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雪峰崇圣禅寺 |
释义 | § 概述 雪峰寺全称雪峰崇圣禅寺,位于闽侯大湖乡雪峰山南麓,雪峰山本名象骨峰,山脉绵亘60余里,跨闽侯、罗源、古田、闽清四县,距福州77公里。雪峰山与鼓山、旗山三山鼎峙,环抱福州,合称福州"三绝"。 雪峰寺开山祖师是高僧义存(822-902年),精通佛理,从者遍布全国,德高望重。禅门五宗(沩仰、临济、曹洞、法眼、云门)中的法眼、云门二宗即出其派下。五代时闽王王审知曾问义存:"师住象骨峰有何异?"义存答曰:"山顶暑月,犹有积雪。"王曰:"是山可名雪峰。"由此改名为雪峰。山势峭拔,风景绮丽,绝顶峰海拔800米,享有"闽越神秀"、"琼瑶第一峰"之美称。古人有诗赞曰:太华凝结素芙蓉/隔崦流云淡复浓/夏入伏中微觉暑/时移秋半便如冬/银锄错落千重岭/玉砌嵯峨百丈松/几度雨花台上望/光摇楼阁起霜钟。 § 简介 作为当今福州五大禅林(鼓山涌泉寺、西门西禅寺、雪峰崇圣寺、北峰石牌林阳寺、象峰山崇福寺)之一的雪峰寺始建于乾符二年(875年),原名应天雪峰禅院。该寺比鼓山涌泉寺还早建三十余年,涌泉寺开山祖师神晏乃义存的高徒。乾宁元年(894年)移址陈洋(今址),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改为今名。该寺屡经兴废,鼎盛时有殿堂房屋千余间,僧众1500多人。现存庙宇多为清光绪年间建造,规模宏大,主要建筑物有天王殿、大雄宝殿、钟鼓楼、法堂、禅堂、客堂、藏经阁、方丈室等。寺内藏有《碛沙藏经》、印度梵文《贝叶经》和整部《频迦藏》8000余卷等珍贵经典。全寺及其周围流传雪峰二十四景,有首七律古诗概括景名,浑然天成,录缀如下:雪峰(山)宝所(亭)近兰田(庄)/枯木(庵)三球(堂)一洞天(岩)/半岭(亭)化城(亭)无字石(碑)/万松(关)雪峤(路)有龙眠(坊)/文殊(台)古镜(台)金鳌畔(桥)/罗汉(岩)梯云(岭)象骨巅(峰)/香石(磨)放生(池)池蘸月(泉)/望州(亭)卓锡(泉)应潮泉(泉)。 雪峰二十四景中值得一提的有悬岩瀑布一落百丈,上下五迭,每一层都态势不同,潭壑承注转泻,,澎湃奔放,飞舞翻腾,蔚为奇观。人行山径,步步攀高,恍在云际,正所谓"曲磴迂回缘涧转,野田高下傍山耕";难提塔,即义存祖师墓塔,是义存的肉身塔,址在法堂之右,建于五代梁开平元年(907年)。塔如圆钟,每方石上均镌一卵石,共计有200余颗,有石卵爆花的传说。据《雪峰山志》记载,塔内有铭与序计225字,系义存自撰,王审知署名的石刻;枯木庵,在寺东南方数百米,建于唐咸通十一年(870年),相传是开山祖师义存初入山时的栖止之处。庵内有一树龄已3000余年的枯木,仅存高3米多的本干,树腹中空,可容纳10余人,现供奉着义存的金身塑像。树腹内壁有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木刻题记,记载闽王舍款造庵和建筑水池的史实。枯木内外还有二十余段李纲等宋、元、明、清名人题刻,但历经千余年的经风雨剥蚀以及文革时期的火烧刀砍,多已模糊不清,语不可解,大致都为追述庵史、赋咏枯木而作。这树腹碑即为我省木雕三大奇物之一,在国内也是独一无二;从寺后登山,在绝顶处有一壑泉水,名应潮泉,源流奇特,广约三尺,水口仅数寸,能随潮汐涨落。涨潮时,涓涓细流由四边顽石中流出,潮落时,泉水干涸枯竭,滴水不流。 雪峰另有一特色就是温泉,宋代李纲有诗吟咏雪峰的温泉:"温冷泉源各自流,天教施浴雪峰陬。"如今泉源何在,亦不可考也。 福州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