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骨髓炎中医疗法 |
释义 | § 骨髓炎 中医疗法 § 正文 骨髓炎 方1 〔组成〕鲜独角莲、樟丹备1 份,香油(花生油、豆油亦可)2 份。 〔用法〕先将独角莲切成片,放入油中,待煎至焦黑色时即将其捞出, 继以微火炼油,至滴水成珠(珠不散为度),将火移开,慢慢将樟丹倒入油 中,边倒边搅,充分搅匀,再用微火将油、丹熬成黑色即高火放至冷水中, 即成独角莲膏。将膏药烤软摊在布上,贴于患处。如患处已破溃,须将膏药 中间剪一小孔,使破溃面露出膏药外面,便于脓汁流出。 方2 〔组成〕山石榴根60g ,猪骨适量。 〔用法〕加水2 碗半,与猪骨共煮,煮存1 碗,冲酒,空腹服,每天1 剂,30 天为1 疗程。 方3 〔组成〕鲜常春藤叶适量。 〔用法〕捣烂敷患处。 方4 〔组成〕多花勾儿菜根60g ,白簕花根60g ,羊肉125g 。 〔用法〕酌加酒、水炖服。 〔附注〕此方用于慢性骨髓炎。 方5 〔组成〕鲜茅莓根二层皮适量,烧酒少许。 〔用法〕捣烂,敷患处。 方6 〔组成〕金鸡脚30g 。 〔用法〕水煎,冲冰糖服。外用鲜根茎捣烂加桐油调敷。 方7 〔组成〕哥兰叶根9g ,淮牛膝9g ,龙须藤9g ,甘草6g ,当归6g 。 〔用法〕水煎服。也可用哥兰叶30g 、鸡矢藤30g 、甘草30g 、两面针9g, 水煎服。 方8 〔组成〕蜜桶花(莱江藤)60g 。 〔用法〕泡酒内服,早晚各服适量,并外用牛皮胶于水中泡软拉成条状 插入瘘管中,待牛皮胶溶化时,脓自行流出。 方9 〔组成〕绣线菊叶或根皮适量。 〔用法〕鲜叶捣烂敷患处,或晒干研粉撒患处。也可用根皮加白酒煎取 药液外用,以纱布浸药酒覆盖患处,每日或隔日换药1 次。内服银花15g 、 蒲公英15g 、紫花地丁15g 、独脚莲9g 、牛膝3g ,每日1 剂,水煎,分3 次 服。 〔附注〕此方用于慢性骨髓炎。 方10 〔组成〕三叶委陵菜根(捣碎)15g ,大蓟根15g 。 〔用法〕加水或烧酒炖服,严重者连服3 个月。另外,用半边莲5 份、 榔榆根皮8 份捣烂外敷,每天换药1 次。最后可用三叶委陵菜全草或根捣烂 外敷收口,至痊愈为止。 方11 〔组成〕鲜石上莲全株。 〔用法〕捣烂,外敷患处,或用干品,用淡米酒浸软磨汁,调开水外搽 患处。 方12 〔组成〕泽漆、秋牡丹根、铁钱莲、蒲公英、紫堇、甘草各适量。 〔用法〕水煎服。 方13 〔组成〕白藤、五香藤、木贼草、虎杖、独定子各等量。 〔用法〕各药共研成细末,取适量加热水拌凡士林,用纱布裹药包敷患 处。 〔附注〕此方用于化脓性骨髓炎。 方14 〔组成〕独叶白及粉3g 。 〔用法〕以酒送服。 〔附注〕此方用于化脓性骨髓炎(骨折所致者)。 方15 〔组成〕白毛桃(未嫁接)根白皮适量,红糖少许。 〔用法〕捣烂,外敷局部。 方16 〔组成〕冬地梅根30g ,艾头15g 。 〔用法〕煎汤炖瘦肉服,每日1 剂。另用大蓟根2 份、生姜1 份,捣烂 外敷局部,早晚各1 次。症状缓解后,用小号紫珠根30g 、金银花头15g 煎 汤炖瘦肉服,连服2~3 剂,以巩固疗效。 〔附注〕此方用于慢性骨髓炎。 方17 〔组成〕野菰根或花适量。 〔用法〕捣烂外敷。或用甘草作引子,煎水内服。 方18 〔组成〕蜜桶花根30g 。 〔用法〕泡酒500g, 日服2~3 次,每次10ml 。 〔附注〕此方用于化脓性骨髓炎。 方19 〔组成〕淡味当药3g ,南岭荛花3g ,山莓根皮3g ,鲜珍珠菜根60g 。 〔用法〕加黄酒250g,隔水炖,以煮沸为度,取汁每天服3 次,每次30ml 。 药渣外敷患处。 方20 〔组成〕鲤鱼胆(五岭龙胆)30g ,筋骨草30g ,一技黄花30g ,蒲公英 30g ,紫花地丁30g ,■芝15g ,野菊花15g 。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化脓性骨髓炎。 方21 〔组成〕鲜茅莓根白皮适量。 〔用法〕加烧酒少许捣烂,敷患处,1 日2 次,亦可配合茅莓全草120g 煎服。 § 配图 § 相关连接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