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马六甲海峡
释义

马六甲海峡 - 简介

马六甲海峡

马六甲海峡全长约1080公里,西北部最宽达370公里,东南部最窄处只有37公里。北口宽,南口窄。峡底较平坦,水深由北向南、由东往西递减,一般为25至27米。航道最窄处在东岸波德申港附近的一点八米浅滩处,宽约5.4公里。

主要深水航道偏于海峡东侧,可航行吃水20米的巨轮。两岸地势低平,多红树林海滩,淤积旺盛,东西海岸线每年可伸展60至500米。西岸多大片沼泽与广大的泥质岛屿,大船不易靠岸;东岸有零散的岬角或岩岛,便于船只停泊。

马六甲海峡因沿岸的古城马六甲而得名。海峡现由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三国共同管辖。海峡处于赤道无风带,全年风平浪静的日子很多。海峡底质平坦,多为泥沙质,水流平缓。[1]

马六甲海峡是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咽喉要道,通航历史远达两千多年,亚、非、澳、欧沿岸国家往来的重要海上通道,许多发达国家进口的石油和战略物资,都要经过这里运出。

马六甲海峡 - 历史

马六甲海峡有悠久的历史。约在公元4世纪时,阿拉伯人就开辟了从印度洋穿过马六甲海峡,经过南海到达中国的航线。他们把中国的丝绸、瓷器,马鲁古群岛的香料,运往罗马等欧洲国家。

公元7~15世纪,中国、印度和阿拉伯国家海上贸易船只,都要经过马六甲海峡。

马六甲城原是个小渔村,从15世纪中期起,开始兴旺起来,建立了满刺加王国,统一了马来半岛。

16世纪初,葡萄牙航海家开辟了大西洋至印度洋航线。马六甲城繁华程度不亚于当时的威尼斯、亚历山大和热那亚等地中海名城。

1869年,苏伊士运河贯通,大大缩短了从欧洲到东方的航路。马六甲海峡的通航船只急剧增多。近年来,过往海峡的船只每年达8万多艘,成为世界最繁忙的海峡之一。

[1]

马六甲海峡 - 自然环境

马六甲海峡海峡处于赤道无风带,全年风平浪静的日子很多,有利于航行。海峡底质平坦,多为泥沙质,水流平缓,容易发生淤积。水下有浅滩与沙洲,巨轮搁浅事故时有发生。

马六甲海峡的两岸常可看见海岸沼泽,沿苏门答腊东部的海岸便有一处面积很大、地势低洼的沼泽林。海峡两岸均泥沙淤积,大河口附近泥沙淤积外展程度不等,在马来亚沿海,每年泥沙淤积外展幅度约为9公尺(30尺),而到苏门答腊东部沿海则约为200公尺(650尺)。[2] 有人预计,由于两岸泥沙迅速淤填,在1000年后,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可能相接,马六甲海峡有可能在地球上消失。

马六甲海峡年平均气温在25℃以上,年降雨量在3000毫米左右。热带丛林遍布两岸,高达60米的常绿树随处可见。各种藤萝攀缘植物,像天罗地网缠绕在巨树之间。两岸又是热带橡胶、锡和石油的重要产地。西北端的槟榔屿,风光秀丽,被誉为“东方明珠”。

马六甲海峡 - 国际航道

马六甲海峡航拍图

马六甲海峡无论在经济或军事上而言,都是很重要的国际水道,其重要性可与苏伊士运河或巴拿马运河相当。

马六甲海峡是印度洋与太平洋之间的重要通道,连接了世界上人口甚多的三个大国:中国、印度与印度尼西亚。另外也是西亚石油到东亚的重要通道,经济大国日本常称马六甲海峡是其“生命线”。

每年约有8万艘船只通过马六甲海峡,世界四分之一的运油船经过马六甲海峡。在2003年,一天估算有一千一百万桶石油(约1,700,000m³)经过马六甲海峡。

航道优势

1、主要深水航道偏于海峡东侧,宽度2.7~3.6千米,可通航吃水20米的巨轮。

2、马六甲海峡处于赤道无风带,终年高温多雨,风力很小,年均气温25℃以上,年均降水量 2000~2500 毫米,马六甲港等地达3000毫米,甚至更多。一年中绝大部分时间风力微小,4~5月、10~11月可能出现猛烈的暴风雨,但一般历时短暂,不过数十分钟,对船舰航行阻碍不大,马六甲海峡被称为风平浪静的航行海峡。

航道问题

海峡通路狭小问题

马六甲海峡南部出口,有一条在新加坡附近的水道(英文:Phillips Channel),虽然有805公里长,但最窄处只有2.8公里宽。为海上交通造成不便。 马六甲海峡

海盗猖獗

19世纪时,马六甲海峡就是一个海盗猖獗的海峡。21世纪海盗也并未消失,且日益猖獗。这是由于马六甲海峡货船增多,而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三国海军的实力有限,马六甲海峡又是三国交界,国际间合作有些问题。

现代在马六甲海峡发生的海盗事件,从1994年的25宗增加到2000年的220宗。而在2003年则发生了150宗,占世界海盗事件的三分之一。[3]

恐怖主义威胁

由于马六甲海峡宽度最窄处只有37公里,而其深度只有25米。很多专家担心若恐怖分份子将一些船在这些地区弄沉,将会对世界经济造成巨大损失。印尼造成的烟雾

由于印尼常发生森林大火,有些印尼人又有烧森林进行火耕的传统,结果马六甲海峡常出现烟雾。影响了航行安全。有时候可见度只剩下200米。

水深渐浅,会发生搁浅事故

马六甲海峡海底平坦,多为泥沙质,而且水流平缓,容易淤积泥沙,所以水下有数量不少的浅滩与沙洲。巨大的油轮搁浅事故时有发生。有者预计,由于两岸泥沙迅速淤填,在一千年后,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可能相接,马六甲海峡将会消失。

马六甲海峡 - 战略价值

沿岸国家

马六甲海滨风光

马六甲海峡沿岸的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三国,于1971年11月签订了关于马六甲海峡的公约,反对海峡“国际化”,宣布三国共管海峡事务。其中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两国一直反对外部力量介入马六甲海峡,认为这将是对其主权的侵犯。一直以来,沿海三国对处理马六甲海峡事务遵循三原则:

1、沿岸国家对附属海域拥有主权和维护安全的义务;

2、承认相关大国在该区域有利益;

3、一切行动必须尊重国家主权和依据国际法。

对中国的重要性

中国和马六甲海峡有着很深的渊源。历史上,中国航海家通过这条海峡的时间要远远早于西方人。15世纪初的明朝永乐年间,郑和率领庞大的舰队,穿过马六甲海峡。[4]

在现代,中国85%的石油依靠水路运送。多需要经过马六甲海峡。一旦海峡被别有用心的势力控制,将大大影响中国航运安全。

美国重视

由于马六甲海峡的地位重要,美国一直渲染马六甲海峡面临着严重的海盗和恐怖主义威胁,以藉此介入马六甲海峡。2005年6月,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在新加坡出席第四届亚洲安全会议期间,就多次提及沿岸国海军力量难以应付海盗和恐怖袭击,希望美军能够进驻该地区,并称美国愿意与沿海国家组成联合巡逻队,确保马六甲海峡安全,但是遭到马来西亚与印尼的拒绝。

印度增兵扼守

印度空军装备的C-130J军用运输机飞抵安尼群岛

2012年5月,为了抗衡中国在印度洋地区不断扩大的政治、军事影响力,并确保印度对马六甲海峡这一沟通印度洋与太平洋“黄金”水道的实际控制,印度决定加强其在安达曼·尼科巴群岛地区的海陆空三军实力。

2012年5月27日,印度空军的C-130J“大力神”军用运输机首次降落在安达曼·尼科巴群岛上的卡尔尼科巴空军基地。由于安达曼·尼科巴群岛位于战略要道马六甲海峡的西部入口处,扼守从南中国海通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的“北纬10度航道”,可以称得上是太平洋到印度洋的咽喉,战略地位十分突出。[5]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2 1:4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