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鲁晓威 |
释义 | § 基本资料 姓名:鲁晓威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52年4月 民族:汉 籍贯:河北定州 § 个人概述 鲁晓威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六十年代因“文革”辍学,中学毕业后下乡插队,后参军入伍。文革结束,复员回到北京,进入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工作。 § 职业生涯 1978年参与创建北京电视台,成为首任开播导演; 1979年开始职业影视导演生涯,参与创作了“文革”结束后的第一批电视剧作品,其中《有一个青年》(该剧获1981年全国优秀电视节目评奖【“飞天奖”前身】电视剧类一等奖),北京电视台第一部电视剧《结婚现场会》(该剧获电视剧类三等奖)。 1982年参与创办了中国著名的电视剧制作机构——北京电视艺术中心,并担任第一届中心主任。 八十年代,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第(83导进班),因每年均有一、两部影视作品问世,逐渐被观众熟悉。被媒体列为中国第五代电影人和第三代电视人。 1986年将“矛盾文学奖”获奖小说《钟鼓楼》,改编并导演成同名电视连续剧,该剧获“第三届巴西里约热内卢国际影视节评委特别奖”,为中国电视剧在国际上赢得了第一尊国际奖杯,因此一举成名。 1989年导演中国第一部大型长篇电视连续剧《渴望》(50)集)。播出后形成了“万人空巷、世人争说”的情形,一时被社会学家称为是:“中国·‘渴望’轰动效应”。该剧获得了第六届“飞天奖”、第九届“金鹰奖”长篇电视剧一等奖。同时塑造了以刘惠芳、宋大成为首的一组观众喜爱的人物,剧中插曲“悠悠岁月”、“好人一生平安”成为新时期的影视歌曲广为流传。 政府给了这部电视剧空前的荣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瑞环、国务委员李铁映,在中南海专事接见了以导演为首的《渴望》剧组,并给了极高的评价。同年该剧目作为北京市1990年四大建设成就之一上报国务院。摄制组得到政府颁发的特别嘉奖证书。该剧制造了中国电视剧的创作高峰,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发表文章,称《渴望》是“中国当代艺术的里程碑”。由于该剧空前绝后的影响,奠定了继电影艺术之后——电视剧作为中国主流艺术的重要地位。 1992年导演电影故事片《幻影》又名《如烟往事》(英文名:SHADOWOFDREAMS),首次代表大陆影视界,登台湾岛摄制。 1993年《幻影》参赛“第六届东京国际电影节”获“提名奖”,同年代表大陆参加台湾“金马奖三十年庆典”。 从事专业创作近20年来,已有百余部集的影视作品问世,曾先后与大陆、台湾、香港等影视大师合作,逐而形成独特的创作风格。其手法细腻,作风严勤。由于“平民化”的人文主义创作视角和“作家式”的创作方式,被媒体冠以“庶民导演”的雅号,成为当前影、视、剧三栖、实力派导演和独立影视制作人。 1998年,经过一段准备之后,将摄制完成一部:以人类与爱滋病作斗争的长篇电视连续剧《生死同行》(20集)以飨观众。该剧邀请了中国、美国、印度、孟加拉等国艺术家参加演出,并在中国北京、青岛,美国旧金山、洛杉矶,泰国曼谷,青迈摄制外景。该剧将在1999年完成。 《有一个青年》、《结婚现场会》、《钟鼓楼》、《渴望》、《生死同行》 § 个人荣誉 § 个人影响 § 人物评价 § 相关链接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