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陈水林
释义 陈水林

§ 简介

陈水林,男,1935年出生于河南省尉氏县洧川乡陈庄村。1956年考入华东纺织工学院纺织化学工程系。1960年毕业后留校,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

1979年,陈水林被派往瑞士联邦工业大学化学系,师从H.Zollinger教授,从事染色理论的研究,对阳离子染料在多孔性聚丙烯腈纤维中的扩散作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从扩散系数、滞豫现象等对其扩散的本质得出新的认识,即既不是真正的液相扩散,也不是固相扩散,而是受阻滞的液相扩散。1981年回国后,仍在原单位任教,并参与筹建应用化学研究室,担任研究室副主任,从事印染助剂、特种纺织材料的研究开发。1986年,他利用休假的机会,再次赴瑞士与H.Zollinger教授合作,继续从事染色理论研究,具体负责模型染料—四丁基蓝的合成。

陈水林长期从事应用化学本科生的教学工作,并为研究生开设《表面活性剂化学》及《精细化学品制备原理》课,前者按照自己的体系编写出英文讲义。1984年被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88-1993年任纺织化学工程系副主任。曾翻译出版专著2部,申请发明专利20多项,已授权8项。

§ 简历

1935年 生于河南尉氏县

1956-1960年 华东纺织工学院化学工程系毕业

1960-1979年 华东纺织工学院化学工程系助教、讲师

1979-1981年 赴瑞士苏黎世ETH化学系进修

1981-1988年 华东纺织工学院(中国纺织大学)化学工程系副教授,应用化学研究室副主任

1986年4月-9月 再次赴瑞士苏黎世ETH化学系进行合作科研

1988-1993年 东华大学纺织化学工程系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 科技成就

刻苦自学,掌握多种外语

陈水林大学毕业后,主要从事科研与教学工作,经常带领同学下厂参加生产实践,指导毕业论文。在1964-1970年前后,由于“四清”、“文革”等运动,业务学习和教学科研受到影响。他利用这段时间自学英语、日语。

对语言文字,他抱有一种强烈的愿望:尽量多地掌握外文工具。首先攻读英语。通过自学以及参加业余学习班,边学习,边使用。他借来一本600多页的英文专业书——《高分子化学》,不但阅读,而且逐字逐句地译出来。每天翻译不辍,经过一年多努力,一本书全部译完。他感到英语对他特别亲切、有用,看资料不觉得吃力了。

在这期间,学校里举办业余日语学习班,他报了名。但是刚上了不足一个学期,领导就派他参加“四清工作队”。他暗中携带日语课本下了乡。白天和晚上,他与别的队员一样工作和活动;到了深夜,就在油灯下自学一至两个钟头,坚持不间断。

学习德语也是他多年以来的目标之一。1979年4月,利用在瑞士苏黎世(德语区)学习的机会,向导师表示要学习德语的愿望,受到导师赞赏,并为他出学费,帮助他参加弗利堡大学举办的暑期德语强化学习班。经过三个月艰苦学习,终考时获得了“良好”的成绩。暑假后回到学校,在实验室就可以用德语与同事交谈。甚至在学术讨论会上,还用德语宣读论文。这些语言工具,在科研和教学工作中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除了完成教学和科研任务外,陈水林还积极从事翻译,介绍国外新的纺织技术。早在70年代,他就为新创刊的《国外纺织技术》提供译稿。

1978年,日本黑木教授的新著《染色理论化学》传人中国后,纺织工业出版社计划将该书翻译出版。当时他已通过出国考试,离出国时间只有半年多。经努力,终于在出国前一天把55万字的书稿交到了编辑的手里。1988年,受纺织工业出版社委托,他又将H.Zollinger教授的著作《染料化学基础》一书由德文译成中文。这是一本在国际上影响较大的著作,其理论阐述和结构体系都与中国同类著作迥异,特色鲜明。

1997年,中国纺织大学与德国梅里安杂志合办《国际纺织导报》。作为编委,他承担了几乎全部德文资料的翻译。纺织染整专栏的文章他承担了英文稿件,积极组织研究生和青年教师从事翻译。

上海专利事务所也不时约他去翻译、校对专利稿件,他都认真译校,先后译、校专利稿数十篇,被该所聘为高级译审。他认为能不断地为国内介绍纺织新技术,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能利用这一机会培养青年教师及学生,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外文水平,更是一位年长教师的分内事。

循循善诱,教书育人

在教学活动中,陈水林因材施教,着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有些问题经过一连串由近及远的反提问,让同学自己领悟,比直接回答有效得多。有些专业问题,表面看来似乎很难,但都是已经学过的基础理论,只不过未能把它们联系起来。经过这样的启发、反问、联系,使同学加深了理解。在指导研究生中,它更主张因材施教,个别培养。导师与学生既是师生关系,更是朋友关系,导师应充分信任学生。指导工作是全面的,不仅限于业务,导师的治学、为人,一举一动都是。陈水林十分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他常对学生讲,你搞什么课题,首先要有自己的看法、想法,要有灵感、有激情;否则就无异于随从大型实验。他要求学生对本专业、本学科的发展有清楚的了解,脚踏实地,认真做好每一件工作;切忌浮躁,真正做到锲而不舍,不赶风头,不凑热闹。他认为,除了对知识的传授和问题的讨论,在其他方面身教总是重于言教的。

自从学校开始招收留学生以来,陈水林承担着大部分本专业留学生的指导工作和授课任务。起初几年,纺化系招收外国留学硕士生7名,全由他担任导师,两名外国留学博士研究生中有一名也是他指导的。这些研究生基础比较薄弱,除给他们讲授计划内课程外,他还应留学生要求,针对性地为他们补上一些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他与留学生的关系都很和谐。留学生都很认真,完成了有相当质量水平的论文。留学生毕业后,有的还和他保持较密切的联系,不时打电话来请教一些业务上的问题。

在功能整理等领域获得多项成果

陈水林长期从事纺织助剂和特种纺织材料的研究工作。早期的科研项目如防寒抗侵飞行服面料的研制,技术要求高,要有高度的防水性(耐水压1200毫米水柱以上)和良好的透气舒适性能,以确保飞行员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最佳的体能条件。这个项目的研发,他承担了主要的实验工作。所研制样品得到当时部队领导的好评,获得国防工办科技成果二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等。1983年获得国家科委发明四等奖(第二获奖者)。

在防寒抗侵飞行服面料研制的基础上,他又参加了防酸防碱防护服面料的研制。在保留了原有透气舒适性的前提下,又赋予涂层织物以防酸、防碱特种功能,并有效地保持了织物柔软的手感。完成了星火科技项目,并获得国家级星火科技二等奖。

高含固量自交联水性涂层剂的研制,是为适应高耐水性安全生产的需要而提出的。这种高含固水性胶乳的合成,最大难点是在保证高含固的同时做到低粘度,以保证生产工艺的顺利、稳定。涂层剂要求手感柔软,意味着乳液粒子成膜温度要低,这进一步加重了工艺的难度。他带领研制小组前后经过三年多的实验研究,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了实验试制,投入批量生产,填补了国内空白。最近又研制出无需焙烘、不含甲醛和可吸收有机卤素(AOX)的环保型水性胶乳,创造性地采用了预交联技术,使这种胶乳粒子的平均直径达60-80纳米,耐剪切性能十分稳定,成膜后手感特别软,牢度优越,应用于涂料印花、涂料染色,已投入批量生产,为开发丝、棉和化纤织物的涂料染色这一无水污染的清洁染色工艺打下了基础,并申请了发明专利2项,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了相应的研究论文。

§ 主要论著

1.陈水林.染色理论化学:上、下册(译自日文).北京:纺织工业出版社,1981

2.陈水林.染料化学基础(译自德文).北京:纺织工业出版社,1990

3.陈水林.微胶囊技术及其对织物印花之应用.印染,1998(9)

§ 参考资料

[1] 中国数字科技馆 http://www.cdstm.cn/zhuanlue/persondetails.jsp?personid=163289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1 22:0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