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香港联系汇率制
释义

港金管局总裁:坚决捍卫香港联系汇率制度

香港联系汇率制,香港的货币制度与汇率制度是融为一体的,在发展为贸易和金融中心期间,实行过不同类型的货币和汇率制度。

§ 制度产生

香港联系汇率制度:新格局下的方向抉择

1.银本位时期。英国在1841年开始在香港实行殖民统治,当时中国采用复本位货币制度分两个层面实施:红铜、青铜或铸铁钱币-制钱用于小额交易;银锭用于大额商业交易、交税及储存财富。此外,西班牙和墨西哥的银元也成为国际贸易活动的主要交易媒介。香港是贸易中心,银元被普遍采用,早期的港英殖民地政府曾经试图推广英镑作为香港的官方货币,但由于英镑并不普及而且供应短缺,无法以英镑收税,,港英政府遂于1863年宣布当时的国际货币-银元为香港的法定货币,并于1866年开始发行香港本身的银元,直到1935年,香港的货币制度都是银本位。

2.与英镑挂钩时期。1935年11月,由于美国及其它地方银价飙升,后来由于全球白银危机,港英政府放弃银本位制度,并于1935年11月9日宣布港元为香港本地货币,与英镑的固定汇率为1港元兑1先令3便士即16港元兑1英镑的汇率与英镑挂钩。根据1935年颁布的《货币条例》,银行须向外汇基金交出用于支持该银行发行纸币的所有白银,以换取负债证明书,外汇基金则把受到的白银投资于英镑资产,这些负债证明书成为发钞银行发行纸币的法定支持。实际上,这种安排就是货币发行局制度。发钞银行日后若增发纸币,必须以英镑购买负债证明书。

3.浮动汇率时期。1972年6月,英国政府决定让英镑自由浮动。其后,港元一度与美元挂钩,由1972年6月开始,发钞银行可以港元购买负债证明书。1974年11月,由于美元弱势,港元改为自由浮动。虽然浮动汇率制度实施后的最初两年运做很顺利,但自1977年开始,由于货币及信贷过度增长,导致贸易逆差扩大,通货膨胀高企,港元汇率持续下降,加上投机炒卖的活动 出现了少有的抢购商品风潮,令港元贬值的情况进一步恶化。港英政府遂在1983年10月15日公布稳定港元的新汇率政策,即按7.8港元兑1美元的固定汇率与美元挂钩的联系汇率制度。

§ 汇率运作

联系汇率制度

1.货币发行局制度。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属于货币发行局制度,在这个制度下,货币基础的流量和存量必须有充足的外汇储备支持,透过严谨和稳健的货币发行局制度得以实施。

香港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货币发行局,纸币大部分由3家发钞银行即汇丰银行、渣打银行、中国银行(香港)发行。法例规定发钞银行发钞时,需按7.80港元兑1美元的汇率向金管局提交等值美元,并记入外汇基金的帐目,以购买负债证明书,作为所发钞纸币的支持。相反,回收港元纸币时,金管局会赎回负债证明书,银行则自外汇基金收回等值美元。由政府经金管局发行的纸币和硬币,则由代理银行负责储存及向公众分发,金管局与代理银行之间的交易也是按7.80港元兑1美元的汇率以美元结算。

在货币发行局制度下,资金流入或流出会令利率而非汇率出现调整。若银行向货币发行当局出售与本地货币挂钩的外币(以香港而言,指美元),以换取本地货币(即资金流入),基础货币便会增加,若银行向货币发行当局购入外币(即资金流出),基础货币旧会收缩。基础货币扩张或收缩,会令本地利率下降或上升,会自动抵消原来资金流入或流出的影响,而汇率一直保持不变。这是一个完全自动的机制。为了减少利率过度波动,金管局会通过贴现窗提供流动资金。

2.金管局。金管局是香港政府架构内负责货币及银行体系稳定的机构,于1993年4月1日合并外汇基金管理局与银行业监理处而成立,由于香港没有中央银行,金管局行使中央银行功能。

金管局的最高领导为金融管理专员(总裁),由香港特别行政区财政司司长委任,金融管理员依据《外汇基金条理》、《银行业条例》、《存款保障计划条例》、《结算及交收系统条例》及其它有关条例及法规行使职能和权力。在金融管理专员所获转授或赋予的法定权力下,金管局的日常运作高度自主。

3.外汇基金。香港货币制度和汇率制度是融为一体的,货币制度的核心是稳定港元的汇率,而将二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是外汇基金,外汇基金是由香港特别行政区管理和支配的,用以控制港币发行,调节和稳定港元汇率的政府基金。

最初是港英政府于1935年废除银本位制时根据《货币条例》设立的。根据该条例,发钞银行需将库存的白银、银元及有价证券上缴外汇基金,换取外汇基金开出的负债证明书,才能发行港元纸币,这种货币制度是以100%英镑为准备金的英镑汇兑本位制。1974年港元与英镑脱钩自由浮动后,发钞银行该为记帐方式换取负债证明书而发行港币,港币发行时往往没有充足的外汇准备。1983年联系汇率制度建立之后,外汇基金为了维持港元与美元的固定汇率,承诺无限量地买卖港元现钞,成为了港元的实质性发行机构,发钞银行实际上只是扮演外汇基金代理人的角色。

根据《外汇基金条例》,财政司司长授权金管局管理外汇基金,财政司司长掌握外汇基金的控制权,外汇基金咨询委员会就外汇基金的投资政策和策略向财政司司长提供意见。外汇基金分为两个不同的组合来管理,分别为支持组合及投资组合。支持组合为货币提供支持,投资组合则保障资产的价值及长期购买力。外汇基金雇佣全球外聘基金经理负责管理外汇基金约三分之一的总资产及所有股票组合。

4.外汇基金的运作机制包括“六项来源”、“四种用途”:“六项来源”是港元发行准备金、硬币发行准备金、拨入的财政储备、银行体系结算余额、外汇基金票据发行额、投资利润滚存。“四种用途”是调节港元汇价,充当最后贷款人,挽救金融市场,进行投资活动。

§ 制度巩固

香港联系汇率制度-外汇课堂

经过二十多年的风雨和考验,联系汇率制度日趋完善。为巩固联系汇率制度使其可以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并抵御外界冲击,金管局在1987年开始陆续推行了多项货币改革措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两次是:1998年9月推出巩固货币发行局制度的七项技术性措施,以及2005年5月推出的联系汇率制度的三项优化措施。

1998年正值亚洲金融危机,香港金融市场承受了巨大的投机压力,银行同业拆借利息飙升,市场上广泛流传人民币将贬值及联系汇率不保的消息。金管局于1998年9月及时推出了七项巩固货币发行局制度的技术性措施:其中两项主要的措施是:提供总结余的弱方兑换保证,即金管局保证在港元转弱至指定水平时,可以按固定汇率把港元兑换为美元;另一项是调整贴现窗机制,贴现窗指银行向金管局买出证券,以借出金管局隔夜港元的机制,过程中双方协定将由银行按照协定价格及日期回购该证券。这些措施有效地抑制了利率过度波动及由此造成的不利影响。

2003年底到2005年期间,由于美元疲弱,同时市场估计人民币升值及香港经济强劲复苏,大量资金流入香港。虽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港元利息均低于同期美元利息,仍无明显的资金流出。为了加强利率调节功能,金管局于2005年推出三项优化联系汇率制度运作的措施,包括:推出1美元兑换7.75港元的强方兑换保证,即金管局保证在港元转强至指定水平时,可以按固定的汇率把美元兑换为港元;将弱方兑换保证的汇率定为7.85港元;金管局可在兑换范围内(即7.75~7.85之间)进行符合货币发行局原则的市场操作。

§ 背景作用

香港金融管理局重申香港联系汇率制度不变

香港作为一个小型开放经济体,金融管理局并不控制而且也不能控制货币供应量,货币政策的惟一目标是保持汇率稳定。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香港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行港元与美元挂钩的联系汇率制并逐渐成为香港整个金融体系运行的核心。香港联系汇率制本身是一个发行制,在发行一定数额的港币时,要有同等价值美元的支持。它既不同于“盯住制”,也不同于固定汇率制。联系汇率制规定的1美元兑7.8港元的固定汇率只适用于发钞行与外汇基金之间的发钞准备规定,以及发钞行与非发钞行之间港元与美元交易。[1]在香港外汇市场上的港元与美元的交易并不受此约束,汇价由市场的供求力量决定。至此,香港实际上存在两种汇率,一种是固定的发钞行与外汇基金之间的发行汇率,另一种是自由浮动的市场汇率。香港联系汇率制自1983年实施至今,为维持港元币值的稳定,促进香港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1.有效控制了港元货币供应的增长,保持了港元币值的基本稳定

由于联系汇率制在发钞程序上必须以等值的美元向外汇基金换取负债证明书,从而完全排除了港元发行体制滥发的可能性,每一种形式的港币发行均有100%的外汇储备支持。发钞的多少不须再依赖发钞银行的合作和各方面人为的判断,而是取决于经济体系赚取外汇的能力,赚取外汇越多,发钞能力就越强。货币发行量和货币增长率最终由国际收支状况决定,这样就为货币发行和货币量的增长提供一个约束机制,避免了浮动汇率制时期存在的随意性和任意性,使得通货膨胀率明显低于浮动汇率制时期,因而大大减轻了港元贬值的压力,有利于港元币值的稳定。

2.提高了香港金融体系承受政治经济振荡和国际金融冲击的能力

联系汇率制自实施以来,经历了1984年中英关于香港前途问题的谈判,1984-1987年间5次大的港元投机风潮,1987年的全球股灾,1989年的政治性挤提,1990年的海湾战争,1995年墨西哥货币危机以及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等对香港的冲击。在数次港元风潮中,港元兑美元的最低价仅为7.950,最高价为7.714,波幅未超过2%,而平均偏离幅度仅约0.3%。整体金融体系未因震荡而出现混乱情况,显示了该制度的有效性。

3.减少了经济活动中的不稳定性,降低了香港贸易、投资等各种经济活动的风险和交易成本,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和国际资本的流动

在很长一段时期,美国曾一直是香港最大出口市场,而中国内地经港转口贸易亦以美元计价,其中以美元计价部分占香港对外贸易约7成左右。因此,港元与美元挂钩,为香港的对外贸易、投资等活动提供了一个稳定的成本统计、报价结算和盈利评估的计价基础。尤其是1985年以来,美元持续贬值,促进了香港对外贸易的发展。

4.同其他汇率制度相比,联系汇率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更易于实现稳定汇率的货币政策目标,促进香港经济的稳定繁荣

确定了港元与美元的固定汇率后,当局就不需要再通过调整汇率来反映本币的真实价值;联系汇率制没有规定市场汇率波动的上下限,对市场投机活动有相当的抑制作用,并给予当局稳定汇率的充分余地;联系汇率制简便易懂、透明度高,易被社会普遍接受。自从实施联系汇率制以来,香港的金融体系稳定性大大增强,加强了公众信心。

§ 面临挑战

联系汇率制

香港联系汇率制无疑是一种处在接受市场检验阶段且发挥了很大功效的汇率制度创新,具有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的双重功效,但随着香港与大陆经济关系的日趋紧密和国际经济金融形势的频繁变化,使这一体制在运行中表现出了不可克服的诸多缺陷并面临较大的挑战。

1.货币政策受制于美国,丧失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经济学家克鲁格曼指出,国际货币体系中存在“三元悖论”,即国际货币体系的构建旨在达到三个目标: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和资本的完全流动性。在这三个目标中,选择其中任意一个,就意味着必须放弃其他两个目标中的一个。三选二是国际货币体系三元悖论的根本特性。就香港而言,选择了汇率的稳定性和资本的流动性,联系汇率制就要求港元利率随美元的变动而变动,从而加深了对美国经济的依赖性,就必然放弃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即香港没有执行宏观稳定政策进行反周期调节的能力,不能通过利率和汇率自主调节经济,只能被迫追随美国的货币政策。当香港经济发展与美国经济节奏相反时,例如20世纪90年代,香港经济过热本应该提高利率,却为保持联系汇率而跟随美国利率政策,使香港付出了很大牺牲,过早进入不该进入的调整时期。

2.港元汇率并不能代表香港经济发展的均衡汇率,不能反映香港经济发展的变化

1:7.8的固定汇率不能反映香港的真实经济状况,不代表港元的均衡汇率水平,影响资源的有效配置,这是联系汇率制面临的一大挑战。东南亚金融危机时,区域内各个国家的货币相对美元不断贬值,而港元与美元之间汇率固定。香港与东南亚大部分国家的经济结构又类似,出口产品替代率高,香港产品的出口遭受了巨大的损失,经济的竞争力大大削弱。同时,要维持联系汇率制必须要有大量的外汇储备。外汇储备规模的增大使得管理成本和风险也相应增加,港币发行量加大,逐渐形成与商品供给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极易引发通货膨胀。

3.货币政策有效性和自主性的丧失,使其无法调节国际收支

联系汇率制的最大代价在于它失去了利率及货币量两大货币政策工具,不能通过控制利率和货币供应增长率来达到调节香港经济的目的。联系汇率制使得香港进出口在很大程度上被动接受美元汇价的变化,不能通过本币汇率的调整来缓解国际收支失衡,容易出现大起大落的局面。目前香港特区凭借其国际贸易、金融、航运及服务中心的地位,以巨额的劳务贸易顺差弥补贸易的入超。但如果香港的有形贸易赤字得不到改善,影响到国际收支状况,将会威胁到港元汇率的稳定。特别是东南亚国家货币汇率下降,而港元维持联汇制使港元汇率保持强势,形成高估,使香港出口、旅游和零售等行业受到影响,经济增长下降。

4.先天性缺乏弹性的港元联系汇率制,容易遭受短期国际资本的冲击

1:7.8的固定汇率缺乏弹性,极易成为国际炒家的攻击对象,对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不利。应该指出,在香港这样的发行制下,虽然基础货币是以100%的国际储备货币作为保证,但是基础货币一旦进入银行,便派生出存款货币。在现实经济中即使是狭义的货币供给量如Ml也只有低比率的国际储备货币作为保证。因此,当本币币值出现高估时,机构投资者在货币市场上借入本币然后在外汇市场上抛售本币,很有可能冲垮钉住汇率制度而酿成金融危机。在投机和反投机中,谁的美元资金充足,谁就有可能获得成功。随着金融市场和金融创新的发展,金融资产趋于虚拟化,机构投资者利用资金杠杆掀起投机风潮具有越来越大的冲击力。如果不放弃联系汇率制,它会不断成为机构投资者发起投机性冲击的目标。

5.基本失去了对经济的调节功能,严重损害了本地产业的良性发展

汇率这一重要的金融变量呈现刚性就使得经济内部的压力全部转移到房地产、股市、工资及商品等价格方面,许多矛盾就会在联系汇率制度下不断积累。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后,危机发生国的各国货币对美元平均贬值幅度达50%以上,并长期在低位运行,受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的其他东亚国家和地区的各种货币对美元同样出现较大幅度的贬值或疲软,而实行联汇制的港币却被迫随美元对东亚各国或地区的货币升值,由此产生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一是东亚区域内货币贬值的经济体竞争能力相对提高;二是实行联系汇率制的港币币值不变,再加上工资等成本的刚性作用,必然带来香港本地产业整体竞争力的下降。联系汇率制已不能适应变化的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失去了汇率对经济的调节功能,一定程度上已经严重阻碍了本地产业的发展空间。

6.港元成了美元的代表,却不能国际化

一方面,为了有效地维持联系汇率制的稳定,金融管理局不希望大量的港元由外国机构所持有,否则,汇价将难于控制;另一方面,20多年来对港元汇率的定价是一种主观行政的定价,港元汇率的调整是很艰难的,这势必使港元无法国际化,从而影响到香港作为国际金融、贸易及商业中心的地位。可见,联系汇率制在稳定港元汇率、稳定金融体系的同时,港元的不能国际化成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难以逾越的障碍。

§ 经济影响

港元兑美元联系汇率制度

香港属于小规模高度开放的外向型经济体,商品及服务贸易总额约相当于本地生产总值的三倍,其中外资和外贸在经济中占有极大比重,经济的增长往往受到各种无法预料和控制的外部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实践表明,联系汇率制度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当初“政治应急”的作用,而发展成为使香港能够有效地承受来自外部的金融震荡和政治冲击的经济手段。对香港而言,由于其典型的外向型经济的特点,决定了其经济对外有着强烈的依附性,本地经济的增长往往受到各种无法预料和控制的外部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这种情况下,维持联系汇率制度非常重要,香港能受惠于美国大致稳定的货币环境及其具有高度公信力的货币政策,可以有效地减少国际贸易和经济生活中的外汇风险,有利于各类长期贸易和合同的缔结以及国际资本的积聚。在这种情况下,用港元钉住美元,稳定汇率,减少了国际贸易和经济生活中大量存在的外汇风险,有利于各类长期贸易及经济合同的缔结及国际资本的汇集,从而给香港带来了更多的利益和机会。这些也可以说是导致联系汇率制度得以产生并持续下来的内在根源。

但联系汇率制度也有对香港的不利影响。首先,在联系汇率制度下,货币管理当局不能推行独立的货币政策,运用汇率变化作为经济调节机制,与实施自由浮动汇率制度的情况比较,香港面临竞争对手的货币大幅贬值或出口市场经济衰退等情况时,香港的产品面临竞争力下降的局面;还有就是香港要跟随美国的货币政策,但由于香港与美国的经济周期却可能不一致,香港的利率水平可能会不大适应本地的宏观经济形式,港元利率短暂偏离美元利率,产生利率差,而利率差波动有时可能会影响货币稳定,甚至被投机者操控以图利;港元在货币上继续与美元挂钩,同时香港经济和金融市场却受内地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香港现行货币政策愈加不能适应经济发展需求的不协调性,像热钱涌入,息口差距扩大正是这种不协调性的集中表现。

联系汇率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它减少了因投机而引起的汇率波动,减少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使个人、企业、政府都有稳定的预期,从而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此外,它还可以束缚着政府,使其理财小心谨慎。在80年代中英谈判前后和90年代香港回归过程中,联系汇率制度就起了积极的稳定作用。

联系汇率制度的弱点也是很明显的。分析如下:

首先,港币的发行是以100%的美元现钞为储备金的,而现钞只是最狭义的货币(M0)。现钞之外,加上各种存款,共同构成广义货币(M3)。香港流通中的现钞为820多亿港币,香港的广义货币(M3)为28000亿港币左右(1997年三季度数字),其中有16000多亿港币存款(约占广义货币的60%)和相当于11000多亿港币的外币存款(主要是美元存款,占广义货币的40%)。 所以,香港虽然有超过7000亿港币的外汇储备,但是,如果有某种强大的外来冲击使公众信心动摇,从而有相当比例的港币存款要挤兑美元的话,香港就有可能发生信用危机。

第二,联系汇率制度使香港货币当局丧失了调整经济的灵活性。在货币政策方面, 由于实行联系汇率制度,香港金融管理局(1993年4月以来的香港货币当局)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就丧失了运用货币政策调整经济的能力。譬如,90年代以来,香港经济有过热现象,货币当局应适当调高利率,使经济降温,健康发展。但是,因为港币与美元是固定汇率,套利行为迫使香港货币当局无法调高利率。港币的利率只能大体等于美元利率。所以,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联系汇率制度的薄弱环节就会变得明显起来,也就容易成为投机者进攻的对象。

第三,且不谈港币利率高对香港经济的抽紧作用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就是对港币的影响也有两重性。一般说来,港币利率高有利于稳定港币。但是仔细想一想,港币与美元是固定汇率,港币为什么能比美元利率高?回答是,港币的风险高,公众认为联系汇率有可能失守,港币与美元的利差是对港币的风险补偿。如果注重于对港币汇率的分析,不妨可以这样理解这个利差:假设港币与美元利率相同,而港币汇率偏高(港币贬值),即,在浮动汇率的条件下理解联系汇率(固定汇率)下港币利率偏高的问题――对真实浮动汇率的压力被转移到利率上去了。这样算来,港币与美元的利差越大,说明港币的汇率风险越高,联系汇率制下的港币所面临的累积的贬值压力越大。所以提高港币利率一方面对港币有稳定作用(揽存港币),另一方面也是一个关于港币风险累积程度的预警指标(Indicator)。所以,值得注意的是,倘若利差过大,港币利率偏高不但不能稳定港币,反而会动摇公众对港币的信心。

四、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未来

联系汇率制度制度自1983年实施以来,港元汇率经历了1987年全球股灾、1990年波斯湾战争、1992年欧洲汇率机制危机、1995年墨西哥货币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3年“非典”风波仍能保持稳定,主要原因是香港经济具有的几个特点:

1.香港的经济结构灵活性,能迅速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2.香港金融体系健全、资金充裕、交投活跃、效率高,而且金融基础设施先进,金融监管标准高,能有效应付因实施联系汇率制度而可能出现的利率波动情况。

3.香港奉行审慎的理财政策,税制简单且税率低,公共开支只占本地生产总值的20%,特区政府的外债极少,积累了庞大的财政赢余,并以平衡预算为中期目标,汇率制度不会因为要支持政府赤字而受到不利影响。

4.香港官方拥有庞大的外汇储备,为联系汇率提供充分支持,这些储备由外汇基金管理,2005年9月底达到1,228亿美元,达到本地货币基础的3倍以上。

没有任何一种汇率制度会在任何时候都能适应任何经济体系,一个经济体不管推行何种汇率制度,都必须适应与其整体的宏观经济政策。每当香港的出现财政和经济问题时,人们对联系汇率的讨论就越热烈,并建议推行其它汇率制度,包括与另一种货币如欧元或人民币挂钩、与一篮子货币挂钩、港元自由浮动、港元美元化等。在目前香港经济刚刚开始复苏,宏观经济形式持续向好的情况下,不论采用任何一种新的汇率制度,势必会引起香港货币和经济结构的剧烈震荡,严重打击投资者对香港的信心,触发大量资金流出,影响香港经济的长期发展。所以,联系汇率制度制度是香港货币制度的最佳选择,联系汇率制度必将持续运作下去。

§ 应对策略

汇率制度

随着内地经济的壮大,香港经济已越来越依赖于内地,也就相应地需要与内地之间减小商业成本。为减少商业成本,从长远来讲,香港经济的出路在于成为中国经济的一部分,除了作为对外桥梁之外,更要成为中国内部经济与金融中心之一,因此港元应与人民币挂钩甚至人民币化。在人民币还与美元挂钩时,香港与内地之间的汇率风险暂时并不存在,人民币不可能长期靠挂于美元。总之,最主要的问题就涉及未来香港货币政策的选择与定位。

香港若是在汇率的问题上迟疑甚至恐惧,那么其经济将会经常在通货紧缩与负增长中挣扎,其经济在这种困难下很难有理性的调整与重新定位。而汇率不稳定也会影响其与上海竞争中国金融中心的地位,甚至连其作为华南商贸金融中心的地位都可能受到广州和深圳的挑战。香港现在的经济过度依赖于内地在发展过程中制度缺席的套利,一旦内地机构壮大之后,香港的产业结构将会受到挑战,若再转型恐怕会为时已晚。中国政府出于其它非经济考虑给了香港很多经济上的优惠,而香港特区政府也希望通过要政策来减轻其它政治上的压力。但香港经济若不利用这种短期的政策优惠转化为机构与制度上的优势,而在经济上得过且过,可能会坐失长期发展的良机,付出沉重的经济代价。由于设计上的问题,香港联系汇率制无法从根本上摆脱受美国经济波动过大而使货币无法调节经济功能的困境。根据香港内外金融经济环境,对这种困境的破解方法有三种。

1.保守法:放弃联系汇率制,实施目标区的汇率制。

对目标区的汇率管得住就管,管不住就不管。这样就有两种选择:一是不需要发行准备,因为在发行制下,在国际资本流动自由化程度较高、金融市场结构越来越复杂和机构投资者的规模不断扩大的条件下,本币高估或低估很容易导致短期国际资本大规模的投机性冲击。机构投资者1992年对英国,1994年对墨西哥、阿根廷,l997年对泰国、马来西亚发起的投机性冲击,都是从攻击钉住汇率制度开始的。结果都导致这些国家发生金融危机并给这些国家的经济造成严重的损害。二是由金融管理局组建发行银行,发行准备多样化。由于考虑到大陆经济对香港影响最大,主要发行准备应为人民币。只有这样,才会彻底扭转近20年来香港经济不得不保持与美国经济同步变化,结果不是引进通货膨胀,就是引进经济衰退的被动局面。

2.过渡法:双币替代

即让美元和人民币同时代替代港元,人民币成为完全可自由兑换货币后,美元再退出流通。新的货币和汇率制度应该有较少的制度转换成本,应该充分考虑到香港是区域性的贸易和金融中心的现状,应该有利于香港长期的繁荣和发展。笔者认为,双币替代是目前各项可能的制度中的较好的选择。首先,香港原来长期实行联系汇率制,美元是香港货币和汇率制度的基础,而且香港本身是亚洲三个最重要的欧洲货币中心之一,香港的银行业长期以来办理欧洲美元的存款和贷款以及各项欧洲美元业务,香港的金融业和各阶层人士对美元较为熟悉和习惯。其次,目前人民币是香港的第二大交易货币,在港较为稳定的人民币有近千亿元。人民币一旦在香港全面流通,就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美国货币政策的牵制,分享与香港经济联系甚密的内地货币政策对经济的促进作用,给香港金融和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也有利于并促进人民币的国际化,大大提高中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发言权。

3.激进法:人民币化

1997年金融危机使我们看到香港作为小型经济体,独自抵挡国际游资冲击的代价是巨大的,同时,随着内地的崛起,香港与内地的关系已经超过了香港与美国的关系,并将越来越密切。因此,彻底解决香港汇率制度的根本措施是放弃港元采用人民币。从政治上看,香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人民币化是香港汇率改革的最终目标。从经济上看,内地经济经历了长期的强劲增长,经济规模已跃居世界前列,人民币已成为周边国家和地区广泛接受和使用的硬通货。两地货币统一后,内部的贸易和投资将不再涉及货币兑换过程,从而节省了一大笔交易费用,并且可以节省用于套期保值的风险管理成本。这些费用的节约将使两地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竞争时拥有成本上的优势,对于整个出口竞争力的提高非常有利,对两地金融市场的稳定和效率的提高,其经济利益不可估量。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19 6:14:34