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雀儿山 |
释义 | 雀儿山 § 概况 雀儿山突兀于青藏高原东南缘,位于川西高原,横断山脉的北部,呈西北、东南走向。它北衔莫拉山,南接沙鲁里山,北侧是自西而东的雅砻江支流玉隆河,南侧是由北环流的金沙江支流夕河和麦宿河。雀儿山主峰海拔6168米,地理坐标为东经9.1度,北纬31.8度,坐落在雀儿山南段,德格县境内。山区海拔5000米以上雪峰有数十座之多,是康藏交通的要塞。雀儿山藏名“措拉”,意为大鸟羽翼。冰雪皑皑,巍峨雄伟的雀儿山居沙鲁里山系北段,最高峰海拔6168米,该山山势挺拔,壁立于周围十座5500米的群峰之上。故有“爬上雀儿山,鞭子打着天”之说。 § 简介 雀儿山四川省著名高山。位于沙鲁里山北段的甘孜、德格之间。北西绵延百余公里。原系古夷平面上的残余山,后随青藏高原上升而成为高耸于高原面上的巨大山体,山峰高度逾5500米,其中超过6000米的山峰有3座,故当地有“爬上雀儿山,鞭予打着天”之说。山麓海拔3500~3800米,相对高差约1000~2000米。山体由花岗岩侵入体构成。经流水、冰川等作用后,石峰嶙峋,山脊呈锯齿状。有大小冰川30余条,分布面积达80平方公里,仅次于贡嘎山。现代雪线分布于海拔5100~5200米,是中国雪害严重地区之一。雀儿山多古冰川地貌,山麓则多重力堆积物。东麓的新路海系冰川湖,海拔4148米。南北长约3公里,东西宽1公里,为四川省境高海拔湖泊之一,风景绝佳,有“西天瑶池”之称。雀儿山川藏公路垭口海拔4889米,是四川最高的公路垭口,川藏公路上著名险关。雀儿山 雀儿山(藏语称卓拉山)主峰海拔6168米,地处东经99.1°,北纬31.8°,座落在雀儿山南段,德格县境内。雀儿山主峰有西北、东北两条山脊。在西北山脊上,距主峰3公里处是雀儿山峰,海拔6l19米,与主峰并排耸峙于云海之上,冰雪皑皑,巍峨雄伟。雀儿山主峰山体高大,地形复杂,冰川发育完整,冰裂密布,攀登技术难度大。从谷底至山顶,相对高差在200米至400米之间,山峰北坡和东南坡谷中躺卧着两条大型冰川,冰川舌部直伸到海拔4500米的森林边缘。主峰的西北麓是冰川湖新路海(藏语称玉龙拉错),海拔4100米,具有得天独厚的动植物资源,在其前端横卧着两条高达200米、长3公里的侧渍堤和终渍城,高出湖面10一15米,是北坡硬槽沟古冰川作用的遗迹。丘状的高原面上是呈块状分布的云杉和园柏。森林草原中栖息着黑熊、林窟、白唇鹿、惫羚、雪豹、岩羊等20多种动物。新路海所以在1990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将其认定为省级自然保护区。 1951年,解放军以简陋的工具和血肉之躯,历半年时间,建成了雀儿山公路,从此高峻险要的雀儿山、冰峰林立的雀儿山、拥有川藏公路第一高的雀儿山闻名于世。 § 登山历史 雀儿山第一次是1988年9月24、25日由中国地质大学和日本神户大学联合登山队的10人分两批沿北坡首次登顶,当时共用时近三个月。第二次是97年英国人登顶,其中MickFowler是获得2002年度的PioletD'Or(GoldenIceAxe)(也被称为登山奥斯卡)奖的队员,可以说是世界顶尖级登山家。第三次攀登是2002年8月两个韩国人登顶。第四次就是本次2003年7月成都刃脊探险登山队成功登顶六人。十五年来有其它各类登山队达二十余支都未能成功。 § 进山路线 从成都沿川藏公路西地经康定、东俄洛后北上,经道孚、甘孜、玉隆区再下,全程868公里。过新路海便到达雀儿山主峰北麓、新路海南畔,海拔3800米的登山大本营。雀儿山 § 攀登指南 由于交通的不便,选择去攀登雀儿山的队伍很少,即使这样据保护区管理者说近五年也有二十支左右的队伍前来攀登雀儿山,但大多只攀登到5500米左右。现在去雀儿山乘班车的话一般是第一天成都至康定,第二天康定至甘孜,第三天甘孜至新路海,再转乘马匹至大本营。乘车往返时间需六天,足以让国内假期有限的登山者望而却步。雀儿山而更让人没有信心的是攀登的路线,人们一直得不到一支新的队伍从传统路线再次登顶的消息,据说路线上有很多的裂缝,还有攀岩和攀冰的地方。刃脊探险登山队刚刚于七月二十二日登顶了该峰,那么我就来谈谈这座山路线的情况。 左图:C1至C2所通过的一个沟槽,一半是急流一半石路,有两处需攀岩。 大本营一般在4000米的森林末端,相对主峰有近2100米的高差,这是攀登雀儿山的难点之一,也是雀儿山独到之处。从大本营到顶峰通常需要建两到三个营地。大本营我认为可以设在传统的新路海边的滩地上,这就是通常的4000米大本营;也可以设在约4300米的干海子滩地上,这里抬头就可以看到挂在石崖上的破碎的冰川舌,冰川河在营地约三百米处通过一个高差约七十米的瀑布倾泄下来,营地边是河道,但不用担心河水上涨冲了大本营,因为河水还未上涨就泄往下方三百米的新路海了。设在干海子的好处是如果从4000米的大本营上到4950米的C1会感到很吃力,而进驻大本营多走三百米,从4300米至C1的4950米就比较容易一些了。缺点是一般大本营的物资量较大,4000米至4300米只能靠人工,运输方面困难就要大一些。新路海保护区入口的海拔是4000米,如果是骑马至传统4000米大本营队员体力几乎没有什么消耗,这一天上升三百米至干海子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从新路海进大本营可以从海子的东西两侧绕进去,西边只能走人,还要钻树林,运输很不方便。东边马队在水小的季节走海子边,水大的季节则要翻到不算高的山梁上走,绕下山梁后要通过四五条冰川河,水急且冷,要注意被急流冲向海子,骑着马时也不能大意。从新路海保护区入口至传统大本营,从西边步行约需走两小时,从东边步行或骑马约需三小时。 从传统大本营至干海子要穿过一片灌木林和乱石沟滩相间的坡地,路不明显。沿着冰川河的右侧向上走即可,在灌木林里能够看到一座不高的、岩壁被冲刷的非常干净的小山,从右边绕到与小山一般高时就是干海子了,除了营地边有一些灌木外,再往上直到C1就只有乱石坡和零星的一些草皮了,大的乱石很好走,不象碎石坡上一步滑半步。 还是沿着冰川河的右边走,4600米处有一条深沟,两边都是五十米以上的陡崖,而沟中的坡度在三四十度左右,沟宽约十米不等,冰川河占去一半以上,沟长在七十米左右,有两处台阶需攀岩才能通过,好在都只在三米左右。夏季河水很急,注意不可涉水。而我上次五一期间来时,此处只是雪层下有暗流,人从雪上走就容易的多。 上了第二个台阶后不远就向右转,然后沿着右边的山体向上攀登,夏天能够看到大片的乱石坡,走起来比较容易。五一左右由于乱石上存有浮雪,雪不硬的话陷进坑里容易崴脚。雀儿山冰岩交界处就是我们设的ABC了,海拔4900米,海拔5000米冰原的东边缘,向南一百就连接着向下倾泄的冰舌。攀上一段约三十米高约六十度的冰坡,这里也可以做一些基础的训练,否则完全可以从不远的地方约二十度的坡上绕上去。 右图:C1平台没雪时显露出的冰裂缝。 坡的上面就是通常所说的C1雪原,夏天的时候则是冰原,面积说有三十个足球场大一点都不夸张,稍稍有点从西向东的小坡,中间也有一些不规则的突起,几乎任何地方都可以建C1。如果体力尚可的话建议尽可能向里面走一些,以减少攀登至C2的压力。C1的海拔高度在4950至5000米之间。 C1冰原能够看到许多明显的冰裂缝,如果是有雪的季节,这一段则需要边探路边前进,会稍稍耽误一些时间。从ABC向顶峰方向(南)走由于中间有一座在地图上标为5290米的岩石山挡着,仍需要向右绕才能上去,所以此时C1就需要继续向5290峰的右下方靠近,视体力情况距离5290峰越近越好。雀儿山5290峰西侧是一面高达两百米,坡度从80度至50度的雪岩混合坡,直接攀登的难度较大,可以从西侧不远的乱冰区直接向上攀,但要小心此路段有大量的冰裂缝,过雪桥也要多考虑它的稳定性。88年中日联合攀登是从更西侧较平缓且安全的雪坡上攀登的,但那样走要多绕一公里以上的路程,这样即使是走雪坡也是很艰苦的。 右图:C1至C2间的乱冰区。 过这段乱冰区可以说是C1至C2间的难点,找路和结组保护是完成的关键。过了这段乱冰区就是通常所说的C2雪原,该雪原也有十多个足球场大,也是尽可能多向里(南)走,视当天的体力而定。 C2的高度在5350米,东侧不远就是5290峰,西侧约两公里是雀儿山II峰,又叫多浦峨扎(6119米)。而正南面就是主峰,其东西向的山脊使到C2的人们看到的是一个横向的山脊面,主峰峰顶被一个雪包挡着此时看不见。雀儿山从C2向上看着似乎是一个大大的雪坡,但实际攀登到5600米时则进入了一片冰裂缝的迷宫,这些冰裂缝也许叫冰断层更恰当一些,裂缝宽都在三米以上,深五至十米,裂缝壁都是直角,还有不少是仰角,能够看到一些冰帘挂在壁上,我们在一条缝里找到一处约六十度的转折缝攀上去,我自己尝试从直壁上攀登,由于壁面实际上全是雪层组成的,吃不住冰镐,冰爪也站不稳,攀登起来非常困难而且没有安全感。 右图:C2至C3间无路的情况下只能攀上这种豆腐块。 翻过这一部分难点就到了C3平台,面积如果还是以足球场为单位则只有一至两个大了。这里的高度是4750米,如果体力尝可的话也可以再上一些,5950米还有一个不错的平台。C3的位置高一些就可以为次日冲顶打下基础。 在C3看顶峰似乎很近,但那个雪包仍然挡着主峰,使人误认为主峰是一个很容易上的雪包包。这里除南边是一面山脊墙一样的耸立着外,周边雀儿山II峰稍远已不再显得高大,其它群山就更为小巧了。这里就已经应了一句古 雀儿山话:登高望远,一览众山小。 右图:C2至C3间路途也很艰辛。 从C3冲顶是个令人激动的日子,我们攀登到顶峰下的垭口可以说没什么难点,垭口再向南是无雪的群山,垭口是一个雪檐,向下的南侧是不少于五百的陡崖,这里向顶峰的山脊有一段陡坎不容易上攀。我们向左移了十多米,找了一面约六十度的坡开始上攀,通往顶峰的山脊上有两大岩石块,我们攀的路线正对着下一点的岩石块。到了岩石块后并不能安全的从山脊上向顶峰攀登,因为刃脊的刃处太狭窄,我们只好下了几米从约六十度的坡上横移,移到第二块岩石处再攀上去,翻至刃脊的南侧再继续横移,因为北侧将要面临的就是一个雪球状的峰顶,刃脊南侧还有个六十度坡可以攀上去,而北侧将面临的是仰角 雀儿山攀登。 右图:C3看峰顶,圆顶雪包后才是顶峰。 我和JON结组攀到峰顶,顶上是一条长有十多米的平脊,可以站十多个人,但由于风大人员一定要连接到安全的锚点上。从6050米的垭口到峰顶几乎是整个雀儿山攀登中最难的一段,如果不是结组攀登需要修路大约两百米。技术运用包括上攀、横切、上攀,修路可以将表层雪扒开,在冰层打上冰锥。跟随人员过结点一定要注意不能出现失误,否则等待的是万丈深渊和粉身碎骨。雀儿山下撤从峰顶回到6050垭口后直到C3都比较安全,从C3回大本营也不能掉以轻心,毕竟高差在一千五百米以上,还有一些危险的路段。最好从原路返回。我们是从5290的西侧的两百米雪岩混合壁上下降的,虽然省了一些路,但下降绳只能一个一个的下人,非常耽误时间。 右图:清晨出发去冲顶,回望C3及队伍。 雀儿山攀登以阿尔卑斯方式最为合适,正常攀登时间八至九天。如用极地式攀登,可以建好C2后将C2移至C3位置,除大本营外需C1、C2两套营具。雀儿山由于二郎山至康定间修路(318国道),两年内对于成都都还是单进双出,想走小金、丹巴一线省道或马尔康、炉霍一线317国道在四川都被严格的所谓路政管理(跨州营运)所不允许,所以路途时间要安排好。 左图:在峰顶拍摄环拍录像。 § 相关资料 雀儿山雀儿山的雪 出甘孜城的时候还是秋天的感觉,城外路边的青杨簌簌地飘下黄叶子,渐渐地,青杨零星于藏居和草坡之间,山峦是路边连绵的视界,冬的气息突然就到了,阴着脸的天豁然大笑,雪没头没脑地罩下来,很快我们就在雪山起伏中行驶了。 已经在发祥格萨尔王史诗的故里德格县境内了,过了马尼干戈——西藏、青海、四川三省交汇的一个中转小镇,提供燃料和饮食的食宿点犹如苍莽中的“新龙门客栈。”雪依然不依不饶地洒落,待看到“新路海白鹿唇保护区”的牌子时,大地和山湖已然一幅黑白长卷,牦牛散落如山水画中的皴点,或密或疏,草坡浅渚,天地一色的银白里,过河的牦牛似乎于悠然中添了几分金戈铁马的苍茫之气。 是海拔6168米的雀儿山东麓,“爬上雀儿山,鞭子打着天”的山势到这里不那么壁立了,海拔也缓和了高耸,四周的山峰全部戴上了雪帽。沿一个缓坡走,挂满雪的云杉、冷杉间沙底红字的玛尼石层叠错落,渐次,玛尼石越来越大,“六字真言”也越写越磅礴,分不清眼前是天空,是雪,还是湖。新路海就背靠着山,面向了草场和针叶林,在雪的缠绵中呈现。 新路海当然不是海,它其实是个冰蚀湖,由冰川掘蚀而成,湖水靠冰雪融水和天然降水补给,海拔4040米,藏语名“玉龙拉措”,就是“心倾神湖”的意思,相传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中英雄格萨尔的爱妃珠牧来到湖边,被此处湖光山色所吸引,徘徊湖边流连忘返,她那颗眷念美丽河山的心犹沉海底。后人为了纪念她,将湖取名为“玉龙拉措”。“新路海”据说乃当年川藏公路的筑路大军所命名。 雪突然就停了。湖水也似乎是凝固的,只有草和灌木在脚步下的细语,以及牦牛低头吃草的嚓嚓声,安静,天地的安静。天空的颜色慢慢清朗起来,云天不再一色,云带飘舞着从天上下来,绕在湖边山腰,山此时在雪白里泛出灰绿,是杉树模糊的丛丛,倒影入玉龙拉措的清澈水色,云不为所注意地挪动着,低低地,低低地,似乎要与湖耳鬓厮磨,却又飘过去,与山缠绵。天地间是少有颜色的,只有雪色,雪中莹莹绿意的山湖之色,和倒映在湖中玛尼石上的六字真言,是岁月磨洗过的那种红色。大家看到这样的湖,似乎有些猝不及防。先前的大雪已经撩拨起了一路风尘的心,现在是感觉到了碰撞,为此,翻山越岭艰难呼吸几百公里的疲顿也似乎稍稍找到了释怀的理由。在刹那的停顿后,快门不断响起。有人要与山湖合影,有人想跟玛尼石拍在一起,有人越过边缘的湖石,希望离湖近些,有人举着三脚架去寻找别致的视界。老蔡跪在地上取景,方先生忍着腿伤录像,大家好像都忘记了寒冷、辛苦、高原反应,忘记了来路翻过锣锅梁子山时的那份紧张——因为抢劫案件的曾经发生,眼前是只有新路海的冰清玉洁了。 住在附近雪峰岩洞里闭关修炼的多加喇嘛陪伴新路海已经20多年了,他现今已50多岁,常年赤脚行走,寒冬不著鞋袜亦毫发无损。据说,若是运气好,还可在新路海边见到他,一个精神矍铄,曾磕长头以躯体丈量川藏公路去拉萨朝圣的人。雀儿山在湖边慢慢地走,用力呼吸凛冽清冷的空气,感觉那股子气穿过鼻腔而下,而肺,而全身,由冷而热,渐渐的,有一种热力涌起来,好像要寻找表达的途径,最好是与新路海零距离,于是张开双臂,尽可能地张开,虽然不能拥抱眼前的宁静,可是非此没有其他更贴肤的方式。 总要回去,只是过客,踩着雀儿山的雪,我对自己说莫回头,呼吸了这里的空气已经满足。走进牦牛群听它们切切的吃草声,雪山雪地冰湖无声。 返沪后,我发现相机快门出了问题,无论康定、稻城,还是新都桥等地,都丢失许多镜头,仅留数得清的几张,让我一下子回不过神来,连着几天不想去整理照片。可是,当再次在上海看到新春瑞雪,第一时间的联想还是雀儿山、新路海的雪,虽然城市的雪地不那么宁静,雪片也似乎是小了一圈,但竟然成了引子,想念仿佛是那一抹雀儿山间的云带,在高原和城市之间缥缈。面对自然,其实我们只能无言无影,即使在荒莽之处你留下了人迹,甚至尚不如那棵老树墩上的雪,虽然将要化去,却是与树与土地为了一体。于是,能够想念,能够回味那种清冽之气,已是生命之滋养。 § 中国主要山峰的分布 山地是指具有一定海拔高度、相对高度和坡度的地面。它是一个生态复杂系统,不仅反映和浓缩了水平自然带的自然地理和生态学特征,而且由于受第四纪冰川和现代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小而保存了良好的自然生境和植被类型,成为许多物种分布的避难所,因此拥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 我国是一个山地大国,国土面积的2/ 3 为山地(中国科学院中国自然地理编委会,1980) ,山地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对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极为重要。因此,我国已开展了大量的工作(中国科学院中国自然地理编委会,1980 ; 曾昭璇,1985) 。 然而,由于以往技术手段的限制,我们至今还没有系统、完整的山地分布的资料。本文基于GIS 技术和地理空间资料,给出了我国主要山峰和山脉的地理信息,为开展我国宏观生态学尤其是山地生态学研究以及生物地理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中国主要山峰的分布 中国主要山峰的分布(如图所示),这些山峰的选择标准是: 在中国境内海拔超过8000 m 的所有山峰、主要山脉的重要高峰、中国名山、各省市区的最高峰等。 § 资料来源 主要使用现有的地形地貌资料、图件、数字高程模型(DEM) 和数字地形模型(DTM) ,参考以往的研究文献实施本研究。 主要的资料包括: 中国1∶100万DEM 和DTM、1∶400 万DEM 和DTM、美国US2GS 的1 km 分辨率的DEM、中国地貌类型图以及中国山峰图(国家测绘局测绘科学研究所,1989)。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