及, 备受重视,那就是其抒怀之作《彩书怨》:

叶下洞庭初,思君万里余。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

欲奏江南曲,贪封蓟北书。书中无别意,惟怅久离居。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此诗的情感表达超出了宫廷诗的惯有基调,如此绵长的思念乃是宫廷诗歌中难得一见的深情。诗歌以景托情,借景抒情,天气之萧瑟,情怀之惆怅,在短短40字中浑融一体,曲尽缠绵,一改初唐诗坛“六朝趣味”之风,格外脱俗清雅。明代文学家钟惺赞曰“能得如此一气之清老,便不必奇思佳句偶!此唐人所以力追声格之妙也。既无此高浑,却复铲削精彩,难乎其为诗矣!”又云“露浓香被冷”妙在“露浓”二字,以无意中生情,是颇为精当之评。这首《彩书怨》克服了宫廷诗歌情感贫乏的弊端,让我们深切感受到这一长于深宫的才女在情感上的孤寂和执着,仿佛一民间女子,对夫婿倾诉其绵长的思念。初唐宫廷诗在将近百年的情感沉寂,开始了绵长、深情而又精彩的情感表达。从这一角度讲,堪为“宫廷诗的自赎”。

太平辞藻盛 长愿纪鸿休

即使是宫廷诗的最为普通的形式,即日常的奉和应制之作,上官婉儿也以或清新隽永,或气势壮大等格调气度倾洒其绝代才华。如其《奉和圣制立春日侍宴内殿出翦彩花应制》:

密叶因裁吐,新花逐翦舒。攀条虽不谬,摘蕊讵知虚。

春至由来发,秋还未肯疏。借问桃将李,相乱欲何如。

在语言形式上,著名学者郑振铎以为此诗:“正是律诗时代的‘最格律谨严’之作。”整首诗歌,把剪彩花的过程及彩花能够以假乱真之美,且比自然界的真花更能保持长久的特点写得惟妙惟肖。尤其是结句:“借问桃将李,相乱欲何如”所传达出的清新自然,隽永活泼的情调,更非此前的宫廷诗所能比。可见其作为女性诗人在观察的细致、体验的丰富以及对美的独特感受方面,使其在此类应制诗歌的写作中,注入了一股鲜活清新的气息而显得难能可贵。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上官婉儿作为一个女性作家,却在奉和应制诗中,表现出了壮大恢宏的气度。如其《驾幸新丰温泉宫献诗三首》其一:

三冬季月景龙年,万乘观风出灞川。遥看电跃龙为马,回瞩霜原玉作田。

此诗为绝句体,作者以遥看、回瞩之“龙为马”、“玉作田”的昂扬生气与壮观之景,衬托出圣驾出行的恢宏气势,可谓“神老气健”。其另外两首及《驾幸三会寺应制》等,也皆具壮大昂扬之势。上官婉儿现存的三十二首诗歌,除了象《驾幸新丰温泉宫献诗三首》其三中的“岁岁年年常扈跸,长长久久乐升平”及《驾幸三会寺应制》中的“太平词藻盛,长愿纪鸿休”等几句略带歌功颂德之意外,已很难看出这是一个宫廷诗人的奉和应制之作了。而“太平词藻盛”之句,恰是婉儿所处的初盛唐之交的文坛实况。上官婉儿虽然现存诗歌不丰,但依旧可以看出她以自然洒脱的山情水韵丰富了宫廷诗歌的创作题材,以缠绵悠长的款款深情克服了宫廷诗歌情感表达的贫乏,以壮大恢宏的气度涤荡了宫廷诗歌柔媚局促的格调。其创作实践从宫廷内部开启了代表大唐盛世一代强音的诗国高峰的前奏,当为初唐近百年宫廷诗歌的终结者。

水中看树影 风里听松声

作为一个长于深宫的女子,其山水诗主要完成于皇亲贵戚的园林别业。景龙三年( 709 ) 左右,中宗屡赴长宁公主山庄,婉儿有《游长宁公主流杯池》二十五首,为其现存的主要山水诗。这二十五首诗,包括三言诗二首、四言诗五首、五言诗十五首、七言诗三首,从不同的侧面抒发了上官婉儿的山林之赏,读之几令人忘却其宫廷诗人的身份,显示了她对初唐宫庭诗歌题材及审美趣味的超越,流露出了上官婉儿对自然的深切热爱与礼赞之情。

在登高远望,赏自然之时,她觉得自己是一个“物外者”,仿佛已从繁琐的宫廷生活中脱出,完全融入了自然的怀抱。如其十一有云:“霞窗明月满,涧户白云飞。书引藤为架,人将薜作衣。”在这月明风清,白云入户的山第,诗人以藤条为书架,以薜萝为衣衫,宛若自由自在的自然之子。其山水诗还呈现出一种率真朴拙,自然洒脱,乃至天人合一的境界。如其八中的“凿山便作室,凭树即为楹。”透漏出一股率真朴拙、自然洒脱之气。再如其十五“携琴侍叔夜,负局访安期。不应题石壁,为记赏山时。”更是散发出一股魏晋式的洒脱不羁,让人生发出无限遐想。而像其四“仰循茅宇,俯眄乔枝。烟霞问讯,风月相知。”其五“枝条郁郁,文质彬彬。山林作伴,松桂为邻。”所展现出的诗人在俯仰之间,交友风月,作伴山林的洒脱,不正是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吗?婉儿的一些山水之作,已与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相去不远。如其十三:

策杖临霞岫,危步下霜蹊。志逐深山静,途随曲涧迷。

渐觉心神逸,俄看云雾低。莫怪人题树,只为赏幽栖。

无论在韵律上,还是其蕴含的诗人的志趣喜好、自然神韵等都与王维的《终南别业》有异曲同工之妙,直接为盛唐田园山水诗派导夫先路。

上官婉儿 - 两朝专美 称量天下

茹萍版上官婉儿 初唐诗歌的研究重点常常落在宫廷诗以外的诗人身上,似乎初唐四杰是当时的诗坛盟主,而宫廷诗好象无足轻重。实际上,初唐诗坛的创作主体是宫廷诗人。清编《全唐诗》中存有作品的初唐220多位作家,绝大部分是宫廷文臣、帝王、后妃。宫廷诗人地位高,集中地活动在京都上层。出于这个圈子之外的中下层文士,只有王绩、四杰、陈子昂、刘希夷等少数作家,仅占初唐诗人的十分之一左右。从开国的秦府十八学士,到武后朝的珠英学士,中宗朝的景龙学士,前后承续不断。而上官仪和上官婉儿正是先后主文炳的嫡亲祖孙-一四朝专美,两代盟主。在武皇、中宗时期文坛上,上官婉儿无疑是最亮丽的一道风景。上官婉儿是朝廷中出谋划策的要人,在位同宰相、爵同诸王的昭容封号下权秉国政,叱咤风云,在中国历史上这样的女子确属凤毛麟角。她处于初盛唐之交动荡的宫廷,却能多次力挽狂澜,并牢固执掌着政坛和文坛的大权,更属巾帼奇女子。独特的政治地位、较为突出的个人创作、文学传统的家世、对文学的喜好、对文学团体的努力创建、对风尚的刻意引导,这一切都奠定了上官婉儿在初唐文坛上独特而又重要的地位。郑临川记述的《闻一多论古典文学》一书中说:“婉儿一面代皇帝作枪手,一面评定诸学士作品的甲乙,俨然是诗坛盟主。”

上官婉儿不仅有出众的才华,跟兼以明习吏事,所以她深得武则天器重。史载她曾“怜旨当诛,则天惜其才不杀,但黯其面而己。”《新唐书·上官昭容传》说她:“自通天以来,内掌诏命,技丽可观。”《旧唐书·上官昭容传》亦云:“自圣历以来,百司表奏,多令(婉儿)参决。”“晚年颇外通朋党,轻弄权势,朝廷畏之矣。”《唐会要》卷五十七“翰林院”条载:“(翰林院)开元初置,已前掌内文书,武德己后,有温大雅、魏征、李百药……则天朝,以苏味道、韦承庆等为之,后上官昭容在中宗朝,独任其事。”可知上官婉儿是位精明练,才华横溢,吏事纯熟,显赫一时的人物。

《新唐书·上官昭容传》上的一则记载为上官婉儿在当时政坛、文坛的突出地位附上了神灵应验的色彩。相传,上官婉儿的母亲在怀孕后,曾梦见神人送她一杆大秤,并曰:“持此可称量天下。”众人都以为出生的将是一个男孩,可当身为女儿身的婉儿呱呱落地后,众人都笑占卜者不灵。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处于卑下地位的女子只有听命和服从的资格,哪有发号施令,称量天下的妄想?婉儿满月时,望女成凤的母亲戏问尚在极袱中的婉儿:“称量天下,岂在子乎?”婉儿居然哑然而应。“生而能言,盖为灵也。”小小的婉儿在一出生就以不凡的回应鼓励着她的母亲。后来婉儿在政治上和诗坛上都有一番作为,可说是当时的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称量天下”的话语终于得到了应验。梦也许只是后人附会,并不可信。但梦的造出也并非偶然,历史上的许多伟人也有神人托梦的传说,足证上官婉儿在人们的心目中确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称量天下的托梦,虽涉牵强附会,但上官婉儿最终处于称量天下、左右朝政的地位,却是不争的事实。

郑振铎说:“女作家上官婉儿是这时主持风雅的一位很重要的人物。律诗时代的成立,她是很有力于其间的。”又说“当时文坛因她的努力而大为热闹。”余秋雨曾说:“站在唐朝中心地位的,不是帝王,不是贵妃,不是将军,而是诗人。”初唐中后期诗坛,在诗人中间站着的即是上官婉儿。初唐中后期文人对文学的热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被这一群女性统治者所引导和激发的,而作用尤显者则为武则天和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 - 风雅之声 流于来叶

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在初唐诗坛的地位不容忽视。她利用特殊的身份和权力扩大书馆,增设学士,搜罗英俊,一时天下词客名流都聚集在她的门下,组成阵容庞大的宫廷诗人集团。中宗景龙二年(708)四月,由上官婉儿倡议,扩大修文馆,增学士员。修文馆是当时的文学机构,其前身是弘文馆,也叫崇文馆,属子门下省,初设于高祖武德年间。《新唐书·李适传》具体介绍了中宗时修文馆的情况:“初,中宗景龙二年,始于修文馆置大学士四员、学士八员、直学士十二员,象征四时、八节、十二月。砖是李娇、宗楚客、赵彦昭为大学士,李适、刘宪、崔提、郑惜、卢藏用、李又、岑羲、刘子玄为学士,薛翟、马怀素、宋之问、武平一、杜审言、沈锉期、阎朝闻为直学士,又召徐坚、韦元旦、许彦伯、刘允济等满员。其后被选者不一。”大批被选拔的文士聚集在一起,客观上为诗歌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唐昭容上官氏文集序》云:“自则天久视(700)之后,中宗景龙之际,十数年间,六合清谧,内竣图书之府,外辟修文之馆,搜英猎俊,野无遗才。右职以精学为先,大臣以无文为耻。每豫游宫观,行幸河山,白云起而帝歌,翠华飞而臣赋。雅颂之盛,与三代同风,岂唯圣后之好文,亦云奥主之协赞也。”《太平广记》亦云:“……至若幽求英俊,郁兴词藻,国有好文之士,朝无不学之臣,二十年间,野无遗逸,此其力也。”《新唐书》对此作出了客观评价:“婉儿劝帝侈大书馆,增学士员,引大臣名儒充选。数赐宴赋诗,群臣赓和,婉儿常代帝及后、长宁安乐二主,众篇并作,而采丽益新。又差第群臣所赋,赐金爵,故朝廷靡然成风。当时属辞者,大抵虽浮靡,然所得皆有可观,婉儿力也。”她极力扩大文馆,“盛引当朝词学之臣”,是相当富有政治智慧的手段。《大唐新语》记载“大搜遗逸,四方之士应制者向万人”。说穿了这只是为了扩大自己的政治力量。然而此举对促成中宗朝宫廷诗歌创作的益趋繁荣的局面的形成非常重要。

当时宫廷诗人中应酬唱和的诗歌活动极其频繁,其规模之大,气氛之热烈,以及参加人数之众、诗篇数量之多都是前无古人的。上官婉儿代表着当时诗歌鉴赏的最高水平,是当时“主持风雅”的权威人物。王梦鸥《初唐诗学著述考》云:“…上官婉儿又从而鼓动帝王,侈大书馆,增学士员,引进大臣充此职位,尤以中宗复位以后,迭次赐宴赋诗,皆以婉儿为词宗,品第群臣所赋,要以采丽与否为取舍之权衡,于是朝廷益靡然成风矣。”上官婉儿主持着这样频繁的君臣唱和活动,她不仅要代帝后赋诗,而且还担任评议众人诗作,差第一代才俊之任。也正是利用这样的机会,上官婉儿发挥了她诗坛领袖的重要作用。一方面,如此频繁的大型诗会活动有利于形成重视文学的风气;另一方面,游宴唱和活动是诗人们交流锻炼的契机,能促使诗人勤于训练,精通辞藻和音律,提高酬唱和即兴吟诵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在评判的过程中,上官婉儿推行了自己的评判标准。

《唐诗纪事》卷三“上官昭容”条曾清楚地记载了当时在“命题既同,体制复一”的情况下造成的竞争的局面。当时的诗会很多,在武则天时期,最有名的诗会之一便是龙门诗会。这次诗会也是由上官婉儿评点。武后下令“先成者赏锦袍”,第一个把应制诗交给上官婉儿的是东方此,然而他还未坐定,“宋之问诗复成,文理兼美,左右莫不称善,乃就夺袍衣之”。中宗正月晦日幸昆明池赋诗,群臣应制百余篇。帐殿前结彩楼,命昭容选一首为新翻御制曲。从臣悉集其下,须臾纸落如飞,各认其名而怀之。既进,唯沈、宋二诗不下。沈佺期、宋之问是唐初的两大文豪,他们的诗风相近,诗才相仿,难分高下。上官婉儿的评语一针见血,不仅为他们判定上下,更让他们心服口服,不愧为一代宫廷文学的权威鉴赏、评判者。明代王世贞在《艺苑危言》中也称沈佳期的结句是“累句中的累句”,宋之问的结句是“佳句中的佳句”,其评论与上官婉儿不谋而合。从上官婉儿的评论中,可以看出她注重的不只是诗歌的艺术性,而且还注意到了文学作品是否有气势。正是在上官婉儿的努力倡导下,诗人和赏诗之人都把注意力开始逐渐集中在诗作“文理兼美”上。才致使出现“体多整栗,语多雄伟,而气象风格始备”。的变化。上官婉儿以其品评诗歌的标准和自己创作实绩的示范作用引导着初唐诗风的方向,客观上推动了诗风的转变,促进了初唐诗坛的繁荣。

上官婉儿主持着武后、中宗时期的宫廷文学活动,不仅影响了当时,对后来的文学发展也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张说认为在她的推动下,才有了“自则天久视以后,中宗景龙之际,十数年间,六合清谧。内峻图书之府,外辟修文之馆。搜英猎俊,野无遗才。右职以精学为先,大臣以无文为耻”这样的大好局面。张说还在《唐昭容上官氏文集序》中流露出意欲追踵上官昭容重用词臣,实行文治的想法。而这一影响至关重要,当盛唐前期出现“吏治与文学之争”的时候,张说坚持并贯彻了上官婉儿的一套重用文学之士的思想,为盛唐诗歌高潮的到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谢无量《中国大文学史》中说:“婉儿承其祖武,与诸学士争务华藻,沈、宋应制之作多经婉儿评定。当时以次相慕,遂为风俗,故律体之成,上官祖孙功尤多矣。”⑧郑振铎亦云:“女作家上官婉儿是这时主持风雅的一位很重要的人物,律诗时代的成立,她是很有力于其间的。”由于诗文评论者婉儿颇重“文理兼美”及其“功力”,于是宫廷诗人更加关注格律,莫不在音韵、格律、铺排、对仗、用典、遣词用语方面精心揣摩。他们对于诗歌格律形式进行积极地探索,在实践中不断尝试。这样就使对偶、声律的技巧愈益成熟,并得到广泛的运用。

上官婉儿 - 千年一泪想昭容

礼教的叛逆者

中国的古代史,尤其是正史其实是以压抑和抹煞女性为代价的。女性生命中最重要的原欲和爱欲被遮蔽,人类一半的历史经验被排斥在无意识和历史的暗区。就如对待上官婉儿,史书上一直依据封建的道德伦理判断视其为淫乱。美国女权主义批评家凯特·米利特在《性政治》中指出的“男权制的宗教和道德往往将女性和性连在一起,仿佛它强加在性上的污名和耻辱全是女人单方面的过错。因而被视为肮脏、有罪和使人衰弱的性只与女人有关”。千年以来,人们对上官婉儿的评价众说纷纭。上官婉儿的真实面目被后人妄加涂改,任意点评。最为流行的是有关其私生活淫乱的传闻,理学家斥其为骚妇之心,小说家更是绘形绘色地加以夸张渲染。

作为在武则天身边侍奉了多年又长期立身最高层的一个女子,以上官婉儿的性格身处强势女性专权的时代,她自然不会甘心拜伏于传统规定的妇女观下。上官婉儿是一个活生生的清醒的女性,她爱自己,爱地位,爱荣耀,爱生活。时代给了她背叛传统的足够勇气,时势又赋予她足以掌握自己命运的崇高政治地位,她幸运地拥有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和力量。千百年来,有多少人为“上阳白头宫女”的悲惨遭遇而鸣不平,曾给她们寄予了多少的同情。可是如果真的有哪个女性敢于闯出“上阳宫”,却往往又会遭到世人无数无情的冷眼、嘲讽、鄙夷、甚至唾骂。世人总是如此苛刻的对待她们:既悲其不幸,又鄙其抗争。在广阔的历史中,却不给她们留出一条通往幸福的羊肠小道。幸运的是,上官婉儿是逃出“上阳宫”的侥幸者,尽管背负了身后的千载骂名。也许正如武则天的“无字碑”一样,上官婉儿不在乎别人的评价,她是为自己而活。这才是真正的上官婉儿。除了勇气与渴望,她也必须这样,她没有退路。智慧和身体,成了她最大的财富和资本,成为她满足私欲的工具。她渴望进入权欲的旋涡,但却又在这猛烈的旋涡中不能自拔。

婉儿其文

茹萍版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这位才华绝代的才女,在某种意义上代表着开启了盛唐文化的初唐文化。历史不应该忘记在初唐有着这样一位诗人曾以基础性的诗学探讨为盛唐诗走向颠峰作过重要的铺垫。可惜的是,上官婉儿洋洋大观的作品大多已失传,其中不知有多少足以与名家名师相媲美的千古佳作。不过,还好她所倡导的华美形式,铿锵的声韵,在开元之后为李白、杜甫等诗人发扬光大。当然,上官婉儿也是有缺点的,如对政治的病态迷恋,堕落腐华的个人生活,种种原因导致其诗歌中应制之作太多太滥。

婉儿其人

美国学者斯蒂芬·欧文说:“上官婉儿是武后朝和中宗朝的宠儿。”①特殊的时代赋予她特殊的地位和身份。作为宫廷文人,她不仅是那个群体的核心,也是最为典型的代表;作为女性,上官婉儿的审美感受不同于当时其他的男性诗人;而作为朝廷要人,她的生活环境、见识阅历等方面又是普通女性诗人所没有经历的,因此她的诗歌才能在众多诗人中独具特色,她才成为文学史上特有的独一个。她是高雅、智慧、圆滑与堕落的融合体:既有政客的圆滑与堕落,也有诗人高雅的灵魂;既有对政治病态的迷恋,也有以孤身女子游刃于险恶政坛中的聪慧、凄凉与无奈;既有坚强勇敢的抗争,也有软弱无奈的妥协;既是政坛的权贵,也是文坛的领袖;她是健康的,也是病态

上官婉儿 - 主要作品

奉和圣制立春日侍宴内殿出翦彩花应制

密叶因裁吐,新花逐翦舒。攀条虽不谬,摘蕊讵知虚。

春至由来发,秋还未肯疏。借问桃将李,相乱欲何如。

九月九日上幸慈恩寺登浮图,群臣上菊花寿酒

帝里重阳节,香园万乘来。却邪萸入佩,献寿菊传杯。

塔类承天涌,门疑待佛开。睿词悬日月,长得仰昭回。

彩书怨

叶下洞庭初,思君万里馀。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

欲奏江南曲,贪封蓟北书。书中无别意,惟怅久离居。

驾幸三会寺应制

释子谈经处,轩臣刻字留。故台遗老识,残简圣皇求。

驻跸怀千古,开襟望九州。四山缘塞合,二水夹城流。

宸翰陪瞻仰,天杯接献酬。太平词藻盛,长愿纪鸿休。

驾幸新丰温泉宫献诗三首

三冬季月景龙年,万乘观风出灞川。

遥看电跃龙为马,回瞩霜原玉作田。

鸾旗掣曳拂空回,羽骑骖驔蹑景来。

隐隐骊山云外耸,迢迢御帐日边开。

翠幕珠帏敞月营,金罍玉斝泛兰英。

岁岁年年常扈跸,长长久久乐升平。

游长宁公主流杯池二十五首

逐仙赏,展幽情,逾昆阆,迈蓬瀛。

游鲁馆,陟秦台。污山壁,愧琼瑰。

檀栾竹影,飙风日松声。不烦歌吹,自足娱情。

仰循茅宇,俯眄乔枝。烟霞问讯,风月相知。

枝条郁郁,文质彬彬。山林作伴,松桂为邻。

清波汹涌,碧树冥蒙。莫怪留步,因攀桂丛。

莫论圆峤,休说方壶。何如鲁馆,即是仙都。

玉环腾远创,金埒荷殊荣。弗玩珠玑饰,仍留仁智情。

凿山便作室,凭树即为楹。公输与班尔,从此遂韬声。

登山一长望,正遇九春初。结驷填街术,闾阎满邑居。

斗雪梅先吐,惊风柳未舒。直愁斜日落,不畏酒尊虚。

霁晓气清和,披襟赏薜萝。玳瑁凝春色,琉璃漾水波。

跂石聊长啸,攀松乍短歌。除非物外者,谁就此经过。

暂尔游山第,淹留惜未归。霞窗明月满,涧户白云飞。

书引藤为架,人将薜作衣。此真攀玩所,临睨赏光辉。

放旷出烟云,萧条自不群。漱流清意府,隐几避嚣氛。

石画妆苔色,风梭织水文。山室何为贵,唯馀兰桂熏。

策杖临霞岫,危步下霜蹊。志逐深山静,途随曲涧迷。

渐觉心神逸,俄看云雾低。莫怪人题树,只为赏幽栖。

攀藤招逸客,偃桂协幽情。水中看树影,风里听松声。

携琴侍叔夜,负局访安期。不应题石壁,为记赏山时。

泉石多仙趣,岩壑写奇形。欲知堪悦耳,唯听水泠泠。

岩壑恣登临,莹目复怡心。风篁类长笛,流水当鸣琴。

懒步天台路,惟登地肺山。幽岩仙桂满,今日恣情攀。

暂游仁智所,萧然松桂情。寄言栖遁客,勿复访蓬瀛。

瀑溜晴疑雨,丛篁昼似昏。山中真可玩,暂请报王孙。

傍池聊试笔,倚石旋题诗。豫弹山水调,终拟从钟期。

横铺豹皮褥,侧带鹿胎巾。借问何为者,山中有逸人。

沁水田园先自多,齐城楼观更无过。

倩语张骞莫辛苦,人今从此识天河。

参差碧岫耸莲花,潺湲绿水莹金沙。

何须远访三山路,人今已到九仙家。

凭高瞰险足怡心,菌阁桃源不暇寻。

馀雪依林成玉树,残霙点岫即瑶岑。

上官婉儿 - 相关史料

《旧唐书 列传第一》

中宗上官昭容,名婉儿,西台侍郎仪之孙也。父庭芝,与仪同被诛,婉儿时在襁褓,随母配入掖庭。及长,有文词,明习吏事。则天时,婉儿忤旨当诛,则天惜其才不杀,但黥其面而已。自圣历已后,百司表奏,多令参决。中宗即位,又令专掌制命,深被信任。寻拜为昭容,封其母郑氏为沛国夫人。婉儿既与武三思淫乱,每下制敕,多因事推尊武后而排抑皇家。节愍太子深恶之,及举兵,至肃章门,扣阁索婉儿。婉儿大言曰:“观其此意,即当次索皇后以及大家。”帝与后遂激怒,并将婉儿登玄武门楼以避兵锋,俄而事定。婉儿常劝广置昭文学士,盛引当朝词学之臣,数赐游宴,赋诗唱和。婉儿每代帝及后、长宁安乐二公主,数首并作,辞甚绮丽,时人咸讽诵之。婉儿又通于吏部侍郎崔湜,引知政事。湜尝充使开商山新路,功未半而中宗崩,婉儿草遗制,曲叙其功而加褒赏。及韦庶人败,婉儿亦斩于旗下。玄宗令收其诗笔,撰成文集二十卷,令张说为之序。初,婉儿在孕时,其母梦人遗己大秤,占者曰:“当生贵子,而秉国权衡。”既生女,闻者嗤其无效,及婉儿专秉内政,果如占者之言。

《新唐书 列传第一》

上官昭容者,名婉儿,西台侍郎仪之孙。父廷芝,与仪死武后时。母郑,太常少卿休远之姊。

婉儿始生,与母配掖廷。天性韶警,善文章。年十四,武后召见,有所制作,若素构。自通天以来,内掌诏命,掞丽可观。尝忤旨当诛,后惜其才,止黥而不杀也。然群臣奏议及天下事皆与之。

帝即位,大被信任,进拜昭容,封郑沛国夫人。婉儿通武三思,故诏书推右武氏,抑唐家,节愍太子不平。及举兵,叩肃章门索婉儿,婉儿曰:“我死,当次索皇后、大家矣!”以激怒帝,帝与后挟婉儿登玄武门避之。会太子败,乃免。婉儿劝帝侈大书馆,增学士员,引大臣名儒充选。数赐宴赋诗,群臣赓和,婉儿常代帝及后、长宁安乐二主,众篇并作,而采丽益新。又差第群臣所赋,赐金爵,故朝廷靡然成风。当时属辞者,大抵虽浮靡,然所得皆有可观,婉儿力也。郑卒,谥节义夫人。婉儿请降秩行服,诏起为婕妤,俄还昭容。帝即婉儿居穿沼筑岩,穷饰胜趣,即引侍臣宴其所。是时,左右内职皆听出外,不何止。婉儿与近嬖至皆营外宅,邪人秽夫争候门下,肆狎昵,因以求剧职要官。与崔湜乱,遂引知政事。湜开商山道,未半,因帝遗制,虚列其功,加甄赏。韦后之败,斩阙下。

初,郑方妊,梦巨人畀大称曰:“持此称量天下。”婉儿生逾月,母戏曰:“称量者岂尔邪?”辄哑然应。后内秉机政,符其梦云。景云中,追复昭容,谥惠文。始,从母子王昱为拾遗,昱戒曰:“上往囚房陵,武氏得志矣,卒而中兴,天命所在,不可幸也。三思虽乘衅,天下知必败,今昭容上所信,而附之,且灭族!”郑以责婉儿,不从。节愍诛三思,果索之,始忧惧。及草遗制,即引相王辅政。临淄王兵起,被收。婉儿以诏草示刘幽求,幽求言之王,王不许,遂诛。开元初,裒次其文章,诏张说题篇。

上官婉儿 - 影视形象

同名电视剧

凤凰卫视有限公司于1998年12月出品的一部以唐代女性人物上官婉儿为原型改编古装电视连续剧。

阮丹宁版上官婉儿

剧情简介

在中国唐代历史上有一个悬而未决的千古之迷:为了权位,武则天先后处死了十多位亲生的皇子、皇女、皇孙,留下万世骂名;为了权位,她不惜发动“武周革命”,任用酷吏,废除大唐旧制;但是,就在这一切得以实现之时,武则天却还政李唐,恢复唐代建制并让自己的儿子李哲复位。这,是为什么?两年后,武则天去世了,身后留下一块无字石碑。十二年后,大唐帝国迎来永垂青史的“开元盛世”。这,又是因为什么?

大型电视历史剧《上官婉儿》将从一个崭新的视角为你解开这千古之迷。上官婉儿,罪臣之后。祖父上官仪是唐高宗李治与皇后武则天共同信任的宰相。婉儿诞生之际,其祖父上官仪和其父上官庭芝皆因起草“废后诏书”而被武则天处死。纯真温柔、美丽动人的婉儿与母亲郑十三娘相依为命,在唐掖庭长大成人,期间得到当朝宰相斐炎(上官仪之门生)的极力护持。十五岁时,婉儿进宫,先为太子侍读。情窦初开的她与英俊睿智的太子李贤演绎出一幕缠绵绯恻的爱情故事。当太子贤的治国理念与其母武则天发生冲突时,婉儿毅然站在太子贤一边,痛责武则天,被下狱。太子贤被废后,徐敬业杨州起兵,震动天下。为见太子贤一面并向武则天剖明心迹,婉儿毅然闯营,探到实情,并为平息叛乱立下大功。回宫后,婉儿声泪俱下,揭露真相,武则天为误杀太子贤悔恨不已。此后,婉儿随侍武则天左右,在狡诘复杂的政治风云中一一战胜对手,被武则天誉为“天下第一女宫”、“内宰相”,名倾一时。演员表

阮丹宁 饰 上官婉儿

张 青 饰 武则天

孙 杨 饰 太平公主

黄海冰 饰 李 贤

姬晨牧 饰 李 哲

陆诗雨 饰 李 旦

耿 咏 饰 韦皇后

樊志启 饰 裴 炎

谭建昌 饰 高岛信

音乐

片头曲:《人世间》作词:高守信 作曲:傅章 演唱:屠梅华

片尾曲:《梦醒》作词:高守信 作曲:傅章 演唱:李红

插曲:《同心结》作词:高守信 作曲:傅章 演唱:肖婵娟

插曲:《同是天涯沦落人》作词:高守信 作曲:傅章 演唱:屠梅华

历代扮演者

《武则天》(1963年电影版》 丁宁

钟欣桐版上官婉儿

《武则天》(1984年 冯宝宝版)刘红芳

《一代女皇》(1985年 潘迎紫版)贝心瑜

《唐明皇》 (1990年) 林宗英

《武则天》(1995年刘晓庆版)茹萍

《大唐御史谢瑶环》 (1998年)陈昱

《上官婉儿》(1998年)阮丹宁

《镜花缘传奇》(1999年)黄宇诗

《大明宫词》 (1999年)白雪

《护国良相狄仁杰》之《京都疑云》(2003年)刘玉婷

《至尊红颜》(2003年 贾静雯版)张丹露

《无字碑歌》(2004年)廖晓琴

《盛世仁杰》(2009年)唐宁

《狄仁杰之通天帝国》(2011)李冰冰饰上官静儿 李冰冰扮演的角色的原型实为上官婉儿,不过她在片中能飞檐走壁,使用七种武器,为了与历史人物区别,被徐克改名为“上官静儿”。

《武则天秘史》(2011年)钟欣桐

《太平公主秘史》(2012年)孙耀琦、涂黎曼

《唐宫燕之女人天下》(2012年)陈秀丽

《大唐文宗》(2012年)李芯逸

上官婉儿 - 其它形象

梁羽生笔下的上官婉儿----《女帝奇英传》

田原笔下的上官婉儿----《上官婉儿传》

宁业高笔下的上官婉儿----《绝代才女上官婉儿》

赵玫笔下的上官婉儿----《上官婉儿》

李靖岩笔下的上官婉儿----《红颜宰辅》

许广陵笔下的上官婉儿----《四大才女之上官婉儿传》

王德英笔下的上官婉儿----《多才风雅上官婉儿》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1 17:4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